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44

土匪温柔
首页 > 英语培训 > 火炮英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吃拉面只喝汤

已采纳

高射炮 高射炮英文称为anti-aircraft gun 从地面对空中目标射击的火炮。它炮身长,初速大,射界大,射速快,射击精度高,多数配有火控系统,能自动跟踪和瞄准目标。高射炮也可用于对地面或水上目标射击。 高射炮按运动方式分为牵引式和自行式高射炮。按口径分为小口径、中口径和大口径高射炮。口径小于60毫米的为小口径高射炮,60~100毫米的为中口径高射炮,超过100毫米的为大口径高射炮。小口径高射炮有的弹丸配用触发引信,靠直接命中毁伤目标;有的配用近炸引信,靠弹丸破片毁伤目标。大、中口径高射炮的弹丸配用时间引信和近炸引信,靠弹丸破片毁伤目标。20世纪60年代以后,有些国家用地空导弹逐步取代了大、中口径高射炮。但由于地空导弹在低空存在射击死区,小口径高射炮仍获得发展。 高射炮的历史19世纪下半叶,西欧战争此起彼伏。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9 月,普鲁士派重兵包围了法国首都巴黎,切断了它同外界的一切联系。 法国政府为了突破重围,决定派人乘气球飞出城区,同城外联系。10月初,内政部长甘必达乘坐载人气球,飞越普军防线,在都尔市进行宣传和鼓动,很快组织 了新的作战部队,并通过气球不断与巴黎政府保持联系。普军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研究对策,决定首先击毁这些人的气球。普军总参谋长毛奇下令,研制专打气球的火炮,以切断巴黎与都尔之间的联系。 不久,这种打气球的炮就制造出来了。它是由加农炮改装的,口径为37毫米,装在可以移动的四轮车上。为了追踪射击飘行的气球,由几个普军士兵操作火炮,改变炮位和射击方向,打下了不少气球,并由此得名“气球炮”。它就是高射炮的雏形。 1906年,德国爱哈尔特军火公司(莱茵军火公司的前身)根据飞机和飞艇的特 点,改进了原来的气球炮装置,制成专门用来射击飞机和飞艇的火炮。这标志着世界上第一门高射炮正式问世。设计师将火炮装在汽车上,并采用了与现代舰炮相似的防护装甲。这门火炮口径为50毫米,炮管长约1 .5 米,发射榴弹的初速可达每秒572 米,最大射高为4200米。 两年之后,德国又制成一门性能更优越的高射炮。这门炮的口径为65毫米,炮管长约2 .3 米,为口径的35倍。发射榴弹时初速提高到每秒620 米,最大射程可达5200米,而且高低射界和方向射界也都相应扩大了。这门炮已开始使用门式炮架并利用控制手轮调整高低射界。采用这些改进措施后,火炮的机动性能有了较大提 局。 继上述两种高射炮问世之后,1914年德国还制成了77毫米高射炮。1915年,俄国研制成76毫米高射炮,它是一种防空加农炮,也可用来射击地面或水面上的目标。 在这一时期,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工业发达国家也制成了高射炮。 在早期制成的高射炮中,性能最好的是德国1914年制造的77毫米高射炮。其突出特点是在四轮炮架上装有简单炮盘。这种炮盘在行军时可以折叠起来,用马或车辆牵引;作战时,打开炮盘,支起炮身即可对空射击。炮盘的使用既便于火炮转移阵地,又缩短了由行军转到作战状态的时间。由于它采用控制手轮调整身管进行瞄准,而且首次采用炮盘,因而射击命中率较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法国在两架双翼飞机上装上了炮弹,用它代替炸弹轰炸德国军队的飞机库。接着,英国的飞机于1914年11月又轰炸了德国飞艇库,德 国损失惨重。 由于飞机特殊的优势,一些地面使用的武器弹药如炮弹、手榴弹、机枪、步枪,甚至手枪等,都相继成了“航空武器”,被装备在飞机上,用来攻击地面上的目标。 随后不久,飞机上便装备了专用火炮和炸弹。 面对空中威胁,各国开始积极研制新的高射炮。着重改进了高射炮的瞄准装置,使其射击精度有了很大提高。一战前期,用高射炮射落一架飞机平均耗弹量为11585发,到一战后期,耗弹量已降为5000发。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高射炮和飞机在结构和作战性能上都没有出现大的变化,发展比较缓慢。 从30年代开始,日本、德国为了对外扩张侵略,加紧扩军备战,进而加速了飞机制造业和军火工业的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这一时期,飞机无论是结构还是性能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原来采用的木、布等软质结构材料已被高强度的合金 材料所代替;飞行速度比原来提高了一倍,达到每小时500 千米左右;飞机的飞行高度普遍达到8 ~10千米。 与此同时,高射炮也毫不示弱,其作战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在这一时期,高射炮在结构和性能方面有这样几个突出的变化:首先,高射炮采用了长炮管,借以提高初速和射高。有的小口径高射炮的炮管长度已达到口径的70倍,初速达到每秒 1000米左右,比原来提高近 50 %。中口径高射炮的射高达到10千米以上,是原来的3 ~4 倍。其次,高射炮配备了先进的射击瞄准装置,提高了高射炮的命中率。再次,在小口径高射炮上配备了装填和复进等装置,大、中口径高射炮则采用了机械输弹设备,提高了高射炮的射速。另外,大部分高射炮都采用了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火控系统,全面提高了高射炮的作战能力. 到了50年代初期,由于防空导弹投入战场,高射炮曾一度受到冷落。然而实战表明,防空导弹并不是万能的,它不能完全代替高射炮。从60年代中期开始,小口径高射炮又重新受到“青睐”。它反应快、命中率高、多管集中发射,可以迅速击 毁低空进犯的敌机。目前各国正在研究提高高射炮对空作战效能的各种新方法,高射炮正向着小口径化、自行化、炮弹制导化的方向发展。导弹和高射炮合一的防空武器系统在未来的战争中将发挥巨大威力。 新型的高射炮高射炮具有独特的抗低空、抗饱和、抗干扰和反导作战能力,因此其发展仍大有潜力。随着现代空袭兵器的飞速发展,结合近期世界局部战争的特点,近年来一些军事强国加紧了对新概念高射炮的研制,且不断有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问世,并呈现出全新的发展趋势。 电磁高射炮 电磁高射炮属超高速弹射武器,是未来超音速空袭兵器的克星。它以电磁装置代替传统高炮的发射装置,以超大功率电磁感应原理,在炮膛内产生3兆焦耳以上的发射动能,是一种以弹丸撞击力毁伤目标的拦截武器,具有较强的防空能力,打击目标能力可提高5倍以上。 外刊报道,美国在1995年电磁高射炮的试验中,连发8.5克重的弹丸,速度已达5.6公里/秒;俄罗斯在1999年用样炮进行打击目标试验,在4000米空中穿透了2枚“飞毛腿”靶弹;英国也在加紧实验,并声称按其计划电磁高射炮将在200 5年装备部队。目前发达国家正从试验向实用发展阶段过渡,通过改进发射结构,减轻其重量,使其达到野战实用化水平。 激光高射炮 激光高射炮性能独特,前景广阔。它以激光发射镜为炮管,直接将束能以接近光速投射到目标上,使激光射中处瞬间被高热能毁伤。激光高射炮具有发射无需弹药、无声、无后坐力等特点,只要光能充足即可,可灵活、快速、高效打击不同方向的饱和攻击,所以发展激光高射炮备受世界各国青睐。 美国在激光高射炮的研制中,曾多次击落靶机、靶弹,美国陆军曾在演习中使用“鹦鹉螺”激光高射炮,仅用5秒钟就击落3架无人靶机。俄军最近新装备的激光防空系统由两辆车组成,一辆载电源,一辆载发射机,用雷达捕捉目标后,发射高能激光毁伤或激燃目标内的仪器。法、德两国也正在实施氧化碘化学助能激光高射炮的研制计划,让激光射束能更强、更远。预计2010年后,世界将有20个国家装备激光高射炮。 隐形高射炮 隐形高射炮生存力强,最适应全天候、全频谱作战。目前,发展隐形高射炮有三种类型: 涂料隐形。英、法军在1993年率先用吸波涂料研制出隐形高炮;俄军现正研制用电质变色吸波薄膜等视频隐形新技术,不但让其具备吸波能力,且能通过炮身颜色与地面背景调色,以求隐、景“合一”。 反红外隐形。高射炮电器部分工作时会不断向外辐射红外线,易遭红外侦察和红外导弹打击。为提高反红外探测能力,美国将“高灵敏”油冷装备安装在“ 回击者”自行高炮各电器上,消除了热能的向外辐射。 综合技术隐形。瑞典采用“综合隐身术”,将 MK2式自行高射炮炮塔、甲板采用复合塑料制成,炮管护有玻璃钢筒体外套,电器部分加装速冷空调,用迷彩、隐身材料伪装车体,使红外、电磁波向外辐射几乎为零。 火箭高射炮 火箭高射炮最适应反导作战。较传统高炮无后坐力,可多管同时发射;管数多,射弹散布范围大,杀伤概率高;发射声极小,射速快。 法国于1992年首先研制的30毫米64管火箭高射炮,3秒钟可发射64发炮弹,发射速度是同口径高射炮的5倍。意大利在2000年装备了20毫米36管火箭高射炮,作战时以“集阵射”方式将36枚火箭同时射向目标,一次齐射击毁巡航导弹的概率达99%。俄罗斯在研中的火箭高射炮,将“冰雹”40管地对地火箭炮进行改造,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射程比原来增加20%,毁伤目标的精度比普通高射炮增加2 0余倍。 智能高射炮 火控智能。由计算机自动控制,使火炮、导弹实现了共用一个控制系统的“ 软结合”;火控系统能控制和决定火炮、导弹打击的先后顺序;火炮实现了自我装填发射;导弹发射后对目标“自动寻的”,打了不用管。 光电智能。俄罗斯“通古斯卡”自行高射炮,具有“三光合一”(潜望镜、电视摄像机、激光)瞄准具、微光摄像机、计算机等特性,使捕捉、跟踪目标和计算射击诸元实现了自动化、精确化。 弹药智能。瑞士双35高射炮采用“阿海德”子母榴弹,内装152枚子弹,母弹在发射时自动装定引爆时间,距目标8~10米爆炸。爆炸后子弹药可对目标形成一个半径为8米的弹幕群,使目标无处可逃。

火炮英文

283 评论(9)

李李路路

火炮的英文—Artillery来源于拉丁文的artistollere,意思是“射击的艺术”。自从人类进入热兵器时代起,火炮就意味着战争。现代身管压制火炮(主要指榴弹炮)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历了一次伟大的变革,155毫米口径就像英语一样得到了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可,成为各国陆军军、师级压制支援火力的“官方语汇”。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榴弹炮(无论是以FH-70为代表的牵引榴弹炮还是以M-109为代表的自行榴弹炮)都以强大的火力、超强的机动性和防护力为特征。但是,随着冷战的终结,这些伟岸的“战争之神”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这些火炮都是在冷战思想指引下,为在欧洲中心地带作战设计的,但形势的发展很快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大量的地区冲突、低烈度局部战争成为20世纪末战争的主要形式。如果说德国专注于本土防卫和欧洲事务,其发达的公路网足以支持PZH-2000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的战术机动的话,那么以“全球事务”为己任的美国军队便无法容忍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的巨大体重。而中小国家则既无需要,也无经费来为陆军购买大量自行榴弹炮。因此,经过改良的牵引式榴弹炮重新走上前台。将火炮身管增长到52倍口径是继“45倍口径革命”后火炮领域的又一次创新,这进一步提高了火炮的射程,达到40公里以上。世界上许多国家也竞相研制和装备52倍口径的155毫米榴弹炮。由于自行榴弹炮和牵引榴弹炮相比有许多优点,因此主要军事强国均把155毫米自行榴弹炮作为军师级主力火力支援武器。但许多军费有限,军事使命也有限的中小国家则显然更加青睐低成本的155毫米牵引榴弹炮。由新加坡研制和生产的FH2000是世界上第一门投入现投的52倍口径155毫米牵引式榴弹炮。1995年年中,第一批FH-2000交付新加坡陆军炮兵,从而使新加坡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装备52倍口径155毫米牵引式榴弹炮的国家。而下文介绍的155K-98式榴弹炮则使芬兰成为欧洲第一个装备52倍口径155毫米牵引式榴弹炮的国家。

芬兰是北欧最东部的国家,面积33.8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仅500多万,但芬兰是个工业发达的国家,著名的诺基亚手机就是芬兰的产品。芬兰军事工业在北欧诸国中也名列前茅,芬兰帕提亚·万马斯公司在火炮及装甲车辆研制方面拥有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帕提亚·万马斯公司与瑞典赫格隆公司联合研制了著名的AMOS先进自行迫击炮系统,而帕提亚公司自行研制的模块式装甲车家族已经进入最后的项目定型阶段。在帕提亚·万马斯公司众多的军事产品中,155K-98式52倍口径155毫米牵引式榴弹炮毫无疑问是杰作之一。

308 评论(14)

装修徐工

gun。

英 [ɡʌn]  美 [ɡʌn]

n. 枪;炮;节流阀

vt. 枪击;打开节流阀

vi. 用枪打猎

The gun has a carry of 400 yards.

这枪的射程为四百码。

近义词

heater

英 ['hiːtə(r)]  美 ['hiːtər]

n. 加热器;火炉;加热之人

Once installed, this heater operates automatically.

一旦安装好以后,这加热器就会自动地运行。

212 评论(8)

歪歪悠爱福喔

高炮 射击空中目标的火炮。 口径为20-200cm 火箭 与导弹来源相同,尾部有动力装置。可运载战斗部杀伤敌人,也可发射航天器。滑膛炮 内部无膛线的火炮迫击炮 用座钣承受后座力、发射尾翼弹的一种滑膛曲射炮加农炮 一种发射重型抛射物的大型有支架武器,常攻击装甲目标。榴弹炮 一种火炮,其身管比同口径的其他火炮为短,射角较高,初速中等,能射击弹道低平的火炮所打不着的目标

169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