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43

天空海阔999
首页 > 英语培训 > icao英语培训班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iyingyong

已采纳
9月18日,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国际民航组织(ICAO)飞行英语第六期培训班开课,民航总局副局长李健、飞行标准司司长蒋怀宇以及来自各航空公司的飞行高级管理人员的亲自参与,使这期英语培训班成为名副其实的飞行精英班。  正是金秋时节,校园里丹桂飘香,阔别母校多年的飞行员们重又坐回教室,当起了学生。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要求,从明年3月5日起,执行国际航线和国内特殊管理航线的飞行人员必须达到国际民航组织4级英语标准。虽然工作极其繁忙,李健仍然亲自参加了本期英语培训班,用自己的行动为全民航的飞行员努力学好英语做出了表率。  李健在开班仪式上强调,提高对飞行人员英语语言能力的要求,是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通过的正式决议,是保证飞行安全的需要,中国民航作为国际民航组织的一类理事国,有责任有义务履行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所作的决议。明年3月5日之前,民航总局一定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目前正在研究酝酿之中。中国民航要坚定不移地执行这一决议,下决心、下力气、有步骤地推进飞行员英语水平的提高。  他还表示,学好英语不仅是为了提高中国民航的安全水平,也是我国民航学习西方规范化安全文化的一个方面。虽然当前存在很多实际困难,但希望大家能够正视困难、克服困难,努力把英语学好。  由于飞行员的英语不够熟练,飞行员与空中交通管制员之间存在交流障碍,国际上曾发生不少起因语言沟通障碍而导致的飞行事故和飞行事故症候。为此,ICAO修订了国际民航公约附件1、6、10、11相关条款,强制规定2008年3月5日后,在国际运行的飞机和直升机上担任机长和副驾驶、飞行领航员,都必须达到ICAO英语无线电通信能力四级或四级以上水平。根据国际民航公约的要求,中国民航总局也相应修订了《民用航空器驾驶员、飞行教员和地面教员合格审定规则》(CCAR-61)、《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21)中有关国际运行飞行员英语能力的要求。  我国目前从事运输航空的飞行员约为10945人,其中从事国际和地区航线运行,需要通过ICAO英语等级4级考试的飞行员约为8593人。如何提高英语水平,使我国民航班机在国际运行中能更加顺畅、准确地通信与交流,不因为英语能力的限制影响航空公司正常运行,成为中国民航飞行员们必须面对的考验。  民航飞行学院是民航总局批准的英语培训机构之一,他们编制的培训教材得到ICAO民航英语首席语言专家Elizabeth Mathews的高度认可,开发的ICAO飞行英语培训及测试系统在日前召开的国际民航英语协会论坛上受到了国际民航组织代表和各国专家的一致好评。  本次培训班为期4周,是飞行学院“民航英语培训中心”设计的4周、6周和9周培训计划的其中一种,培训按课程分为四门,即通话、听力、口语和讨论,采取滚动间隔式培训安排,学员培训期间可以间隔回公司飞行。  培训班的老师既有国际民航组织语言专家和民航特聘专家,还有来自英语国家的具有飞行执照和空管执照、并同时具有英语教学资格的外籍教师。每期培训班由学院分管副院长作为总负责人,分别配备班主任、副班主任、课程主管、教学和班务助理,并为每个班配备了2名专职助教。而且培训班全部实行小班教学,人数不超过30人。不仅组织架构实力极其强大,培训班对学员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任何送培单位不得在教学时间内将学员调离课堂,请假要报飞行标准司,把外界干扰降低到了最小程度,确保参训人员在高强度的学习环境里迅速强化英语。  截至目前,飞行学院已经完成了5期飞行英语的培训和测试工作,在参加测试的105名学员中,有54人达到4级,40人达到5级,4级以上级别的通过率达到89%。  民航总局飞行标准司司长蒋怀宇是第6期培训班的班长,阔别母校27年之后再做学生,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他代表全班同学表示要珍惜机会、排除干扰、潜心投入学习,切实使自己的外语水平得到提高。  在这里,记者还有幸碰到了第5期培训班的学员——民航华北管理局总飞行师王立峰。虽然今年已经58岁,王总飞行师却仍然积极参加英语培训,而且顺利通过了四级考试。听着他满口英语,勤练不辍,你不得不为这位老飞行员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所感动。正如民航总局副局长李健所说,看看他们,飞行员们还有什么理由学不好英语呢。

icao英语培训班

266 评论(9)

花蜜honey

佩 文有讲的,你可以问下。

157 评论(9)

紫茎泽蓝2011

石家庄飞行学院,当然是空军飞行员更吃香。

122 评论(13)

木木小YY

厦门好像没有吧中国民航大学简介(地址:天津)一、历史沿革中国民航大学是中国民用航空局直属的一所以培养民航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主的高等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51年9月25日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民用航空局第二民用航空学校。1958年12月15日,学校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高级航空学校。1963年6月21日,合并组建了中国民用航空机械专科学校,列入普通高校序列。1981年8月10日,学校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学院。2006年5月30日,学校更名为中国民航大学。2011年9月,学校建校60周年之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来校视察,提出把学校建设成为“享有国际声誉的世界著名的民航类高等学府”的目标。历经65年开拓进取,学校已成为一所民航学科门类齐全的高等学府,被誉为中国民航人才的摇篮,科学技术研究的中心,国际文化交流的窗口。二、办学条件学校总占地面积171.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8.3万平方米。其中,校本部坐落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旁,占地面积13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5.5万平方米;另外建有朝阳飞行学院、内蒙古飞行学院、新疆天翔航空学院3个飞行训练学院。学校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天津市虚拟仿真实验中心2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或科研基地)16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15个。学校拥有各类教学训练飞机53架,机务维修实习飞机21架,各类训练模拟机/器116套,各类飞机发动机59台。学校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图书177.6万册,电子图书230万种,电子期刊12292种,在线数据库87个;学校图书馆与航空制造企业合作共建了空客、波音、赛峰资料室,开通了波音在线、空客在线网站,可直接访问国外相关技术资料。“十三五”期间,学校将在天津宁河区天津未来科技城建设占地面积为81万平方米、一期规划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新校区。三、学科专业学校拥有工、管、理、经、文、法6个学科门类下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翻译硕士等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7个。学校现有29个本科专业,覆盖民航主要业务领域。学校大力实施学科强校战略,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努力打造品牌优势专业,形成了以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卓越试点专业、天津市品牌专业和CDIO试点专业为代表的传统优势专业群。其中,飞行器动力工程、交通运输、飞行技术等3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交通运输、飞行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航空运输)等9个专业为天津市品牌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CDIO试点专业,并逐步向油气储运工程等5个工科专业进行辐射推广。四、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89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9人,民航特聘专家4人,民航中青年带头人11人,天津市教学名师8人。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兴校战略,先后实施以培养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及其学术团队为目标的“蓝天学者特聘教授计划”“蓝天学者讲座教授计划”,以培养造就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名师为目标的“蓝天教学名师培养计划”,以引进和培养青年学术带头人为目标的“蓝天青年学者计划”,以培养后备青年学术带头人为目标的“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等。学校借助行业院校优势,构建“政、产、学”紧密耦合机制,建立起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相对稳定的外聘教师队伍,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在学校师资队伍中,拥有民航相关岗位资质证书或具有民航企业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404人,实验技术人员79人,另外还有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兼职教师204名。五、人才培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5365人,其中本科生18179人,研究生1834人,高职生5316人,预科及留学生36人。迄今已经培养毕业生10万余人,其中80%左右从事民航相关工作,占到我国民航行业工程技术和管理骨干人才的三分之一,在各类岗位上为民航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建校以来,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根本任务、教学是中心工作、质量提升是永恒主题的办学思想,秉承“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风为要”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民航,服务社会,面向世界”的办学面向,弘扬“严实向上”的校风和“笃学、精博、严谨、创新”的学风,形成了“崇尚严实、致能致用”的办学特色,确立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在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近年来,学校相继出台了《中国民航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国民航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2016-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强化教学中心地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其中,《面向“新一代国家空管系统”人才需求的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近三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美国国际数学建模竞赛、“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际级奖项13项、国家级奖项254项、省部级奖项1000余项。学校男子篮球队获第十七届CUBA全国亚军、第十八届CUBA全国季军,绳毽协会连续十年荣获天津市专项比赛冠军,近三年体育运动方面获得国家级奖励6项,省部级奖励60项。学校生源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居于全国高校前列。近三年在招生规模小幅增长的情况下,本科平均录取分数(不含飞行技术等特殊类招生)超出一本线分差逐年提高,由2014年32分提高至2016年的50分;超一本线70分以上学生占比由7%上升到26%。根据专业求职网站iPIN.com发布的《2016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学校本科生毕业五年平均月薪连续两年保持在国内大学第82位;在中青在线发布的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本科毕业院校排行榜上学校列第54位。学校建有航空器维修执照考管中心、飞行签派员培训中心、工程技术训练中心,147学校、ICAO飞行英语培训中心、中国民航飞行人员执照考试点、中国民航飞行人员ICAO英语考试点等多个国际、国内授权培训、考试机构,承担民航机务、空管、飞行、机场、运输、乘务等各种岗位资格培训,为中国民航提供国际水准的各类技术和管理培训。六、科学研究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包括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863计划(重大、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重点、面上项目)、国家软科学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学校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域航空安全监控技术及应用”项目,成为“十三五”国家科研体制改革后首批启动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项目总经费为1.49亿元,其中国拨经费0.9亿元。学校针对航空运输科技发展的前沿和航空运输安全保障的重大科技问题,不断为社会贡献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解决了行业发展的实际问题,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十二五”期间,学校科研经费共计5.41亿元,获批国家级项目立项181项,省部级项目立项175项;SCI、EI检索论文794篇,授权专利236项,省部级科研奖励31项。学校注重技术应用,推进成果转化,航大科技公司(大学科技园)获得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资质认定,成为首批国家级“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新孵化链条示范单位,同时还获得国家级众创空间认定,共孵化300余个创业项目,现拥有科技型企业127家,初步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机制。七、合作与交流学校适应民航业国际化特点,实施国际化战略,通过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引进优质境外资源,不断提高国际化办学能力和水平。学校与法国航空航天大学校集团共同创办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系统引进法国工程师教育模式。2013年获得法国工程师学衔委员会(CTI)最高等级认证,同时获得欧洲科学与工程硕士认证,成为法国工程师学衔史上首家初次申请即获得最高等级认证的境外办学机构。2016年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亲自为学校颁发了“中法大学合作优秀项目”证书。学校与美国安柏瑞德航空大学(Embry-Riddle Aeronautical University)开展本硕联合人才培养的“3+1+1”项目;与新西兰国家航管公司(Airways International)和梅西大学(Massey University)合作开展新西兰游学项目;与台湾地区中华科技大学开展合作,互派学生到对方院校进行航空维修技术学习;与台湾地区长荣航空公司合作,选派交通运输专业学生赴台实习。学校与国际民航组织、美国联邦航空局等国际民航界重要组织和机构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与美国波音公司、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等国际先进的航空制造企业,与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美国联邦快递公司等知名航空运输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学校发起成立了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中国航空维修协会、通用航空协会等组织,在民航专业协会组织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2年10月,学校召开中国民航大学第一次党代会提出了中长期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文化传承力度以及国际化程度,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更高水平上为中国民航发展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把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国际化、教学研究型民用航空大学;2025-2030年期间,将学校建设成为享有国际声誉的世界著名的民航类高等学府。此数据来自中国民航大学,仅供参考,另外:四川飞行学院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都是不错的选择

174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