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73

阿籽猫77
首页 > 英语培训 > 深圳戏说英语培训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提琴小13

已采纳
​ 陆机,字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诗书并善,文才绝世,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开“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 陆机其实生在一个满是机遇的时代,太康年间,西晋初立,社会安定,那是三国时期难得的盛世。按理说,像陆机一样满腹经纶,又有治世之心的才子,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是很容易有一番大作为的,至少在仕途上,很容易混的风声水起,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识,历朝历代凡有大才的文人,大多在仕途上籍籍无名,并且极容易落个凄惨的下场,就拿后世的几个广为人知的人物来说: 初唐卢照邻,年少成名,却沉沦下僚,重病缠身投水自尽。 中唐李长吉,才高八斗,却举仕无门,恶疾折磨抑郁而亡。 明朝徐文长,旷世绝才,却连举不第,落魄流离孤苦而逝。 再看陆机这一生,本是名门之后,却在少不更事时遭灭国之厄运,家族荣光不复,带着满腔悲情和满腹才学入仕新朝以期复兴门楣,却因南人身份以及南北文化差异遭人排挤,仕途不畅又功名心切,急进做派惹来不少非议,又在宗室之争中身陷囹圄,不懂明哲保身,几番易主树敌无数,后遭人谗害,人到中年功名不就却丢了性命。 303年冬,一个平常的清晨,陆机刚从军帐中出来,便被一队人扣押,没有人听他解释,也没人问他什么,他脱下戎装换上白袷,登上刑台,仰天而叹“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随即被诛,时年四十三岁,两个儿子及两个兄弟也相继遇害。这一天大雾弥合,大风折树,平地积雪厚逾一尺,士卒民众都因陆机之冤而痛惜流涕。《晋书》中有记载: 机释戎服,著白帢,与秀相见,神色自若,谓秀曰:“自吴朝倾覆,吾兄弟宗族蒙国重恩,入侍帷幄,出剖符竹。成都命吾以重任,辞不获已。今日受诛,岂非命也!”因与颖笺,词甚凄恻。既而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遂遇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二子蔚、夏亦同被害。机既死非其罪,士卒痛之,莫不流涕。是日昏雾昼合,大风折木,平地尺雪,议者以为陆氏之冤。 陆机一生让人无限唏嘘,短短四十三载汲汲于仕途只为复兴门楣,却理想未成,大功将成的关键时候却陡而逆转成全族覆灭的悲痛结局。 李白曾将陆机和李斯相提并论,有诗云: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可事实上,与李斯相比,陆机一生显得更为凄凉,李斯助秦皇统一六国,官至丞相,位列三公,而陆机的官宦生涯,也只是个平原内史。 尽管陆机在仕途上无甚作为,但其诗书成就不可置否。 其诗风繁缛,辞采华丽,以骈句见长,开一代之风气。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其诗文云: 陆机才欲窥深,辞务索广,故思能入巧,而不制繁。 其书法成就更是不用说,所作《平复帖》成为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有“法帖之祖”的美誉,被评为九大“镇国之宝”。董其昌赞云: 右军以前,元常之后,唯存数行,为希代宝。 陆机身后三百余年,大唐贞观年间,朝廷开修《晋书》,太宗皇帝李世民亲自为陆机写下史论“百代文宗,一人而已”,并高度肯定了他“廊庙蕴才,瑚琏标器”的政治才能。 可惜,像太宗一样善识英才的明主,陆机一生终不得遇。 公元261年,江东士族,以张、朱、顾、陆四姓为首,陆机则生在陆家。 其父陆抗任东吴大司马,常年与西晋羊祜对抗,曾率三万吴军大破西晋八万强兵,堪称一代名将;祖父陆逊曾在夷陵之战大败刘备,也是历史上响当当的名将。 陆机是陆抗第四子,生在钟鼎之家,年少遍历繁华,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熟稔儒家经典,恪守礼法规范,眼界和文才自然非同一般,成年之后,更是英姿非凡,据《晋书》记载: 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 陆机在少年时期并没有过多少好日子,274年,陆抗去世,年仅13岁的陆机出任偏将牙门将,与哥哥陆晏、陆景、陆玄和弟弟陆云分别统领父亲留下的,早早入仕本可大展宏图,可怎料风雨欲来山河将倾。 公元280年,西晋大兵压境,陆家兄弟各率所部抵抗却寡不敌众,陆晏、陆景战死,陆机兵败,吴主孙皓出降,东吴灭亡,中国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宣告结束。 江山易主,族门遭殃,在刚刚及冠的陆机心中留下了很深的阴影,曾经享尽荣光的陆氏一族,如今只剩下自己和两个弟弟,谁也不知道在年轻的陆机心中,有着怎样的悲恸,世人只看到他的诗作中,多了很多挽歌: 呼子子不闻,泣子子不知。 叹息重榇侧,念我畴昔时。 ——陆机《挽歌诗》 此后陆机回到华亭祖宅,“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 在华亭的十年间,对志在光耀门楣的陆机来说是痛苦的,家国难复,悲痛不已,但自身的理想抱负和家族复兴的责任催促他走向新的征途,前朝旧臣不得不为新朝效忠,这种心理上的矛盾挣扎深深的缠绕着陆机。 他一边寄情山水,一边加强对新政权的价值认同,他写下《辨亡论》,以亡国旧臣身份总结东吴兴衰之由,表述先祖功业,政治才情可见一斑。 在完成一系列心理建设之后,元康二年,西晋朝廷征召陆机为太子洗马,陆机和弟弟陆云带着兴复门楣的决心应召入洛。 新朝建立,当下正是安宁盛世,在赴洛途中,陆机百感交集: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陆机《赴洛道中作》 这盛世王朝,并不是他的王朝,他的家族曾与这个王朝为敌,然而现在他要向它的君王跪拜,为它效忠,前途吉凶难料,一路上陆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新王朝对他是礼遇的,晋武帝特意召见他,文坛领袖张华也极其赏识他的文才,更是发出“伐吴之役,利获二俊”的称赞,认为西晋吞并孙吴最大的收获不是统一江南,而是得到陆机陆云兄弟。这样的称赞,在陆机兄弟听来,难免有些刺耳。 但不管怎么说,在张华的多方引荐下,陆机广泛结交西晋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声望大增,当时文坛以张载、张协、张亢为首,三人合称“三张”,陆机兄弟在洛阳声名鹊起后,时人甚至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 可见二人在才子云集的洛阳,也能凭借自己的才华站稳脚跟,二陆入洛,一时间名噪一时,《晋书》有“誉流京华,声溢四表”的记载。 纵然如此,陆机依然对这个新王朝心怀芥蒂,当然,也有人对他心怀芥蒂,当时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倶在北方,西晋建立后,尽管出于稳定南方局势的需要,对江南士人采取了一些怀柔性的策略,优待当地的头面人物以安抚人心。但在根本政策上,仍把江南看成是被征服的占领地区,加之南方地处偏僻,北方的门阀自然有一种自视甚高的心理优势,不把江南那些所谓的士族放在眼里,陆机在中原高门士族那里,受到的更多是轻视、排挤甚至羞辱。 有一次,陆机去拜访名士王济,此人是太祖司马昭的女婿,任职高官侍中,锦衣玉食,尤好美食,两人一见面没聊两句,王济便指着餐桌上的羊奶酪问陆机,“卿江东何以敌此”,听说江南美食遍地,有什么能比得上奶酪吗?简简单单一句话,话外音明显是在讥讽江南地处蛮荒,毫无一物,陆机随即答到“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用江南莼菜做成的汤羹,不用加盐豉等调料,味道就相当鲜美爽滑。 这一来一回,隐约就有种一争高下的暗斗氛围。 看来地域歧视并不是现代才有的产物,江南士人在北方所遭受的种种屈辱,有着深刻的政治与文化背景。 在这个新王朝,陆机始终像是个外人,他一边小心翼翼,一边继续写着挽歌,为失去的家国,也为自己漂浮若风云的命运: 挽歌挟毂唱。嘈嘈一何悲。 浮云中容与。飘风不能回。 ——陆机《庶人挽歌辞》 陆机作为从前的江南高门大族,在政治上自然受到压制,在险恶的仕宦环境中备受羞辱排挤,这也就意味着陆机的仕进之路,道阻且长。 陆机入洛后,久久不能融入北人圈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三国鼎立时期,南北文化的分裂。 北方兴起玄学,士人的生命意识空前觉醒,更多关注超越政治道德的个体精神,积极追求理想人格的塑造。 而南方则恪守传统经学,立身行事以儒家礼法为准则。 北人视南方为蛮荒,而在陆机等南方士人看来,把精力放在清谈、游宴、饮酒、嗑药、作乐上的北方士人,都是一帮颓废放荡之徒,简直就是在浪费生命,破坏纲纪。 怎么着也是名门之后,陆机表现出不合时宜的倨傲,洛阳待了许久,人脉没多少,梁子反倒结下很多,像当时地位远在他之上的卢志,写《三都赋》使得洛阳纸贵的左思,地位和才学与他相差无几的潘岳等都被陆机得罪个遍。 都说文人相轻,可陆机却像是自负过头,身在异国他乡,说的难听一些,生为“亡国之士”,这样的脾气秉性,丝毫不知收敛,也怪不得在洛阳十年,依然只是到了著作郎这样的小官职。 陆机个性狷介,更兼时运不济,在洛阳的仕途走得险象环生,命途多舛。 晋武帝病逝,晋惠帝即位后不久,司马家族的八位王爷开始了窝里斗。史书记载: 时中国多难,顾荣、戴若思等咸劝机还吴,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 此时的陆机,做出这样的选择实在让人惊讶,明明十年之间在洛阳混的并不好,此时晋王朝正是内乱时期,宗室之争,陆机作为一个“外人”,并没有需要辅佐的人,完全可以回归吴郡,避身事外,可陆机却不听好友劝告,以“志匡世难”为由,留在洛阳。 从另一个层面上,也不难理解陆机的选择,他心怀兴复家族的宏愿,当时刚在洛阳站住脚跟,虽然政治环境复杂,天下大乱,可乱世正需人才,他想抓住这次机会有所作为,但最后,他并没有如愿以偿。 陆机先是投奔到执掌朝政的皇太后之父杨骏门下,出任祭酒。可位置还没坐热,贾皇后就发动政变,诛杀杨骏,西晋皇族的一系列矛盾斗争演变成“八王之乱”的形式爆发。 杨骏被杀,陆机转投“权势愈盛,宾客盈门”的贾皇后外甥贾谧,可以说是各种跪舔,文人风范尽失,名列贾谧“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后随吴王司马晏出镇淮南,担任吴国郎中令,转任尚书中兵郎、殿中郎、著作郎等职。 元康九年,陆机改换门庭至赵王司马伦麾下,参与谋划夺权,司马伦随之铲除贾皇后、贾谧,随后篡位称帝,让陆机改任中书郎。 趋利避害也好,见风使舵也罢,陆机只是在各个政治集团之间辗转依附,寻求立身之地,可见他功名心切,急于求成。可他分不清时局,只能越陷越深,陷入困境,他内心充满焦虑: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 …… 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 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 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 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 ——《猛虎行》 渴了也不喝盗泉的水,热得难受也不歇于恶木阴下,身为名门之后,一介儒士,慎于出处,看重操守,爱惜身名,远离恶名,不得已屈节晋国,以期复兴门庭,然而仕途艰险,仍然功业无成,徘徊于这山谷之间,有时低吟,有时长啸,还是幽怀难抒。有感于自己性格耿介,隐居山野既不可能,出山也难成功业,所以俯仰古今,眷顾身世,深感愧疚。 永宁元年,齐王司马冏联合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顒,起兵打败司马伦,陆机自然逃不掉,被收押治罪,将被处死,好在司马颖留情,陆机才幸免于难。 司马冏主政后,变得骄奢淫逸而大失人心,陆机自然非常厌,作《豪士赋》讽刺,司马冏不以为然,果然不久之后,司马冏被司马顒、司马颖、以及司马乂攻杀。 司马颖因推功居,慰劳下士而深得人心,陆机对其有救命之恩的司马颖是能兴复晋室、平定祸乱的天选之人,“遂委身焉”,出任司马颖大将军府参谋军事,并受其举荐为平原内史,后世由此称其为“陆平原”。 不得不说,就当时局势而言,陆机总算是做出了正确的政治投机。当时司马颖可谓如日中天,他有意拉拢整合各方势力,大有重整山河共襄大业之势,陆机作为一个旧朝之人,又身在南方,与北方大族牵连较少,自然是值得重用的对象,经由陆机推荐,司马颖连续将陆机弟弟陆云、陆耽,南人孙惠、孙拯等招入幕府,自此,也形成了形成了一个以陆机为首的政治集团,这是陆机北上之后在仕途上的重大突破。 当时司马颖身为成都王,长期镇守邺城,其势力大都在河北,河北集团以卢志、孟玖为核心,二人曾辅佐司马颖南征北战,二人在河北地区站稳了脚跟,对全国纷争兴趣不大,而司马颖却志在统一政权,于是攘外必不可少,在此形势下,只得将重任托付于陆机等人。 太安二年,司马颖起兵讨伐总揽朝政长沙王司马乂,任命陆机为前将军、前锋都督,统帅王粹、牵秀等人所部二十万进攻洛阳。 司马颖此举,可以说是将陆机置于众矢之的,一个东吴旧臣,如今身居要职,并统帅诸军,自然引起以河北集团的不满,陆机也深知此道,辞不肯往,但司马颖显然已无其他人选,坚持让陆机领兵,陆机虽然担虑,但更多的还是想要一战功成,兴复门楣,于是领兵出战。 司马颖为鼓舞陆机士气,以百里鼓队相送,史载,陆机军队从朝歌排到河桥,鼓声声震几百里,汉魏以来,大将出师,从来没有如此壮观的场面。 然而,陆机军队气势虽盛,却没有赢得胜利,反而被长沙王司马乂击败。二十万大军,损失惨重,尸积如山,乃至于河水阻塞断流。《晋书》中有记: 列军自朝歌至于河桥,鼓声闻数百里,汉、魏以来,出师之盛,未尝有也。长沙王乂奉天子与机战于鹿苑,机军大败,赴七里涧而死者如积焉,水为之不流。 墙倒众人推,陆机战捷尚且不论,一旦战败,此前他的罪过的卢志、孟玖等人趁机向司马颖进谗言,诬告陆机谋反,司马颖深以为然,一片信任被辜负,大怒之下便派牵秀秘密逮捕并处决陆机。 面对来抓捕自己的兵士,陆机像是早就有预料一般,一脸坦然。 脱下戎装,换上白色丧服。临刑之前,陆机再次想起华亭天空中的声声鹤唳,长叹一声,“华亭鹤唳,可复闻乎”。遂从容就死,一代名士就此殒命,时年四十三岁。 临终之前,陆机想到了华庭故居的鹤唳,可惜再也听不到了,是怀恋,是追忆,或许,还有一丝悔恨。 据东晋葛洪《抱朴子》记载,陆机临终之时还曾有言: 穷通,时也;遭遇,命也。古人贵立言,以为不朽。吾所作子书未成,以此为恨耳。 陆机身怀巨才,无奈时运不济,作为一个典型的文人,本可以终其一生著书立论,成就不朽功勋,可无奈,偏偏要踏上并不熟悉的政治舞台,不知不觉,命运竟也被裹挟其中,得此结局,只能归结于命运。 纵观陆机一生,他似乎并不适合参与政治,他文才绝世,诗书兼能,在史学也有建树,从他入洛出仕的系列经历来看,他的悲惨结局,似乎为他一手酿成: 一是个性耿介,过于倨傲; 如前所说,由于南北文化差异以及陆机本身性格原因,在洛阳期间,没少与人结下梁子,以至于他的仕途很难打开局面,在关键时候,并无北方大族相助,落井下石的倒不少,甚至在最后,也是因为所得罪的卢志等人火上浇油,煽风点火才落下个全族覆灭的悲痛下场。 二是高估自己,不辨局势; 陆机所作最致命的一次选择是面对司马颖的委任时,他明知自己身处矛盾中心难以服众,也无领兵之能,一边仍未取得司马颖的信任,另一边又有同僚的排挤,此种情况下,即使取得胜利,也同样有被过河拆桥,为他人做嫁衣的风险,此种时局,陆机显然未能洞悉,而一心只想借此战成名,成就功勋。 三是低估局势,功名心切; 陆机另外一个关键性的选择,是在当时晋王朝宗室之乱愈演愈烈时,局势愈加复杂,可谓扑朔迷离,事态发展难以预料,退居吴郡何尝不是最明智的选择,暂时蛰伏静观其变也是急流勇退明哲保身的智举,可陆机终究是功名心太过急切,以至于在混乱的局势下,做出了最冒险的选择,孤注一掷最终满盘皆输,几番易主下来,才知道谁都靠不住。 以文人的理想化气质参与政治斗争,注定是一场悲剧。 唐朝诗人胡曾曾作诗《华亭》有云: 陆机西没洛阳城,吴国春风草又青。 惆怅月中千岁鹤,夜来犹为唳华亭。 东吴春草丛生,华亭鹤唳不绝,可陆机魂归何处?

深圳戏说英语培训

180 评论(11)

Jingelababy今

在现代生活中,英语几乎成了母语以外的第二生活语言,所以可以看到很多明星都在学习英语,而且有些明星英语说的很好。那么明星都是怎样学英语的呢?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明星学英语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明星学英语的方法   真知实干型:陈冲   陈冲的英文水平排得上榜首了。在她成为当红明星后,硬碰硬地考进了上海外国语学院,并于1981年赴美国学习戏剧。当时,监考的老教授认出了陈冲,当她掩上考卷,走出考场时,老教授用英文轻声对她说:“我能请你签个名吗?”   活学活用型:王姬   王姬的英语完全是出国打磨的。但她最终把英语练到了火候,甚至让一位美国签证官在她面前落泪。王姬出国后,男友3年内5次遭拒签。3年后,两人终于在泰国重逢,但重逢短暂。王姬于是鼓起勇气,拜访了美国驻泰国大使馆,向接待她的美国官员谈起她凄美的爱情故事,将对方感动得泪眼汪汪。终于,男友拿到了赴美签证,成为她现在的丈夫。   出国镀金型:张铁林   在英国攻读过英国国立电影学院表演与导演专业的张铁林,在英国一待就是10年。期间与波兰籍前妻相识并共结连理,生下女儿月亮。后来,张铁林执意回国发展,与妻子平静分手。女儿随母亲居住在英国,但不会中文,父女俩一直用英文交流。在女儿出生前,张铁林坚持写了1年日记,希望女儿学会中文后看懂爸爸的心思。   大器晚成型:陈凯歌   陈凯歌第一次去纽约,是在80年代后半期。因为英语不好,他最怕的事就是接电话。年届四十,过了学语言的年纪,陈凯歌仍蹒跚起步地开始学习。现在,他不仅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还能很好地用英语跟演员说戏。陈凯歌把自己的学有所成归功于耳朵好使,再就是他不怕张嘴,不怕说得不好。   婚姻培育型:宁静   宁静的英语全拜美国老公保罗所赐。两人相识于电影《红河谷》,保罗常常借故到宁静房间,借口是“说戏说词琢磨角色”。其实,因语言障碍,两人基本为神交。假戏真做后,两人终于决定结婚。到现在为止,宁静已经学会用“不太好”的英语和老公交谈。   私下恶补型:巩俐   巩俐曾分别担任威尼斯和柏林影展的评委会主席,因为不能说英语,成为国际影展争相报道的花絮新闻。于是,拍摄和宣传电影《周渔的火车》期间,巩俐身边一直有个私人英语老师相陪。到现在,巩俐的经纪人宣称,她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奋发雪耻型:章子怡   章子怡因《卧虎藏龙》出席过奥斯卡颁奖典礼,但当所有的国际媒体聚拢而来时,章子怡却无语了。因为英文不好,章子怡痛失与国外媒体交流的机会。从此,章子怡便痛下决心,好好学英文。然而,在2004年戛纳电影节上,章子怡的英语又给自己丢了脸,只有“I think(我想)”,“You know(你知道)”两句话。本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她还是两句英文,有些怯生生,但总算表达了自己。   死记硬背型:姜昆   为了便于记忆,姜昆把英语单词的发音全部译成中文。虽然有人说这并不稀奇,但姜昆自认为是搞相声艺术的,与一般人比起来“翻译”得更有水平。比如,英语的沙子是“sand”,姜昆译成“散的”,沙子可不是散的吗,聚在一起那是花岗岩!英语中“根”是“root”,姜昆译成“入土”,入土为根,完全符合实际情况。   临阵磨枪型:徐静蕾   因为要拍摄电影《最初的爱,最后的爱》,剧中一半台词使用英语,一点英文都不懂的徐静蕾连忙请了两个英文老师。并且,走哪儿带到哪儿。问及英语基础为何为零,徐静蕾竟很骄傲,“我是重点中学俄语班的啦!”   假冒伪劣型:傅彪   从《没完没了》里喝着“路易十三”,只会说“OK!OK!OK!”的旅游商,到《天下无贼》里,说着夹生英文,将SHOULD(该)念成SHIT(屎),还对“英语老师”刘若英动着歪脑筋的大款,傅彪的假冒伪劣英语着实让人笑翻在地。   明星学习英语的好习惯   1、坚持听说先入为主。   在入门阶段尤其要加大听说训练的比重。除了仔细听懂老师(或磁带录音)的英语并认真模仿外,还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模仿课本中所学的语言材料的内容,自己编写对话并在班上表演。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在实际的交际活动中使用英语的能力。   2、要养成开口的习惯。   从学习第一个字母起,就要乐于开口。要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大声朗读单词,朗读句子,朗读课文。学习顺利的时候,要朗读,学习开始感到吃力时,更要坚持朗读。学习课文时,尤其要把好开口关。每天早晨或晚饭后要坚持课文的朗读训练。较短课文要在朗读基础上进行背诵。较长课文要坚持学会改写成短文,并在写好短文的基础上口头转述这类课文。要养成在课堂上大胆回答老师提问的各种问题,尤其是要养成用英语回答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的良好习惯。还要养成在课内外说英语的好习惯。   每天早上用20分钟到半小时朗读课文,记句子、单词、词组。语言学家指出,为了有效地学习外语,每周平均时数不得少于10—12小时。我们每天上课一小时,就要复习一小时,复习的一小时中应包括早晨的朗读。   朗读、背诵、口头转述课文,口头回答问题,课内外坚持学说英语等口头学习方式有利于脑、眼、口的高度协调,对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习兴趣都有极大的作用。在英语学习中切忌只用眼与手的哑语学习方法。不乐于开口,不勇于开口是学不好英语的。   3、积极参加课堂活动。   在课堂上争取机会回答问题,朗读背诵课文、上黑板做练习。当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或翻译句子时,你应当在心中默答、默译,验证一下你的句子是否正确。不要等老师叫到你,你才参与课堂活动。不要当哑巴,不应当学习哑巴英语。   4、做课堂笔记。   老师讲课时,你要尽可能记下老师说的内容,使自己的思路始终跟着老师转。上课时老师讲的都是语言规则、重点和难点。你一方面紧跟老师,不致走神,另一方面又练习了写的能力。   5、定时复习。   每天课后要复习当天的内容。过一个阶段,还要进行阶段复习。使学得的知识在脑子里留下深深的痕迹。   6、认真书写,认真完成书面作业。   从字母书写开始,就要按书写要求进行书写。初始阶段应该在规范的练习本上进行。要防止在白纸上胡写乱画。抄写句子与课文时,要注意单词间隔,掌握单词的移行规则,以及字母大小写的规定与要求。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好每一个字母、单词和句子,这对今后整个英语学习都有重要的意义。对单词潦草或不规范的抄写,对学习单词的读音有很坏的影响;对句子马虎地书写对建立句子概念和识别句型也是不利的。良好的书写习惯对培养坚毅的学习意志与刻苦的学习精神都有极大的作用。   7、利用一切机会进行听说练习。   目前同学们学习英语的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录音机的普及,英语广播和电视台播放的英语节目,这都给我们提供了极为方便的学习听说的机会。课外我们可以反复听课文录音,学习正确的语音语调,也可以把自己的朗读录下来,和标准录音对比一下,找出自己的缺点加以改正。   在遇到外国人时,不妨大胆地和他们谈上几句,检验一下自己英语口语学得如何。   要多看英语影视节目,收听英语广播。当然你不可能懂得这些节目的全部内容,只能听懂个别的词和句子,但如果你坚持下去,你会感受到正确的语调,讲话的速度,逐渐培养语感。当然,这种练习不能占用太多的时间。   8、自学习惯。   从获得英语单词拼读能力后,即应开始正规的自学。   自学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作业与家庭作业等环节。   课前预习应该是既为新课作准备,又要初步掌握新课的词汇、句型、课文。预习时,要把新课作为检查过去已学知识的一面镜子,并力求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这样的预习才会取得明显的效果。在课后复习中,面对已学教材应尽力回顾老师讲课的情景,要回顾老师的表情、板书、语言乃至老师的教法。养成这样的复习习惯,对学习英语大有意义。复习中尚存的疑难点要在反复思索之后,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课堂作业时,应充分利用课堂所学知识自我解答疑难,更应立即回顾课堂情景,以提高自我反馈的效果。家庭作业应在复习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要把家庭作业作为检查课堂学习的标尺。要善于养成把家庭作业与课堂所学知识紧密而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习惯。轻意问他人或畏惧难题就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英语学得好的明星有哪些   胡歌   胡歌一直有学习英语的计划,2015年他甚至暂停活动,表示想学好英语。他接受访问时透露,“这2年一直在拍戏,希望自己能有段时间沉淀一下,除了休息还要学习,包括学英语。”   一段时间苦学后的成果就是,胡歌在剧中能飙英文,口语非常流利。胡歌在探班活动中曾说过,该剧的台词专业术语比较多难度大,原来台词不仅有中文行业术语还有英文。但是这些对他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了。   2015年胡歌在亚洲电视剧研讨会颁奖礼上更是全程英文演讲!一开口就引得观众嗷嗷尖叫!粉丝们纷纷表示西装革领大背头一口英文的胡歌实在帅爆了。   李冰冰   37岁才开始学英文的李冰冰可谓是后天努力派的代表。李冰冰2011年登上美国脱口秀《The View》时还存在发音和词汇不够准确的问题,但近年英语水平一直稳步提升,不光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做了演讲,还在《变形金刚4》里用英文说了不少台词。   据悉,她曾给自己放了将近一年半的假期专攻英语,每天去学校补习,至少学六到七个小时,就在学校呆着,谁的电话都不接。   张静初   张静初的英语是为了考中戏,并且考上后自己刻苦努力学习的结果。在考中戏之前静初的英语水平也不过只有初中水平,她没有上过高中,初中毕业后考的的是幼师,当时的福州幼师并没有开设英语课。   中专毕业后,静初不甘做一名幼教,于是只身闯荡北京,原本想考中央美院,到了北京后才发现自己的水平根本算不上什么。而此时的她因为租住的地方离中戏很近,一个偶然被星探发现开始拍摄广告。自此她有了考中戏的念头。但因某种原因她只能去考导演系,也可能因为这样,她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就是因为这样才有今天这么流利的结果。 猜你喜欢: 1. 自学英语励志故事 2. 学好英语需要多少词汇量才能学好 3. 最适合学习英语的英文歌曲20首 4. 名人的英语学习方法:助你少走弯路 5. 关于讨论学习英语情景对话带翻译

120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