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豆包
笔译工作和口译工作,这是一个高薪的行业,但是在入职这个行业之前,你要做好两个准备,一个是过强的心里准备,一个就是专业知识储备。
做笔译还好,因为你能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可是如果你做的是口译或者是同声传译,那么对你的心理素质就有较高的要求,因为你要在短时间内能够对所听的内容,通过口头表述出来,并且还要非常的符合逻辑,有一定的文采。如果你没有较强的心理准备,那么临场就会出现怯场或者是紧张的情况。这样就容易导致你出现一系列的错误。另一个就是你要准备好专业知识,比如你选择的口译和笔译是哪一个行业哪一方面的,你要将这一方面的常用词语积累起来,而且,某一行业的专用术语都有一些固定的句式,你也要非常了解。而且对于固定的一些用语都有固定的符号来代替。这样在口译或是笔译的过程中你才能够做到信手拈来,不会忙中出乱。
好运大鸟
口译译员的素质是由口译的特点决定的。口译首先要通过听来理解原文,然后需要分析,重新组织,最后用另外一种语言口头表达出来。对口译译员来说,听力,即Listening Comprehension,是第一关。他首先要能听懂不同国籍的人所讲的英语,同时还必须熟悉我国的一些方言。一般说来,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如印度人,由于他们在学校和工作中都使用英语,通常英语讲得非常流利,但往往受其母语的影响,带有口音,如th和d的发音不分,他们说“thirty”听起来像“dirty”,给口译带来困难。我国有些方言也可能造成误解,如南方人的“日”(读作/ni/),北方人听起来像“年”,四川人的“鞋子”听上去像普通话的“孩子”等等。由于课时有限,这些不可能在课堂上一一训练,但要提醒学生注意,课下自己找机会多听,以便熟悉各种口音,这也是口译译员的基本功。 除了难懂的一些方言外,口译译员感到困难的还有专业性比较强的,或是语言难度大的话题。比方说,有关干细胞治病的原理涉及许多医学知识,孔子、老子的思想涉及文言文的口译等等。一般人恐怕连听懂这些都困难,更不要说翻译了。因此,口译对译员的知识面要求很高,译员的百科知识越丰富,翻译起来就越得心应手。当然,译员在接受任务时一般会有一定的准备时间,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在这种情况下,译员准备得是否充足就取决于他获取资料的能力。 口译译员从听懂一方的讲话到翻译成另一方懂得的语言,尽管时间很短,却经过了理解分析、记忆、重新组织的复杂过程。所谓理解分析实际上就是抓中心思想、抓要点,尤其是较长的发言,需要首先弄清其中的逻辑关系,这就需要口译译员有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中心思想、要点抓住了,记忆就会变得容易些。记忆力是口译译员需要培养的基本功;工作时他有时主要靠记忆,辅之以笔记;有时可能没有条件记笔记,只能靠记忆,比如在行进中做口译。口译译员还需要有这样的本事,即不但能迅速记住一方的讲话,而且在翻译后还能迅速忘记刚刚译过的讲话。学会这点对排除干扰很重要,如果译员总是想着刚才翻译的不尽人意之处,就不可能集中精力听进后面的谈话。 不过,不论自己的记忆力有多好,口译译员都不能、也不应该只依靠记忆力,而应该学会记笔记。口译笔记不同于一般比较详尽的课堂笔记,也不必使用速记,而是用自己熟悉的一套符号记下说话者的要点。几种笔记的根本区别在于课堂笔记要求详尽,以便日后复习或参考。速记则要求一字不漏,速记员工作时完全是靠条件反射,他在听时来不及或不必要考虑说话内容。而口译的笔记只是为了译员本人一时的需要,译员应把精力集中在理解和抓要点上,边听边考虑翻译,在本子上只需记下能提醒自己的关键词就可以了。学生在初做口译时,笔记往往记得很多,以为这样有助于翻译,实际效果恰恰相反。因为写的速度无论多快,也不可能做到赶上说话的速度,忙于记笔记就不可能做到等说话者话音一落马上口译,而是需要返回去查看笔记,这样不但满足不了口译“快捷”的要求,同时由于记笔记时顾不上考虑翻译,口译的语言质量不可能很好。因为口译的笔记纯粹是为口译译员个人用的,所以一定是因人而异,译员熟悉的方面越多,知识面越广,需要记的笔记就越少,比如介绍我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如果译员对这一专题很熟悉,可能只需要记几个词和一些数字就可以了。口译的笔记因人而异,每个人熟悉和善于记住的东西不同,需要做笔记的自然也不一样。至于笔记使用译入语(Target Language,也译作目标/目的语)还是原用语(Source Language,也译作来源语),主要看译员本人觉得怎样更快、更简便。因为笔记只是给个人参考的,译员完全可以中英文与符号并用。一般说来,如果听时译员一时想不起来某词汇或术语的对应译入语,不妨记下原文,很可能在口译的过程中又会想起它的对应译入语来。值得注意的是,在采用符号时最好利用一些大家熟知的符号,如用UN代表联合国,gov’t代表政府,int’l代表国际等等,切不可临时编造,以免弄巧成拙,在慌忙中忘记符号的含意。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供译员个人参考的笔记不必写得整齐,但必须保证他自己能看得清、看得懂。记笔记是口译译员的基本功之一,每个学生应该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创造出适合自己的记笔记方法。 口译译员还应该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口译传达的是中心思想,不是,也不可能像笔译那样一字不漏地翻译原话,这就要求译员在表达时重新组织、归纳。对于口译来说,发音正确、语调自然应该是不在话下的。另外,学生从一开始就要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交谈者可能因犹豫而重复、甚至结巴,译员却应该自始至终讲话干脆利落、清楚连贯、不紧不慢;一旦开口就务必设法把讲出的句子说完,不要中途改变主语或句型,以免耽误时间,并给听者带来困扰。口译译员还应避免使用口头禅和不必要的重复。为此老师可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听他们自己口译的录音,这样不但能发现自己的问题,还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 一个优秀的口译译员知识应该广博,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平日就要注意积累知识,要善于通过各种途径、渠道获取知识。听广播、录音,读报刊书籍,看电影、电视都能学到许多有用的东西。网上查询更为我们打开了新的、更加广阔的天地。当今的世界发展极快,每天都有新鲜事物出现,随之而来的是新的词汇和表达法,口译人员应该养成随时随地学习的习惯。此外,对有关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社会状况、风俗习惯等背景知识,对交谈双方和他们要讨论的内容有所了解,都有助于译员做好工作、避免错误。译员见多识广,才能够灵活主动,具有应变能力。如果我们知道“京韵大鼓”是怎么回事,就不难表达为story-telling in Beijing dialect with drum accompaniment。实际上,许多中国特有的东西就是用解释的办法来翻译的,比如“四合院”译成traditional single-story houses with rows of rooms around the 4 sides of a courtyard;“豆汁儿”译成a fermented drink made from ground beans。因此,译员要特别注意扩大知识面。 口译译员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作用和地位,牢记自己不是演员,不该喧宾夺主,表现个人。我们可能都注意到,一般新闻发布会大多只看见发言人和提问者,较少见到口译译员。译员的职责是使交流双方感觉不到他们之间存在语言障碍而自由地交换思想。尽管双方交流离不开译员,他毕竟不是、也不应该把自己当作主角。但译员也不是一部机器,他的言谈举止、衣着、甚至性格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微妙地影响双方的交流。如果译员着装怪异、举止呆板或表情过于丰富,耸肩、吐舌头等,必然影响双方交流。我国的口译译员和其他涉外人员一样,应该是中国形象的代表,应该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热情、自信。同时,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包括严谨的作风,注意保密,一旦发现译错,要找适当时机予以纠正等)等非智力因素同样重要,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此外,口译译员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便在众人面前、在隆重或混乱的场合以及遇到困难不会翻译的情况下也能保持镇定,充分发挥出平日的水平来。健康的身体对口译也很重要,它可以保证译员在一段时间内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是防止出错的重要条件。
独家记忆159
一、成为口译员要具备以下条件:
1、扎实的双语知识
口译员需要具有基本的双语能力。由于口译工作要求译员在瞬间完成跨语言转换,因此译员必须对两种语言运用的非常熟练。
2、广博的非语言知识
对口译员来说仅有语言知识不足以完成口译任务,还必须对所翻译的话题有足够的背景知识。
3、娴熟的口译技能
口译员具备了语言基础和背景知识后,还需打磨自身口译技巧。好的口译技巧可以让译员表现更加优异,更易得到听众认可。
4、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口译工作充满了诸多的压力和挑战,例如工作环境的不确定因素,长时间无法休息等,因此译员应该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二、口译要求
口译作为一种翻译方式,其最大特点在于效率高,原文与译文翻译的平均间隔时间是三至四秒,最多达到十多秒,因此可以保证讲话者作连贯发言,而不会影响或中断讲话者的思路,有利于听众对发言全文的通篇理解。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全部对译,凡专有名词、专业术语等一般都采用此种方法对译,不涉及到一词多义的问题,所以比较好处理。
2、部分对译,遇到多义词时,要根据它在上下文的意思去确定它的哪一种词义同中文相对应,或者接近之后,才能决定取舍,碰到一词多义的情况时,一定要根据上下文去找到对应或接近的词,切忌望文生义。
3、艺术加工,翻译是一种再创造的工作,简单对译的情况很少,即使是完全在字义上的对译,也会发生语序的变化。常用的艺术加工方法有合并、拆散、引申、增加、减少、补充说明等,平时需要多加联系。
扩展资料:
要想从事口译工作,需要有口译资格证。
中国设有高级口译认证,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三发出。其中,上海外国语大学与经济结合较紧,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则以偏重政治和严谨为特色。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考试推出较早,且有相关教材可利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考试则没有教材,相对难度较大。
学习口译是为从事口译实践,促成跨语言、跨文化沟通。掌握了语言、知识和技巧并不一定能成就一名优秀译员。好的译员应该在执业过程中展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沟通及应变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口译员
听雨蘑菇
成为口译员要具备3个基本功和2个基本素养:
一、3个基本功
1、扎实的双语知识:口译员的工作至少要在两种语言间转换,必须要有扎实的双语知识。
2、广博的非语言知识:口译还具有跨文化交际的功能,因此需要有广博的非语言知识。
3、娴熟的口译技:在具备了扎实的双语知识和广博的非语言知识的前提下,口译员还应该掌握娴熟的口译技能。
二、2个基本素养
1、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口译工作充满了诸多的压力和挑战,例如工作环境的不确定因素,长时间无法休息等,因此译员应该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2、口译员本身是一种职业,因此需要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满足外事工作的需要。
一、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报名条件:
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恪守职业道德,具有一定外语水平的人员,不分年龄、学历、资历,均可报名参加相应语种、级别的考试。经国家有关部门同意,获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就业的外籍人员及港、澳、台地区的专业人员,符合《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暂行规定》要求的,也可报名参加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并申请登记。
二、注意事项:
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证书实行定期登记制度,每3年登记一次。有效期满前,持证者应按规定到指定的机构办理再次登记手续。再次登记,还需要提供接受继续教育或业务培训的证明。
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目前只设英语一个语种的翻译考试,该考试包含六种证书,分为笔译和口译两大类,各含三个级别,分别是:初级笔译证书、中级笔译证书、高级笔译证书;初级口译证书、中级口译证书、高级口译证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口译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翻译资格考试
克利玛碴
一名优秀的中英翻译公司的译员应具备良好的英语修养和扎实的汉语基本功,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以及互译规律,拥有快速并且准确地遣词造句的能力。译员语音基本功必须是良好的,能够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基础、敏锐的听力、超常的词汇量、良好的语感、灵活的表达能力、广阔的多国语言文化背景知识。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译员的听力理解能力是口译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译员的综合语言还有知识水平的反映。口译过程中,严重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有6个:口音、语感、词汇量、知识面、注意力、音量、干扰。英语属于是世界性的大语种,口音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还有的发音连英美人自己都听不清楚。 作为专业翻译公司的译员不仅会接触到标准规范的英语,也会接触到非规范、非标准的英语;不但会听到英、美口音,还可能会听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国的口音;回话过程中会听到英语民族的口音,还会掺杂进非英语民族人的讲话,如南亚人、东南亚人、非洲人、中东人、北欧人、南欧人、拉美人等。他们的英语发音往往不同程度地带着自己母语的烙印。这五花八门的口音要想听懂,译员在平时就必须注意多听一些英语的方言、口音及变体,注意总结发音特点以及规律,并学会逻辑推理以及判断讲话的前因后果,需要正确的判断说话人所要传达的详细信息,领会其意向、目的、态度,从而作出果断、正确的选择。
宝宝晨123
同声传译不是一般人能做的!这个职业很火,需求量也大,但不光你得具备广泛的知识,对人的体能都是个挑战。我一个朋友做同声传译,越做越好,钱也越赚越多,可是他的头却越来越疼。为什么?持续的高强度的注意力和理解力加分析能力。长期下去,有损伤脑细胞的可能,加速衰老,因为人不能长期生活在紧张的状态里。 所以要慎重考虑做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是指口译员利用专门的同声传译设备,坐在隔音的同传室(俗称“箱子”)里,一面通过耳机收听源语发言人连续不断的讲话,一面几乎同步地对着话筒把讲话人所表达的全部信息内容准确、完整地传译成目的语,其译语输出通过话筒输送。需要传译服务的与会者,可以通过接收装置,调到自己所需的语言频道,从耳机中收听相应的译语输出。其翻译难度可想而知,所以作为“金字塔”的塔尖,同声传译也常常被称为外语专业的最高境界。 据报道,目前全球专业的同声传译人员总共也就2000多人。中国同声传译人才更是紧缺。据不完全统计,专业的同声传译人才仅25 30人左右,大多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这些国际交往频繁的大都市。近几年来,同声传译已被列为紧缺人才之一。由于粥多僧少,供不应求,处于买方市场的同传自然薪酬不菲,据专业人士透露,优秀的翻译每天能赚800美元,一般水平的翻译也能挣到4000元人民币。同传被大家称为含金量最高的“金领”行业之一。 需求紧缺和高薪待遇引来了不少羡慕和追逐的目光。同声传译怎么考?报考人员应该具备什么专业素质?国内是否具有相关的资格认证考试和培训?许多人对其知之甚少,急切想了解相关情况。笔者日前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同传专业的招生负责人和有关专家。 如何接受同声传译的专业训练 目前,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厦门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等许多外语学院开设同声传译课程或者培训班。由于对同声传译的专业程度要求较高,师资力量紧缺,国内仅有几家外语院校对同传进行研究生层次的培训和招生。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一些社会培训学校开设有同传课程,如新东方学校。现将北外和上外的招生情况介绍如下。 北外高级翻译学院同声传译(又称翻译理论与实践)专业,设硕士学位,旨在培养英汉同声传译人才和其他高级口笔译人才,学制两年。考试成绩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者,授予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也于今年4月18日成立高级翻译学院。据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学院目前下设口译系、笔译系和翻译研究所。口译系开设的会议口译专业课程,旨在培养胜任国际会议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工作的专业会议口译员。今年7月14日开始正式招生,8月15日截止报名。8月23日进行笔试,9月上旬进行口试。学制为两年全日制专业培训,完成课程者通过会议口译专业考试者将获得会议口译专业证书(Professional Diploma in Conference Interpreting);通过全国硕士学位统一考试,完成口译领域硕士论文研究并答辩通过者可获得语言文学(口译研究方向)硕士学位。专业证书和硕士学位不挂钩。 报考者应具备什么素质 同声传译是各种翻译活动中难度最高的一种翻译,并非人人都能胜任。北外高级翻译学院办公室负责人告诉笔者,在国际会议那种紧张环境里,译员要能不间断地边听边译,是很不容易的。要学好这样的技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英语的听说能力要强,英汉两种语言的语音、语调要好,要思维敏捷,反应快,对国际问题有兴趣,知识面要广。 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院长柴明介绍说,报考者除了能够用英语进行无障碍交流之外,关键还要对两种工作语言系统熟练掌握。另外,同声传译专业对从业者的专业知识、灵活应变能力、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要求都非常高。如要对金融、经济、制造、市政、环保等各个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且对非英语为母语的发言者口音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如对拉美人、印度人说英语的特点和方式有所了解。 口译专业属应用类研究生,考试不同于其他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据笔者了解,入学考试多不开列参考书目,笔试也不考理论知识。笔试内容多为段落改写、填空、写作、英汉双向笔译、综合知识测试等实际操作的内容。这些全靠考生平时的知识积淀和能力培养。 该考试另外一个特殊性是该专业录取时以考生的复试成绩为主。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院长柴明熲教授告诉笔者,学员在入学考试时除了要通过笔试外,口试即复试是选拔人才的重中之重。只有在复试中才能对英文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进行客观的考查。 据了解,北外的复试包括: 1.视译:将一篇英文稿口头翻译成汉语。 2.复述:先听两遍英文录音(时间:3—5分钟,可作笔记),再将听到的内容用英文复述一遍。 3.面试。 上外复试包括: 1.演讲:从考试委员会提供的若干题目中挑选其中之一,作2—3分钟的即兴演讲。 2.复述:听1—2分钟的演讲,然后以另一种语言用自己的话复述演讲内容。 3.视译:听一篇短文,浏览该文1分钟,然后将其内容口头译出。 4.问答与对话。 专家建议 笔者就非外语专业的考生报考同声传译是否具有可行性等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专家认为,国内目前从事同声传译职业的多为本科外语专业毕业生。北外等院校录取的考生也多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但是,国际许多知名同传并非都是“科班出身”,例如法国某知名同传就是数学博士。各大院校欢迎和鼓励非外语专业考生报考,但是同传毕竟是“金字塔”的塔尖,希望考生量力而行,理智选择,例如报考其他层次的口译培训(商务口译等),以免无功而返,收获甚少。 由于该专业的复杂性,想要通过相关考试最好要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而且按照国际惯例,这类考试要邀请联合国资深人士和专家担任评委。要成为同声传译员绝非一蹴而就的事。 专家介绍说,在国际上,同声传译有国际同声翻译协会(简称AIIC)这一行业组织。该协会成立于1953年,是会议口译这一专门职业惟一的全球性专业协会,负责审查、认定会议口译员的专业资格和语言组合,制订其职业规则、工作条件、道德规范和专业培训标准,推广会议口译最佳实践,并与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开展集体谈判以确定会议口译员的待遇等。AIIC的会员身份被广泛认为是会议口译员的最高专业认证。目前,AIIC在世界各地有2600多名会员,中国大陆有20名,其中5名在上海。 国内对同传的评价多依据业内的口碑和成功经历。国内部分英语翻译、口译资格认证考试高级口译类设考同声传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