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53

屠夫糖糖
首页 > 英语培训 > 公共管理英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家的塑造者

已采纳

MPA是什么

MPA 是公共管理硕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专业学位的英文简称, 是以公共管理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为基础的研究生教育项目, 其目的是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在国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公共管理硕士(MPA)、工商管理硕士(MBA ) 以及法律硕士(JM)被称为文科高层次职业研究生教育的三大支柱。MPA 教育已成为这些国家培养高级公务员的主要途径。我国根据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要求,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公共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共事务和行政管理干部培训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公共事务和行政管理干部队伍,积极开展MPA 教育,并从2008年开始,正式在国内24 所重点高校开设MPA 学位教育。

MPA 教育在我国的逐步开展,必将对我国的高等行政管理教育和公务员教育培训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产生与发展

MPA 是公共管理硕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专业学位的英文简称, 是以公共管理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为基础的研究生教育项目, 其目的是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国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公共管理硕士(MPA)、工商管理硕士(MBA ) 以及法律硕士(JM)被称为文科高层次职业研究生教育的三大支柱。MPA 教育已成为这些国家培养高级公务员的主要途径。我国根据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要求,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公共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共事务和行政管理干部培训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公共事务和行政管理干部队伍,积极开展MPA 教育,并从2008年开始,正式在国内24 所重点高校开设MPA 学位教育。MPA 教育在我国的逐步开展,必将对我国的高等行政管理教育和公务员教育培训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MPA的定位

MPA 的定位MPA 教育是一种通才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与分析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政府机关和非营利的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质、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精通一些具体政策领域的专业化管理者、领导者、政策分析人才以及(中高级) 职员。培养对象是政府机关或非政府公共机构有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这种培养目标决定了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实际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教学内容面向社会, 尤其是公共领域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1 . MPA将成为我国公务员培养的重要途径

从情况看, 我国公务员学历层次整体上不高, 据1999 年底统计, 全国541 万公务员中,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52% 左右。同时,知识结构也不尽合理, 即使受过高等教育的也多是单一的专业教育,现代行政管理知识, 特别是市场经济所需的财税、金融、法律知识以及宏观决策能力普遍薄弱。开展M PA 教育, 将使在职公务员得以系统地学习现代行政管理理论, 并结合实践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将有利于优化公务员队伍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 对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 MPA教育将成为公共管理体制完善的重要保障

我国的现行公共管理体制和理论相对落后于改革开放的步伐。从权力运作来看,公共权力过于集中,既缺乏民主监督的制度保证,也缺乏这方面的理论、认识和技能;从职能行使来看,公共组织之间的职能分界不明确,机构 臃 肿,层次重叠,效率低下;在思想观念方面,官本位思想盛行,法制、科学意识淡薄。开展MPA教育后,将促进我国对新经济政治环境下政府和其他公共管理部门的基本运行机制、基本职能以及人事制度等方面的难题研究,通过教育培训和研究,获得体制上、理论上和人的素质方面的全面更新和发展,支持行政改革的深化和管理绩效的提高,使政府改革能够收到实效,真正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管理体系。

3. MPA将成为高等行政管理教育发展的`积极动力

长期以来, 我国一直没有独立的管理学学科,虽然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恢复了行政学(行政管理) 的研究与教学,经过近20 年的发展,该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也都已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远不能适应我国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管理体制和培养高素质公务员队伍的需要。开展MPA 教育,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将极大地推动我国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从而最终发展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共管理体制需要的、具有我国特色的高等行政管理教育体系。在培养适应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行政管理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

由于MPA的培养目标与毕业生就业的去向相一致, 泰祺教育社会与政府的需要使学MPA 的毕业生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各级政府部门、非政府的公共管理机构和公共事业部门、国有企业等都是MPA 毕业生的就业领域。

近20 年来, 美国的高层管理者中具有MPA 学位的比例不断上升。在联邦政府就职的公务员中估计有10%~ 20% 的人具有MPA 学位相近学位。政府招聘公务员时, 某些职位要求必须有MPA 学位。 在法国, 国立行政学院的毕业生相当一部分是政府部门高级公务员。该院成立50 年来, 为政府输送了大批优秀的高级行政管理人。据1996 年的统计, 尚在工作的4200 名该院毕业生中, 80% 在政府或公共部门工作, 1900 人为高级公务员, 30 名为众议员, 10 名为参议员, 另外还有一批大使等。现任总统希拉克、前任总理朱佩都是该院毕业生。法国国立行政学院也因此被誉为“高级公务员的摇篮”, 对整个国家行政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公共管理英文

228 评论(8)

吃尸体的秃鹰

MPA 是公共管理硕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专业学位的英文简称, 是以公共管理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为基础的研究生教育项目, 其目的是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Mpa,也是压强单位,读作兆帕,也就是百万(M)帕斯卡(Pa)。1MPa=1000000Pa=1.00牛/平方毫米=(1/9.8)千克力/平方毫米

84 评论(11)

Joy9999999

兆帕(帕斯卡,压强单位,1帕等于每平方米上受到1牛顿的压力.)

261 评论(14)

justjoshua

是Public AdministrationMPA就是公共管理硕士

197 评论(10)

万涛空间设计

01 公共管理硕士 公共管理硕士,缩写为MPA。其培养目标是为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管理人才。要求毕业生成为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熟悉具体公共管理或政策领域的领导者,管理者以及其他公共服务人才。公共管理硕士,缩写为MPA。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体系。培养目标: 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众多高校均开设MPA专业的顶尖项目。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一种通才教育(generalist education),它的目标是培养在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机构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或公共服务的管理者、领导者和政策分析人才以及(高级)职员。锡拉丘兹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马克斯韦尔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MPA项目的培养方案是这样规定的:MPA学位是公共管理领域的职业学位,它主要(而非绝对)是为那些打算去各级政府机构和相关的非营利组织中的公共服务就职者而准备的。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口号是"为21世纪准备领导人",它的MPP项目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公共部门的政策分析者和领导者;通过一个严格的二年制训练计划,为未来的公共部门和非营利部门的管理者准备其职业所必需的广泛技巧和概念框架。密歇根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现已更名为公共政策学院)MPP项目的培养方案规定:"MPP的目标是为有效的公共政策实践建立起智力框架并提供分析工具,它的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223 评论(11)

黑白无距离

公共管理从产生意义上讲是公共组织的一种职能,包括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组织和以公共利益为指向的非政府组织(NGO)为实现公共利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现代公共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集中体现在是否将目标定位在公共利益上,公共管理不仅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而且更应当强调社会公平,因为社会公平是作为分配的公共服务的法律和现实基础。当代新公共管理倡导是从主体的广泛意义上理解公共管理,公共管理的主体不再只限于政府和组织,进而把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区分开来。 公共管理从学科意义上的内容包括公共管理原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公共政策,发展管理,教育经济管理以及劳动社会保障等方向,公共管理学的兴起得益于全球化新公共管理运动,但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新公共管理学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的挑战,公共管理学研究进入百家争鸣的时代。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利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公共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313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