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兔菲宝宝
台风怎么说,typhoon。台风“登陆”,别乱用冠词!Joy高斋翻译CATTI和MTI分享:超强台风山竹,这可不是一般的水果哦,而是成为今年最强风王登陆菲律宾及广东沿海一带。在报道山竹“登陆”时,外媒是如何使用的呢?请看下文报道:The Guardian:Mangkhut made landfall in the Guangdong city of Taishan at 5pm on Sunday, packing wind speeds of 162 kilometers (100 miles) per hour.CNN:Super Typhoon Mangkhut, also known locally as Ompong, made landfall in the town of Baggao in the country's northeast in the early hours of Saturday morning,看到外刊报道中“登陆”使用的是 made landfall in,然而发现有童鞋就问为啥made a landfall in 有人加上a呢?到底要不要加上a,甚为纠结呢?最好的方法就是验证,bing或看外媒报道,以上两个表达登陆:made landfall in是取自《卫报》和CNN,我们再看其他媒体的相关报道:再比如新华网英文版在报道琼达里登陆上海时如下:新华网:Typhoon Jongdari likely to make landfall in Shanghai.金融时报:Overwhelmed by the news from Texas since Hurricane Harvey made landfall?自从飓风哈维(Hurricane Harvey)登陆后,来自得克萨斯州的相关新闻可谓铺天盖地。以上这些例句都是取自权威媒体报道,我们会发现都是使用made landfall in,都没有加上冠词a,这是大家很容易出错的地方,一个冠词a就能体现你的语言表达是否地道,一定要牢记哦!再给大家拓展一些台风“袭击”时外媒中的小词表达!The Guardian:Mangkhut earlier lashed the Philippines, sparking landslides and building collapses that killed at least 65 people, with another 43 missing.Lash(风、雨或水)猛抽,狠打,狂扫。If wind, rain, or water lashes someone or something, it hits them violently.举个栗子:The rain lashed at the window.雨点猛烈地打在窗户上。lash的主语常为rain、wind、hail、sea或waves。山竹最早是袭击菲律宾的,在表达袭击时还有其他相关报道如下:CNN:Super Typhoon Mangkhut slammed into the Philippines in the early hours of Saturday.这句话中的 slammed into与slash是同义词,表示猛烈撞击,相关短语:slam into/against sb/sth或者slam sth into/against sb/sth.所以在表达台风袭击时有两个小词是slash和slammed into.大家以后就可以学以致用啦!
米老鼠NANA
1.◇台风暴潮 typhoon storm tide; 台风动向 typhoon movement; 台风眼 typhoon eye; 台风警戒线 typhoon detective line; 台风警报 typhoon warning; 台风路径 typhoon track2.[气象学] typhoon: 强台风 violent typhoon
维尼蜜罐
关于“台风”的来历,有两类说法。
第一类是“转音说”,包括三种:一是由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二是由闽南话“风台”演变而来;三是荷兰人占领台湾期间根据希腊史诗《神权史》中的人物泰丰Typhoon命名。
第二类是“源地说”,由于台湾位于太平洋和南海大部分台风北上的路径要冲,很多台风都是穿过台湾海峡进入大陆的,所以称为台风。“台风”是音译词,英文中typhoon是根据中文粤语发音toi fong音译至英文,再进入普通话词汇中的。
扩展资料:
typhoon在美语中指发生在西太平洋或印度洋的热带暴风。若追溯其语源,也许很少有单词能像typhoon 一样表明汉语、阿拉伯语、东印度语和希腊语的多国语言背景。希腊单词typhon 既是风神的姓名又是意为“旋风,台风”的普通名词,被借入到阿拉伯语(就象在中世纪时许多希腊语单词进入阿拉伯语一样,那时,阿拉伯人的学问保存了古典的风格,同时在把它传向欧洲时又有所扩充)。
Tufan,希腊语的阿拉伯语形式,传入到了印度人使用的语言,11世纪时讲阿拉伯语的穆斯林入侵者在印度定居下来。这样,阿拉伯语单词的衍生,从印度语言进入英语(最早记载于1588年),并以如touffon和 tufan的形式出现于英语中,最先特指印度的猛烈风暴。
在中国,给了热带风暴的另一个单词-台风。汉语单词的广东语形式toi fung同我们的阿拉伯语借用词相近,最早以tuffoon 的形式于1699年载入英语,各种形式合并在一起最后变成了typhoon。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台风
文哥哥哥哥哥
是中文翻译为英文。
typhoon在英语中指发生在西太平洋或印度洋的热带暴风。若追溯其语源,也许很少有单词能像typhoon 一样表明汉语、阿拉伯语、东印度语和希腊语的多国语言背景。
希腊单词typhoon既是风神的姓名又是意为“旋风,台风”的普通名词,被借入到阿拉伯语(就象在中世纪时许多希腊语单词进入阿拉伯语一样,那时,阿拉伯人的学问保存了古典的风格,同时在把它传向欧洲时又有所扩充)。
Tufan,希腊语的阿拉伯语形式,传入到了印度人使用的语言,11世纪时讲阿拉伯语的穆斯林入侵者在印度定居下来。这样,阿拉伯语单词的衍生,从印度语言进入英语(最早记载于1588年),并以如touffon和 tufan的形式出现于英语中,最先特指印度的猛烈风暴。
在中国,给了热带风暴的另一个单词-台风。汉语单词的广东语形式toi fung同我们的阿拉伯语借用词相近,最早以tuffoon 的形式于1699年载入英语,各种形式合并在一起最后变成了typhoon。
扩展资料
台风分类
过去我国习惯称形成于26℃以上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s)为台风,按照其强度,分为六个等级: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自1990年起,我国采用国际热带气旋名称和等级划分标准。
国际惯例依据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分为:
热带低压(Tropical depression),最大风速6~7 级,(10.8~17.1 m/s);
热带风暴(Tropical storm),最大风速8~9 级,(17.2~24.4m/s);
强热带风暴(Severe tropical storm),最大风速10~11 级,(24.5~32.6m/s);
台风(Typhoon),最大风速12~13级,(32.7~41.4m/s);
强台风(Severe typhoon),最大风速14~15级(41.5~50.9m/s);
超强台风(Super Typhoon),最大风速≥16级(≥51.0m/s)。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