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小君
哇,这个问题好,May最喜欢阅读外文文献啦,外文阅读不仅可以提升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提升你的见识,拉开和他人的差距,毕竟大部分人看到外文文献都头大,哈哈哈,原谅May的小开心。
Leo,是May高一的时候收的学员,最讨厌英语,最主要是不想记单词,但是喜欢打打杀杀的游戏,喜欢逻辑推理,May结合他的这些特点,推荐他看外文原著小说《饥饿游戏》,然后一发不可收拾,连看三部,现在已经高二了,词汇量大增,英语成绩也直线上升,关键现在他更喜欢英语。Leo说:“英语很酷,帮他链接了通往世界的大门”。
那怎么阅读阅读外文文献呢?步骤如下:
1、选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领域,再细分主题,比如你是一名由多年工作经验的医生,但是医学行业的外文文献很多,你得继续深挖自己擅长的领域,比如骨科这个细分主题的文献书籍。本来外文文献就够头痛了,如果还不是自己熟悉的,那一定很吃力。
2、浏览前面5页-10页,或者前面一二章,注意浏览,浏览,纯浏览,然后用铅笔圈出前面部分的生词。
3、拿出字典,挨个查生词,这时你会发现很多生词都是你熟悉的专业术语,很亲切有没有?哈哈哈......。
4、带着查阅的生词重新看前面一二章,大部分这个时候都能看懂前面部分内容,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很厉害有没有?哈哈哈......。
5、继续看二三章,然后你会发现看整篇文献都很容易啦,为什么呢?因为前面两章出现的生词,专业术语,在后面的章节也会重复出现,再结合上下文拉通理解,连蒙带拆也能大致理解文献内容。
Ps:如果再第5步理解起来还有难度,再重复1-4步就好。
但是要背就会更难,但如果能阅读英文原著,就已经很棒啦,May那时候考四六级、专八,都是阅读英文原著喔。
总之,按照以上5步走,外文文献阅读so easy,身边有英文小说么?拿起它试试吧。
金凤吉祥如意
阅读文献应该是一个由点到面再到点的过程。选取当下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话题,检索较全的文献。知道目前对这个问题的共同看法和分歧。然后,扩展开,逐步扩展自己的视野,构建个人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看法。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以后,对于繁杂的文献,要有个人的判断。追踪某个专题、某个专家的研究进展,比较对于同一专题的论点的发展,掌握其新的方法或新结论,或注意作者观点的改变。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工作进展,逐步仔细阅读新作。阅读文献时,先阅读摘要、引言的最后部分、结论,因为这几部分都是作者大致介绍自己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得出的结论,在最后结论部分有些也是和摘要中的字句是重合的。这几部分一般都比较短,花的时间也很短,但可以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清晰的轮廓,为自己进一步读正文打下基础,哪些应该重点读,哪些应该了解,自己心中有数!如果文章提到的结论,我已经很清楚就不必再读下去了,若对其结论有疑问就要继续读它的分析与讨论这部分,这是一篇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一般应借助实验结果中的图表来帮助理解(注:看那些图和表格,图和表是文章最最精华的地方,图表能看懂,文章就差不多了。不能看懂图片的话,就再回过头来看文章中与图片对应的文字和说明)。自己先把图表看清楚,想想该怎么分析,然后再去看作者的分析与讨论,相信会更容易理解。一般来说,一篇文章中的实验材料与方法这部分是没有必要看的(注:一般只需大体上了解作者采用的何种实验方法,以及作者所具备的实验条件,除非你也想采用类似的方法),我们主要充分利用这部分得出的图表来帮助我们理解后面的分析与讨论那部分即可。在对文章有了整体的把握之后,如果觉得该论文确实有价值,就返回去通篇精读。读论文时要牢记一个问题,“我应该如何利用该论文?”“真的像作者宣称的那样么?”“如果……会发生什么?”。理解论文得到了什么结论并不等同于理解了该论文。理解论文,就要了解论文的目的,作者所作的选择(很多都是隐含的),假设和形式化是否可行,论文指出了怎样的方向,论文所涉及领域都有哪些问题,作者的研究中持续出现的难点模式是什么,论文所表达的策略观点是什么,诸如此类。另外,我觉得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养成下列习惯:1、做好标记与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文章中提到的一些有用信息一定要记录到自己的文档,一方面便于温故知新,一方面可以作为日后写作的素材。2、注重总结:读完一篇文献后,要写一个小总结.把该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难点、创新点等用简短的话描述出来,然后把文章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手段以及最后的得到的结果也分析一下,用自己的话总结,最后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值得自己借鉴地方,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来,那么这篇文章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读懂了。做这些工作有很大的好处,一是提升自己的总结概括和写作能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你就会不知不觉得到提高,另外一个好处是积累,有了这些文字性积累,以后你自己写文章,写论文就会很方便的。4、准备一个小文档,把一些经常遇到的经典的英语写作举行记录下来,日积月累,那么你的英文写作能力就会提高,到时候不至于无从下手,写的全是汉语式英语。这个必须要长期积累,没有积累根本就没有提高,所以自己一定要坚持不懈,细水长流,终成大海。
豪门小慧子
对于大部分书籍,重要的内容只占全书的20%左右,所以学会高效阅读很重要。阅读中,最好能练成一边阅读一边在脑海中简单构架思维导图的习惯和能力,这样可以大大的提升阅读效率。现在,我已经养成了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阅读的习惯,这样可以使我在阅读中善于发现重点、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材料,这样既有助于提升阅读速度,同时也能提升阅读理解和记忆效率。当然了,这需要自己在平时的阅读中有意识的培养。如果阅读效率低的话,可以学习一下快速阅读法。快速阅读是一种眼脑直映式的高效阅读学习方法,掌握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和分析,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同时很快的阅读速度,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掌握不是一句两句话就可以做到的,想学习的可以自己去了解,或者参考《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主要就是训练快速阅读的,里面也有“思维导图”的训练,如果你的阅读效率低,可以好好的去练习提高一下。读书的过程中以及读完一本书后,要学会做读书笔记。读书过程中:①遇到重要的、有趣的、有疑问的等的内容就记录下来,以备份查阅。②做好读书批注。也就是记录阅读过程中的阅读感受或感悟,比如你对某一句话、某一观点的理解、联想、灵感等方面,都要及时的记录下来。读完之后:①以知识框架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来整理书籍,主要是书本的重要内容提炼,也包括自己在读的过程中的一些理解和感悟。知识框架,特备是思维导图形式的笔记,有一个好处就是方便添加新内容,当我在后期的学习或阅读中有相关的新知识点、新体会,都可以加进去,促进知识的衔接,方便掌握和运用。②针对一部分书,比如看了之后很有感触的那种,我也会写一写读书感悟。
小梅子zh
看文献时特别是在短时间看很多,不一定要仔细看每篇文章。此时你的目的是要对这个课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通常选择主要看摘要、前言和讨论部分的结论内容。4. 当你对这个课题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后,你就要带上问题来看细节了,例如结果和讨论部分。试验的细节部分如果你不关注,可以暂时不看,以后再看。 4. 看文献是把你有兴趣的部分标记出来,方便今后再看,可以节省不少时间。此时你做些笔记,效果会很好。5. 当你对这个题目了解越来越多,你需要有新的思路了,这时你就要多看讨论部分了,很多的问题会在这部分出现,从中你可以得到很多有价值的启发。这里给一个例子,当年我读学位做动物试验时,很想扩大自己的研究范围,特别是试验技能方面,结合当时实验室的条件和老板的课题,我和老板谈了想做大鼠SCI方面的试验。其实这方面的试验非常多。重复他人的工作没有任何价值,当时我想SC受伤后,SC里面的神经化学的改变有很多研究,但是SCI以后对大脑会有什么影响呢?大脑会对SC有什么反应?当时没有在方面的研究。 这些思路都是从读了大量的文献之后才要可能得到。 总之,能够快速有效的阅读英文文献,一定会让你比他人要出色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