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大大大
因为美国某些大学动不动就给学生发奖学金,读书相当于挣钱。很多美国大学认为,有助于弥补大学财政和学生援助需求最好的平衡方法就是给学生颁发奖学金。此外,顶级大学使用奖学金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而且,通常这些学生具有更强的学术成绩或具体的才能,也能提升学校的名声,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捐款,这对于学校财政来说是非常有有益的。根据USNews每年度调查的学校提交的数据,在10所排名靠前的学院中,每个获得奖学金的大多数学生中,超过43%的全日制学生在2016年秋季获得优异奖。这些学院在报告这些数据的1111所排名的大学中的平均水平高出了14.5%。这些学校中有一半是国立文科学院 ,而且这些学生至少在文科领域获得一半的学位。但是,事实上,一些排名很高的大学没有颁发奖学金,包括普林斯顿大学,米德尔伯里学院,阿默斯特学院和达特茅斯学院,仅举几例。留学花钱多,省钱有窍门。世界名校以美国居多,很多学生想去美国,但面对高昂的花费,也是有些却步的。给你介绍几个省钱的办法,说不定也能让你省下个几万美元呢。1.选中西部的名校由于美国大学间的费用差别非常大,赴美留学可以根据学校名气和地域的不同来选择学校。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学费最高,像纽约大学、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等都在“高价大学”之列,而美国中西部地区的学费就相对较低,且中西部地区也不乏名校,而有些学校虽然综合排名不是很好,但某个专业排名却非常高,这对于倾向于专排的学生也是一个选择。对于本科留学生想省学费的学生,可以选择两个完全不同的学校,度过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例如,先就读两年公立大学,再进入私立大学读到毕业。这样做,对那些“没准备回国进入高校做教授”的学生而言,不会有任何损失。毕业文凭的含金量,以及毕业后申请美国高校研究生时的个人陈述,都与四年在同一所大学学习是一样的。因为在美国,大学间的转学现象十分普遍,最初在哪所大学读书,无关学业与前途。2.申请奖学金美国奖学金大体分为3类:和需求无关的奖学金(Need Blind),仅有7所顶级大学有资格提供这类奖学金,它只适用于极其出色的学霸;基于需求的奖学金(Need Based),它更多适用于美国学生;择优奖学金(Merit Based),这才是与大多数留学生息息相关的部分。在申请学校时,学生大多需回答两个与奖学金相关的问题。第一,你是否需要奖学金?在答此问题时,可以填需要。第二,如果学校不能给你奖学金,你是否还愿意来?这时,一定要回答:愿意。因为在美国,奖学金是按比例分配的,有时不是申请者不够资格,而是你选择的学校或专业太过热门,申请者过多。但如果你足够优秀,就算不申请,有的学校还是会给你送来意外之喜。这样的事情大多发生在不那么出名的学校。例如,你的成绩可以申请到A水平的学校,但C水平的学校希望你的到来能够丰富校园文化,创建多样化课堂,大方地为你开出了全额奖学金。那么,这时你就要好好思考自己的学业计划。如果你是一名本科生,计划在美国读完硕士再回国。那么C类学校就是你的理想选择。除了医学和法学专业,学校的名气对学生申请研究生的影响几乎为零。美国研究生申请最看重的是大学四年的平均成绩。所以,选一个名气不大但出手大方的学校踏实学习,在研究生时再申请名校,也是不错的省钱之道。3.使用二手教材有的学生一定会疑惑,用新的教科书能花掉我几个钱啊,殊不知,在美国,图书非常昂贵,一些专业书籍动辄上百美元。如果是本科四年的话,算下来估计也会几万人民币吧。因此,买书是“没有其他办法时的最后选择”。建议想要节省书本费的学生,课采取以下步骤:在拿到教授开出的书单后,第一时间冲进图书馆;如果还是没能快过一些先下手的同学,就登陆学校论坛,寻找二手书;若是连二手书都没买到,就只能考虑复印了。其实,新书也不是不可以买,前提是你要小心使用,还要祈祷教授不要与时俱进地在第二年更换教材。那么,当你结课后,就能很容易地将书卖给学弟学妹了。同时,在购书前也要多了解信息,寻找其他免费资源。一些美国大学实际上会提供免费的图书下载地址,只是知道的人有限,大家可以多留意这些信息。
DaisyYaoYao
花费其实2方面,1是学费,2是生活费。首先要说明一下,绝对不是留学费用都很高,费用完全取决于去哪个国家,有部分国家的留学费用,比在中国读还便宜,只是那些国家教育质量比中国更不如,生活条件一般又差,所以那种留学生极少。学费方面,因为你不是当地公民,不享受有国家的教育福利。各个国家,哪怕中国,也是对各高校有福利补贴的,而这些钱来源于本国公民,确实有理由不让外国公民享受同等学费待遇。所以在很多国家,留学生学费是比本土学生要贵。当然有部分国家为吸引留学生,是采取统一学费。生活费方面,因为绝大部分人留学,都是去教育比较先进的地方。教育水平高的,该国发展水平也高,大部分都是发达国家。而那些国家的物价水平,一般都要比中国高,这就成了较高的生活费用。其实,不是说留学生有什么特殊花费造成费用高,而只是因为去的大部分都是发达国家,在那些国家维持正常生活,所要用的钱本身就多。要说什么特别花费,机票是一笔,但其实不多,来回机票,飞欧美的都是几千块,不到1万。另外衣服方面也是个问题,因为风格习惯等问题,国内带来的衣服,很多都是不大适合,结果要在留学国家重新买衣服大衣什么的。补充,每个国家消费水平都不一样,以英国为例,1年大概需要7000-8000英镑的生活费,以现在的汇率来说,也是要8万人民币的生活费。至于学费更是高,绝大部分学费在10万人民币以上,部分学校如牛津跟帝国理工,更是将近20万(这是汇率低了近1/3后的价格,以前光学费就20几万了)。其他发达国家也要5万以上的生活费了。打工是能帮补一些,但如果说完全靠打工来维持生活费,那样势必影响到你的学习。
糖水黄桃888
大家好,我是安娜爸爸。 很多朋友可能对安娜快速实现英文母语化感到挺好奇的。其实呢,我只是认真的坚持给孩子播放他喜欢的全英文动画片,有些人不太相信,所以我详细分享一下我这几年的心得,并且希望各位朋友在给孩子们做英语启蒙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有些朋友一定对英文启蒙非常了解,但是也有小部分朋友只是出于好奇心,对从婴幼儿时期,就猛抓孩子的英语启蒙不是很理解,所以我先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一:关于启蒙的时间: 现在大多数的家长都知道,英语启蒙要从娃娃抓起,但是对于从什么时候开始抓,大部分人的理解都不太一样,有谁知道? 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 美国有一个6岁小孩,被精神有问题的父亲从小就关在一个房间6年,等警方把他解救出来的时候,他的语言还停留在婴幼儿幼儿的阶段不会讲话,在经过福利院的安排下,她上了小学一年级,经过1年的时间呢,总算赶上了同年龄小朋友说话的水平。 另外一个极端案例: 也是在美国,小女孩被关13年,解救出来之后送到语言学家学习语言,希望能帮助她说话,然而经过了几年(大概3年)的努力,她还是没有办法像正常人一样说话,一辈子讲的都是一些颠三倒四的不正常的呀呀的话。你们也可以在网上查到这个轰动一时的案例。 一个有着三个孩子的妈妈也运用了“看动画片给孩子塑造英文环境”这个方法,分别是3岁,6岁,9岁。其中最小的孩子在看了1年之后呢,可以非常熟练的说一些简单的日常英文,6岁差一点,最大9岁的孩子呢,相对两个小的,英语母语化运用的能力最弱。 还有研究表明,那些在12岁之前移民到英语母语国家的人,从语言思维以及口音等各方面来看,都和当地英语母语的人相差无几,而在12岁之后的人,语言发展层次不齐,大部分就相对落后一点了。 上面这几个例子,说明了0-12岁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语言学习关键期,任何语言都可以在0-12岁这个语言关键期内习得成母语。比如说有些人喜欢看日本动漫,看久了之后自然而然的会说日语。 还有一个例子,可能你们有些人都听说过,俄罗斯的一个4岁小女孩,她爸妈发现这娃2岁的时候对语言有异常的兴趣之后,在2年内陆续请了6个不同语言的老师“教”她学习,等她4岁的时候,已经熟练的掌握了含俄语在内的7种语言,包括中文。 所以,我们从上面几个例子种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孩子的英语母语化的启蒙,应该是“越小开始越好,越有利,对家长来说,也最省心”。 二:关于启蒙的方法: 看动画片学习英文这件事情,我是偶然情况下发现有这么一个方法。怎么发现的呢?现在回想,差点是掉入了第一个坑:先自己学好了英文,再教孩子英文。你们是否有相同想法呢? 很多家长抱着学成了之后自己可以用地道的英文教孩子的目的,自己重新学习英文。 可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作为普通人的你也许只有3分钟热度,很有可能学了一个月左右,就没有精力再继续下去了,一来工作很忙,二是下班回家之后还要带娃,非常累,逐渐的就不愿意再继续了。先不说自己的Chinglish会不会误导孩子,你摸索了几年之后,孩子的语言敏感期都要过去了。 第一次想到让孩子看动画片学习英语,我和你们之中大部分人差不多,对这种方法将信将疑,甚至有些排斥。但是从女儿一岁半时,开始给她读英文绘本,另外从2016年3月份开始(那个时候安娜是3周岁),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给他看2集全英文的粉红小猪。很多家长觉得看动画片到处都有,还是免费的,干嘛要花钱请人指导呢。 后来,我在腾讯视频、爱奇艺和芒果TV上给孩子看英文原版的超级飞侠和汪汪队,但是孩子总是会优先选择中文动画片。怎么办呢?最后,我下了一个决定,把电视机的网络断掉,然后用硬盘插到电视机播放全英文节目,孩子再也没有办法看中文动画片了,就这一个动作产生了奇迹般的效果。因为我意识到英文动画片最大的敌人就是中文动画片,你干掉了孩子学英语最大的敌人,你说这个动作重不重要。 我断网的初始目的其实仅仅是为了取代电视上的有些暴力镜头的动画片,比如熊出没,喜羊羊等。 等我准备好了这些全英文动画片给娃开始看之后,我才发现,原来幼儿英语启蒙,不,现在的我们做的事情不是简单的启蒙,而是英语母语化,其实并不仅仅是给孩子代替幼稚的国产动画片而已。从专业一点的角度上来说,给孩子看全英文的动画片,实际上就是在做“可理解性的场景输入”。 什么叫做“可理解性的输入”呢?就是一个英文场景,有语言,有画面,看了之后可以明白这个场景中的语言的意思。 一般我们成年人看的影视节目,画面和语言有时候会有时差,比如说,讲的台词,其实是指的其他时间或者场景的画面,那这样的情况,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是无法理解电视中说的语言的,因为这是不可理解性输入。 所以有些在电影院中播放的那些迪士尼出版的动画片,对幼儿来说,他们是无法理解的。换种说法:假设我们带着2岁的宝宝去电影院看意义深刻一点的动画片,哪怕是用中文说的,幼儿理解力也不够,不明白台词的意思。 所以对于选择哪些原版节目给婴幼儿看,是非常有讲究的,不是随便什么节目都可以看。选择不当的话,就是在浪费他们的语言关键期。 我给安娜看的原版视频有泡泡孔雀鱼、米奇妙妙屋、海底小纵队、小猪佩奇等原版节目,这些都是Here and Now的场景,中文意思就是“此时此景”,就是画面中发生的事情和台词,都是同步的,和大人们看的电视剧或者青少年看的动画片不一样。 可理解性输入,除了通过英文原版节目,还有一些家庭输入,比如说: 韦伯字典的创始人,从小家族成员每一个人对韦伯说不同的语言,到5-6岁的时候能说4种不同的语言。 刘烨的孩子诺伊会法语,因为妈妈是法国人,并且每年也会抽一段时间带回法国住,沉浸在法语环境中。 李小鹏的孩子奥利会英语,因为妈妈是美籍华人,经常是妈妈对他说英语。 再举一个身边的例子,喜欢和安娜一起玩的小男孩,他们家里从小和他说日语,所以这个小朋友的日语也很棒。 上面是通过家庭成员和孩子对话交流之后形成的语言输入,造就双语者甚至多语者,所谓的双语者,是不需要通过翻译,直接能说出两门语言的人。 题外话:其实很多人都是双语者,比如会普通话,又会一门方言,普通话和方言之中,我们是不用翻译的,这种情况就是双语者。 另外一种双语者呢,从小就把孩子放到双语的环境中,比如去国际学校,双语学校等,这样也可以练就双语大脑。 不过呢,一年好几十万,有些人甚至是从幼儿园就开始进双语学校。3年幼儿园,5-6年小学,这样算下来,孩子练就双语大脑后,都已经花了好几百万了。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有这好几百万,干啥不好呢,对吧。 那另外有人说了,国际学校上不起,不过我可以送孩子去英语培训机构呀,那里有外教,教出来的,肯定是纯正的英语呀。 那这就进入了第二个误区:把希望寄托在外教机构。 安娜上过英语机构吗?回答是只是试听过,去培训机构上课的原因也非常非常简单,希望和外国人交流验证自己方法的优越性。 实地考察和试听了十几个机构,总结下来,90%以上的机构形式雷同,10%形式比较新颖。 今年2017年暑假每次去试听的时候,机构给出的结论就是,可以跳级上难度更高的课,不用从基础课程开始上,有试听课的外教评价,安娜是他们见过的英语水平最好的,也有老师评价,安娜是Chinese American,还误以为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等等各种比较令人意想不到的评价。 在别人惊讶的反馈中,其实我们自己知道,安娜的英文基础是哪里来的。都是从电视节目中看过来的。从2016年2月份开始看英文节目,到2017年的8月底,每天输入时间2-4小时,平均每天3小时的话,1年下来也有1000多个小时了。所以,在外教试听课上表现出比其他小朋友更好的水平,也不足为奇。 想来幸好安娜比较配合,主要时她很喜欢这些动画片,每天都要逼着我给她放动画片,我发自地觉得这样的坚持太容易了。每天就一个简单动作,打开电视机播放孩子喜欢的英文原版节目,这样家长很轻松,我也不需要和她用英文对话,看完了就完了,就好比是孩子的每日娱乐项目。 在每天不断的输入“英文场景”的情况下,积累到一定的时间之后,自己就开始有输出内容了。 所以在和外教交流的时候,这些英文场景能不断的被激发出来,将种在脑子里面的英文场景全部应用出来。 那如果没有英语基础的小朋友去全外教英语机构行不行? 答案当然是行的,不过效果一般,我身边有太多的例子,就不举例了。效果一般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下: 一般外教机构,每周1到2节课,平均45~90分钟,这样的周输入量是不够的。孩子需要有800小时左右的输入才会逐渐有输出,在此之前都是语言沉默期。假设机构每周上课45分钟到1.5小时,要达到1000小时的可理解性场景输入的话,要666周,即12到24年,嗯,这个数字是不是特别可怕? 还有,如果送娃去全外教英语机构的话,在娃几岁的时候送去比较好呢? 反正我是在安娜3周岁的时候送过一次去试听,效果极差无比,一来去机构的小朋友一般都至少在3周岁以上了,我们送去试听的时候太小,注意力根本就没有办法集中!而且年龄段不一样的小朋友的兴趣点也是不一样的,大一点的孩子也不会想和这么小的小朋友互动,一起玩,总之效果不太好。 安娜上试听课的时候,我见过很多一起上试听课的小朋友,年龄大概都在4到5周岁,这个时候孩子的中文已经非常牢固了,有些上课的小朋友甚至已经对英文产生排斥了,他们错过了英语语言环境塑造的最佳时期种的黄金段(0到4周岁),这种情况下,想要孩子非常轻松的进行英语母语化,难度系数高一点了。 英语外教机构光靠每周1到2次上课的话,英文掌握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总结一下:外教课可以上,不要是以强大的英文场景输入为前提,这样上的外教课,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外教的作用,不浪费钱。否则就是花了10倍的钱,收获了1/10的效果。 你们可能会说,因为他是英文老师的孩子英语肯定好,所以孩子的英文才这么好。如果这样认为的话,那就进入第三个误区:英文老师的孩子的英文,肯定好。 按照某英文机构的老师自爆,她的小孩子英文一般,甚至很差。虽然她从小就教孩子英文,但是用教的是成人的方法去教孩子英文。 英文老师怎么教英语的?我们做学生的时候都经历过的,基本上都是讲解单词,讲语法。而这些对于小小孩子,记住了有用吗?没有用,哪怕记住了,他们也无法直接应用到各种场景中。 孩子的语言记忆是如何形成的呢?语言习得动用的是孩子头脑中的程序式记忆,又称技能记忆。 程序性记忆是关于如何做某事或关于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系的知识。 举例:会游泳,是程序式记忆,只有经过亲自下水,才能学会的技能。而小孩子学习英文也是一样的,只有习得了,实际应用了,才会记住。光背单词有啥用,无法运用,孩子根本就说不出来。 有朋友说孩子中文都不懂,这么早启蒙英文太早了吧,3岁开始就可以了吧,言下之意,就是要先学会中文,然后学英文。 其实,这就进入了第四个误区:先学中文后再学英文,大脑中文系统太过强大,英文系统植入相对困难。 前面我提到,我带安娜上各种英文机构的试听课的时候,发现有好多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小朋友会出现对英文排斥的想象,其实就是孩子的中文掌握的太强势了,需要在他们大脑中植入另一种陌生语言的时候,会相当困难。 这有点类似于,一台电脑已经存在了一个操作系统,再装另外一个操作系统的时候,会比较困难,花费的时间比较长。 所以呢,不要以为学习一门外语,一定要先学好中文,通过中文在去学习英文,这种想法是错的。我们要相信孩子对语言的解码能力,他们比我想象中的远远要厉害的多。 第五个误区:家庭英文环境,需要家长用英文和孩子交流来创造。 说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双语者就是长时间的英文输入,那我们家长只要每天在家做英文对话就行了。 听起来貌似很有道理的,比如: 刘烨的孩子诺伊,李小鹏的孩子奥利,都是家长在家里和孩子说外语,可是你不要忘记了,他们说外语是因为那本身就是人家的母语,比我们这样的英语非母语的家长要好太多。 通过跟孩子讲英语来创造语言环境,不但辛苦效果也不好。 所以我们这里说的英文环境的塑造,大部分是指通过英文原版影音节目的形式,来给孩子输入英文的可理解性输入。 第六个误区:一直看电视,对眼睛不好,看电视对孩子的想象能力会造成束缚。 你要明白,以前电视机是显像管的,厚的要死的,的确对眼睛不好。但是现在的电视一般都是液晶屏的。 并且我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孩子看电视的时间长短,是靠家长来约束的,并不是任由小孩子喜欢,想看多少时间就多少时间,这个习惯的养成是要靠家长的自律性,这点特别特别重要。 另外,对于孩子的想象力而言,看电视并不会造成对孩子想象力的束缚。因为想象力是要靠优质内容的不断输入,经过孩子大脑的加工之后才会形成的一种能力。如果没有优质输入的话,哪来优秀的想象力? 第七个误区:一边看英文动画片,一边翻译。 有朋友问过这种情况,当时我的回答是,最好不要翻译。因为给孩子看的英文动画片,这些节目本身就是“可理解性”输入。 给孩子一边看原版英文动画片一般翻译,这种翻译思维是很致命的,这相当于给他一个拐杖,一旦有了这根拐杖之后,那以后他们永远都离不开这跟拐杖了。请相信宝宝的天生解码母语能力。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选择适当的节目给他观看。 另外,孩子有一个阶段会特别喜欢重复的东西,喜欢看自己已经知道内容的节目,碰到这种情况,一定不要更换他们要看的节目。这个时候,他们是在重新解码并且深入理解将英文植入大脑的最好时候。 反之,要是碰到孩子不喜欢看动画片,这个家长要准备几十个节目,一个一个试看,最终找出孩子当下最喜欢的。 第八个误区:启蒙不需要看电视,只要磨耳朵,读绘本。 我在安娜一岁半的时候,我就开始给她听英文歌磨耳朵,可是听了2年,也没有见她学会什么歌。也不蹦单词,更说不了句子。后来才知道,这些听英文儿歌无法作用有限,最多只能让孩子对英文没有那么排斥而已。 在最开始的时候,我读绘本,是读一句英文一句中文这样翻译,不过绘本这种静态的画面和语音,远远没有像动画片那样有情节感,孩子兴趣一直不大。 所以读绘本相对看动画片来说,投入产出比是非常小的。 简而言之,用读英文绘本的这种形式做启蒙,要想形成英语母语化很难,这个是不推荐的。 好了,以上几点,就是我这几年来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优雅的猫214
美国留学本科费用: 在美国读本科,由于就读的院校的性质、层次以及地理位置等因素的不同,费用也会有较大差异。单就学费而言,根据美国教育部的报告显示:2012-2013学年,美国四年制(或以上)公立大学的平均学费(不包括住宿和伙食费)接近2万美元。 美国四年制(或以上)私立大学中,学费约为2.5万-5万美元。理工类和经济类专业较之文科类学费更贵。根据美国官方公布的数据:2013年美国学费排名前十的专业为化工,电子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土木工程等。其每年的学费在48,998美元-59,218美元。另外,会计,金融,经济学等专业每年的学费在46,292-47,782美元。 美国留学研究生费用: 美国硕士一般需要读两年,如管理、计算机等学科;读一年的有金融、法律LLM等;而会计专业则需要9个月到19个月。就法学、医学、商学和工科专业费用而言,私立大学每年的学费约为2.2万-2.9万美元,公立大学约为1.3万-2万美元;社会科学类专业,私立大学约为1.8万-2.5万美元,公立大学约为1.1万-1.8万美元;文科类专业,私立大学约为1.7万-2.4万美元,公立大学约为0.9万-1.4万美元。 美国留学生活费用: 美国留学的生活费每年约合人民币8万元至10万元:住宿费是除学费外的“大头儿”部分,住校的开销为每年3000-7500美元,在外租房约为 3600-7200美元;书本费为每年500-1000美元;伙食费约为每年2500美元;健康保险费用为每年300-500美元;此外还有旅行、交通等费用。有留学问题可以咨询诺昂,基本上一年费用在35w左右。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