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年凉薄
Gorky once said that books are the ladder of human progress.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
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伏尔泰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多读书,读好书,能增加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这样我们才会受益终身!读书也是一种享受,有书的陪伴我们就不会觉得孤单,生活从此也会觉得与众不同。
扩展资料:
高尔基于1868年3月28日诞生在伏尔加河畔下诺夫戈罗德镇的一个木匠家庭。
4岁时父亲去世,他跟母亲一起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
10岁那年,高尔基开始独立谋生。他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面包工人等,切身体验到下层人民的苦难。在此期间,他发奋读书,开始探求改造社会的真理。
1884年,他参加民粹党小组,阅读民粹党人著作和马克思的著作,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
1905年,高尔基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1906年,高尔基受列宁的委托,由芬兰去美国进行革命活动,在美国出版长篇小说《母亲》。后定居意大利卡普里岛。
1913年,高尔基从意大利回国,从事无产阶级文化组织工作,主持《真理报》的文艺专栏。
1917年十月革命后,伴随着革命出现的混乱、破坏、无政府主义思潮及各种暴力事件,高尔基与列宁及新政权之间产生了矛盾。
1921年10月,由于疾病,也由于与布尔什维克政权的分歧,高尔基出国疗养。
1928年,高尔基回到苏联,在斯大林的安排下,他在俄罗斯作了两次长途旅行观光后决定回国定居。
1934年当选为作协主席。回国后的高尔基作为苏联文化界的一面旗帜,为苏维埃的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但20世纪30年代苏联出现的种种问题又使他与斯大林及现实政治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
1936年6月18日,68岁的高尔基因病去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玛克西姆·高尔基
midnightdq
2018-10-31 晴 总有一些瞬间会让你想起自己为何到达这里,我的脑子时而清醒时而不清醒,有时候会被一些东西蒙蔽而看不清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就像《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里面提到的,人的一生就是在经历一次肖陶扩,寻找什么是重要的。要随时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真的好难啊,现代技术对人类的影响在某些方面可能真的是毁灭性的破坏,不敢想象今后出生的小孩们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会是什么样的。 人的注意力本来就很容易被影响,而现代信息传播和呈现的方式则是将这种影响数倍数十倍数百倍的放大了,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变成跳转的链接,注意力随时都可以被别的东西吸引打断,只需要轻轻动动手指,不知不觉得就陷入无限的链接跳转中,网络链接永远没有终点,网络让我们链接了一切却丢掉了自己,永远不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空间里。 网络世界瞬息万变,要想跟上变化的节奏是永远不可能的,因为信息产生的速度远远的超过了人脑能够处理的数据量级,信息过载让人感到焦虑和恐慌,人越是想要克服这种焦虑就会陷得越深,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知道到头来什么都得不到什么都不知道。重要的事情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似乎很少被考虑到了,因为好像每件事都很重要又好像没那么重要,因为好像不管在做什么的时候,都很容易被一些突然出现的信息打断,一条微信消息,朋友圈的回复,各种各样的通知条幅,人好像总有看不完的消息和处理不完的事情。放在古代,皇帝都没有那么日理万机,现在弹指之间就可以知天下事。 但是我们真的知道吗?很多消息都是看完就完了,在脑子停留的时间可能就是那几分钟,因为还有别的消息要看,所以根本没有时间留给自己再去思考这些消息背后的东西。某种程度上说,过去传播学中的“枪弹论”到现在依然存在,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以前是单兵作战,兵器是炮弹,打出去就会倒下一大片。而现在是散兵作战,全民皆兵,所有人都有枪弹,所有人既是持枪者也是靶子,只是拥有的设备的杀伤力和级别不一样,有的人是狙击枪,有的人是散弹枪,有的是加农炮,攻击的范围也不一样。 这是一个混乱的世界,就像《权力的游戏》中小指头所说的,有的人就是就是负责制造混乱,然后把混乱当做自己向上爬的阶梯,chaos is a ladder.一些人就是利用世界的混乱获利,这个世界越混乱对他们就越有利,于是他们开始制造更大的混乱,并怡然自得的享受着混乱带来的利益(各种鼓吹焦虑的营销号,渲染焦虑的知识贩卖者都是这样的,他们就是现代社会的小指头,看起来纯良无害,实际上野心勃勃)。 以前的人是因为选择少和没有选择而难过,现代人则是因为选择多无法选择而焦虑,但以前的人想得少想得深想得有理有据有条理有逻辑,现在的人想的多想得浅想得乱想得美。现在的人总是浮在表面,表面上大家都被一张巨大的网连在一起,实际上内心都是一座座孤岛。以前的人没有地方抒发自己的情感就寄情于山水和自己对话,和大自然对话,从中得到关于生命关于自然的超脱感和一种本能的释放,而现在的人表达的地方太多太多的,却不敢将自己所思所想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人人都希望带上面具,不希望被人看穿,于是很多东西就逐渐的腐烂在心里,渐渐活得压抑,忘记活着的意义。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