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轶群123
英语48格音标正确读法如下:
1、英语音标分为辅音与元音,辅音又有清辅音和浊辅音之分,原因有单元音和双元音之分。辅音可以理解为汉语里的声母,元音则为韵母。
2、元音[i:],的发音要舌尖抵下齿,舌前部尽量抬高,双唇成扁平型。舌尖抵下齿,舌前部向硬颚抬起,齿间可容纳一个小指。
[e]舌尖抵下齿,舌前部稍抬起,唇形稍扁,齿间可容纳老老漏一个食指。舌尖抵下齿,舌前部向硬颚抬起,比[e]低双唇向两边平伸,成扁平型,齿间可以容纳食指和中指。
3、后元音。
[a:]口张大,舌身平放,后缩,舌尖离开下齿。
[]口张大,先发[a:]音,然后双唇收圆。
[:]舌后部抬的更高,双唇更圆。
双唇收圆,稍向前突出,舌身后缩,舌尖离开下齿,舌后部向软颚抬起。
[u:]双唇收的更圆,更小,向前突出,舌后部抬的更高。
4、中原音,
[]舌后部稍抬起,抵住下齿,双唇向两边。
[:]舌身平放,舌中部稍抬起,牙床较窄,双唇扁平。
[]舌身平放,舌中部稍抬起,比[:]略低,牙床稍大一点。
双元音是把以上的两两结合而成,发音自然过度就可以了。
5、辅音。
[p]双唇爆破音。
[p]双唇紧闭,然后突然分开,气流冲出口腔。
[p]是清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是浊辅音,声带振动。
[t][d]舌尖齿龈爆破辅音。
舌尖紧贴上齿龈,形成阻碍,然后突然下降,气流冲出口腔。
6、[t]是清辅音,[d]是浊辅音。
[k][g]舌后软颚爆破音。
舌后部隆起,紧贴软颚,形成阻碍,然后突然离开,气流冲出口腔。
7、[k]是清辅音[g],是浊辅音。
[f][v]唇齿摩擦音。
下唇轻触上齿,气流由唇齿间含亮的缝隙中通过,引起摩擦。
8、[f]是清辅音[v]是浊辅音,舌尖齿背摩擦辅音。舌尖轻触上齿背,气流由舌齿间的窄缝泻出,摩擦成音。
9、[s][z]舌端齿龈摩擦辅音。
舌端靠近齿龈(不要贴住),气流由舌端齿龈之间泄出,摩擦成音。
[s]是清辅音,[z]是浊辅音。
10、[∫][]舌端齿龈后部摩擦音。
舌尖和舌端抬向上齿龈较后部分,整个舌身抬起靠近上颚,形成一条狭长的通道,气流由此通过,引起摩擦。
[∫]是清辅音[]是浊辅音。
11、[r]舌尖齿龈后部摩擦音。
舌尖向上齿龈后部卷起,舌前部下陷,略称凹形,舌身两侧收拢。双唇略突出,气流由舌面与硬颚间泄出。
12、[h]声门摩擦音。
气流不受阻碍,自由逸出口腔,只在通过声门时发出轻微的摩擦。口型不定,随后面的原音变化。声带不振动。
13、[t∫][d]舌端齿龈破擦音。
舌尖舌端抬起贴住上齿龈后部,形成阻碍,气流冲破这个阻碍后,舌和齿龈间仍保持一个狭缝,发出摩擦的声音。
[t∫]是清辅音[d]是浊辅音。
14、[m]双唇鼻辅音。
双唇闭拢,软鹗下垂,气流从鼻腔泄出。在词末尾时须略为延长,以防止吞音。
15、[n]舌尖齿龈鼻辅音,舌尖紧贴上齿龈,形成阻碍,软颚下垂,气流从鼻腔泄出。在词末时须略为延长,以防止吞音。
16、舌后软颚鼻辅音,舌位侍烂和[k][g]相同,但软颚下垂,堵住口腔通道,气流从鼻腔泄出,发音时声带振动。
17、清晰[l]舌端抵上齿龈,气流从舌的一侧或两侧泄出,这个音出现在元音前。
18、含糊[l]舌前下陷,舌后上台,舌面形成凹槽,它出现在辅音前或词尾。
19、[w]舌后软颚半元音,舌后部向软颚抬起,双唇收的很圆很小,并向前突出,声带振动。
20、[j]舌前硬颚半元音,舌前部向硬颚尽量抬起,双唇向两旁伸展成扁平型,声带振动。
虎妞1989
英语的音标大全及读法:英语48个音标分辅音和元音,其中元音分单元音和双元音,单元音有:[i:][i][ɔ:][ɔ][u:][u][ə:][ə][ɑ:][ʌ][e][æ]。辅音分为清辅音和浊辅音。
一、元音部分:
1)单元音:[i:]、[i]、[ɔ:]、[ɔ]、[u:]、[u]、[ə:]、[ə]、[ɑ:]、[ʌ]、[e]、[æ]。
2)双元音:[ei]、[ai]、[ɔi]、[ɛə]、[uə]、[iə]、[au]、[əu]。
注意,元音也可以分为:
1)长元音:/ɑ:/ /ɔ:/ /u:/ /i:/ /ə:/。
2)短元音:/ ʌ/ /ɒ/ /ə/ /ɪ/ /u/ /e/ /æ/。
二、辅音部分:
[p]、[b]、 [t]、[d]、[k]、[g]、[f]、[v]、[s]、[z]、[θ]、[ð]、[tr]、[dr]、[ts]、[dz]、[m]、[n]、[ŋ]、[h]、[l]、[r]、[j]、[w]。
音标的原则:
音标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英语是拼音文字,字母就表达语音。然而英语有40多个发音,却仅有26个字母。为了能准确标识发音,从而引入了语音符号,这些语音符号称作音标(Phonetic symbol)。
英语国际音标分为两种:英式音标(DJ音标)和美式音标(K.K.音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