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59

devilyu2266
首页 > 英语培训 > 量化对冲基金英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侯丹丹0518

已采纳

对冲基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对冲基金(Hedge Fund),是指由金融期货(financial futures)和金融期权(financial option)等金融衍生工具(financial derivatives)与金融组织结合后以高风险投机为手段并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基金。 目录 [隐藏] * 1 什么是对冲基金 o 1.1 基本内涵 o 1.2 起源与发展 * 2 对冲基金的运作 * 3 著名的对冲基金 o 3.1 量子基金 o 3.2 老虎基金 * 4 对冲基金投资案例 o 4.1 1992年狙击英镑 o 4.2 亚洲金融风暴 [编辑] 什么是对冲基金 [编辑] 基本内涵 人们把金融期货和金融期权称为金融衍生工具(financial derivatives),它们通常被利用在金融市场中作为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手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金融市场上,部分基金组织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采取多种以盈利为目的投资策略,这些基金组织便被称为对冲基金。目前,对冲基金早已失去风险对冲的内涵,正好相反,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对冲基金实际是基于最新的投资理论和极其复杂的金融市场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用,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模式。 [编辑] 起源与发展 对冲基金的英文名称为Hedge Fund,意为“风险对冲过的基金”,起源于50年代初的美国。当时的操作宗旨在于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以及对相关联的不同股票进行实买空卖、风险对冲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和化解投资风险。1949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个有限合作制的琼斯对冲基金。虽然对冲基金在20世纪50年代已经出现,但是,它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间并未引起人们的太多关注,直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对冲基金才有了更广阔的投资机会,从此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世界通货膨胀的威胁逐渐减少,同时金融工具日趋成熟和多样化,对冲基金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据英国《经济学人》的统计,从1990年到2000年,3000多个新的对冲基金在美国和英国出现。2002年后,对冲基金的收益率有所下降,但对冲基金的规模依然不小,据英国《金融时报》2005年10月22日报道,截至目前为止,全球对冲基金总资产额已经达到1.1万亿美元。 [编辑] 对冲基金的运作 最初的对冲操作中,基金管理者在购入一种股票后,同时购入这种股票的一定价位和时效的看跌期权(Put Option)。看跌期权的效用在于当股票价位跌破期权限定的价格时,卖方期权的持有者可将手中持有的股票以期权限定的价格卖出,从而使股票跌价的风险得到对冲。在另一类对冲操作中,基金管理人首先选定某类行情看涨的行业,买进该行业几只优质股,同时以一定比率卖出该行业中几只劣质股。如此组合的结果是,如该行业预期表现良好,优质股涨幅必超过其他同行业的股票,买入优质股的收益将大于卖空劣质股的损失;如果预期错误,此行业股票不涨反跌,那么较差公司的股票跌幅必大于优质股,则卖空盘口所获利润必高于买入优质股下跌造成的损失。正因为如此的操作手段,早期的对冲基金才被用于避险保值的保守投资策略的基金管理形式。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的理解逐渐深入,近年来对冲基金倍受青睐是由于对冲基金有能力在熊市赚钱。从1999年到 2002年,普通公共基金平均每年损失11.7%,而对冲基金在同一期间每年赢利11.2%。对冲基金实现如此骄人的成绩是有原因的,而且它们所获得的收益并不像外界所理解的那么容易,几乎所有对冲基金的管理者都是出色的金融经纪。 图1:价格/交易量 放大 图1:价格/交易量 被对冲基金所利用的金融衍生工具(以期权为例)有三大特点:第一,它可以以较少的资金撬动一笔较大的交易,人们把其称为对冲基金的放大作用,一般为20至100倍;当这笔交易足够大时,就可以影响价格(见图1);第二,根据洛伦兹·格利茨的观点,由于期权合约的买者只有权利而没有义务,即在交割日时,如果该期权的执行价格(strike price)不利于期权持有者,该持有者可以不履行它。这种安排降低了期权购买者的风险,同时又诱使人们进行更为冒险的投资(即投机);第三,根据约翰·赫尔的观点,期权的执行价格越是偏离期权的标的资产(特定标的物)的现货价格,其本身的价格越低,这给对冲基金后来的投机活动带来便利。 对冲基金管理者发现金融衍生工具的上述特点后,他们所掌握的对冲基金便开始改变了投资策略,他们把套期交易的投资策略变为通过大量交易操纵相关的几个金融市场,从它们的价格变动中获利。 现时,对冲基金常用的投资策略多达20多种,其手法可以分为以下五种: * (一)长短仓,即同时买入及沽空股票,可以是净长仓或净短仓; * (二)市场中性,即同时买入股价偏低及沽出股价偏高的股票; * (三)可换股套戥,即买入价格偏低的可换股债券,同时沽空正股,反之亦然; * (四)环球宏观,即由上至下分析各地经济金融体系,按政经事件及主要趋势买卖; * (五)管理期货,即持有各种衍生工具长短仓。 对冲基金的最经典的两种投资策略是“短置”(shortselling)和“贷杠”(leverage)。 短置,即买进股票作为短期投资,就是把短期内购进的股票先抛售,然后在其股价下跌的时候再将其买回来赚取差价(arbitrage)。短置者几乎总是借别人的股票来短置(“长置”,long position,指的是自己买进股票作为长期投资)。在熊市中采取短置策略最为有效。假如股市不跌反升,短置者赌错了股市方向,则必须花大钱将升值的股票买回,吃进损失。短置此投资策略由于风险高企,一般的投资者都不采用。 “贷杠”(leverage)在金融界有多重含义,其英文单词的最基本意思是“杠杆作用”,通常情况下它指的是利用信贷手段使自己的资本基础扩大。信贷是金融的命脉和燃料,通过“贷杠”这种方式进入华尔街(融资市场)和对冲基金产生“共生”(symbiosis)的关系。在高赌注的金融活动中,“贷杠”成了华尔街给大玩家提供筹码的机会。对冲基金从大银行那里借来资本,华尔街则提供买卖债券和后勤办公室等服务。换言之,武装了银行贷款的对冲基金反过来把大量的金钱用佣金的形式扔回给华尔街。 [编辑] 著名的对冲基金 对冲基金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及朱里安·罗伯逊的老虎基金,它们都曾创造过高达40%至50%的复合年度收益率。采取高风险的投资,为对冲基金可能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也为对冲基金带来不可预估的损失。最大规模的对冲基金都不可能在变幻莫测的金融市场中永远处于不败之地。 [编辑] 量子基金 乔治·索罗斯 放大 乔治·索罗斯 1969年量子基金的前身双鹰基金由乔治·索罗斯创立,注册资本为400万美元。1973年该基金改名为索罗斯基金,资本额跃升到1200万美元。索罗斯基金旗下有五个风格各异的对冲基金,而量子基金是最大的一个,也是全球最大的规模对冲基金之一。1979年 索罗斯再次把旗下的公司改名,正式命名为量子公司。之所谓取量子这个词语是源于海森堡的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此定律与索罗斯的金融市场观相吻合。测不准定律认为:在量子力学中,要准确描述原子粒子的运动是不可能的。而索罗斯认为:市场总是处在不确定和不停的波动状态,但通过明显的贴现,与不可预料因素下赌,赚钱是可能的。公司顺利的运转,得到超票面价格,是以股票的供给和要求为基础的。 量子基金的总部设立在纽约,但其出资人皆为非美国国籍的境外投资者,其目的是为了避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量子基金投资于商品、外汇、股票和债券,并大量运用金融衍生产品和杠杆融资,从事全方位的国际性金融操作。凭借索罗斯出色的分析能力和胆识,量子基金在世界金融市场中逐渐成长壮大。由于索罗斯多次准确地预见到某个行业和公司的非同寻常的成长潜力,从而在这些股票的上升过程中获得超额收益。即使是在市场下滑的熊市中,索罗斯也以其精湛的卖空技巧而大赚其钱。至1997年末,量子基金已增值为资产总值近60亿美元。在1969年注入量子基金的1美元在1996年底已增值至3万美元,即增长了3万倍。 [编辑] 老虎基金 1980年著名经纪人朱利安·罗伯逊集资800万美元创立了自己的公司——老虎基金管理公司。1993年,老虎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对冲基金——老虎基金攻击英镑、里拉成功,并在此次行动中获得巨大的收益,老虎基金从此名声鹤起,被众多投资者所追捧,老虎基金的资本此后迅速膨胀,最终成为美国最为显赫的对冲基金。 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老虎基金管理公司的业绩节节攀升,在股、汇市投资中同时取得不菲的业绩,公司的最高赢利(扣除管理费)达到32%,在1998年的夏天,其总资产达到230亿美元的高峰,一度成为美国最大的对冲基金。 1998年的下半年,老虎基金在一系列的投资中失误,从此走下坡路。1998年期间,俄罗斯金融危机后,日元对美元的汇价一度跌至147:1,出于预期该比价将跌至150日元以下,朱利安•罗伯逊命令旗下的老虎基金、美洲豹基金大量卖空日元,但日元却在日本经济没有任何好转的情况下,在两个月内急升到115日元,罗伯逊损失惨重。在有统计的单日(1998年10月7日)最大损失中,老虎基金便亏损了20亿美元,1998年的9月份及10月份,老虎基金在日元的投机上累计亏损近50亿美元。 1999年,罗伯逊重仓美国航空集团和废料管理公司的股票,可是两个商业巨头的股价却持续下跌,因此老虎基金再次被重创。 从1998年12月开始,近20亿美元的短期资金从美洲豹基金撤出,到1999年10月,总共有50亿美元的资金从老虎基金管理公司撤走,投资者的撤资使基金经理无法专注于长期投资,从而影响长期投资者的信心。因此,1999年10月6日,罗伯逊要求从2000年3月31日开始,旗下的"老虎"、"美洲狮"、"美洲豹"三只基金的赎回期改为半年一次,但到2000年3月31 日,罗伯逊在老虎基金从230亿美元的巅峰跌落到65亿美元的不得已的情况宣布将结束旗下六只对冲基金的全部业务。老虎基金倒闭后对65亿美元的资产进行清盘,其中80%归还投资者,朱利安•罗伯逊个人留下15亿美元继续投资。 [编辑] 对冲基金投资案例 已经被人们了解的众多对冲基金投资案例中,对冲基金对金融市场价格的扰动引起对实质经济和货币体系的破坏时,这些价格才会向对冲基金期望的方向持续地跌落。同时,被攻击的国家被破坏得越严重,对实施攻击的对冲基金越有利。其结果,是对冲基金与民族国家之间的一次财富再分配。从分配的公正性角度看,对冲基金的这种行为被认为接近于垄断,那么它所获得的收入则近乎垄断利润。经济学界所公认,市场作为一个配置资源的机制是有效的,但是,一旦有对冲基金操纵价格,不仅输赢的机会不均等,而且会导致对包括货币体系在内的市场本身的破坏,更谈不上提高市场的效率了。从经济学的价值观来看,既然没有效率,也就缺乏道德基础。因为这种行为导致的财富再分配,赢者的收入不仅以输者同等的损失,而且以输者更大的损失,以至其货币体系及经济机制的崩溃和失效为代价;从全球角度看,都是一种净的福利损失。 [编辑] 1992年狙击英镑 1979年始,还没有统一货币的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了各国的货币兑换率,组成欧洲货币汇率连保体系。该体系规定各国货币在不偏离欧共体“中央汇率”的25%范围内允许上下浮动,如果某一成员国货币汇率超出此范围,其他各国中央银行将采取行动出面干预。然而,欧共体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政策根本无法统一,各国货币受到本国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各不相同,因此某些时候,连保体系强迫各国中央银行做出违背他们意愿的行动,如在外汇交易强烈波动时,那些中央银行不得不买进疲软的货币,卖出坚挺的货币,以保持外汇市场稳定。 1989年,东西德统一后,德国经济强劲增长,德国马克坚挺,而1992年的英国处于经济不景气时期,英镑相对疲软。为了支持英镑,英国银行利率持续高企,但这样必然伤害了英国的利益,于是英国希望德国降低马克的利率以缓解英镑的压力,可是由于德国经济过热,德国希望以高利率政策来为经济降温。由于德国拒绝配合,英国在货币市场中持续下挫,尽管英、德两车联手抛售马克购进英镑,但仍无济于事。1992年9月,德国中央银行行长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欧洲货币体制的不稳定只有通过货币贬值才能解决。索罗斯预感到,德国人准备撤退了,马克不再支持英镑,于是他旗下的量子基金以5%的保证金方式大笔借贷英镑,购买马克。他的策略是:当英镑汇率未跌之前用英镑买马克,当英镑汇率暴跌后卖出一部分马克即可还掉当初借贷的英镑,剩下的就是净赚。在此次行动中,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卖空了相当于70亿美元的英镑,买进了相当于60亿美元的马克,在一个多月时间内净赚 15亿美元,而欧洲各国中央银行共计损伤了60亿美元,事件以英镑在1个月内汇率下挫20%而告终。 [编辑] 亚洲金融风暴 主条目: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7月,量子基金大量卖空泰铢,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而实行自由浮动,从而引发了一场泰国金融市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之后危机很快波及到所有东南亚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和地区,港元便成为亚洲最贵的货币。其后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试图狙击港元,但香港金融管理局拥有大量外汇储备,加上当局大幅调高息率,使对冲基金的计划没有成功,但高息却使香港恒生指数急跌四成,他们意识到同时卖空港元和港股期货,前者使息率急升,拖跨港股,就“必定”可以获利。然而,香港政府却在1998年8月入市干预,令对冲基金同时在外汇市场和港股期货市场损手。

量化对冲基金英文

156 评论(11)

天生我翔2011

对冲基金的英文名称为Hedge Fund,意为"风险对冲过的基金",起源于50年代初的美国。其操作的宗旨,在于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以及对相关联的不同股票进行实买空卖、风险对冲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和化解投资风险。 在最基本的对冲操作中,基金管理者在购入一种股票后,同时购入这种股票的一定价位和时效的看跌期权(Put Option)。看跌期权的效用在于当股票价位跌破期权限定的价格时,卖方期权的持有者可将手中持有的股票以期权限定的价格卖出,从而使股票跌价的风险得到对冲。在另一类对冲操作中,基金管理人首先选定某类行情看涨的行业,买进该行业几只优质股,同时以一定比率卖出该行业中几只劣质股。如此组合的结果是,如该行业预期表现良好,优质股涨幅必超过其他同行业的股票,买入优质股的收益将大于卖空劣质股的损失;如果预期错误,此行业股票不涨反跌,那么较差公司的股票跌幅必大于优质股,则卖空盘口所获利润必高于买入优质股下跌造成的损失。正因为如此的操作手段,早期的对冲基金可以说是一种基于避险保值的保守投资策略的基金管理形式。 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对冲基金已失去其初始的风险对冲的内涵,对冲基金已成为一种新的投资模式的代名词。即基于最新的投资理论和复杂的金融市场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用,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模式。

323 评论(12)

大唐帝国皇帝

对冲基金也称避险基金或套利基金,是指“风险对冲过的基金”,对冲是指在买进一个东西的同时,沽空另外一个,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对冲基金是在买进一些股票的同时沽空另一些股票。不论股票整体涨还是跌,只要买进的股票比卖空的股票涨得多或跌得少即可盈利。

158 评论(12)

中暑山庄产橘子

(一)艾玛读者群特别优惠: 新增:3. 各国护照办理咨询费半价(Sherry 友情提供); 历史:2.美国游学夏令营享受内部价(Elaine 友情提供);1. 碧桂园房产享受内部价(Yiping友情提供)。 (二)每周主题讨论开始试运行: 每周二上午 :讨论投资理财、财商教育和个人成长 每周五下午 :讨论吃喝玩乐 (三)活动预告: 下周二上午10:30 “海外保险”专题讨论。 邀请嘉宾:韩赟、戴逸青 (四)艾玛分享(出自“复利人生”公众号):“经常有人跟我说,“你为什么不买这个”,“你为什么不那样做”之类的话,我基本都不会回复。 因为决定要不要买卖的,应该是一整套的投资逻辑体系,包括 看好的理由,投资的仓位,预期收益,能够承受的风险,愿意持有的时间,可以忍受的回撤等等 。熟悉我的读者,都知道;不了解我的,也没必要说,更没时间一个个去解释。 作为个人投资者,优势就是不需要跟别人解释为什么,我只需要对自己负责。投资,也不是一个求认同感的游戏 。” 昨天有人跟我谈到有关于 量化对冲基金 。 我印象里,大概是2000年到2005年左右,可能这类型的基金,表现实在是非常好,只要市场有交易,有波动,他就有办法赚钱,不管整个市场是多头或空头。但是后来,因为这类型的基金, 它的操作方式,都是黑箱作业,完全不透明,在监管方面,比较不能够落实 ,甚至在2008年左右,有一档在台湾卖的非常好的德国基金,K1基金,居然,后来被查出部分资金被私人挪用,基金的相关负责人被德国警方给逮捕,随着基金进入清算…… 在出事之前,那基金的净值走势图,实在是走得太完美了,每年保持在10%左右,远远的看去简直是一条直线,基本上没什么波动。 看似太过完美的投资标的,很可能潜藏若干风险 。 1. 对冲基金: 对冲(hedge):就是买入一个金融产品的同时,卖空另一个和它价格变动相连的产品,来规避风险。说白了,就是 找到一个事物的反作用力,然后将这个事物的效用给抵消掉 。 理论上,“对冲策略”是为了对冲和消除风险,但实际上因为对冲的策略,你是 要运用很多金融衍生品,要运用卖空这些机制的。而用高杠杆来获取高收益,自然就会放大风险 。 对冲基金是一种私募的证券投资基金,它因为受到的监管少,可以更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法操纵金融工具,达到对冲风险和放大收益的目的。 2. 量化交易: 量化交易,就挖掘海量数据,寻找规律,然后使用这个规律进行自动的计算和决策,获得高收益的投资模式;  投资银行曾投入大量资源,促进了量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很多投行内部就设有巨型的量化交易基金和部门;  量化交易有它适用的条件,它在规律稳定的时候可以获得很高的收益,但是如果规律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我们又没有能及时调整的话,可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不管是量化或对冲基金,都是要追求绝对报酬,但历史上证明, 绝大多数量化和对冲基金都无法打败单纯做多的指数型基金。 以我所接触的全世界最大的对冲基金曼氏AHL基金为例,在04年时看过往20年的绩效表现,年化收益率高达20%以上,在08年的金融海啸期间,更创造21%的正收益。 可是在2011年却惨遭破产,因为他大量买进的欧债5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希腊)的主权债券,在欧债危机期间,信贷降级被迫追缴保证金,而导致破产。 其他号称有良好的交易策略或者计算机系统的对冲和量化基金,90%以上都是骗局,给投资人高于市场行情的收益,也就是以后金补前金的方式,达到他圈钱的目的, 我们都知道,越频繁交易,出错的可能性越大。近20年我接触不下于100支的对冲基金,大约有90%不出一年就跑路,另外9%大约两年内跑路,所以 越是复杂的交易策略,隐含的问题越大 。 基金经理人为了追求短期的绩效,通常会追逐热门的标的,而不考虑他的估值是否过高,深怕没买进的落后同业绩效,所以才会常常追涨杀跌。 量化基金,不难懂,对冲基金也没怎么样,只是说,理论上看起来都非常的高大上,想的艰深难懂的,最重要的是, 这个基金里面的监管不能被落实,里面的底层架构底层资产是什么?是没对外揭露的这个,产生监管的漏洞最后出事情往往不是在交易策略本身,而是人谋不臧。 一些半桶水的所谓的专家,借由这种监管的漏洞来圈钱,这一开始就是恶意的做法,他拿到钱之后,具体里面的内容并不如同他所讲的那样子去做操作,因为其实这样的交易策略的执行,要耗费非常先进的计算机系统,也要有数学非常好,对证券市场很了解的相关人才,去建立那个交易模型,其实所花费的成本是很高的,不太容易的事情 作为专业人士,获得市场平均回报可是不够的。他们一定要证明自己非常聪明、可以打败市场,这样大家才能心甘情愿地把钱交给他们来管理。 那么这时候,你猜这些专业人士会怎么办?是发愤图强努力提高投资水平么?那你可能把人性想简单了。这里面有相当多的一群人,去搞“伪基金”了,英文叫 Closet Index Fund,直接翻译就是“躲在柜子里的指数基金”。 什么是所谓的伪基金呢? 伪基金,就是看上去好像是精心管理的基金,但实际上就是复制某个指数,自己再作一点小改动。 这样的好处就是,整只基金的表现会和市场平均回报差不多,算不上优秀但还过得去,运气好还能微微跑赢市场一点。但是,由于落后市场的人数太多,即使你和市场回报持平,那么从排名看也挺不错的了。 职业投资人不但要和市场比较,还要和自己的同行们比较。 个人投资者完全没有这种束缚。我们可以大大方方地使用就像指数基金、ETF 基金、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这些看起来既不高级,也不复杂的投资工具,来完成我们的投资目标。换个角度说, 我们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我们优秀的投资能力,从而也避免了在舍近求远的过程中,因为追求一些复杂的手段和技巧导致额外亏损的可能性 。 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是不可能的铁三角。信息不对称,内幕消息那些肯定是有的,但局限于很小的圈子。有过硬的关系和手握大资金的somebody,玩的和nobody不是同一个游戏。以前在银行做面向散户和公司客户的股票外汇衍生产品,风险客户担大头,收益银行吃大头。 越是复杂的产品越是多猫腻,需要频繁交易的,交易费用都能吃掉不少收益 !那些看不太懂的东西,我是完全不敢信。 可以少赚点,可以慢慢来,可别一朝醒来,本都没了 !人到中年,大起大落得多,伤身体 机构投资者为了追逐短期收益,忽略了企业的长期价值创造能力,造成了这些优质股的低估——这正是小散能找到的切入点。 诺奖得主也会掉进的坑,中国的量化交易之路更是漫漫其修远..标普500指数的汰换率还是蛮高的。对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讲,分散性投资指数,确是更理性的选择。找一个对的指数,开始投资,比如标普500指数,就是最好的选择 没有一家企业是永远的赢家,标普500指数不断的进行优胜劣汰的淘汰赛,所以代表的是当时最有竞争力的500家企业。对于没有产业趋势及财务分析的投资人而言,标普500指数是最佳的选择。 先立足赢,再想大赢。投资指数就是立足于赢。然后小幅去尝试其他投资策略,积累经验,慢慢寻找大赢之路。 关键是,不管机构的基金经理还是个人,都有一个自我认知的盲区,或是说 进入投资市场都有一个自信,以为自己是归属于超越多数人的1%之一,不肯承认自己是属于99%之一,这是绝大多数机构和个人投资选择时,其评估决策及执行的最大陷阱, 而且是隐藏、低估、遗忘在自己未来盈利欲望的海洋里,或是说真实的自己,暂时被自己大脑忽略不计扔在角落里,只有在结果揭晓的复盘时刻,因为金钱数字亏损,伤得肉疼到心痛,才能让大家更真实认知自己的能力,只是代价已经支付。如果你能先克服这个问题,其实你就已经超越了投资群体的多数人。 所谓先立足少亏或不亏,才有未来持续盈余的可能,或是说先准备支付自己能承受的小代价,在投资实际体验中快速学习成长,可能才是普通人的第一步 只是国人的单一洗脑,从工作到生活层面,也让众多进入投资的50-60后,带着几十年工作和生活的思维逻辑惯性,成为典型的韭菜,因为有稳定的退休金或薪资收入,也成为A股韭菜源源不断的保证金。幸运的,就是老人把资产早早交给像@成都~职业耍家~张美奈 这样的80后,进行资产配置,让前半生积累的财富,保值增值,但更多的80-90后,因各种原因,无法说服已经积累财富的老人信任自己,这是国内两代人之间的思维惯性和认知的冲突。就像国人我们眼看自己的父母(30-40后),把退休金用在买那些无效的保健品,却一时难于有效规劝引导,常常因此彼此闹得不愉快。

172 评论(12)

财米财米

Hedge fund在商业界,新闻界和学术界有着不同的定义,到现在为止,我个人还没听说过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定义。下面我们看看以下几个定义。对冲基金(hedge fund)是众多投资工具之一,其投资目的仍然是以资本增值为主,这方面它与传统的基金分别不大,可是由于对冲基金的基金经理较为低调,所以了解对冲基金的投资者不多。不过,自从金融风暴之后,经过索罗斯(Soros)的量子基金(Quantum Fund)狙击多个经济体系之后,大多数投资者皆闻之色变。 对冲基金的特点是没有一定的投资目标,并不像主题基金或地区基金般有明确的投资路线。因为这个原因,使基金经理可全权处理投资策略,令基金的动向难以触摸。以上的定义是从对冲基金的投资结构来定义对冲基金。A private, unregistered investment pool encompassing all types of investment funds, companies and private partnerships that can use a variety of investment techniques such as borrowing money through leverage, selling short, derivatives for directional investing and options.上述定义是从对冲基金的投资方法,监管的角度来定义对冲基金。A hedge fund is a loosely regulated investment company that charges incentive fees and usually seeks to generate returns that are not highly correlated to returns on stocks and bonds.上述定义是从对冲基金的收费和投资结构来定义对冲基金。从以上的三个定义,我们可以大抵对冲基金有一个一般性的了解。我们总结以下几点结论:1)对冲基金的目的就是赚钱(这有点是废话,但是我们可以从后面的几章看出,这并非完全是废话。大伙可以想象,如果对冲基金的唯一目的就是赚钱,可就不是废话了。如果对冲基金的唯一目的就是赚钱,难保有些人会跳出来跟你讲什么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等等。搞不好变成政治问题就不好了。)2)对冲基金的投资结构多种多样。我将在第二章详细说明对冲基金的投资结构。3)对冲基金的投资方法多种多样。最主要就是卖空与投资杠杆。我将在第三章详细说明对冲基金的投资方法。4)投资监管部门对对冲基金的监管是松散的。5)对冲基金的收费主要是incentive fees,但是根据我的经验,多数对冲基金还是会收一个management fee的。我在这里解释一下这两个基本的费用问题。Management fee这是一个flat的费用(大约在asset的1%-2%),说它是flat的费用是因为不论这个基金是否盈利,对冲基金公司都会收取你这个费用。一般会按照每月月末的balance进行收取,有的公司也会每季度,或每半年收取一次。Incentive fee是按照基金的盈利来收取的(大约在赢利的15%-25%),在这里有一个water mark的概念,什么意思呢?我给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某客户A投资对冲基金100,000美元在月初,第一个月月末,A的asset变成了150000,这时对冲基金会对这50000元的盈利收取一个incentive fee(比如说15%,那就是7500)。第二个月月末,A的asset又变成140000,那怎么办?对冲基金是不会把你已经交过的incentive fee还给你的,但是这个月你就不用交incentive fee了,什么时候再交呢?就是你的Asset多于150000的时候再交,这个150000就是water mark。这时候有人就会问你这个water mark是怎么确定的?你这个时间为什么是一个月?你这个是什么破对冲基金,为什么我赚钱就得交incentive fee,如果我就赚了比银行利息小的钱,你还收我incentive fee,我还不如存银行呢。再说,你还先收我了一个management fee,你也太黑了吧。现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谁让客户上帝呢?(有时候还真不是上帝,如果整个对冲基金资产过高,那对冲基金就会牛起来了,妈的爱来不来,老子就是这条件)一般情况下,这个water mark的确定就是第一次收取incentive fee的基数,或者是在投资协议里确定。Incentive fee收取的时间也是在投资协议里确定。(有的公司按月或者是按季,年收取,有的公司最后收取。)那银行利息怎么办呢?这也是在投资协议里确定。比如说有的公司就会用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 (LIBOR)作为利息。在以上面的例子说事。A投了100000,第一个月月末变成了150000,先收他一个management fee(1%,就是1500,这时候A还有148500)。再来算银行利率(比如说应该是100,我就不搞复杂了,就按照月初的asset来算。)这时候A所需要交incentive fee的amount就是(150000-100000)-(1500+100)=48400,我们再把这个48400*15%=7260。这个7260就是A所要交的incentive fee。银行利率我再说两句。比方说A是个大客户,billion级别的,那他就非常care这个银行利率了,因为LIBOR每天一个价,这时候跟他的投资协议里就有非常详细的规定了。比如说每天或月算利息,还是每收incentive时候收,等等。对了,如果这个对冲基金是做外汇的怎么办?他今天持有的是美元,过没两个小时就是英镑了,又过一个小时就是日元了。有的外汇对冲基金就会这么做,按照每天的GMT 0:00,或者是美东时间16:00所持有的货币的LIBOR来算。

328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