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zhuo1986052
我教了6年的初中英语,从来都没有因为这个事情犯过难,只有四点你做到了就可以了. 第一:通读教材中要讲的内容,对所要备课的内容有个大体的理解. 第二:找出备课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 第三:将每个STEP都列出来,并且规定一下每个STEP所需要的时间,完善每个STEP都要做什么,怎么做,需要多少个细节,多少个学生配合等等.并且在每个STEP讲解过程中完全按照预定的时间和内容讲解. 第四:具体的备课案模式: 课题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工具 教学步骤: 1、warm-up 2、greet and report 3、lead-in 4、learning in 5、games(在规定或者是现实场景中将新学的内容学以致用.) 6、summary(虽然每个STEP都要有个小结,但是这个总结是指课程的,也就是说要总结重点,提出难点,让学生回顾自己刚刚学的并领悟到哪些是重要的.) 7、homework 8、Education introspection (教学反思,一定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无论是讲课的问题,还是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的问题.以便日后更好的掌握如何教学.) 9、board writting 这样的教案只是个模式,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和风格,每个人都可以在不同的STEP里有着不同的内容,我给的只是框架,可以借鉴,也可以采用,具体内容还要看你自己. 不要把备课想的有多难,其实备课最难的地方就是不知道学生在课堂上会临时出现什么状况,打乱你的讲课进度.所以备课的时候不要贪多,少讲多练,围绕重点,突出难点,这才是最重要的.
Magic侠女
如何进行有效备课一般来说,备课流程分为以下四步:分解备课 自查二次备课 流程1:分解学期计划分解到单元计划分解到课时计划,三者指向同一大目标(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流程2:备课先备导入再备评估可以,先做卷子再翻教参也可以。最终都会形成份课时计划。流程3:自查检查自己是否注意了以前的经验教训。流程4:二次备课上完课后,用OCS (Outcome-Cause-Solution) 原则来分析本节课的效果并总结下一步(students' outcome-students’ action-teacher’s action -teacher’s knowledge/skill/mindset-solution),特别是在以后备课自查时,重点检查自己有无吸取经验教训。0 3对教案的整体反馈1. 重点可以是目标中的名词的罗列,比如 blackboard, picture, what’s in the classroom, 但更是在教这些词汇和句型时,我们预估学生会掉进去的坑和避坑大法。比如 classroom 中r的发音,desks and chairs 名词复数加s但读音不同,what’s=what is 不能混用。2. 评估的确存在因班额太大或和学生默契高等情况淡化评估,但在教案中,需要体现备课的GAP原则,即明明白白地让人看到课时目标-评估-课堂流程三者一致 (aligned)。3. 时间不写各流程时间就是耍流氓了。特别在二次备课时,时间分配与预想的是否一致,松在哪儿紧在哪儿是最重要的 outcome 之一。因为时间分配或者说老师对时间分配的敏感度,背后的支撑是老师对学情的理解足够深刻、备课思路十分清晰且缜密、甚至可以上升到抓住 span 形成 pace 的能力。4. 备注如果能自陈 (justify) 为什么会做这个活动设计,就更好了。所谓弹无虚发,老师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是缜密思考和果断决策的结果。5. 结课 (closing)很多老师不写自己是怎么结课的。其实总结本课知识点,做个 summary 也是结课了。人需要完结感是其一,更要紧孤点难存孤掌难鸣,把今日所学纳入过往知识所形成的网络里,才不容易掉线。最后在 closing 中使学生受到激励就更好了。6. 和大目标的关系如前所述,这是老师们普遍缺失的,已经在备课流程中重点强调过了。此处不赘述。04对教学流程设计的整体反馈看完所有教案并做好批注后,我提取了所有好的流程设计的关键词。之所以称得上好,是因为这些流程能激发学生,让他们参与课堂。
沙沙小小囡
三年级英语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第1-3单元所学的有关打招呼、问候、介绍、道别、建议等会话. 2、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Hello. Good morning. Nice to meet you. This is ... What’s your name? How are you? 等用语. 3、进一步培养学生大胆开口,勇于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教材分析: 在本课时的 Let’s act 部分呈现了一个幽默的故事,Mike, John 带着 Zoom 和 Zip 的面具假扮Zoom 和 Zip, 碰到 Sarah 和Bai Ling, 没想到这时真的 Zoom 和Zip 出现了, Mike, John 就溜之大吉,Zoom 和 Zip 不明白为什么Sarah 和Bai Ling 看到他们就去追赶Mike 和 John ,所以,故事的最后Zip十分不解的看着 Zoom .本部分也是对第1-3单元所学的会话的复习,包括 Hello. Good morning. Nice to meet you. What’s your name? This is ... How are you? 等用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设计说明: 本课时完整的呈现了一个故事---- 一个幽默故事,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故事的含义和幽默所在.教师可通过播放本部分的教学课件,让学生了解人物关系和故事的大概含义;通过“说我猜你”的游戏,让学生巩固重点句型;通过表演故事,让学生进一步操练、运用所学对话. 教学重点:学习Let’s act 部分的故事和复习有关打招呼、问候、介绍、道别、建议等会话. 教学难点:Let’s act 部分的故事情节的理解. 教具准备: 1 教师准备故事内容的教学课件. 2 教师准备 Sarah, Bai Ling, Zoom, Zip 的头饰. 3 教师准备表示问候、打招呼、介绍等情景图. 4 教师准备故事内容的配套挂图. 教学过程: 热身、复习 (Warm-up/Revision) (1)教师播放英文歌曲 “Who is wearing yellow today?” “Hello” ,师生共唱. (2)教师主动向某个学生打招呼、问好. Hello. Hello.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3)教师让学生做问候接力.方法同上的师生问候,但告诉学生问候的句子尽量不同. 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教师根据问候接力,总结所学问候语等.尽量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 A、当我们想同对方打招呼或问候时,(为学生出示此情景图)我们可以说: Hello./ Hi. [什么时间都可以] 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 [不同时间,不同选择]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Very well, thanks. [用于熟人之间有一段时间未见面,或是对方身体欠佳,或是较正式的向别人打招呼等场合.] 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 too.[表示很高兴见到你] B、当我们想了解对方姓名或介绍自己时,(为学生出示此情景图)我们可以说: What’s your name? Your name, please? My name is…/I’m … C、当我们为别人介绍伙伴时,(为学生出示此情景图)可以说: This is … D、当我们建议别人做某事时,(为学生出示此情景图)可以说: Let’s sing/ play/ go to school…. (2)游戏:你是谁 面朝黑板的学生:Who are you? 下面的学生:My name is…/I’m ….可说假名也可说真名,又发问者自己判断yes和no. (3)教师播放故事课件,展示Let’s act 部分,并让学生了解人物关系和故事的大概含义. (5)听录音,跟读故事. 趣味操练 (Practice) (1)教师再次展示配套课件,并根据故事向学生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了解情况. 如:Is it in the morning or in the afternoon? Is this Zoom? Who is this? (2)教师找五名学生,一起戴上头饰和面具,按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对话表演.为全体学生的小组练习做准备.(Mike, John 带着 Zoom 和 Zip 的面具,表演前先要求各角色做自我介绍) (3)小组练习,角色扮演. 将学生按6人一小组,按人物进行练习. (4)将头饰和面具发给表演的小组,让表演的小组到讲台前展示. 课堂评价 (Assessment) 让学生听录音做练习.做活动手册本单元第1 部分的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表示身体各部位、颜色和文具的单词,能听懂会说本单元所学的文 具、颜色、身体部位的单词. 2、在学生复习所学知识的同时,初步学习两首歌谣. 3、通过说唱歌谣,进一步了解英语的语音语调知识. 教材分析: 本课时主要是复习身体部位、文具和颜色的单词,分 Chant and find 和 Chant and colour 两部分.Chant and find 部分是通过藏宝图的形式来复习文具,同时文字部分也是一首歌谣. Chant and colour 部分是通过歌谣的形式来复习颜色和身体各部位.】 教学难点: 歌谣中的内容也是复习所学知识,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歌谣意思,试说歌谣,通过说唱歌谣了解英语的语音语调知识. 设计说明: 复习单元都是学生学习过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将复习的知识融入于活动、游戏之中,使学生复习过程不枯燥.在复习颜色和文具的单词时,教师可采用"猜一猜"的游戏,在复习身体部位时可采取 Point it please 的游戏.学生在复习的同时又学习了新歌谣,由此形成玩中练、练中学、学中复习的一个系列的、完整的过程.学习歌谣时,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语音语调,并非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准确阅读.教学重点:复习本单元所学表示身体部位、颜色和文具的单词. 教具准备: 1 教师和学生都准备各种颜色的蜡笔. 2 教师准备本单元所学文具的实物和一个书包. 3 教师准备Chant and find 和 Chant and colour 两部分的挂图和投影片. 4 教师准备本单元所学文具的图片及一个能装这些图片的大信封. 5 教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幅同书上一样的小丑图. 教学过程: 1 热身、复习 (Warm-up/Revision) (1)游戏:开火车 教师建议: T: Let’s do a game, OK? S: Great. 六至七人一组,做开火车的游戏.从第一个学生开始 Hi/Hello/Good morning, A . How are you? 第二个学生回答I’m fine./Fine, thank you. 并提问 How are you? 以此类推.(A代表学生姓名,内容以所学问候语为主) (2)教师播放录音,师生共同拍手试唱歌曲 “Colour Song” . (3)游戏:猜颜色 让一个学生手中藏一种颜色的蜡笔,上前主持游戏,请其他同学猜颜色.学生们众说纷纭,将颜色词练习.猜对的学生给与奖励并由他负责主持下一轮游戏. 2 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猜一猜” 的游戏. 将学生学过的文具放入书包中,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教师同时问: What’s in the bag? 从而复习学过的文具词. (2)教师拿出准备好的Chant and find 部分的挂图贴在黑板上,用一张纸遮住,告诉学生: This is a picture. What’s in the picture? 让学生跟读 picture 一词.然后让学生一点一点地看图,Look, look, look! 最后将覆盖着的纸撤掉,通过师生问答的形式找到图中的文具.(教师也可用第一单元第五课时的练习课件,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复习表示文具的单词.) (3)教师让学生听 Chant and find 的录音,边听边在自己的课本上按听到的顺序指出找到的文具,做到“眼到、手到、口导、心到”. (4)出示Chant and find部分的投影片,相将投影片用纸覆盖,带领学生一起问:What’s in the picture? 之后,将纸拿开,带领学生说: Look, look, look! 让学生自己找投影片上的文具,边指边说:Pencil, ruler, bag, pencil-case, sharpener… (5)教师出示Chant and colour 部分投影片,让学生说说小丑身体的各部位名称.强调一只脚是 foot ,两只脚是 feet .之后做游戏:Point it please 将学生分为两大组,每次每组派一名选手上前指图.由教师说单词,学生指出身体各部位,也可让学生说单词,下指令.速度快且正确的为胜. (6)教师播放Chant and colour 部分的录音,然学生听录音,涂颜色.注意此时的录音速度要放慢. 3 趣味操练 (Practice) (1)游戏: I’m lucky.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文具图片和信封,把图片放在信封中.将学生分为两大组,每次每组派2名选手到讲台前.A队底下坐着的同学指着 Chant and find 的图问:What’s in the picture? B队台前的一个选手说出图中的一个文具,另一个选手从信封中找到此图,贴在黑板上,正确的加10分.之后,B队底下坐着的同学指着 Chant and find 的图问:What’s in the picture?由A队台前的选手回答.以此类推. (2)教师将准备好的小丑图发给学生,让他们根据Chant and colour 部分这首歌谣,将小丑的身体各部分的颜色换成他们自己喜欢的,然后将改编的歌谣说给同桌听,然同桌按照听的歌谣涂色,有条件的可将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4 课堂评价 (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2 部分的练习. 5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让学生将自己画的小丑拿出,给学生办一个作品展示会.比一比,看谁的小丑最滑稽可笑.比一比,谁最会形容图上的小丑.评选出学生“最佳小画家”和 “最佳小解说”.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就本单元做综合评价. 2、复习身体部位之后,让学生做个有趣脸谱. 3、学唱英文歌曲 How Are You? 使学生能听懂、会唱歌、知含义. 教学难点:复习过程中的兴趣培养. 教材分析: 本课时分 Let’s make 和Let’s sing 两部分.Let’s make部分是让学生将书中提供的眼睛、嘴、鼻子、耳朵复习之后剪下,贴在书中的小孩头上,制作一个有趣脸谱.Let’s sing 部分是让学生综合评价本单元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学习一首见面打招呼问候的歌曲. 设计说明: 在 Let’s make部分,教师可以先用画“简笔画”的方法让学生全面复习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之后,将书中提供的眼睛、嘴、鼻子、耳朵复习之后剪下,贴在书中的小孩头上,制作一个有趣的脸谱. 英语歌曲How Are You? 的歌词较容易上口.教师可以让学生“试一试”“比一比”来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自己试唱、学生间相互练唱的方法掌握歌词和节奏.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填写评价表,评价自己.教学重点:Let’s make制作有趣脸谱部分和英文歌曲 How Are You?的学唱. 教具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材配套的录音带. 2 教师将 Let’s make 部分的眼睛、嘴、鼻子、耳朵和空白脸谱复印给每个学生一份. 3 教师准备一个自己已制作好的可笑的脸谱. 4 学生准备胶水. 5 教师准备脸谱的课件. 6 教师准备身体部位的名称图片. 教学过程: 1 热身、复习 (Warm-up/Revision) (1)师生之间进行英语对话. (2)学生之间自编对话并表演. (3)教师播放第2 课时的两首歌谣,让学生边拍手边说歌谣. (4)师生共同演唱歌曲 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 2 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出示身体部位的名称图片,教师将图片很快的在学生面前晃过,问:What is it? (2)教师出示课件说:This is a funny face. 重复 a funny face ,学生跟读 a funny face、This is a funny face. . (3)教师出示教学课件并说:Let’s make a funny face. 在制作脸谱之前,师生说:Let’s make a funny face. 当脸谱制成后,师生共同说 This is a funny face. (4)教师播放歌曲 How Are You? ,告诉学生“试一试”“比一比”,看看谁能通过自己试唱学会歌曲. (5)学生间相互练唱,再次让学生掌握歌词和节奏. 3 趣味操练 (Practice) (1)让学生跟着录音一起唱歌曲How Are You? ,边唱边做相应的手势,如唱 Hello 时挥挥手,唱 I’m fine. 时指着自己.还可以男、女声队唱,或将全班分为两大组,对唱.一部分学生唱前两行歌词,另一部分学生唱后两行歌词. (2)教师将 Let’s make 部分的眼睛、嘴、鼻子、耳朵和空白脸谱复印好发给每个学生一份.让学生按自己的喜好选择、涂色并贴在空白的脸谱上. (3)展览学生的作品.评出最可笑的脸. 4 课堂评价 (Assessment) (1)做活动手册本单元第3、4、5 部分的练习. 练习3是检测学生的词汇掌握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两人组进行看词快说的比赛,说对一个词涂一朵小花,比谁的花多. 练习4是让学生看词涂色,说说两种颜色的结合会变成什么颜色,并将第3种颜色涂在圈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做一个示范,然后再让学生动手实践.此练习是机动性练习,教师可根据时间分配情况灵活安排. 练习5 是让学生将句子和相对应的图连线,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图,猜图上人说的话,然后再连线.此练习是检测学生对句子的整体认读能力,不需要学生认识句子中的每个单词. 练习后,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简单小结.给学生适当的奖励. (2)让学生自我评价本单元学习情况,可在第37页上做标记. 5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小组对抗赛 教师将学生分为6个组,教师说英文,小组成员共同画出相应内容,又快又准的加一分.如教师说:Draw a blue eye. Draw an orange mouth. Draw the green ears. … 教师还可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单词,说对的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