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璇璇APPLE
Women's Day
在中国又称“国际妇女节”、“三八节”和“三八妇女节”。是在每年的3月8日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
国际妇女节是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庆祝的节日。这一天,妇女们作出的成就得到肯定,无论她们的国籍、民族、语言、文化、经济状况和政治立场如何。从那以后,国际妇女节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妇女节日,对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妇女来说都具有新的意义。日益发展壮大的国际妇女运动,通过联合国四次妇女问题全球会议得以加强。在其推动下,纪念活动已成为一个号角,号召协力争取妇女权利和妇女对政治经济事务的参与。
1869年,约翰·密尔(John Stuart Mill)是第一个在国会上提出妇女应该有选举的权利。1893年9月13号,新西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妇女拥有表决权的国家。很长一段时间里,其他很多国家的妇女们并不能够享受到这种公平和参加选举的权利。
Zetkin)(德国的社会民族党妇女办公室主席)的妇女提交了关于国际妇女节的议案。她提议,每个国家每年都应该在某一天来庆祝妇女的节日,以便表达她们的要求。参加会议的100多名妇女来自世界17个国家,她们有来自工会的,社会政党的,妇女俱乐部的,包括3名芬兰议会选举的女性,以一致通过的方式产生了国际妇女节。
美国堪萨斯州罗伦斯市的纺织女工罢工打出的标语就有“我们也要面包加玫瑰”。这表明她们不仅要求温饱,而且要过像样人的生活。
轻舞飞扬舞翩跹
妇女节英语单词的正确拼写是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国际妇女节全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United Nations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eace day),在中国又称“国际劳动妇女节”、“三八节”和“三八妇女节”。
是在每年的3月8日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
在不同的地区,庆祝的重点有所不同,从普通的庆祝对女性的尊重、欣赏和爱意到庆祝女性在经济、政治及社会领域的成就。
扩展资料:
妇女节的由来:
妇女节的确立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妇女约占世界人口的半数,但几千年来她们却有着令人心酸的命运和遭遇。19世纪末,随着工人运动不断发展,觉悟了的女性摈弃长期以来歧视妇女的陈腐观念,高举起了争取妇女自由平等权利的旗帜。
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书记处书记、德国《平等报》主编克拉拉·蔡特金早在1889年“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就曾代表劳动妇女发出了有史以来首次要求平等权利的呼声,开创了争取妇女解放的国际妇女运动的先河。
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女工为争取自由平等,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和示威游行,提出获得选举权、实行8小时工作制和增加工资等政治和经济要求。这次有组织的斗争充分显示了劳动妇女的力量,得到了国际上广大劳动妇女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1910年8月,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大会在丹麦举行,17个国家的100多名妇女代表与会。大会一致通过了蔡特金等提出的倡议:将每年3月8日作为国际劳动妇女的节日,以此加强国际劳动妇女的团结和争取自由平等。
1911年,美国、德国、奥地利、丹麦、瑞士等国的劳动妇女首次举行了国际劳动妇女节的纪念活动。从此,纪念“三八”妇女节的活动逐渐扩大到了全世界。
1924年3月8日,在中国著名妇女活动家何香凝的主持下,中国各界妇女在广州第一次举行纪念“三八”妇女节的集会,提出“废除多妻制、禁止纳妾”等口号。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妇女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妇女节
朝夕忆可否
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
三八妇女节又叫三八节,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在中国的叫法。国际劳动妇女节全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又称“国际妇女节”等,是各国妇女争取和平、平等、发展的节日。
三八妇女节是国际妇女斗争的纪念日,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女工团要求男女平等权利而举行示威,次年8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第二次社会主义者妇女大会上决定,为了促进国际劳动妇女的团结和解放,以每年3月8日为妇女节。
中国于1922年开始纪念“三八”节,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妇女节。中国妇女和世界各国妇女一样,都为国家独立、解放、革命、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为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