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珊珊11
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特别是要抓好涉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应对之策要更加精准,脱贫措施要更有针对性。
扩展资料:
一是要优先做好贫困地区农民工返岗就业工作,保障贫困家庭尽快恢复务工收入。到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务工,是贫困地区许多家庭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就业脱贫的一个重要渠道。
二是要在当地拓展新的就业渠道,开辟新的脱贫之路。疫情可能会使一些贫困地区的部分劳动力失去原先的务工机会,必须有针对性地在当地拓展新的就业渠道。
三是要紧紧抓住机遇,把推进新项目开工建设与脱贫攻坚统筹起来。可考虑把一些适宜的建设项目安排在贫困地区,结合疫情防控中的补短板、抓基础工作,安排贫困地区的公共卫生建设项目。
四是要更加关注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应当认真分析疫情对深度贫困地区实现脱贫目标的具体影响,将资金和政策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向受疫情影响大的领域和人口倾斜,防止因疫情而导致部分地区贫困程度加剧、部分脱贫人口因染病而再度贫困的问题发生。
参考资料:中经网-精准施策是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
几丁不二
精准施策。科学研判,精准施策。科学的研究判断,准确的施行策略。词语是词和短语的合称,包括词(含单词、合成词)和词组(又称短语),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单元。新词典词语丰富,信息量大。
yanrongsun
“扶贫”不能只是喊口号近日,总书记近日在贵州考察谈到扶贫工作时指出:党中央十分关心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促进农村发展。他指出我国要“明确责任、形成合力、强化精准、综合施策”,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不管扶贫工作的具体做法有何不同,但检验扶贫效果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群众的接受度、认可度和满意度。只有精准到位见实效的扶贫,才会赢得群众真心点赞。事实上,“扶贫”早已不是新鲜事了,从改革开放以来,“共同致富”,“先富带动后富”等口号的提出无不体现党对“扶贫”的重视。但是,为什么我国“扶贫”这么多年了,却依旧每年都在“扶贫”?贫富差距还是如此大?其实,虽然每一年都在高举“扶贫”的旗帜,但是有很大的成分都是“空话”。每一年的“扶贫”都会受到很多的限制,例如一些扶贫资金流失严重,有些地方政府腐败严重,“扶贫”资金被地下偷偷运转掉,而真正到需要被扶贫的地区的资金则已经流失非常严重了。当然,也有中国历史遗留因素的存在。中国一直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阶阶段,中国经济是从一穷二白的基础开始的,因此贫富差距大,想做到真正的扶贫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和不断地努力。“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扶贫工作也面临着“一城一地”,甚至“一城一地”也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复杂现实。因此,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尤为重要。这是转变传统扶贫方式、开展精准扶贫的题中应有之意。“精确扶贫”工作事关亿万群众中国梦的实现,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容不得形式主义和作风漂浮。各地应该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对照查找不足,需要改正的立即改正,需要完善的抓紧完善,真正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检验扶贫工作的标尺。因此,我国不能仅仅喊“扶贫”的口号,而是要做到精确实干,让亿万群众真心为我国的“精确扶贫”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