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缕羁绊
paradox 英[ˈpærədɒks] 美[ˈpærədɑ:ks] n. 反论,悖论; 似非而是的论点; 自相矛盾的人或事; [物] 佯谬; [网络] 悖论; 加拿大枫叶; 矛盾; [例句]The paradox is that the region's most dynamic economies have the most primitive financial systems.矛盾之处在于这个地区最有活力的经济体却有着最落后的金融体系。
凯利的心窝
paradox英 [ˈpærədɒks] 美 [ˈpærədɑ:ks] n.反论,悖论; 似非而是的论点; 自相矛盾的人或事; [物]佯谬网络悖论; 加拿大枫叶; 矛盾复数: paradoxes 形近词: paraded parador parados paradol paradac数据来源:金山词霸双语例句柯林斯词典英英释义百度百科百度知道1The paradox is that the region's most dynamic economies have the most primitive financial systems. 矛盾之处在于这个地区最有活力的经济体却有着最落后的金融体系。柯林斯例句库2The story contains many levels of paradox. 这个故事存在多重悖论。柯林斯例句库3The paradox of exercise is that while using a lot of energy it seems to generate more. 锻炼奇怪的地方在于它会越活动越有劲。
兰生幽荣
悖论是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悖论的抽象公式就是:如果事件A发生,则推导出非A,非A发生则推导出A。
悖论是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的思维的不同层次、意义(内容)和表达方式(形式)、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事实和价值的混淆,是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思维层次与思维对象的不对称,是思维结构、逻辑结构的不对称。
悖论根源于知性认识、知性逻辑(传统逻辑)、矛盾逻辑的局限性。产生悖论的根本原因是把传统逻辑形式化、把形式逻辑普适性绝对化,即把形式逻辑当做思维方式。
所有悖论都是因形式逻辑思维方式产生,形式逻辑思维方式发现不了、解释不了、解决不了的逻辑错误。所谓解悖,就是运用对称逻辑思维方式发现、纠正悖论中的逻辑错误。
扩展资料:
经典解悖:
1,理发师悖论
在萨维尔村,理发师挂出一块招牌:“我只给村里所有那些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有人问他:“你给不给自己理发?”理发师顿时无言以对。
这是一个矛盾推理: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理发,他就属于招牌上的那一类人。有言在先,他应该给自己理发。 反之,如果这个理发师给他自己理发,根据招牌所言,他只给村中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他不能给自己理发。
因此,无论这个理发师怎么回答,都不能排除内在的矛盾。这个悖论是罗素在一九〇二年提出来的,所以又叫“罗素悖论”。这是集合论悖论的通俗的、有故事情节的表述。显然,这里也存在着一个不可排除的“自指”问题。
2,集合论悖论
“R是所有不包含自身的集合的集合。”
人们同样会问:“R包含不包含R自身?”如果不包含,由R的定义,R应属于R。如果R包含自身的话,R又不属于R。
继罗素的集合论悖论发现了数学基础有问题以后,1931年歌德尔(Kurt Godel ,1906-1978,捷克人)提出了一个“不完全定理”,打破了十九世纪末数学家“所有的数学体系都可以由逻辑推导出来”的理想。
这个定理指出:任何公设系统都不是完备的,其中必然存在着既不能被肯定也不能被否定的命题。例如,欧氏几何中的“平行线公理”,对它的否定产生了几种非欧几何;罗素悖论也表明集合论公理体系不完备。
3,书目悖论
一个图书馆编纂了一本书名词典,它列出且只列出这个图书馆里所有不列出自己书名的书。那么它列不列出自己的书名?
这个悖论与理发师悖论基本一致。
4,苏格拉底悖论
有“西方孔子”之称的雅典人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70-前399)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曾经与普洛特哥拉斯、哥吉斯等著名诡辩家相对。
他建立 “定义”以对付诡辩派混淆的修辞,从而勘落了百家的杂说。但是他的道德观念不为希腊人所容,竟在七十岁的时候被当作诡辩杂说的代表。
在普洛特哥拉斯被驱逐、书被焚十二年以后,苏格拉底也被处以死刑,但是他的学说得到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继承。
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什么都不知道。”
这是一个悖论,我们无法从这句话中推论出苏格拉底是否对这件事本身也不知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悖论
xuzhenying
paradox[英]['pærədɒks][美][ˈpærəˌdɑks]n.反论,悖论; 似非而是的论点; 自相矛盾的人或事; [物]佯谬; 复数:paradoxes例句:1."Such a paradox is caused by marc abraham's sense of humor. “这种悖论是马克•亚伯拉罕的幽默感造成的。 2.The trend has created an immigration paradox. 这种趋势造成了一种移民悖论。
约丶书丶亚
似非而是的论点,自相矛盾的话Borland公司数据库软件名称蜈蚣博弈是由罗森塞尔(Rosenthal)提出的。它是这样一个博弈:两个参与者A、B轮流进行策略选择,可供选择的策略有“合作”和“背叛”(“不合作”)两种。假定A先选,然后是B,接着是A,如此交替进行。A、B之间的博弈次数为有限次,比如100次。假定这个博弈各自的支付给定如下:合作合作合作合作ABA……AB(100,100)背叛背叛背叛背叛(1,1)(0,3)(2,2)(99,99)(98,101)现在的问题是:A、B是如何进行策略选择的?这个博弈因形状像一只蜈蚣,而被命名成蜈蚣博弈。这个博弈的奇特之处是:当A决策时,他考虑博弈的最后一步即第100步;B在“合作”和“背叛”之间作出选择时,因“合作”给B带来100的收益,而“不合作”带来101的收益,根据理性人的假定,B会选择“背叛”。但是,要经过第99步才到第100步,在99步,A考虑到B在100步时会选择“背叛”——此时A的收益是98,小于B合作时的100,那么在第99步时,他的最优策略是“背叛”——因为“背叛”的收益99大于“合作”的收益98……如此推论下去,最后的结论是:在第一步A将选择“不合作”,此时各自的收益为1,远远小于大家都采取“合作”策略时的收益:A:100,B:100-99。根据倒推法,结果是令人悲伤的。从逻辑推理来看,倒推法是严密的,但结论是违反直觉的。直觉告诉我们,一开始就采取不合作的策略获取的收益只能为1,而采取合作性策略有可能获取的收益为100。当然,A一开始采取合作性策略的收益有可能为0,但1或者0与100相比实在是太小了。直觉告诉我们采取合作策略是好的。而从逻辑的角度看,一开始A应取不合作的策略。我们不禁要问:是倒推法错了,还是直觉错了?这就是蜈蚣博弈的悖论。什么是悖论?悖论(paradox)来源于希腊语,para意即“超越”,doxos的意思是“相信”。Paradox的意思是:本来可以相信的东西不能相信,而有的东西看起来不可信但是反而是正确的。悖论指由肯定它真,就推出它假,由肯定它假,就推出它真的一类命题。在历史上有许多悖论。如“阿基里斯赶不上乌龟”的芝诺悖论,“一个克里特人说‘所有克里特人都说谎’”的说谎者悖论,“一个理发师说:‘我给所有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的理发师悖论或罗素悖论,等等。这些悖论在历史上对于逻辑和数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对于蜈蚣悖论,许多博弈专家都在寻求它的解答。在西方有研究博弈论的专家做过实验〔目前通过实验验证集体的交互行为已成时尚,正如博弈论专家英国的宾莫(KenBinmore)所言,诺贝尔奖也无疑在考虑这方面的先驱者〕,实验发现,不会出现一开始选择“不合作”策略而双方获得收益1的情况。双方会自动选择合作性策略,从而走向合作。这种做法违反倒推法,但实际上双方这样做,要好于一开始A就采取不合作的策略。倒推法似乎是不正确的。然而,我们会发现,即使双方开始能走向合作,即双方均采取合作策略,这种合作也不会坚持到最后一步。理性的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肯定在某一步采取不合作策略。倒推法肯定在某一步要起作用。只要倒推法在起作用,合作便不能进行下去。这个悖论在现实中的对应情形是,参与者不会在开始时确定他的策略为“不合作”,但他难以确定在何处采取“不合作”策略。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