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紫梦
不给你方的一辩论点,上来直接要二辩辩词,还不给你是哪一方的……你这是闹哪样……二辩所有的工作,就是为了证明一辩说的是对的。所以,要辩词,你要先把你方一辩理论放出来。

我吃了一鲸
之前一直没弱化不过是因为太多人靠着英语教育吃饭罢了,光降低分数,或取消听力,有效么?如果真的要改,应该是取消笔试,只考听力或者口语,这才是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事吧。弱化应该是弱化应试,强化能力才对吧。就没人和我想的一样么。语言毕竟是交流的工具。你是希望你能听懂但写不出单词拼写,还是只知道字母组合,却连怎么念都不知道,别人说出来你更不知道呢?如果以听说为导向,以后读写要容易点。反过来,只会更难啊。教育部怕步子大了扯着蛋,于是干脆迈着碎步直接扯蛋了。
yiyi1169681829
早就应该弱化它的地位了。
读书的孩子知道,学习英语横跨了整个读书的生涯,甚至有人把通过英语考试当成了学习的唯一目的,比如大学生们,如果考不过四级就无法拿到毕业证书。
没错,英语确实很重要,如果英语学不好,以后怎么撩外国妹子;如果英语学不好,怎么能环游世界,在红尘里活的潇潇洒洒……
可时过境迁了,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需要的不是学英语,而是“破英语”。而且,英语根本不需要花费这么多力气学习(如果只是为了日常使用)。原因有以下几点:
1.现在网络发达,词典丰富
很久之前,买了一本当年高考用的词典,本来想遇到生词时就能随手一翻。在实践时才发现,翻词典实在是太慢了:首先要找到生词第一个字母所在的页数,然后紧接着找生词的第二个字母,最后还要在密密麻麻的单词里发现这个目标生词。
相比之下,我只要联网随手一搜,就能了解到这个单词的意思以及更为丰富的延伸用法。我也不知道,翻词典的意义到底在那里。
2.机器翻译变得更为精准
英语考试里最令人头疼的题目之一莫过于翻译,不论是中译英,还是英译中,都很难。因为这种题目完全靠基本工,不能随便懵,会就会,不会就是不会。
当时做这种题目的时候,常常会使用网络去翻译。不过那时候机器翻译还很弱智,只懂得直接将中文意思转换成英语单词,然后拼凑起来。经常会出现啼笑皆非的情况。
现在技术在更新迭代,特别是主流的浏览器,它已经可以实现整个网页的翻译:你根本不需要懂英文,只需要懂如果操作即可。
总的来说,英语被弱化地位是因为技术革新,导致需求减少。于是为了孩子们未来的职业竞争力考虑,英语逐步的淡化是必然选择。
更多学习技巧,欢迎来微信公号:游山玩水90后。
:小小的菇凉
不要神话英语的重要性。以会计学为例,特大企业会计需要懂英语,而一个小企业会计若精通汉语写成的会计资料,就很牛逼了。很多行业都是如此,从业者连汉语的相关材料都掌握得很不好,你何必对他强调英语。日本还有那种全公司大部分技术员(甚至所有的技术员)不精通英语,但是创造出举世无双技术的例子。(可以去搜索三鹰光器三鹰光器 将宇宙技术应用于神经外科显微镜)。很多回答声称不懂英语的就会导致这也不行那也不会,甚至沦落为人生卢瑟,这话说得太极端了。我赞成折中的方案——全国高中生在高考中考英语,但是这张试卷的分数前面要在不同的情况下乘以不同的系数(权重)。例如说,试卷本身的卷面满分为100分,你可以乘以系数1.5,也可以乘以0.5,甚至乘以0。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