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脚踢飞你
简言之,归化是尊重原作者,在翻译过程中不背离原作者的意图和用语,即保留原国家的语言习惯,令读者读起来生涩难懂。 异化是取悦读者的,在翻译过程中尽量满足读者的语言习惯,即翻译时不管原作者和其原国家的语言习惯,将其变成读者所在国家的语言习惯。
胖小咪咪
翻译的归化与异化(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and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虽由韦努蒂所提出的,而这一术语又直接来源于德国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 Schleiermacher(施莱尔马赫)1813 年宣读的一篇论文。施莱尔马赫在《论翻译的方法》中提出的两种翻译途径,即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韦努蒂(2001:240)对归化翻译的定义是:遵守目标语言文化当前的主流价值观,有意对原文采用保守的同化手段,使其迎合本土的典律(canon)出版潮流和政治需求。。韦努蒂(2001:240)对异化的定义概括起来就是: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异化翻译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即努力做到尽可能地保持原作的风味,使源语文化的异国情调得以存续,为了使目的语读者能够领略到“原汁原味”的异域而不惜采用不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规范。总体来说,归化认为译文应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异化则主张应以源语或原文作者为归宿。这里所谓的“归宿”都不仅仅只是语言层面的,而更是跨文化意义上的。异化归化从语言形式和文化内容两个层面上来考察问题,可以兼容并存于同一次翻译行为之中,因此,异化和归化除了排斥性和对立性之外,更有兼容性和并存性的一面。
快乐齐分享yeah
从实例中看归化和异化的关系 我们可以在翻译中体会一下二者的关系: (1)胡太太叹了口气,看见胡国光还是一肚子心事 似的踱方步。“张铁嘴怎么说的?”胡太太惴惴的问。 ——“很好,不用瞎担心了,我还有委员的福分呢!” ——“么事的桂圆?”妻子没听清楚他的话。(茅盾《动摇》) 译文:——“He gave me a very good news. We need not worry about a job. I have the possibility of being a member of Committee! ” ——“Whats common tea?” asked the wife, who only vaguely caught the sound. (钱歌川译) 译者用目的语的语言表达形式清晰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属于归化译法。在处理带有源语文化特点的“委员”与“桂圆”的谐音时用异化的方法将其译为“Committee”与 “common tea”的谐音。两种译法的结合使译文通顺流畅,自然贴切,毫无斧凿之痕,达到了“情与貌,略相似”。转 (2)She could not desert Tara she belonged to the red acres far more than they could ever belong to her.(M. Mitchell: Gone with the Wind, p. 20) 译文:她不会放弃塔拉;她属于这些红土地,远比它们属于她更加真实。 上述的译文是按照原文的句法结构把far more than... 译成“远比它们属于她更加真实”,语言表达较生硬,意思不明确,让读者难理解。因此用归化法将其译成这样,似乎更合适:她不能放弃塔拉,这块红土地是属于她的,而她更是永远属于这块红土地。 (3)As I remained in the Third Fourth three times as long as anyone else, I had three times as much of it. I learned it thoroughly. Thus I got into my bones the essential structure of the ordinary English sentence——which is a noble thing. (W. Churchill:“Harrow”) 译文:因为我在四年级三班待得时间是别人的三倍,所以我所受的这种训练也是别人的三倍。我掌握得很彻底。就这样,普通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便深入到我的骨髓里——这可是件了不起的事。 get something into ones bones 意思是“牢固掌握”,如果这样归化翻译就舍弃了原文的形象语言,显不出原文的味道来。译者用异化法将其译为“深入到我的骨髓里”显得很生动。 (4)High buildings and large mansions are springing up like mushrooms in Beijing. 译文:在北京,高楼大厦犹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将“like mushrooms ”译为“雨后春笋”符合中国的地貌风情和语言表达习惯。如果异化译法把它译为“犹如蘑菇般”,虽然体现了原文的风格,但是会让中国的读者难以接受。 小结 归化和异化只是翻译的一种策略,一种手段,无论是归化多些还是异化多些,只要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能将二者结合得很好,将其辩证统一的关系充分体现,既再现了原作的风格,又结合了读者的文化及语言习惯,就是成功的翻译。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