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飞猪猪
健威wjw505
2011年12月22日 上午八点,北京西城区的英语教研专家徐雨玲老师和北京市英语学科带头人叶权老师按照福州市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处的部署第三次来到该校,进行专家引领模式下的校本培训基地校的教研指导。按照日程安排,两位专家上午分别和四位即将向全市开“同堂异构”公开课的初高中外语老师进行观看录像与磨课。叶权老师观看该校初中部的肖艳老师、蔡超老师的公开课的录像。她边看边记,认真翔实地记录老师的每一个教学环节。而后和肖艳老师、蔡超老师就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进行探讨,指出亮点和不足,并对课件进行适当的修改。徐雨玲老师观看该校高中部的黄薇老师和蔡双娇老师的公开课的录像。在与黄薇老师磨课的过程中,就作文题的设置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降低难度,使学生有话可说可写,建议在教学输入的环节增加铺垫,使学生能水到渠成地输出,教学设计的可预测性得到最大化。在与蔡双娇老师磨课的过程中,专家指出在最后输出的环节,设题太难,不能以高考的模式来设题,人为增加学生审题的难度,要考虑学情适当降低难度。磨课结束后四位老师就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马上进行消化与修改。下午2:00,肖艳老师和黄薇老师开始上第一节,蔡超老师和蔡双娇老师上第二节,初中听课地点在学校活动中心、高中听课地点在初二5班。听课的老师涉及55所学校、400多人次,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第三节,在初二(6)班听完该校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张影老师的讲座《探索高中词汇记忆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后开始评课。徐雨玲老师不顾疲劳进行点评,她肯定了两位教师的公开课,“从早上磨课到下午上课这么短的时间内,两位老师的基本功和应变能力非常强,我非常欣赏。”两位老师还能结合学校市级课题《高中英语写作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进行大胆尝试,效果不错。在学校活动中心叶权老师结合自己的记录对开课老师的有关教学环节进行探讨,她一边分析这些教学步骤的合理与不合理的地方;一边给出自己的设计。在整个探讨的过程中,叶老师始终是商榷的语气,平易近人,在场的老师无不点头折服。叶老师始终都是围绕着从学生的具体学况出发的,考虑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的。随后北师大培训中心郑海勇主任,福州市教育学院黄耀荣副院长、继续教育处林志琳、兰芳主任以及该校领导班子、部分中层干部在学校会议室再次开会,首先由该校陈飞舟副校长汇报了该校专家引领模式下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其次该校林鸿校长指出了在系列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是专家引领模式大大增强了该校外语教师的自信心,深入引领了该校教师从教学向教学研究的转变,也带来了一定深度的教学实践,教师们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由此也提高了教师们的实践水平。林校长还指出我们在专家引领模式下存在时间短、接触面窄、主动与专家联系少、磨合时间不够等问题与不足。为此我们将继续努力创设更多的机会让更多一些老师走出去跟着专家到北京听课、观摩与学习。希望在专家的引领下在理念、实践、反思中不断完善该校的校本培训制度。随后北师大培训中心郑海勇主任在发言中肯定了该校领导重视、学习氛围浓厚、教师勤奋有内驱力的优势,提出了要持续跟进,让学员成名成家;要有长远规划并由此及彼地推广到其他学科,创造出社会效益,打造成名校的要求。福州市教育学院黄耀荣副院长在讲话中希望该校教师在摸索专家如何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的基础上做到“三个带动”:一是要带动全市的校本研训工作,二是带动学校教研组建设,三是带动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并希望该校外语教师要走在福州市的前列、要超越其他一级达标校、要打造研训一体的模式和品牌。最后继续教育处林志琳主任希望该校与四所实验校加强沟通,不停地做好各项工作并提出了下一阶段专家引领模式下的校本培训的具体工作要求与建议。23日,两位专家又再次来到该校。上午叶权老师和初一年级集备组老师、徐雨玲老师和高一年级集备组教师进行集备教研;下午叶权老师和初二年级集备组教师、徐雨玲老师和高二年级集备组教师又一次进行集备教研。与会老师就教学中的困惑、教学瓶颈、教学设计、一标多本和教研课题等一一向专家讨教,专家认真聆听并做出让老师们满意的回答,专家从北京四中的一节研究课谈起,说明他们的成功之处,告诉我们要认真研读“英语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学理念,不是别人的课都能适合自己的学生,备课要备出自己亮点先让自己感到满意,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创设不同的情景来教授单词,对话等,可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去培养学生,老师们都感到他们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受益匪浅。本次两位专家深入教师、亲临课堂、精心点评,给老师们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同时也开设了一系列的讲座,分析北京一线教师优秀案例,让参加此次校本活动的教师体验了一段更新理念、重新审视自我、收获与提高的过程,感受到了什么是高效、生动的课堂,收获了从教以来更大容量的信息。本次培训让参加此次校本活动的教师深深感到作为一名教师,教学观念需要一个深刻的转变,从单纯教学生“考”,到教会学生“用”。在备课时大胆整合教材,从学生现状出发,不盲目照搬,教学设计中关注教学有效性;在实际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知识运用情况。通过这次活动,参加此次校本活动的教师更深刻的认识到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教师需要在长期实践、观察、分析、反思和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对课程理念、对教学方式和方法,对学生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再认识,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与收获,教学设计中关注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