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孔方兄
1554年, 玛丽一世(Kathy Burke饰)统治下的英国百 业凋敝、宗教冲突此起彼伏。玛丽是个狂热的天主教徒, 眼看着自己来日无多,她对国内新教徒加紧了镇压。她对 自己的妹妹、王位继承人伊丽莎白公主(Cate Blanchett 饰)也毫不留情,打算在适当的时候以谋反的罪名绞死她。 但她没能熬到那一天。1558年,玛丽驾崩,伊丽莎白 即位,英国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令伊丽莎白兴奋不已的不 仅仅是登上王位, 她还见到童年的心上人罗伯特-达德利 (Joseph Fiennes饰)结束流放,重新走进了她的生活。 宫廷总顾问塞西尔(Richard Attenborough饰)劝伊丽 莎白暂时抛开儿女情长,把精力放到处理国事上。当时英 国国力单薄,没有军队,周边国家对它存有领土野心。而 伊丽莎白在宫廷内部也有政敌。为首的是诺福克公爵(Chr istopher Eccleston饰)。 塞西尔建议她尽快结婚,选择 对象主要是法国的昂如公爵(Vincent Cassel饰)和玛丽的 丈夫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伊丽莎白虽然表面上同意接 见求婚使节,但私下里芳心早已暗属达德利。 她面临的第一个真正的危机来自于法国的玛丽女王( Fanny Ardant饰)。 这位热衷于用武的女王在苏格兰边境 集结大量部队,准备伺机进犯。英国朝廷为开战或媾和展 开了激烈争论。最后伊丽莎白屈于诺福克公爵的压力,未 听从情报大臣沃尔辛厄姆(Geoffrey Rush饰)的意见, 仓 促同意开战。结果英国惨败。倍尝屈辱滋味的伊丽莎白意 识到,如果她要真正行使国王权利,必须树立自己的威信。 紧接着她为了爱情差点儿送了自己的性命。她拒绝了 法国和英国的求婚,把自己的一片真情献给了达德利。一 个美丽的夏夜,当她和达德利在泰晤士河边约会时,一支 冷箭掠过她的头顶,射中了她的贴身保镖。而这支箭本是 想要了她的命的。 惊吓之余,她渴望达德利能给她以安慰,殊不料达德 利已经秘密结婚,这犹如青天霹雳,使她五内俱焚。她无 法容忍最亲爱的人侮辱、背叛她,断然与他决裂了。从此 她只信任沃尔辛厄姆一个人。 法国的威胁越来越近。由于伊丽莎白拒绝了玛丽女王 侄儿昂如的求婚,女王发誓要报复。她送给伊丽莎白一条 染了毒液的绸裙,结果毒死了伊丽莎白的女侍。愤怒的伊 丽莎白开始反击。她派沃尔辛厄姆去苏格兰引诱玛丽女王, 然后在床上借机把她杀死。她成功了。 在国内,伊丽莎白依靠沃尔辛厄姆的帮助,暗暗积蓄 力量,在反对势力的一次宫廷政变中,她彻底扫除了异己 分子,从而巩固了自己的王位。 重新坐上王位宝座的伊丽莎白仿佛已脱胎换骨。她威 严、冷峻、刚毅,终生未嫁。
weddinglily
伊丽莎白一世画像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于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兰王国和爱尔兰女王,是都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她终身未嫁,因被称为“童贞女王”。她即位时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而且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这样的著名人物。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在此期间开始确立。在英国历史上在位时被称为“伊丽莎白时期”,亦称为“黄金时代”。 但是在当时女王并不叫做伊丽莎白一世,而是因为后世又出了一位名叫伊丽莎白的女王,两人名字相同,为了区分二者,后人才把前面的这一位女王称为一世,后面那位叫做二世。国王的名号是以名来命名的不是以姓命名。而在外国经常名字会有重复的,这种情况最经常发生在同一个家族里的不同代。就比如经常给儿子命名的时候会用上他爷爷的名字,但是要知道外国人的姓名不是只有一个名和一个姓组成的。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的姓名是很长一串,而中间用点隔开。这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姓,通常放在最后。两个名,一个是正常名字一个是教名,正常名字放在最前面,教名放中间。所以教名和长辈的名字相同在家族内部不同辈分中很正常,因为经常是用以纪念长辈的。因为他们常用的是第一个正常名字,而教名是在特殊时候用的,比如外国国王在加冕的时候就用教名,因为他们是要由教皇加冕的,所以当然用教名。比如拿破仑 波拿巴,他的侄子拿破仑三世虽然也叫拿破仑,但是他侄子的“拿破仑”是教名,放在中间的,全称叫路易·拿破仑·波拿巴,这是为了纪念他的长辈伟大的法国皇帝拿破仑 波拿巴的。而像詹姆士一世的儿子叫查理一世,说明查理一世的名字中有查理这两个字。而詹姆士二世之所以叫詹姆士二世,是因为他名字中有詹姆士,而他的爷爷是詹姆士一世,所以他就叫二世。但是如果詹姆士二世的儿子的名字中没有和父亲、爷爷、太爷爷一样的名字的话,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名字再另外用个称号成为XXX一世。
大大的蚂蚁啊
伊丽莎白.泰勒一定是美国电影历史最有色彩的人物,她的美貌、她的电影、她的丈夫.....半个多世纪以来她始终是媒体追逐的目标。她仿佛是浓缩了的好莱坞样本:艺术、美貌、金钱、爱情和失败的婚姻。 丽兹生下就注定要当明星,曾是演员的母亲从小就培养她。1942年她在10岁便与环球公司签约,12岁主演了系列影片《灵犬莱西》,小有名气。16岁时的丽兹拍摄一组令人惊艳的性感照片摆脱了少女形象。19时主演了《阳光照耀之地》,美丽形象深入人心,从此开始了她大明星的生涯。泰勒与詹姆士.迪恩合演了《巨人》与蒙哥马利.克利夫特合演了《阳光照耀之地》和《雨树县》与保罗.纽曼合演了《豪门巧妇》(热铁皮屋顶上的猫),还因为《第德菲尔德第八》和《谁害怕弗吉尼亚.吾尔夫》分别获第33届和第38届奥斯卡金像。不过泰勒最著名的影片却是历史被称为最烂的影片《埃及艳后》。 比起泰勒的电影事业,她的私生活更加精彩。18岁时有了第一个婚姻,第一任丈夫是酒店业巨头的儿子,七个月后婚姻即告失败。第二年她与一位英国演员迈克尔.威尔丁结了婚,并有两个孩子。这场婚姻五年后在投资者和制片人迈克尔.托德的猛烈追求下而告终。离婚后一个月,泰勒与迈克尔托德结了婚,这场婚姻只维持了一年,因为托德第二年因飞机失事而去世。这次短暂的婚姻令泰勒十分伤心。她的闺中好朋友黛比前来安慰她,这位《雨中曲》中的女主角与她的丈夫艾迪.费雪都是泰勒夫妇的好友。不过安慰的结果令黛比大吃一惊,艾迪爱上了泰勒,而他们曾被视为模范夫妇,现在被泰勒拆散了。抢了好友的丈夫,泰勒饱受骂名。不过这场婚姻也很短暂,因为泰勒爱上了理查德.伯顿。使他们结缘的正是《埃及艳后》,理查德.伯顿是英国著名的演员,富有才华,脾气却很暴躁。他们十分相爱,但是却因各自太强的个性而无法平静地生活,在长达十二的时间内他们拥有两次婚姻,这是六十年代最著名的姻缘了。然后泰勒嫁给了一名参议员。在离开了伯顿、离开了电影后,泰勒的生活开始失控,她开始暴饮暴食,一度惊人地肥胖,不得不进入减肥中心进入生理和心理上的治疗,这一次的婚姻也只维持了6年。此后泰勒开始和自己的身体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她以惊人的毅力重获美貌。尽管失败了这么多次婚姻,这位喜爱豪华生活以及名贵首饰的女演员却十分喜欢拥有婚姻。1991年近60岁的泰勒第八次结婚,这一次不再是著名的人物,而一名普通的工人,他们是在治疗中心认识的,并且他比泰勒小十多岁。这次婚礼是在著名的歌迈克尔.杰克逊壁垒森严的农庄中举行的,据说在这个摇滚之王的家中供奉着泰勒的神像。然后这次身份、地位、财富以及年龄十分悬殊的婚姻仍然是一个失败的结局,5年后他们离婚了。这位曾被称为“玉婆”的影坛明星使演员这种职业变得丰富多彩而有趣起来,现在人们关心明星们的私生活已经胜过了他们的电影。
jjgirl2008
在青岛沉没的奥地利巡洋舰凯瑟琳·伊丽莎白皇后号简介 在青岛沉没的奥地利巡洋舰-凯瑟琳·伊丽莎白皇后号简介 很早以前,奥地利的国土是与海边接壤的,也曾经拥有过海军,在近代海战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战绩。只是由于历史的变迁,最后才形成现在一个纯粹的内陆国家。当年在奥匈帝国的海军中服役的一艘巡洋舰“凯瑟林·伊丽莎白皇后号”,随着它的诞生并经历过无数的风雨坎坷,其最终的命运竟然和万里之遥的青岛联系在一起。 历史还应从头说起:公元1848年全欧洲爆发大规模的“宪法革命”并迅速波及到奥地利。当时强大的奥地利曾经数次打败意大利,其国家版图已经到达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地区,成为南部周边各国的太上皇。广大的国土面积使得奥地利的扩张野心得到充分的膨胀,可是当时的奥地利虽然拥有一支人数不多民族混杂的小型海军,却实在不能担任海上扩张的先锋力量。当革命爆发后,几乎所有的意大利人都奋起反抗奥地利的统治,在这支拥有5000人的奥地利海军中大约只有72名军官和665名水兵表示将效忠奥皇,并驾驶部分军舰来到意大利北部亚得里亚沿海的伊斯的科亚半岛(今属克罗地亚)上一个十分贫瘠荒凉的渔村-普拉。至此奥地利的海军火种在此处点燃! 1866年奥地利遭到普鲁士和新成立的意大利军队的联合进攻,奥军在陆地的战争失败了,但是在海洋的战争却以奥军的胜利告终[注:即1866年7月20日著名的“利萨海战”,奥地利舰队采用新式战法彻底击败意大利舰队。]奥地利重新占据意大利的部分领土,依然是那里的统治者。此后奥地利政府开始大规模的军事整备,扩充海军。当年那个小小的普拉渔港也逐渐成为相当规模的军港和造船基地。1890年9月25日一艘被命名为“凯瑟林·伊丽莎白皇后号”的装甲巡洋舰在普拉港建成下水,这是以奥皇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妻子(即巴伐利亚公主茜茜)的名字命名的。该舰的基本数据如下:排水量4030吨,燃煤锅炉装置,航速20节,舰上官兵424名,装备8门150毫米舰炮、2门70毫米副炮、14门50毫米速射炮及1门47毫米礼炮等。该舰为当时一艘十分先进的军舰。 1892年奥地利皇储弗朗茨·裴迪南大公乘坐该舰进行了一次环球航行。此次的环球航行促使他对发展奥地利海军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尽管他本人只是一名陆军军官。“伊丽莎白皇后号”巡洋舰在以后的岁月中更多的角色是训练海军,主要任务为培养奥地利海军和保护奥地利在世界各国的商业利益及从事外事活动等。曾经在遥远的中国、埃及、印度和中东各国港口留下过它的身影。1900年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西方八国联军打着保护使馆和侨民的名义,进攻天津。作为奥地利海军的显示力量, “伊丽莎白皇后号”巡洋舰也加入进西方列强的东征行列中,伙同奥地利巡洋舰“玛利亚·特雷莎女皇号”、炮舰“阿斯佩恩号”和“赞塔号”参加过对天津大沽口炮台的战斗,并向陆上派出陆战队士兵参加解救驻北京使馆的军事行动。战争结束后,该舰驻守天津。期间“伊丽莎白皇后号”上的军官阿瑟·冯·雅诺克少校还曾将中国的围棋带回国内,并在普拉海军基地的海军俱乐部里成立了全欧洲第一家围棋爱好者协会。1905年-1906年间,该舰经过整修和局部改装后长期在地中海水域驻扎。 1913年8月19日,“伊丽莎白皇后号”巡洋舰再次远航来到中国,作为奥地利在远东海军力量的象征长期驻扎在天津大沽口外海。1914年6月24日,在欧洲的塞尔维亚首都萨拉热窝突发事件-奥地利大公弗朗茨·裴迪南遇刺身亡。使得欧洲各国之间原本就已经十分紧张的关系顿时失控,纷纷积极备战,大战的阴云笼罩着欧洲大地。当紧张的气息传到远东时,正停泊在山东芝罘港(今烟台市)预计将要访问日本的“伊丽莎白皇后号”巡洋舰也赶紧终止访问的计划,积极的检修和补充煤水和弹药。7月初,该舰奉命北上来到天津的大沽口将驻守在天津租界及使领馆的奥地利警卫部队[注:为奥地利驻中国殖民军(驻屯军)185名官兵,携带2门77毫米速射野炮和奥制马克沁重机枪8挺。]搭载南下,7月22日抵达芝罘港。经过短暂逗留于同月27日来到青岛。其他部分奥地利官兵则乘坐火车转道来青。此次奥地利军队是作为德国的同盟军,在远东地区协助德军作战,在得到奥军统帅部的指令后,汇集青岛参加保卫胶州湾殖民地的战斗。 1914年8月1日,欧战爆发,8月23日中午时分,日本政府对德国宣战,青岛保卫战打响。 在青岛日德战争期间,“伊丽莎白皇后号”巡洋舰的奥地利官兵表现英勇。尽管在战争初期,该舰为了支援德军陆上炮台的火力,将舰上4门150毫米舰炮和2门70毫米副炮及部分50毫米速射炮拆下,分别安装于德军中央堡垒后侧的仲家洼西侧高地(位于今海信立交桥北)及大鲍岛山(今观象山),部分官兵也随之登岸加入地炮作战。但是该舰依然能够利用所剩的火炮抗击日军,在战争期间始终活跃在胶州湾水域,与德军炮舰一道不断的北上配合德军陆上炮台向前沿日军阵地发炮轰击,支援德军堡垒,迟滞日军推进。 1914年11月1日,当最后一枚炮弹从“伊丽莎白皇后号”上发射出去之后,该舰的炮声沉寂了。为了防止军备资敌,为了阻塞青岛港口的主航道,“伊丽莎白皇后号”巡洋舰于次日凌晨3时打开海底阀门自沉于团岛和黄岛之间的主航道水域(即团岛灯塔西南4。5链处海底),其沉船的精确坐标为北纬36度00分,东经120度15分!奥地利巡洋舰“伊丽莎白皇后号”的生命结束了,奥地利海军舰队也从此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永远离开了海洋,成为了历史的名词。至于这艘有着传奇色彩的巡洋舰“伊丽莎白皇后号”也最终在遥远的青岛找到了自己的最后归宿。据说它的巨大身躯至今还静躺在35米深的海底下,作为历史的见证无言的向过往的船舶诉说着90多年前那段极为惨烈的往事。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