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12

我爱鸡爪啊
首页 > 英语培训 > 石板街英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公主的小公猪

已采纳

1.弥敦道(Nathan Road)位於香港九龙,连接旺角与尖沙咀这两个主要商业区,是香港最著名的街道之一。

2.花园街是香港油尖旺区的一条著名道路,位於九龙旺角东部,北至界限街,南至登打士街,与通菜街及园街洗衣街等街道平行。 现时这条街道是香港著名的购物区之一。

3.砵甸乍街,Pottinger Street,是香港的一条街道,位於香港岛中环,街道连接山上的荷李活道及山下的干诺道中,其中皇后大道中至荷李活道一段由於颇为陡直,故用石块铺盖路面,并设计成一块凹下一块凸起,既方便行人上落,又方便雨水沿两旁泻走,因此人们习惯叫它做「石板街」,香港政府在1858年将此街命名为砵甸乍街以纪念第一任香港总督砵甸乍。

4.通菜街(英文:Tung Choi Street)是香港油尖旺区的一条著名道路,位於旺角弥敦道之东,北至界限街,南至登打士街,现时这条街道是香港著名的购物区之一。

5.兰桂坊是位于中环云咸街与德己立街之间的一条短小、狭窄、呈L形并用鹅卵石铺成的街巷,街巷满布西式餐馆和酒吧,但声名很大。

全香港共分18个区: 中西区 湾仔区 东区 南区 油尖旺区 深水埗区 九龙城区 黄大仙区 观塘区 葵青区 荃湾区 屯门区 元朗区 北区 大埔区 沙田区 西贡区 离岛区 其中离岛区面积最大175平方公里 油尖旺区面积最小6.8平方公里。

香港一些街道或建筑物都以历届港督名字命名的。

砵甸乍爵士(Sir Henry Pottinger)1843-1844(砵甸乍街,砵甸乍山郊游径)。戴维斯爵士(Sir John Francis Davis)1844-1848(爹核士街)。文咸爵士(Sir Samuel George Bonham)1848-1854(般咸道、文咸东街、文咸西街)。宝宁爵士(Sir John Bowring)1854-1859(宝灵街)。罗士敏勋爵(Lord Rosmead)1859-1865(罗便臣道,乐善美道)。麦当奴爵士(Sir Richard Graves Mac Donnell)1866-1872(麦当奴道)。坚尼地爵士(Sir Arthur Edward Kennedy)1872-1877(坚尼地道,坚尼地城海旁)。轩尼诗爵士(Sir John Pope Hennessy)1877-1882(轩尼诗道)。宝云爵士(Sir George Ferguson Bowen01883-1885(宝云道)。德辅爵士(Sir George William Des Voeux)1887-1891(德辅道西,德辅道中)。罗便臣爵士(Sir William Robinson)1891-1898(罗便臣道)。卜力爵士(Sir Henry Arthur Blake)1898-1903(布力架街)。弥敦爵士(Sir Mattew Nathan)1904-1907(弥敦道)。卢嘉勋爵(The Lord Lugard)1907-1912(卢吉道)。

梅含理爵士(Sir Francis Henry May)1912-1918(梅道)。

香港是一个优良的深水港,曾被誉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国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不惜以鸦片战争来从满清政府手上夺得此地以便发展其远东的海上贸易事业,从而展开了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的历史。1842年至1997年6月30日,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

香港全境的三个部分(香港岛,九龙,新界)分别来源于不同时期的三个不平等条约,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英国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新界的租借,让当时香港的面积扩大了十倍之多。

百度百科-香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石板街英文

201 评论(8)

暗香微漾

不用想也知道兰桂坊,,,它是位于中环云咸街与德己立街之间的一条短小、狭窄、呈L形并用鹅卵石铺成的街巷,街巷满布西式餐馆和酒吧,但声名很大。兰桂坊酒吧街缘起于七十年代初期,港府在中西区开始进行市区重建。道路的开拓,吸引商业资金的流入,当时一位意大利籍商人在这里开设了一间意大利服装店及餐厅。部份在中环上班的“优皮士”,下班后想找一个地方谈天,这家餐厅便成为他们欢乐时光的聚脚处。其后,有些电影在这里取景,兰桂坊渐渐成为一处有品位的消闲之地,酒吧、食肆及娱乐场所越开越多。随着近年在兰桂坊附近酒吧及餐厅的发展,云咸街交界与荣华里一段的德己立街,也被纳入兰桂坊的范围。在香港,除了豪华酒店以外还有很多独立经营的酒吧。香港不大,酒吧不少。富有小资情调的兰桂坊,灯红酒绿的湾仔骆克道,流光溢彩的九龙尖沙嘴,都是酒吧集中的区域。一位喜欢泡吧的香港朋友曾经对我说,如果每天晚上泡一家酒吧,每天选取的酒吧都不同,单是兰桂坊、湾仔、尖沙嘴,估计三个月也玩不完。不过名气最大、富有特色的酒吧区,非兰桂坊莫属。由中环地铁站毕打街出口沿上山的路径步行,约10分钟即可达中央警署、外国记者会及兰桂坊。走到兰桂坊,气氛马上和中环截然不同,这条用石卵铺设的小路,洋溢欧陆情调,两旁酒吧、餐厅林立。大多数酒吧从中午营业到凌晨一时或更晚。英式及澳式酒吧,日式卡拉OK酒廊都全日供应小吃。每当夜幕低垂时,许多香港的年青时髦新一代喜爱到这里的迪斯可舞厅畅聚,也为小街增添了另一种独特而刺激的气氛。 至今,兰桂坊己由一条小巷发展成一个富西方文化的地区。整个兰桂坊区域已开设了超过50间酒吧食肆类消费场所,店名和装饰十分西化,洋溢特有异国情调,被誉为香港特有的文化特区。每天下午5时到8时是“欢乐时光”时间,酒吧里挤满了下班的白领一族。“欢乐时光“(happyhour)意指白领下班到晚饭之间的一段时间。因为受英国文化的影响,香港人通常下午3时左右会有喝下午茶的习惯,而晚饭时间则在8时左右。所以happyhour是上班族与同事喝两杯啤酒、吐吐苦水的好时机,此时酒水也比晚上便宜。而晚上9点开始,则有许多时尚新潮的年轻人及外国人来酒吧饮酒娱乐,灯红酒绿,五光十色,愈夜愈精彩。最热闹的是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兰桂坊节、食品节等等,兰桂坊都要举行街道嘉年华会。随着香港旅游发展局向外宣传,兰桂坊现在已成为香港的旅游热点,不仅爱喝啤酒的洋人趋之若鹜,许多内地旅客也把游览兰桂坊列入行程,一睹其魅力与风采。

185 评论(14)

Charles2Lillian

1、弥敦道

弥敦道位于香港九龙,连接旺角与尖沙咀这两个主要商业区,是香港最著名的街道之一。是九龙区最主要的干道。由尖沙咀海旁伸展至九龙半岛以北的界限街,两旁商业和住宅大厦林立,佐敦至尖沙咀一段更逐渐成为购物区,入夜后游人如鲫,各式霓虹招牌闪烁耀眼,令人目眩。

2、荷李活道

荷李活道有时亦称作荷里活道,是旅客到香港必去的旅游景点之一。它位于香港中环至上环,是香港开埠后兴建的第一条街道。“荷李活道”的名字与美国电影业的好莱坞无关,却来自早年荷李活道一带的冬青树(Hollywood)。

荷李活道东端连接着兰桂坊,而旧中区警署亦位于此街上,而在旧中区警署侧中央广场的Dragon-i酒吧,曾吸引多位足球明星访港时到此消遣。连接中环与半山区的中环至半山自动扶梯系统,亦途经荷李活道。上环一端的荷李活道近楼梯街一段是著名庙宇荷李活道文武庙的所在地。

3、煤气灯街

煤气灯街,又名都爹利街,不少香港电视剧和电影都曾以这条街为场景,多以其为香港缩影来进行拍摄。煤气灯街本身是一条小街,只有一端可以通车。此街与雪厂街连接之处,建有一条花岗石楼梯与此街相通。而石阶楼梯两旁,立有四支煤气灯,这是全港目前仅有的四支煤气灯。

上世纪50年代以前,煤气灯在香港并不少见,是香港的主要照明街灯。但到了70年代,全港煤气灯已被电灯取代,现仅剩余此四盏,就显得弥足珍贵了。这部分煤气灯于1979年8月15日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现在,这部分煤气灯仍每天由傍晚6时至早上6时亮灯,作街灯照明之用。

4、庙街

庙街位于香港九龙油尖旺区中的油麻地,是香港一条富有特色的街道。街道南北走向,连接文明里及佐敦道,以售卖平价货的夜市而闻名,被喻为香港的平民夜总会。由于庙街的性质与旺角的“女人街”相似,而到访的人则以男性为主,故亦有“男人街”的称号。

庙街内也有不少富有香港本土特色小食的摊档,包括海鲜、煲仔饭及各类面食等,由于价钱大众化,而且口碑不俗,深受居民以及外地游客欢迎。

5、石板街

石板街的正式名称为“砵典乍街”,是香港的一条街道,位于香港岛中环。街道连接山上的荷李活道及山下的干诺道中,其中皇后大道中至荷李活道一段由于颇为陡直,故用石块铺盖路面,并设计成一块凹下一块凸起,既方便行人上落,又方便雨水沿两旁泻走,因此人们习惯叫它做“石板街”。

香港政府在1858年将此街命名为砵典乍街以纪念第一任香港总督砵甸乍。石板街已被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列为一级历史建筑。

参考资料:人民网-最有香港味的九大街道!

226 评论(13)

不合理存在

扩展资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香港

143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