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妈爱吃醋
很多孩子为了学英语,把自己的母语都忘了,现在的孩子,英语说不好,中文更加说不好,很多学校都忽视了母语和国学的教育,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上英语课,作为中国人,我们是不是忘记了这两门语言的主次关系呢?为什么每次遇见外国人,我们都会琢摸我该说什么?担心自己英语口语烂,这是在中国,他们是外国人阿,为什么他们不用中文来和我们交流,用中文来问我们路该怎么走?虽然中国已经在世界上扮演重要角色,英语作为第一官方用语,有学会她的必要性,但是前提是,我们应该先学好自己祖国的语言,其次才是英语。如果一个世界大国里走出来的人连自己国家的语言都说不好,汉字都写不好,这岂不是国家的耻辱么?
明.设计
近年来,关于是否应该把英语“踢出”高考的争议更大了,大家各持己见,似乎都有道理。前一段时间,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外媒采访时,全程“飙英语”,让我们认识到掌握英语的重要性;而李兰娟院士在应邀给美国专家授课时,全程用汉语,而且说的是带着浓厚“江浙味”的中国话,外国专家却听得非常认真,又让我们认识到,只要掌握“核心技术”,我们的语言就是世界语言。
对于是否应该降低英语的比重,把英语列为选修,甚至将英语“踢出”高考,一些反对者认为:如果因为学不好而把英语”踢出“高考,我是不是也建议把语文踢出高考?如果因为用不到而把英语”踢出“高考,我是不是也建议把文言文踢出高考,因为多数人一辈子也用不到《出师表》!
这种说法看似是有道理的,但是仔细分析,却有致命的漏洞!
谁也不能否认英语的重要性,层次越高的人,对英语的依赖越大,比如我们的院士,如果要评选院士,必须在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很多论文,英语是不可能不好的。
但是,英语虽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也仅仅是工具而已!这些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的专业知识过硬,而不是英语,如果因为英语浪费了我们过多的时间,埋没了一些专业非常优秀的人才,这样的英语学习就应该改改了。英语如同一根拐杖,如果你需要,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辅助工具,但是不能因为这样,让每个人都去拄着一个拐杖。
我并不提倡把英语“踢出”高考,但是我觉着降低英语的比重,势在必行。
反对英语的声音中,确实有人是因为学不好的,有人是因为用不到的,但是更多人还是因为英语是一门”工具“。如果用语文和英语进行比较,那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语文是一门人文科学,是一种文化传承,是一种文化认同,这都不是英语能比的。
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在最近一次采访中,钟南山谈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他说:“准确地说,我经过了至少七十几年的学习,我关于学习的最大体会就是,要学好基本功。只有具备了最基本的知识以后,你才能够往上走。而在基本功里,学好语文最关键。学好了语文才懂得如何对事情进行分析、总结、综合。我们在很多科研工作、科研领域中都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这尤为重要。”
事实上,钟南山院士不止一次提到语文的重要性,他曾经给学生说,一个人要达到很高水平,德智体美都是基本功,在‘智’的方面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语文。语文是培养我们看问题、分析、思考、总结问题的能力。
在我们高中教学中,能够越来越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无论哪个学科,审题都是一个最重要的能力,如果语文不好,审题就很难好,各科学习都很困难,随着新高考改革,以后题目越来越灵活,阅读量越来越大,即便是数学学科,也增加了很多文字,这就让语文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我见过很多数理化不错的学生,在高三很难拔尖,就是因为他们忽略了语文的学习,想通过高三刷题提升语文,是很难达到应有的高度。
学好语文的关键,在于阅读,而阅读是要求从小积累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课外阅读总量,要求五年制不少于100 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