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65

明明来干啥
首页 > 英语培训 > eatpraylove英文书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雨丰是小兔

已采纳

Eat,Pray,Love一辈子做女孩(英文版)伊莉莎白.吉尔伯,这个百度能搜索到的。

eatpraylove英文书

253 评论(12)

猫猫猫啊哩

2017.07.30,Elizabeth Gilbert 《Eat Pray Love》终于看完了《Eat Pray Love》,这是我工作后看完的第一本长篇原版小说,也是花的时间最久的。实在是因为女主既作又矫情,故事零散又像流水日记,弃了多次,但又觉得要善始善终,遂断断续续历时两年才看完。 故事讲述了女主人公Lizzy经历了与丈夫离婚,与新交的帅气男友分居后,陷入极其负面和否定自我的情绪中。为了摆脱这种消极,于是踏上了游历及自我救赎之路。三个不同的国家分别对应三种不同的治疗方式。意大利是美食疗法,印度是宗教疗法,印尼是爱之疗法。 1. 意大利篇 意大利篇中首先交代了Lizzy是如何踏上自我救赎的旅途。其实说白了就是女主无病呻吟。她原本有着非常优秀的丈夫和稳定的工作及收入,并且已经买了房子准备安定下来生活。结果一次聚会受到好友生了小孩的刺激,发现自己并不喜欢小孩,一想到与丈夫也要按部就班的生娃带娃,一下子就恐慌了,半夜睡不着起来去浴室碎碎念,白天醒来就强烈要求离婚。可怜无辜的丈夫莫名就躺了枪,挽救无果之后,愤怒的丈夫无奈的同意了离婚,但也让女主付出了巨额的金钱代价。女主刚离婚时,度过了一段快乐自由的时光,认识了年轻帅气的David,但由于年龄等各方面的差异,两人很快就冷战了。女主便一副全世界再也不会有人爱我的心态,只想一味逃离自己待的太久的美国,所以踏上了异国之旅。 意大利篇说是美食篇,但是书中对美食的描写并不多,又或者是文化的差异,英语食物的词汇很难让我对应到美味可口的食物,唯一有印象的只有吃披萨的一节。除了食物,意大利篇还穿插了女主学习意大利语,去意大利不同城市玩,感受每个城市独特的语言等等。在意大利,女主还交到了一帮非常有趣的朋友,在美食美景和朋友的陪伴下,女主的抑郁得到了表面上的缓解。然而一旦人群散尽,女主还是不自主的会陷入孤独。她的朋友曾劝她应该在罗马这个浪漫的城市享受和释放性感,但是女主最后还是痛定思痛,终于意识到: 的确,在你陷入负面情绪时,想要依赖别人的身体或者情感来使自己获得治愈是行不通的,绝望中抓住的救命稻草只会与你一起沉沦。 可以说,在意大利的表层治疗下,女主开始意识到自己深层次的问题,心态已经开始转变,也为游历剩下两个国家做好了铺垫。在离开意大利时,女主终于慢慢学会了意大利人的信条: 学会享受无所事事,从虚无中获得愉悦。 2. 印度篇 在印度篇中,女主在一个静修处进行苦修。每日要起得很早,还要从事劳力劳动,同时要花大量的时间冥想。女主来到印度主要是因为她的瑜伽老师的指引。瑜伽实际上是一种心灵和身体的链接(Union),让你进入终极平静,探索更好的自己。印度篇是女主情绪崩溃最多也是反思最多的章节。苦修对人的身体和精神是双重折磨,尤其女主原本的情绪就不太好,就更容易崩溃。 这一篇章中有我很喜欢的一节,讲的是女主实在没有办法内心平静的撑过几个小时的冥想,于是脑内就恶补出一场大戏。让我不禁想起了做瑜伽时的自己,每一次的停顿、感受都让人感觉时间无比的难熬。 但也正是因为这些看似枯燥的折磨,才让女主真正的正视自己,学会从容的处理负面情绪, 即不要压抑或者否定负面情绪,想想它是如何而来,为何产生,然后再宽容而感恩的无视掉它。 这一篇中还有一段关于灵魂伴侣的探讨也很引人深思: 灵魂伴侣不是想象中的完美伴侣,而是你自身的映射,让你学会反思自己,他们也可能会离开。 3. 印尼篇 到了印尼篇,文风欢快了很多,女主已经基本不再动不动无病呻吟下,反而是很积极的与人交往,出手相助在贫穷中的人。印尼篇基本是观光游乐篇,介绍了许多印尼的文化,包括起名字的习惯、崇尚巫医,各种仪式等等。女主受到印尼崇尚快乐与平衡文化的感染,变得越来越开朗,最终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总体来说,我不太喜欢这本书,希望自己千万不要成为女主那样的人。但这本书也有些可取之处,即在面对负面情绪时如何调整自己,可以先靠着美食美景,让自己表面上开心起来,但是最终一定不要抗拒负面情绪,学会理解和宽容它们,最后方得宁静。

161 评论(13)

veinna2002

链接:

275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