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89

奔兔2008
首页 > 英语培训 > 英语文化意识培训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rayyeung23

已采纳
试谈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引言  我国语言学家张占一(1983)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按功能划分为两种: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其中交际文化是指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那些影响信息准确传达 (即引起偏误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它包括问候、致谢、称呼等习语和委婉语、禁忌语等。例如“爱人”这个词如果不懂它的特定含义,在与英美人进行交际的时候就可能被误解为英语里的“lover”即情人的意思。可见,词语的褒贬不同会给理解和交际带来很大的偏差,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词语用法时,要向学生说明词语的不同文化内涵,要求学生不仅掌握词的字母意义,而且要知道它的褒、贬意义,避免在使用上犯错误,这就是结合词语丰富文化内涵。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具体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与词语有关的文化;与篇章有关的文化;与交际环境有关的文化;与非语言交际有关的文化。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英语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然而,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现状分析  1.教师需要有“文化意识”培养的理念;  目前,部分教师难以理清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的关系,不能很好地开展文化意识教学,甚至根本不重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把英语的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当作教学的全部内容,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导致学生收集、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差,英语水平难以获得显著地提高。尤其是以中考为中心的功利教学下,大部分教师都将精力用于指导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上,即使在课堂中开展了文化意识教学,其目的也只是为了让学生在中考中多拿几分而已。  传统的语言学理论,如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龙费尔德结构注意语言学理论等,都忽视了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文化教学,将文化和语言割裂开来,认为语言形式和语言教学技能是语言教学的中心。由于长期受到传统语言学理论的影响,导致教师忽视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不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意识培养教学水平。虽然初中英语教材日益重视文化因素的加入,部分课文介绍了了英语国家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等内容,但是,部分老师没能够有效的利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文化意识培养作用,例如,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为了赶进度,往往将教材中task部分省去。  2.学生没有正规的系统的渠道来理解西方文化;   学生了解西方社会文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教材、杂志、网络和电视等间接途径,很少有学生亲自到西方国家或是和西方人交往而直接感受西方文化,从而使得学生的西方文化知识大多是间接经验,被动的信息接受方式,使得学生文化知识获取的主动性降低,导致文化知识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过于零散。与此同时,来自间接经验的文化知识,使得学生难以充分理解西方社会的一些文化现象和价值观。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过于重视语音、词汇、语法等内容的学习,而忽视了语言中蕴含的社会文化规则和文化内涵,导致难以准确、得体地使用语言。这是由于词语概念意义容易掌握,而词语的文化内涵与外延较难掌握,从而导致学生常常不能恰当、准确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语言交流的意图,难以运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1。教师需强化文化意识培养的观念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文化意识培养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效果。因此,为了实现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目标,就应当加强教师文化意识培养能力。首先,认清英语教学和文化意识培养的关系。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应当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引导学会自觉地运用文化对比与语言对比掌握中西方文化间的异同。其次,提高引导学生分析、把握文化差异问题与文化冲突问题,将文化意识的培养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为了更好地将文化意识培养渗透到英语的语音、词汇与句子等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就应当以语言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充分挖掘隐含在英语语言结构之中的文化内涵,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养成。 教师应当按照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实际语言水平,将文化意识教学内容进行有序排列。充分挖掘英语教材中承载的文化意识培养内容极,注意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将教材中蕴涵、注释的文化信息整合起来。例如,在初二教材中涉及到“Food and Drink”, “Buying and Selling”等与文化相关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应当有意的将相关的文化知识引入到课堂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合理地把握文化意识培养的量与度。  2. 激活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英语文化内涵。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不了解英语思维与汉语思维间的区别是学生误用、错用英语的重要原因。中英文化差异大量存在于在人们的交流与交谈中,如问候、称赞、致谢、道歉以

英语文化意识培训

136 评论(15)

W了然于心

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加强 文化 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传承文化精髓的途径之一,在高中英语课程教学中,我们既要教会学生掌握使用英语的 方法 ,更要让学生了解外国语言中所记载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因为语言教学既有工具性,更有人文性和 教育 性,通常情况下,我们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就是在习得这一民族的文化,习得这一民族的文化内容和文化传统。就是我们在学习汉语时,也习得了汉语所承载的中华文明,因此 英语学习 不仅是一种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学习,更是一种文化的学习。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培养跨文化交际则需要语言的帮助,而文化内涵正是语言交际的具体内容,文化意识是语言交际的思维基础,这也就意味着高中英语教学离不开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的难题,同时,还能帮助学生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培养学生跨文化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保证外语学习的连贯性与整体性。 二、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途径及方法 1、课堂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在学生获得外语知识与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课堂教学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渗透文化教育的场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词汇教学、语法教学进行文化渗透。中英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因此,语言与语义间也产生了巨大的差异性,如果两种文化对某一事物的评价不同,那么在其文化间进行的交际就会产生冲突和误解,如mouse在中文中是贬义的,而在西方虽有胆小等含义,但还用来表示怜爱之情(such as Micky Mouse),英语教学既要教学生熟练掌握语法,又要让学生理解语法所依托的文化。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许多词汇来自神话、寓言、 传说 ,或是与某些名著有关,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文化知识,有助于我们对英语词语的理解:如the cat’s paw猫爪子,有一则寓言说,猴子怂恿猫从火中取栗,约定分而食之,猫每次捞出一颗,猴子即剥开吃掉,结果猴子受惠,而猫爪在火中灼伤,受人利用而一无所得,在英语中常用“猫爪子”来比喻“被人利用而自己并无所得的人”,如果学生在做阅读理解中,不了解这一文化内涵,就会不知所云,错选答案,如Judas’Kiss(犹大的吻,意指可耻的叛卖);如To meet one’s Waterloo遭遇滑铁卢之战,意味遭遇到重创和失败,不懂这一 典故 ,对与听力教学或者口语教学都会造成困扰。 再如,有一位学生在写作练习时,想利用比喻句进行创作,他想表达“他 游泳 游得很棒,像一条蛟龙”,于是他便写出了这样一个毫无语法错误的 句子 :He swam like a dragon.殊不知,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在西方却是一种凶猛、残暴、不祥的动物,例如:The workers said that their boss was an old dragon.因此,仅仅掌握了一定的语法规则而忽视了文化知识,达不到语言交际的真正目的,要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作为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 故事 、寓言等方式传授异域的文化知识,扩展学生视野。 2、课后练习中注重文化知识的积累。 宋代学者苏洵在《上田枢密书》中曰:“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这说明了文化知识的获得,并非一蹴就成的,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出来教师有限的指导 教学方法 ,学生还应在课后练习中,有意识地积累 英语文化 知识,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英语文学作品如小说等,体会圣经文化对于作家们的影响。如:现代流行的《心灵鸡汤》中有多处体现了圣经文化的影响。学生还可以阅读一些名家的作品,如莎士比亚,海明威等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间通过看相关电影或短片,引导学生理解其中包含的文化内涵,如:电影《出埃及记》整部电影没有涉及一点儿和埃及相关的内容,为什么要取名为《出埃及记》(Exodus),让学生自主探寻,积累跨文化的知识,又如可以让学生观看电影《纳尼亚传奇》,电影中关于__文化的内容更加丰富,其中直接用一头狮子影射耶稣基督。 3、课外文化意识的渲染与熏陶。 环境对于高中学生学习语言与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是十分重要的,外在环境的优化与渲染,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化知识的兴趣,从而走向自主探寻的道路,因此,教室文化和学校文化就成为了培养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另一片广阔的天空,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对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例如创办双语橱窗、板报活动,让有兴趣的学生自己组成一个班子来确定主题,落实选材、编译、排版、美工等项工作,完成一期英汉双语橱窗或板报。例如可以以“中西方交际语禁忌”作为板报主题,组织学生搜集关于中西方交际用语的禁忌有哪些,在对西方一些国家的忌讳进行讲解时,进过调查分析, 总结 禁忌语主要有以下六种情况:陈词滥调、陈腐语(如the apple of one’s eye, as cool as a cucumber等):土话、土音、方言(如:用near表示吝啬的,小气的意思);粗俗的、庸俗的、粗鄙的词语(如:yep、bitch等);具有令人不愉快内涵的词也要禁用(如luck、teat);隐私(如年龄、婚否等);歧视语(如sissy等),这样的课外活动,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热情,并且,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与专长得到了施展,增强了合作意识,也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生活,活动的成果则给他们带来了成功感,增强了他们对学习和工作的信心,培养他们对 学习英语 的兴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知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在课内教学中渗透跨文化的教育,对欧美国家的文化知识进行系统的介绍,通过课后阅读练习等途径积累文化知识,并在课外活动中,构造利于学生学习外国文化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走向自主学习。

300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