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39

小托0207
首页 > 英语培训 > 思政元素与英语培训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战斗鸭鸭

已采纳
小学英语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意义如下:小学英语课程是大学必修课程之一,开设这门课程是为了教授学生英语知识,并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英语教学内容中涉及很多西方国家的文化、宗教、习俗、人情礼仪等文化类知识,这些文化内容容易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判断力。我国英语课程教学和课程思政存在脱节的现象。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中包含很多能展开课程思政的内容,课程思想内容的融合在英语教学中并不显得突兀。从育人的角度而言,大学生的培养不仅是学会知识和技能,最关键的是教会他们学会做人,有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期高技能人才。国家法律文件和教育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长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由此可见教师承担的不仅教授知识的重任,最关键的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立德树人。”

思政元素与英语培训

304 评论(8)

温馨玫瑰

大学课堂不仅是知识和技能传授的舞台,更是价值引领的阵地。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文化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学生覆盖面广,教学内容涉及的文化和精神层面的内容丰富,可以作为推进“课程思政”人文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是非常好的思政教育载体。因此,在大学英语中融入思政教育既是为思政教育拓宽渠道,又是英语教学本身所需。 如何发掘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的实施,应充分挖掘思政教育内涵,收集与教学内容契合的德育素材,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教学设计中,明确德育目标,发挥课程思政渠道作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增加学生对国家和民族价值观的认同;同时,在中西文化对比中,让学生学会坚守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从而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 1)内容设计思路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设计应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语篇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以及英语综合运用技能。教学设计内容应紧扣社会公益和奉献的话题,并适度延伸,选材与时俱进,能够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 2)教学方式思路 大学英语教学设计形式应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线上平台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智慧课堂的论坛、投票、抢答、分组、共享功能则为教学设计提供了多样的教学方式和互动方式。另外,教学设计方案还应体现较强的趣味性,让学生通过对问题和主题的主动探索来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 来源:锦绣·下旬2020年10期

200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