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73

红颜一笑吧
首页 > 英语培训 > 分级卸载英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畅吃无阻

已采纳

我也为这个问题纠结过,也找好多人问过,也没个答案,后来觉得就是给吊对装准备的时间。

分级卸载英文

320 评论(12)

蓝瑟季候风

虽然不影响数据形成和应力模型建立卸载过程有个回弹模量,骤然卸载会导致构建损伤,武广铁路桥墩,梁体都做过此类实验,卸载也作为一个重点观测对象。

335 评论(10)

小墩子921

你说得太简略了,我好多年前做过单桩的静载试验,已经记不大清楚了。好像就是搭建工作平台,不断加载保证加载重量作用在桩上,测桩的沉降量。

122 评论(10)

jiajia1994

载荷试验是工程地质上的一种现场试验,指通过一定垂直压力测定土在天然产状条件下的变形模量、土的变形随时间的延续性及在载荷板接近于实际基础条件下估计地基承载力等。静力载荷试验应在建筑物基础砌置深度的承压层中进行。当需要测定黄土的湿陷性时,可在试验中进行人工注水。主要的试验方式有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等。试验基坑采用人工开挖,宽度不小于承载板宽度或直径的3倍,即2.4m,开挖时应尽量减小对地基土的扰动,挖成后立即在试压表面用粗砂找平,厚度不超过20mm。根据设计要求,本次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即逐级加载,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直至满足试验加载终止条件,然后分级等量卸载到零。试验依据现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附当C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加载、卸载和沉降观测。加载分级:每级加载量为设计极限承载力值的1/8~1/12,本次试验分10级加载,可根据试验情况进行调整。沉降观测:每加一级荷载后,按时间间隔10、l0、10、15、15min各读记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每半小时读记一次,直至沉降稳定。沉降相对稳定标准:当在连续2h内,每小时内的沉降量小于0.10mm时,则认为沉降已达相对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试验:承载板周围的土明显地侧向挤出;沉降s急骤增大,荷载一沉降(P—s)曲线出现陡降段;在某一级荷载下,24h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沉降量与承压板的宽度或直径之比大于或等于0.06。卸载分级:卸载级数可为加载级数的一半,等量进行,每卸一级,间隔0.5h,读记回弹量。

257 评论(13)

手机专用

Static Load Testing。是指在桩顶部逐级施加竖向压力、竖向上拔力或水平推力,观测桩顶部随时间产生的沉降、上拔位移或水平位移,以确定相应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或单桩水平承载力的试验方法。1 试验目的采用接近于竖向抗压桩的实际工作条件的试验方法,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作为设计依据,或对工程桩的承载力进行抽样检验和评价。当埋设有桩底反力和桩身应力、应变测量元件时,尚可直接测定桩周各土层的极限侧阻力和极限端阻力。除对于以桩身承载力控制极限承载力的工程桩试验加载至承载力设计值的1.5-2倍外,其余试桩均应加载至破坏。编辑本段2 试验加载装置一般采用油压千斤顶加载,千斤顶的加载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取。 2.1 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图C-1): 锚桩、反力梁装置能提供的反力应不小于预估最大试验荷载的1.2-1.5倍。 采用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数量不得少于4根,并应对试验过程锚桩上拔量进行监测。 2.2 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压重量不得少于预估试桩破坏荷载的1.2倍;压重应在试验开始前一次加上,并均匀 稳固放置于平台上; 2.3 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当试桩最大加载量超过锚桩的抗拔能力时,可在横梁上放置或悬挂一定重物,由 锚桩和重物共同承受千斤顶加载反力。 千斤顶平放于试桩中心,当采用2个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应将千斤顶并联同步工作,并使千斤顶的合力通过试桩中心。编辑本段3 荷载与沉降的量测仪表荷载可用放置于千斤顶上的应力环、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用联于千斤顶的压力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试桩沉降一般采用百分表或电子位移计测量。对于大直径桩应在其2个正交直径方向对称安置4个位移测试仪表,中等和小直径桩径可安置2个或3个位移测试仪表。沉降测定平面离桩顶距离不应小于0.5倍桩径,固定和支承百分表的夹具和基准梁在构造上应确保不受气温、振动及其他外界因素影响而发生竖向变位。编辑本段4 试桩制作要求4.1 试桩顶部一般应予加强,可在桩顶配置加密钢筋网2-3层,或以薄钢板圆筒作成加劲箍与桩顶混凝土浇成 一体,用高标号砂浆将桩顶抹平。对于预制桩,若桩顶未破损可不另作处理。 4.2 为安置沉降测点和仪表,试桩顶部露出试坑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600mm,试坑地面宜与桩承台底设计标 高一致。 4.3 试桩的成桩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应与工程桩一致。为缩短试桩养护时间,混凝土强度等级可适当提高,或 掺入早强剂。 4.4 从成桩到开始试验的间歇时间:在桩身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对于砂类土,不应少于10d;对于粉 土和粘性土,不应少于15d;对于淤泥或淤泥质土,不应少于25d。编辑本段5 试验加载方式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即逐级加载,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直到试桩破坏,然后分级卸载到零。当考虑结合实际工程桩的荷载特征可采用多循环加、卸载法(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卸载到零)。当考虑缩短试验时间,对于工程桩的检验性试验,可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即一般每隔一小时加一级荷载。编辑本段6 加卸载与沉降观测6.1 加载分级:每级加载为预估极限荷载的1/10-1/15,第一级可按2倍分级荷载加荷; 6.2 沉降观测:每级加载后间隔5、10、15min各测读一次,以后每隔15min测读一次,累计1h后每隔30min测读 一次。每次测读值记入试验记录表; 6.3 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一小时的沉降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由1.5h内连续三次观测值计算), 认为已达到相对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6.4 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1)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为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 (2)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 (3)已达到锚桩最大抗拔力或压重平台的最大重量时。 6.5 卸载与卸载沉降观测:每级卸载值为每级加载值的2倍。每级卸载后隔15min测读一次残余沉降,读两次 后,隔30min再读一次,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隔3-4h再读一次。编辑本段7 试验报告内容及资料整理7.1 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一般应绘Q-s,s-lgt曲线,以及其他辅助分析所需曲线: 7.2 当进行桩身应力、应变和桩底反力测定时,应整理出有关数据的记录表和绘制桩身轴力分布、侧阻力分 布、桩端-阻力荷载、桩端阻力-沉降关系等曲线; 7.3 按第C.0.10条和第C.0.11条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编辑本段8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分析确定8.1 根据沉降随荷载的变化特征确定极限承载力:对于陡降型Q-s曲线取Q-s曲线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 8.2根据沉降量确定极限承载力:对于缓变型Q-s曲线一般可取s=40-60mm对应的荷载,对于大直径桩可取 s=0.03-0.06D(D为桩端直径,大桩径取低值,小桩径取高值)所对应的荷载值;对于细长桩(l/d>80)可取 s=60-80mm对应的荷载; 8.3 根据沉降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确定极限承载力,取s-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

213 评论(12)

帅哥小蜜

静载试验英文翻译:Static Load Testing。是指在桩顶部逐级施加竖向压力、竖向上拔力或水平推力,观测桩顶部随时间产生的沉降、上拔位移或水平位移,以确定相应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或单桩水平承载力的试验方法。

扩展资料:

静载试验-试验加载方式

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即逐级加载,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直到试桩破坏,现场图片然后分级卸载到零。当考虑结合实际工程桩的荷载特征可采用多循环加、卸载法(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卸载到零)。当考虑缩短试验时间,对于工程桩的检验性试验,可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即一般每隔一小时加一级荷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静载试验

291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