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30

悠然逸轩
首页 > 英语培训 > 英语专业pre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爱漱口的袜子

已采纳

Pre-master指硕士预科,一般适合学术背景不够或者综合条件稍微弱点的学生,比如雅思分数太低,或者大专毕业没有本科学位,或者GPA偏低,不能满足录取要求的学生。Pre-master是一个桥梁课程,没有学位,完成课程后有一个结业文凭证书,通过考试即可升读相应的大学就读硕士课程。Pre-master课程内容主要包含三个部分:学习方法和计较,英语提升,硕士课程的基础。开设Pre-master课程的学校非常多,专业也读很齐全。因此,Pre-master是那些自身条件比较普通的学生通往名校的跳板。

英语专业pre

124 评论(9)

司马懿砸缸

英语专业老做pre的原因如下:

因为英语本身是一门语言,要学好这门课程就得多说多练,上台展示是给学生一个多说多练的机会,而且多展示会让孩子有自信,不怯场。

Presentation可以促使大学英语教学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促使学生尽快适应由学校生活向社会工作能力转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包括锻炼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而且英语课程还有好多需要角色扮演的小故事,让小朋友们上台展示,可以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记住课本中的句子,也更好地展示自己。

pre是presentation展示、报告的简写,大学生做pre是一个先输入再输出的过程,这个过程,算是一次对于知识的重新编排,让自己真正内化并吸收的过程。

presentation已经成为大多数课程中和考试、论文平起平坐的一项课程学习考核方式。pre要求学生在讲台上围绕一个主题做一次演讲。仅仅给出一个大方向,让同学自选题目。题目下的素材、内容,观点或需要用到的知识,都需要自由发挥。pre会在课堂上当着全班面进行,pre分数的比重随课程而不同。

334 评论(14)

旭子如风

看你是什么专业吧,我是英语专业的,大一就会有,好多专业课的老师都会要求,一个学期好几个

208 评论(12)

大大大华哥呢

作为英语专业大一学生,良心回答一下

真的很累,好不好,但是也充实

各种英语方面的精读课,泛读,听力,翻译。。。。。

精读泛读是基础课,认认真真学完这两门课程对于打牢基础非常重要,无论是对于考试还是以后的运用。这点我的体会很深,现在我们做翻译有些句子和短语我就不大明白,有些搭配也忘记了,而我有些同学就相当熟练,为什么?别人精读泛读课本啃的很透。尤其是精读中的有些课文堪称经典,仔细读读很多用法都值得花时间去记。除此之外,语音课也很重要,以前高中虽然老师都用英语授课,可毕竟对口语强调不多,到大学系统的训练很有必要。

说到这里,我想插入一点,有关于人的词汇量问题。衡量人的词汇量有多种尺度。具体要分为阅读词汇量,口语词汇量和写作词汇量。所谓阅读词汇量就是你在阅读时看到认识但不会拼写甚至不会读的单词量。这种词汇量是最容易提高的。口语词汇量,当然就是指你在口语表达时能灵活运用的词汇量。而写作词汇量就是你在写作时能灵活运用的词汇量。有人或许会问,口语词汇量大了写作词汇量不就大了吗?非也,这两个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体系。口语词汇和写作词汇是不一样的。口语中多用短语多用动词词组多用Baby English,这里有个误区,很多人为了impress外国人,在口语中经常用一些自己刚背的大词或者生僻的词,有人甚至用GRE词汇,这是绝对错误的,这就好像在我们用中文进行日常交流,某个人一直使用文言文一样。

同样的道理,我们在进行英语交流时也要多用自然的口语化的句子。因此我们在积累口语词汇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口语化的用法和词组,除此之外真正涉及到词汇量的是,生活各场景的具体词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和外国人在一起往往感到无话可谈,谈来谈去都是些相当空的话。为什么?彼此间接触的东西相差如此之大,可交流的应该很多啊。问题就在于我们specific的词汇量太少。随便谈个话题,谈不了多久就卡壳了,这词不会说,那词也不会。比如,我有个外教比较喜欢cooking,这方面的东西她很感兴趣。可问题是各种菜的名字我知之甚少,怎么交流??所以,我们常常呼喊提高口语,提倡这个发音,那个语调的,可是,就算你真正做到native了,却无法交流,这又有何用?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日常词汇的累积。好像最平常最生活的词汇反而容易被我们忽视,VOA词汇有用,难道这些日常词汇就没用吗?其实利用率更高。

206 评论(10)

木雨大大雯

大二就开始了,大学生常说的pre是演讲或者报告。pre是presentation(展示、报告)的简写。

330 评论(11)

zjxlhzyt虹

上大学,每天都有人说,只要选对专业,每天都是周末。我一开始上大学学英语专业也以为自己是这样的,后来考完试后才发现什么叫做晴天霹雳。

你以为学英语的都是这样的女神

你以为你学出来的东西不肥吹灰之力都是这样的

其实学了英语都是这样的,你每天接触到的是这样的(我自己的资料,哈哈哈)

但是你最后做出来的题是这样的

其实累不累这件事情,不能完全依靠个例定义,但是完全是取决于自己希望学习的程度,学的好的人都很累,学不好的人也不能说不累。

背单词和不断靠自己翻译背诵是最基本的功夫。因为作为non-native speaker,很多天生的和需要极好的语言环境的native speaker的优势,是需要依靠自己的毅力来克服自己的惰性。

其实是学习英语也应该是很累的。除了一般的基础课程,练习听说读写,还要尽量将自己的思维靠近critical thinking,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不断的用国际视野来看待自己的专业以及意义其实是很帮助自己成长的。

而且类似于一些语言学课程,基础的翻译课程,还有英美文学史都是可以让自己秃顶的专业课,尤其是精读这样占了大学学分大头的必修课,真的是很需要下苦功夫的。

英语专业是需要学习二外的。也就是说,除了自己本专业,你还要继续学习第二门外语,而这门外语也不能放松,因为很有可能成为自己考研路上的绊脚石。

你说学英语累不累呢,累,因为学的东西不仅多,而且杂,你还需要将这些东西构建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还要注意自己的发音,词汇,专业程度

有很多学生学习了英语都变成了哑巴英语,作为英专,就要用很多辅助的app来帮助自己(这是我自己的一些学习软件)

欧陆词典,是很方便而且占用内存极小的英语词典。每日英语听力软件应该是英专必备用来练听力,在里面可以听各种TED, VOA,BBC,都可以从慢速开始进阶学习。然后用百词斩帮助学习,除此之外还可以用雅思哥这些软件可以帮助自己不断地去挑战口语能力。

如果选这个专业先去思考累不累其实是没有意义的,任何专业你都可以过的轻松,可以水过去,可是如果你想好好学到自己想学的,那就去下功夫,而这种不一定是死学,英语专业相对一些很难的工科专业,是可以通过一些相较容易的方法让自己掌握学习英语的精髓。

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135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