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倩19860816
Confucius Chinese philosopher whose Analects contain a collection of his sayings and dialogues compiled by disciples after his death. 孔子:中国哲学家,其著作论语 包含了他生前的学说和他死后由其门徒编纂而成的言论. 你个全的.四书五经英文版全齐,当然包括论语.请看“参考资料”
一个美好的食袋
Confucius 这个词最初并不是英文,而是拉丁文。16 世纪,来自欧洲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带着向这个东方大国传播天主教的使命踏上明代中国的土地上时,他们很快发现,当时的中国人,至少是那些处在社会上层的、受过教育的、甚至担任官职的中国人,都信奉一位距离当时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哲学家”的教诲,并试图把他的教诲应用到从治国安邦到生活琐事等一系列事务中去。这位西方传教士口中的「博学的伟大哲学家」就是孔子。欧洲人撰写的孔子传记以及孔子画像插图面对孔子以及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以来自意大利的利玛窦神父为代表的欧洲耶稣会来华传教士抱着一种尊重甚至热忱的心态去接触并学习。同样也是在利玛窦的带头下,来自欧洲的天主教传教士们,开始学习当时中国普遍通用的「官话」,以及在他们眼中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的复杂的汉字。身穿中国儒士服装的利玛窦与此同时,西方传教士也开始向欧洲介绍中国,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介绍孔子和当时中国人普遍相信的儒家思想。传教士们将古代儒家经典翻译成欧洲语言,向欧洲传播。在这种介绍和翻译的过程中,就不免要翻译儒家创始人「至圣先师」孔子的名字。罗马天主教会的「官方语言」一直以来都是继承自罗马帝国的拉丁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罗马时代使用的古典拉丁语在中世纪天主教会那里演变成了「教会拉丁语」,并一直使用到今天。而拉丁语在当时的欧洲,特别是在欧洲学术界,也是沟通各个不同国家与文化的通用语言。作为天主教圣职人员的利玛窦等耶稣会传教士,在翻译中国经典和中国人名、地名并向他们的欧洲同胞进行介绍的时候,使用的自然也就是「教会拉丁语」。使用拉丁文撰写的天主教悼词《圣母经》利玛窦选取了孔子比较流行的一个称呼「孔夫子」,将这个名字用音译的方式翻译成拉丁语。明朝时期的汉语官话的发音与今天普通话发音的区别并不大,而「孔夫子」三字在明朝官话中的发音也基本上和今天的 kǒngfūzǐ 一样。利玛窦使用发音接近汉语拼音 kong 的 con 来对应「孔」字,使用 fu 对应「夫」字。至于「子」这个字,则相对较难。因为拉丁语中缺乏与汉语 zi、ci、si 这样的发音对应的音。利玛窦于是使用了 ci 这个组合。在教会拉丁语中,字母 c 在后面加上字母 i 或 e 时,会读作类似英语 china 中的 ch 或英语 cats 中的 ts 的发音。因此 ci(发音类似普通话的 qi 或者用「台湾腔」读出的「济」或「脊」)便用来对译「子」字。利玛窦与他的同僚法国耶稣会士金尼阁共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套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的拼音体系,并将这套拼音记载于《西字奇迹》和《西儒耳目资》中。同时,在拉丁语中,一个名词有「阴性」「阳性」和「中性」之分。一般「阳性」名词,特别是人名,都会以 -us 结尾。作为男性的孔夫子,他的拉丁文名字也自然就带上了一个 -us 后缀。于是 Confucius 这个孔夫子的拉丁文名字就这样诞生了。在所有的欧洲语言中,孔子的名字都来自于拉丁文的 Confucius,只是在某些语言中的拼写形式保持不变,如英语、法语中依旧写作 Confucius。而在另一些语言中,这根据这些语言词汇的拼写和发音规律做出了一些变化,如德语中的 Konfuzius,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中的 Confucio,瑞典语中的 Konfucius,波兰语中的 Konfucjusz,以及俄语中的 Конфyций(Konfucij)。
重塑新我
Confucius英 [kənˈfjuːʃəs ] 美 [kənˈfjuʃəs]
1.
/ No match for Confucius before/Or after him/ Confucius, Confucius,/The great Confucius!"
孔子以前,既无孔子; 孔子以后,更无孔子。
2.
Out of Confucius' Residence, I looked back at' the couplet pasted on each side of the gate.
孔子孔子,大哉孔子! ”出得孔府,回首看府门。
3.
An adherent of the teachings of Confucius.
孔子的门徒孔子儒教的追随者
4.
An Analysis of Confucius Concept of Poetry Instruction;
从上博简《孔子诗论》看孔子《诗》教
5.
View on Confucius Instructing Activities from His Ji yu ·Liu Yi;
从《孔子集语·六艺》看孔子的教育活动
6.
Progressiveness of Confucius Ideology Viewed From His Adjustments to the Codes of the Zhou-Dynasty;
从孔子“损益”周礼看孔子思想的进步性
7.
Someone asked Confucius: "Why are you not involved in government?"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
8.
Such was the ideal gentleman, taught Confucius.
这就是孔子说的“君子”
9.
A hundred years after Confucius died,Mencius taught and expanded Confucian doctrine.
孔子去世100年后,孟子传授并阐发了孔子的学说。
10.
However, here in the Temple of Confucius in Qufu one does find some statues of the supreme sage.
但是,孔庙内却有孔子塑像;
11.
The Confucian Temple was built in his honor.
孔庙是为纪念孔子而建的。
12.
Good boy, Kong Rong,
“孔融,好孩子,”
13.
Plug the fixed containers around air vent of F.O. tanks.
收紧油舱透气孔处油池放油孔的塞子。
14.
A small opening or pore, as of a fruiting body.
小孔小的开口或小孔,如子实体的
15.
SYNTHESIS OF MESOPOROUS MSU-1 SILICA WITH NARROW PORE SIZE DISTRIBUTION
窄孔分布介孔分子筛MSU-1的合成(英文)
16.
Study of TS-1 with Micro-and Mesoporous Structure;
微孔—中孔复合分子筛TS-1的研究
17.
Textual Analysis of the Authenticity of Kong Zang's Four Poems and Two Letters in Kong Cong Zi
《孔丛子》中孔臧四赋二书的真伪考辨
18.
The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s and Properties of Novel Micro/mesoporous and Bi-micro/mesoporous Composite Molecular Sieves
新型微孔—介孔和双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的合成、表征及其性能
一.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族。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避鲁国陬邑。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欲起用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 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鲁、齐夹谷之会,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齐景公欲威胁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使齐侯不得不答应定盟和好,并将郓、龟阴三地归还鲁国。孔子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他为了提高国君的权威,提出“堕三都”、抑三桓(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女,终日迷恋声色。孔子则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此间“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鲁国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才派人把他从卫国迎接回来。■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用。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他先后删《诗》、《书》,订《礼》、《乐》,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老而喜《易》,曾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69岁时,独子孔鲤去世。71岁时,得意门生颜回病卒。孔子悲痛至极,哀叹道:“天丧予!天丧予!”这一年,有人在鲁国西部捕获了一只叫麟的怪兽,不久死去。他认为象征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现又死去,是天下大乱的不祥之兆,便停止了《春秋》一书的编撰。72岁时,突然得知子仲由在卫死于国难,哀痛不已。次年(前479年)夏历二月,孔子寝疾7日,赍志而殁。■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