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凯妞妞
孔子精通音乐,深谙画理,具有很高的音乐美学素养。在齐国,有一次他听到韶乐,赞不绝口,自称“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曾向鲁国乐官师襄子学琴,10天后还是弹同一曲子。师襄子说:“可以另学新曲了。” 孔子说:“曲子虽熟,技巧还不熟。” 过了几天,师襄子又说:“技巧已熟,可以学新曲了。” 孔子说:“还没有领会曲子志趣。” 又过了几天,师襄子说:“已经领会曲子志趣,可以学新曲了。” 孔子道:“还未领悟出作曲者是谁。” 再过一段时间,孔子若有所悟地说:“此曲除了周文王,还会有谁能作出呢?” 师襄子肃然起敬:“此曲正是《文王操》!” 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开补习班的人,不仅有教无类,连补习费多寡,可享受的待遇都有明确规定: 三十而立;交三十两银子只能站着听课; 四十不惑:交四十两银子者可发问,直到没有疑问; 五十知天命:交五十两银子者可知道明天小考的命题; 六十耳顺:能出得起这个价钱者,老师可以讲些你喜欢听的话给你听,让你耳顺。 七十随心所欲:上课要躺要睡或者不来上课随你。 孔子哲理名言 人生态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政治格言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路问事君。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你自己找找看,有没有你需要的
t苹果多多t
人生哲理的英文诗篇一
a tear and a smile 眼泪和微笑
by khalil gibran
纪伯伦著 长风译
i ing the floe vapor and rise and come
together and area cloud.
and the cloud floats above the hills and valleys
until it meets the gentle breeze, then falls e separated from
the greater spirit to move in the e of their sad friends do say 悲伤的有人或伤逝
now his breath goes, and some say no 叹其气绝魂离,亦又说不然
so let me melt, and make no noise 就让我们悄然别离,不要喧哗
no tear-floods, nor sigh-tempests move 不要泪涌如潮,不要凄声叹息
they were profanation of our joys 那是对我们欢乐的亵渎
to tell the laity of our love 向俗人宣示我们的爱
moving of the earth brings harms and fears 地动带来伤害与恐惧
men reckon what it did, and meant 人们推其为断其义
but trepidation of the spheres 而天体运转震动, 威力虽大
though greater far, is innocent 却对什么都没损伤
dull sublunary lovers love 乏味的烦情俗爱
-whose soul is sense- cannot admit 建立在感官之上,无法承受
of absense, cause it doth remove 别离,因为别离
the things which elemented it 使爱的根基破碎支离
but we by a love so much refined 但我和你拥有如此纯洁的爱
though ourselves know not what it is 连我们都无法理解
inter-assured of the mind 心心相印、相许
careless,eyes,lips and hands to miss 岂在乎眼、唇和手的交融
our two souls therefore, which are one 我们俩的灵魂合而为一
tought i must go, endure not yet 我纵须远离
a breach, but an expansion 非违爱诺,实是延展
like gold aery thinness beat 宛若黄金锤炼成轻飘韧箔
if there be two, they are two so 若我们的灵魂一分为二
as stiff twin compasses are two 应如坚定的圆规般
thy suol, the fied foot, makes no show 你的心灵是定脚,坚守不移
to move, but doth, if the other do 但另一只脚起步,你便随之旋转
and though it in the centre sit 尽管一直端坐中央
yet, when the other far doth roam 但当另一只脚四周漫游
it leans, and hearkens after it 它亦会侧身,细听周详
and grows erect, when that comes home 待它归来,便挺直如旧
such wilt thou be to me, who must 这便是你之于我,我一直
like the other foot, obliquely run 如同那另一只脚,侧身转圈
thy firmness makes my circle just 你的坚贞使我的轨迹浑圆
and makes me end where it begun 也让我的漫游在起跑线终止
人生哲理的英文诗篇三
counsel to girls 给少女们的忠告
by robert herrick
gather ye rose-buds while ye may,
old times is still a-flying:
and this same flower that smiles to-day,
to-morrow will be dying.
可以采花的时机,别错过,
时光老人在飞驰:
今天还在微笑的花朵
明天就会枯死。
the glorious lamp of heaven, the sun,
the higher hes a-getting
the sooner will his race be run,
and nearer hes to setting.
太阳,那盏天上的华灯,
向上攀登得越高,
路程的终点就会越临近,
剩余的时光也越少。
that age is best which is the first,
when youth and blood are warmer;
but being spend, the worse, and worst
times, still succeed the former.
青春的年华是最最美好的,
血气方刚,多热情;
过了青年,那越来越不妙的
年月会陆续来临。
then be not coy, but use your time;
and while ye may, go marry:
for having lost but once your prime,
you may for ever tarry.
你们该及时结婚;
你一旦错过了少年,
会成千古恨。
诗经人生哲理的句子篇一
1、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诗经·陈风·衡门》
译:在陈国的衡门之下,可以游玩休息;在泌水之滨,可以高兴地忘掉饥饿。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鱼鹰和鸣咕咕唱,在那河中沙洲上。美丽善良的姑娘,正是君子好对象。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河边芦苇青苍苍,晶莹露珠结成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正在河水那一方。
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晶莹如水眼波妙。
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了解我的人,说我心中忧愁;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要求。高远的苍天啊,我怎么会是这样?
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青青的是他的衣领,日日萦绕在我心里。
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译:当初离家去远方,杨柳飘扬春风荡。如今归来奔家乡,雪花纷飞漫天扬。
9、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10、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译: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1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译: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13、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你送我木瓜,我就以琼浆玉液报答。这哪里能算报答,只是为了彼此永远相好。(注:《木瓜》本来就是表达男女爱慕之情的。)
1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译:没有不能善始的,可惜很少有能善终的。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
15、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16、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译: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17、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
译:月亮出来,如此洁白光明,璀璨佳人,如此美貌动人。
18、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译:大老鼠啊大老鼠,别再吃我的黍。多年侍奉你,全然不把我顾。发誓要离开你,到那舒心地。(这里把剥削阶级比作老鼠)
19、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小雅。鸿雁。斯干》
译:溪涧之水蜿蜒流淌,南山景致青翠幽深。
20、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译:心中的幽怨抹不掉,好像没洗的脏衣裳。静下心来思前想,只恨想飞无翅膀。
21、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诗经、小雅、白驹》
译:皎洁的白色骏马,在空寂的山谷。它咀嚼着一捆青草,那人如玉般美好。
2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译:为人却没有道德,不死还有什么意思。
23、我姑酌彼兕觥,唯以不永伤。《诗经·周南·卷耳》
译:让我姑且饮酒作乐吧,只有这样才不会永远伤悲。
24、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译:汉水滔滔深又阔,水阔游泳力不接。汉水汤汤长又长,纵有木排渡不得。
25、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诗经、召南、江有汜》
译:江河有了支流,你出嫁了,离开我。你离开我,总有一天你会后悔。
诗经人生哲理的句子篇二
1、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2、不敢暴虎,不敢冯河。《小雅·节南山·小(上日下文)》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4、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5、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6、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大雅·抑》
8、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鸿雁·鹤鸣》
9、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秦风·无衣》
10、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小雅·鹿鸣·鹿鸣》
1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卫风·氓》
12、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郑风·风雨》
13、浦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谷风·北山》
14、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15、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王风·黍离》
17、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18、式微,式微,胡不归?《邶风·式微》
19、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20、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桃夭》
21、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王风·采葛》
2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秦风·蒹葭》
24、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2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26、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27、硕鼠硕鼠,无食我黍!《魏风·硕鼠》
28、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卫风·木瓜》
2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郑风·子衿》
1、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李绅《答章孝标》
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3、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4、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5、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6、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7、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五首其二》
8、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张鸣善《普天乐咏世》
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10、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钱嶫《悯黎咏》
11、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苏轼《琴诗》
12、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3、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14、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5、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16、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8、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1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20、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22、行人莫便消魂去,汉渚星桥尚有期。晏几道《鹧鸪天梅蕊新妆桂叶眉》
2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荀子《劝学》
2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25、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26、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 白头吟 / 有所思》
27、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28、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稼说送张琥》
2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3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
3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3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3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惠能《菩提偈》
3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38、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39、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张谓《题长安壁主人》
40、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4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42、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4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其五》
4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45、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46、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47、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8、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佚名《黍离》
4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50、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5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5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五首其四》
5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5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56、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拟行路难其四》
57、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58、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5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6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61、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62、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6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6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66、富含人生哲理的诗句,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67、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68、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69、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70、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7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72、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7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7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75、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76、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7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7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7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0、诗句大全 人生哲理古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81、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佚名《长歌行》
8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8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85、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86、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87、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8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9、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9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9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9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9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94、富含人生哲理的诗句集合,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9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96、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97、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98、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99、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感遇十二首其一》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言必信,行必果。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xyz小鱼子
孔子(前551-前479),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 生”。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声名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的兵赋军权。孔了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说:“政在节财。”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从远方来受学的,几乎遍及各诸候国。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行之一年,四方则之”。遂由中都宰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鲁由孔子相礼。孔子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早有防范,使齐君想用武力劫持鲁君之预谋未能得逞,并运用外交手段收回被齐侵占的郓、灌、龟阴之田。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加强公室,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提出“堕三都”的计划,并通过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实施。由于孔子利用了三桓与其家臣的矛盾,季孙氏、叔孙氏同意各自毁掉了费邑与后邑。但孟孙氏被家臣公敛处父所煽动而反对堕成邑。定公围之不克。孔子计划受挫。 孔子仕鲁,齐人闻而惧,恐鲁强而并己,乃馈女乐于鲁定公与季桓子。季桓子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孔子政治抑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求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监视,恐获罪,将适于陈。过匡地,被围困五天。解围后原欲过蒲至晋,因晋内乱而未往,只得又返卫。曾见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卫灵公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后卫国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宋司马桓魁欲杀孔子,孔子微服过宋经郑至陈,是年孔子六十岁。其后孔子往返陈蔡多次,曾“厄于陈蔡之间”。据《史记》记载:因楚昭王来聘孔子,陈、蔡大夫围孔子,致使绝粮七日。解围后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卫出公欲用孔子。孔子答子路问曰,为政必以“正名”为先。返卫后,孔子虽受“养贤”之礼遇,但仍不见用。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归鲁,率军在郎战胜齐军。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孔子遂归鲁,时孔子年六十八。 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初鲁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但终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生态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政治格言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路问事君。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小东家1985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汉族。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的祖上本是宋国(今河南商丘一带)贵族,他的六世祖孔父嘉在宋国内乱中被杀死在宋国,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追杀,从宋国(今河南商丘夏邑县)逃到了鲁国。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孔子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孔子是五行造身,两仪成性。其馀圣人得金气多者则刚明果断,得木气多者则朴素质直,得火气多者则发扬奋迅,得水气多者则明彻圆融,得土气多者则镇静浑厚,得阳气多者则光明轩豁,得阴气多者则沉默精细。气质既有所限,虽造其极,终是一偏底圣人。此七子者,共事多不相合,共言多不相入,所同者大根本大节目耳。 孔颜穷居,不害其为仁覆天下,何则?仁覆天下之具在我,而仁覆天下之心未尝一日忘也…… 相传孔子号儒童菩萨。或曰:“吾夫子万代斯文之祖,而童之。童之者,幼之也。幼之者,小之也。彼且幼小吾师,何怪乎儒之辟佛也!又僧号比丘。丘,夫子讳也。比者,并也。僧,佛弟子,而与夫子并。彼且弟子吾师,何怪乎儒之辟佛也!”是不然。童者,纯一无伪之称也。文殊为七佛师,而曰文殊师利童子;善财一生得无上菩提,而曰善财童子;乃至四十二位贤圣,有“童真住”,皆叹德之极,非幼小之谓也。故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若夫比丘者,梵语也。梵语比丘,此云乞士,亦云破恶,亦云怖魔。比非比并之谓,丘非丘陵之谓,盖仅取音不取字也。例如梵语南无,此云归命,南不取南北之南,无不取有无之无也。噫!使夫子而生竺国,必演扬佛法以度众生;使释迦而现鲁邦,必阐明儒道以教万世。盖易地则皆然。大圣人所作为,凡情固不识也。为儒者不可毁佛,为佛者独可毁儒乎哉? 孔子年轻时做过鲁国高官,治国极好,贪官纷纷逃往它国,它国领袖也变得很敬畏鲁国。 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就出自此处 。孔子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有说法为《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姜广辉认为,“面对春秋时期诸侯争战不休、人民困苦不堪的现实,孔子不是像宗教家那样创造出一个外在的超越的全知全能的救世主——通过天启和神谕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是回首历史,到上古“圣王”那里去寻找智慧。孔子自谓 “述而不作”,实际是以“述”为“作”,通过对历史传统作当代诠释,来实现价值的叠加和转换。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三千人弟子,七十二贤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是可忍,孰不可忍?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