• 回答数

    7

  • 浏览数

    355

小胡子阿志
首页 > 英语培训 > 汉传佛教英语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人在驴途

已采纳

汉传佛教大多为娑婆诃,其实所有咒语都是音译,遵循秘密不翻,具体为什么要问唐玄奘大师了。咒语只是音译,就如英语的tony,音译为托尼,如记为透尼也不为错。

汉传佛教英语

352 评论(13)

小龇everything

中国古代历朝的官方语言是以都城方言为基础的,因此官方语言也随着朝代的更迭而变化,这就造成了各代翻译大师翻译同一梵文词句时,选用了不同的汉字来表示。

“娑婆诃”和“萨婆诃”都是梵文svāhā的音译,不空大师译作“娑嚩贺”,其中“嚩”字读音的反切标为“无可反”(即读作“沃”)其他各位佛经翻译家用字也都有所差异,且所翻译经典中“娑婆”或“萨婆”之后有小字标注的”二合引“,“诃”字后面有小字标注的“引”,只不过在民间传抄中被不懂的人给删掉未抄。“二合”表示前面两个字要用第一字的声母再接上第二个字的读音来读,“娑婆”后标注小字“二合引”的读法就是“斯沃”二字要快速连读后尾音拖长,“诃”字后标注小字“引”表示读音同样拖长。从汉传佛教现存大藏经中可以看出,尤其是唐代的不空、金刚智大师对咒语的翻译非常精确。如下图房山石经中不空大师所翻译的大悲咒,第二图左下角末尾的“娑嚩贺”几个字上的小标注非常明显:

元代从藏文译成汉语的经咒中,将该词读音译为“梭哈”,已显简略。

当然,你要读诵的话“汉字译音”选哪个版本都可以,如果你已经把某种读法读习惯了就照旧,如果才开始学习读诵的话,选择梵音读法还是比较好。对于诸佛菩萨护法圣众的咒语,至诚的信心非常重要,但正确的读音也是获得感应的要素之一。

179 评论(9)

夏哲藤1

佛教(英语:Buddhism)起源于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罗卫国(现今尼泊尔和印度边界间靠近尼泊尔)的王室太子悉达多·乔答摩于35岁修道成为释迦牟尼佛后,在约前6世纪对弟子开示的“苦、集、灭、道”的教导内容,因缘转趋为宗教化,为现代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对于世界上,尤其是东亚、中南半岛文化具有深刻的影响,此外在中亚、南亚和南洋群岛地区的文化曾具有广泛的影响,现正在向欧洲、非洲、北美洲发展。佛教经历史发展,通过南、北两条传播途径,现代存在南传上座部佛教、北传大乘佛教两条支脉,其中大乘佛教又分为显宗(汉传佛教的主要内容)和密宗(藏传佛教的主要内容),故也有上座部、汉传佛教(大乘)、藏传佛教(金刚乘)三分法,各脉又有诸多宗派;南传主要为以声闻乘阿罗汉果为最高圣位,北传则追求在未来世成佛,皆称为涅槃。创教者为释迦牟尼佛,一般尊称其为“佛陀”,“佛陀”义为觉者、觉悟者,广义上也包含三世诸佛。佛教的本意是佛陀的教育,而不是指拜神佛的宗教,比起其他宗教教义更像是一种哲理,这是由于最原始的佛教概念中,没有明确指出神明的定义,甚至反对迷信,佛陀认为不应该浪费时间思考对灭苦没帮助的概念。“佛法”一言以蔽之,即“痛苦来自欲望”,佛教徒即为“相信这条法则的人”,佛教“最高原则”是“痛苦确实存在,我该如何逃离?”现有佛教的诸佛菩萨均是由后来的教派发展而成。佛教在历史上曾对世界文化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按照佛教的观点,人和其他六道众生一样,沉沦于苦迫之中,并不断的轮转生死,惟有断除无明的人才能出离三界,不再轮回。佛教徒修习佛法的目的,即在于追随并实践悉达多所觉悟的四圣谛,看透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断尽一切烦恼,最终超越生老病死和所有苦,结束六道轮回,得到究竟解脱,进入涅槃的境界。

333 评论(12)

角落里的镜子

应该是阿弥陀佛是佛教里面西方极乐世界的一尊佛!成为无量光或是无量寿!

260 评论(14)

陆老头11

不是生产者,只是佛法的传递工~

172 评论(11)

咕噜咕噜SP

土豆网上有一个视频叫“梵语教学 药师咒”,是台湾的法师主讲,里面有这个的发音,"vaidurya"是药师咒的第五个音节,你一看就懂。

347 评论(9)

nanaxuanku

阿弥陀佛(梵语:अमिताभ,Amitābhaḥ),号甘露王如来,又称无量清净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等;藏传佛教称为月巴墨佛(月巴墨意为“无量光”),在大乘佛教信仰中,认为他是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他方佛。大乘佛教各宗派普遍接受阿弥陀佛,而净土宗则以专心信仰阿弥陀佛为其主要特色。在梵语中,“阿弥陀”(Amita)的字根来自梵文 ma (意为测量,即英语:measure)的过去分词 mita。加上否定词头 a,意为无量、无可测量(即英语:unmeasured或infinite),故“阿弥陀佛”是“无量佛”之意[1]。《般舟三昧经》中说,成就阿弥陀佛念佛三昧时,可以见到一切诸佛[2]。《观无量寿佛经》第九观,观阿弥陀佛色身庄严,当观想成就时,能见一切诸佛[3]。印顺法师认为,修持观想阿弥陀佛法门,成就念佛三昧,即可见无量诸佛;因此观阿弥陀佛,即是观无量诸佛,阿弥陀佛因此得名;此为阿弥陀佛的根本义。在汉传佛教中,最通行的说法,来自鸠摩罗什译本《阿弥陀经》。经中说,因为他寿命无量、光明无量,故名为“阿弥陀”[4]。三国吴支谦译《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中称他为无量清净佛[5]。

291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