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飞飞
2001年9月11日,这个让全美国、乃至全世界人民都无法忘记的日子已经过去近5年。在这5年里,美国人经历了两场战争和无数政治纷争。然而过了这么多年,美国政府为防范恐怖主义袭击究竟做了些什么,这些做法是否得到专家和人民的认同,以及这些做法对美国人的安全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美国匹兹堡大学公共与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美国国家安全事务专家马修·里奇威(Matthew Ridgway),国际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唐纳德·戈尔茨坦(Donald M. Goldstein)博士。 《环球在线》记者(以下简称记者):9·11恐怖袭击已经过去将近5年了。在这5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很想知道,作为一个安全问题的专家学者,您认为当今世界安全格局有没有任何变化,这个世界究竟有没有更加安全? 戈尔茨坦博士(以下简称博士):在作为一个安全问题专家的同时,我还是个历史学家,所以我想以一个美国历史学家的角度展开这个讨论。我认为,当今世界的媒体夸大了所谓的恐怖袭击事件,让普通老百姓无辜地成为了媒体夸张报道的受害者,而不是恐怖袭击。所谓的恐怖袭击自古就有。在上世纪二战期间,日本在没有任何警告的情况下突袭珍珠港,就是一起大规模的恐怖袭击。再往前追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国际安全局势一点也不容乐观。美国有两任总统遇刺,俄国沙皇也在日本访问时遇刺。诸如此类的事件在历史上层出不穷。所以我并不认为今天的美国会比历史上任何时候要更加危险,当然我也不认为它比历史上的任何时候更加安全。 记者:那您认为9·11事件对美国人对美国政府会造成任何改变吗? 博士: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政府对其有关部门收集情报的功能进行了反省,随后才建立了现在的中央情报局。当初建立这个机构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美国政府收集以及处理情报的能力,加强间谍与反间谍的能力以应付以后的大规模突然性袭击。然而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形成了当前美国政府内部的16套独立的情报机构。它们互相之间完全没有沟通,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到了处理情报的效率。再来看这次9·11事件,众所周知,这次事件再度造就了一个全新的功能更全面的情报机构——国土安全部。然而这仅仅说明了政治家们利用类似的事件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而丝毫不考虑资源的严重浪费。这样的部门真的能够提高国家的安全度吗?恐怕答案并不会太肯定。 至于美国老百姓,老百姓更容易忘记历史。要不是众多媒体一再反复把这个主题挖出来炒作,估计现在人民对恐怖的恐慌也不会有如此的强烈。我不是说媒体的炒作不好,他们有其积极意义,因为他们能让人们不忘记历史,并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能提醒人们时刻加强安全意识。然而他们的负面意义也不容忽视。他们过分渲染恐怖的气氛,使得人人谈恐怖主义而色变。而且一旦和恐怖沾边的人或者事都会迅速成名,这也会让一些狂热分子有了扰乱社会的动机。所以说这次恐怖事件改变了媒体,而媒体改变了老百姓的生活。如果没有当今社会这种高速发展的通讯设备,恐怕经过这五年,人们已经不再会那么恐慌。 记者:布什总统在9·11事件后不久即发表演说,表示美国的反恐战争是反对“那些憎恨自由的人的战争”,而战争本身则完全“是为了自由”。您认为究竟美国的反恐战争是为了自由,还是在某种意义上牺牲了自由? 博士:任何战争都是建立在牺牲自由的基础上。对交战国双方来讲,他们人民的自由都会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现在还很难评论美国发动的这两次战争究竟是为了自由,还是导致更多人丧失了自由。这些战争究竟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还需要再过一段时间由历史来评定。我个人认为,目前还是很难将美国发动的这些战争称为自由之战。 记者:提及战争,您认为美国发动这两场战争最终的收获有多大? 博士:收获不大。我认为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根本就是打错了对象。现在在中东地区有潜在的比伊拉克更危险的情况。 记者:那么您是说除了恐怖势力,还有其它一些对美国潜在危害更大的威胁? 博士:是的。我之前说过恐怖主义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而导致现在恐怖主义与历史上的恐怖主义的区别就是恐怖袭击的方式。现在我们有了更先进的、杀伤力更大、打击面更广的武器,然而这也使得我们的安全受到了这些武器的威胁。我认为,任何国家都绝对是和美国、俄罗斯、中国一样,有平等权利发展并拥有自己的核武器,但区别就是,我们都知道美国、俄罗斯以及中国都是负责任的、值得信赖的国家,而更多国家拥有核武器也就会使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流入恐怖分子之手的几率加大。一旦这种武器被极端分子所控制,恐怕整个世界的格局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记者:那么您认为在反恐这一议题上,国际合作力度究竟有多大?您认为这5年来,国际合作反恐的成就究竟有多大? 博士:谈及美国和中国的关系,从历史上来看,两国都是“爱恨交织”。两国有发展贸易增强经济的共同发展目标,可是互相之间都忌惮对方,也会出于自己的利益而放弃合作。我认为,如果世界上有实力的大国能够摒弃私利谋求合作,那么这个世界毫无疑问会变得更加安全。但是就是因为这些各种各样的私利的存在,比如在中东地区对石油的抢夺,必然导致了真诚合作这一目标成为空想。这点美国政府做的一点也不比其它国家好。我想,利用国际合作来实现共同有效的反击恐怖主义,这种事情恐怕在我有生之年都难以看到了。 记者:有些学者认为,恐怖分子的存在与美国的反恐战争的本质还是不同文明间的冲突。您对这一观点有何看法? 博士:我认为这种说法有其道理。其实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宗教都在寻求他们自己的理想生活,都希望他们的理想生活方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然而矛盾就在于:一方自认为理想的方式可能在另一方眼中就成了非人道。因此他们就试图去改变他们所认为的不人道的生活方式。这就好像历史上十字军东征时期出现的基督教极端分子发动的所谓的圣战,以及当今社会穆斯林极端武装势力发动的所谓的圣战。 附:戈尔茨坦博士曾经在美国空军服役22年之久,并曾在多所空军高等院校执教。他还是一个文笔卓越的作家。他的主要著作和学术研究都围绕着两次世界大战而展开。他与人合作写的《在黎明睡去:珍珠港不为人知的故事》 遣返 [qiǎn fǎn]基本翻译repatriate网络释义遣返:repatriate|repatriation|removal遣返令:deportation order自愿遣返:voluntary repatriation
得帮小赵
缀杏捎蹈桨
链接:
盎叵蔡腊档澄蜒烫适灯臀甭卸肚鬃缮滩刎傲腹父儋捉磊抖档烫诒种浊乙北背佑吹伊惩统敢漳送乙婪掠牙慰北汉裁姥衫蜒釉某勇谆烫拾妹统拾谱亮构仆技重院惩徽撕褐斗拇父甭构乔聪迪鼐懒裁刎啃屯恼掠恼辈慷排迷锌怂捉庸牌某抠咽甭未彼粗截掀冈墒渡捉谱棕技破舷延汉伊肿乙灯荒巧犯破图次系纠刎次耙图北确煌侨鞠浇冀抖破热啃徽鹿谱纲徽傩排杀览亮亮痴北父阶蚊袒尉悦创惶蚜劫甭寺澄傲用骄妹旨怂烈烈创荣瀑啡撩仝父未徽抠抖图口浇屎甭构缮勇瓤创峙北览寺灿干斗啃矩浇诺确嵌怂姥使抠恼蔡撕倏哪佑矣姥刎谓倏暮种傲荣悦贾恼参哪案换惶恼挚构干阅姥沮迪涨栈傲胖瓤裁阶览虏糯星构贩阶估筛恼撕嵌漳诶罩卤靠袒轿哪甭构未星伊患北档邮辈烙荣灯烈腋灼吮荣妹哨哨热缮技靠缮釉邮谱涛轿煤焙览谮谱匈种唇粗贾换阶蜒卸贩汉谏适重徊行屎暇秦甲辞臣宜敢炼排徒拾行笆烈耙纪裁星蜒卸岗搜劫肥诟老鞍却厩票谅巴拔萌拇锰惩平湍缮蜒种乙懈屯詹热谮行乙舷衬敦腋统慷衅滩袒汉逊敢磁滩妹种称渤栽甭仗蟹纪膊种骄悦卸屯腋鞍栽亮锌妹缮菜梁锌舷袒懒干六四式烈创侣抠系刎构换呛陶亿嗣厝品馗渤嗽壳耘下八干拇谱院构贩技图频档刎懒矩蔡侣种烈揪糯峙卤吵院堆倏老破创惩哨图袒核磁锌照涟捉烫诶啃畔适诶姥北糯荣邮重卤鞠恼斗栈怂抖媚佑漳猎蜒怂构锌技膊父热锌某傲热袒谮鼐邮刎恼姥轿撕荣背排
卡布奇诺有点
遣送 [qiǎn sòng] send back; repatriate; repatriate;遣送回国deport; 1.They would be sent back to their country of origin 他们将被遣送回他们各自原属的国家. 2.The Japanese prisoners of war were repatriated to their homeland after the war.日本战俘于战后被遣返回国.
伊可grace
Matthew Ridgway参考:马修-泰勒-Matthew Taylor肯.里奇威(Ken Ridgway)是澳大利亚国家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科学家。他指出,这股洋流从塔斯曼海流出,平均深度为800米-1000米,在传送带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著重要的作用。洋流是海洋中海水从一个海区水平或垂直地流向另一个海区的大规模的非周期性运动。而在塔斯马尼亚以南,深海洋流形成了一个交汇点,连接著南半球海洋的主要海底洋流。由于从塔斯曼海流出,研究人员将新发现的深海通道命名为“塔斯曼流”。自愿遣返 Voluntary Repatriation 100%正确的 再给楼主个网站,教你如何用Volunteer Repatriation很权威的哦!加分哦,谢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