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79

幼幼熙熙
首页 > 英语培训 > 灵格尔英语培训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pinkyoyo0403

已采纳
真正的健康是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我们不能一味的只在乎自身的生理健康而忽视了自己的心理健康,因为这二者是相互影响的,当我们身患疾病的时候,心态是否好也有关系到疾病的康复进程,往往有些心态不好的患者会因为所患疾病唉声叹气,结果导致疾病不愈所而有加重的趋势。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心理健康:1、永远保持良好的心态。态,上下结构,上面是大,下面是心,其实就是心大一点。老祖宗造字真是很神奇,很多人生的道理都在这个字里,可是很多人理解不了更做不到,心大一点就是好的心态。其实快乐也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要懂得去享受快乐,去发现生活中任何美好的东西,你就会享受非常的喜悦。首先要学会欣赏自己的每一天,并告诉自己: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我可以迎接一切的挑战,我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我可以和任何人都和睦相处,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我,眼前一切的事物都是美好的,下雨是好的,因为可以滋润万物,炎热是好的,因为可以热死病毒,下雪是好的,因为可以看到银装素裹的美景,刮风也是好的,因为可以吹走雾霾。只要心大一点,就没有什么可以击垮你。2、提高自己的注意力。人的情绪往往会被一个环境影响,如果这个环境不是你喜欢的,时间长了就会生出厌烦,而当你又无力解决或者摆脱的时候,就容易产生一种负面的情绪,也就很容易精神压抑。拿上班一族来说,每天早晨上班被塞在车阵中或者是挤在又闷又热的公交车里。一方面担心会迟到,另一方面又对周围拥挤的人群感到厌烦,结果会让心情非常的糟糕。其实遇到这样的情况,关键是看你的注意力,如果你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这种不好的环境,那你就会很郁闷,试着转换一下你的注意力,这个时候不妨去想一些你可以驾驭的事情,想一些快乐的事情,或者想一想一些可以让你内心平静的格言,或许,你的情绪就会稳定下来。3、经常改变自己。很多人是因为一层不变的生活和工作而产生厌倦的情绪,所以,要学会经常改变自己,小的改变就是改变一个发型,改变一个穿衣服搭配习惯,大的改变就是走进一个学习成长的环境,让自己尝试一种新的环境。

灵格尔英语培训

206 评论(14)

思念你的情意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心理健康是战胜疾患的康复剂,也是获得机体健康、延年益寿的要素。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  1、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终日,人便会很快衰老。抑郁、焦虑等心理,会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的失调,甚至会导致病变。  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如果勉强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会显得力不从心,于身心大为不利。由于超负荷的工作,甚至会给健康带来麻烦。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由于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与物质生活条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标定得太高,必然会产生挫折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因为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层次的,与外界接触,一方面可以丰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5、保持个性的完整和和谐。  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种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方能得到最大的施展。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很快,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应手,少走弯路,以取得更多的成功。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中,有正向积极的关系,也有负向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8、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人有喜怒哀乐不同的情绪体验。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释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发泄过份,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于身心健康无益。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人的才能和兴趣爱好应该充分发挥出来,但不能妨碍他人利益,不能损害团体利益,否则,会引起人际纠纷,徒增烦恼,无益于身心健康。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当然,必须合法,否则将受到良心的谴责、舆论的压力乃至法律的制裁,自然毫无心理健康可言。

352 评论(13)

叶子飞扬

马斯洛和米特尔曼在合著的《变态心理学》中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210 评论(12)

M15981511985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心理健康  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不过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标准具体与客观。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且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而且有自知之明。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身心健康社会公民为目的,通过运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园环境、功能环境的改善为主,人文环境的改善相配合,以老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提供科学、健康、专业的指导。“新健康教育”在学校建设了专门的健康指导室(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长期驻校,以开设心理课程和开展课外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同时,开设“亲情聊天室”,为亲情的连接打开通道,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铺就一条畅途。标准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幸福和健康有了更高的追求。心理健康,这项在早前容易被忽略的人类健康的重要指标,如今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那么究竟什么是心理健康?它的衡量标准又有哪些呢?  1、什么是心理健康:关于什么是心理健康,国外学者多有一些表述。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2.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整体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1]  总而言之,健康的心理就是做出正常思维,行为标准,人性的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

348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