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49

无敌的小饭桶
首页 > 英语培训 > 说英语的杠精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笑寒天下

已采纳

没有这个词语因为是网络用语所以英文应该是gangjin

说英语的杠精

131 评论(14)

大果果就是我

我觉得这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比如可以译作stubborn,也可以译做an argumentative person。两种语言之间很少有那种唯一的词义之间的对应,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去翻译,同时还有文化方面的差异,都需要去考虑。希望帮到你!

283 评论(12)

美味偏执狂

杠精对于社会而言,并不意味着进步。现代社会接受不同,接受多样性,而杠精其实质是反多样性的。所以,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对于我们思考问题是大有裨益的。一个人考虑问题不可能面面俱到,要能接受他人意见,不能搞“专制”。社会才能进步。现代社会需要“杠精。

282 评论(12)

大头的陈小晶

不认为现代社会需要杠精。

杠精”一词在中国社会已流行了一段时间,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词在英语中很难确切地对译。英语的dissent(异议)、contradict(反驳)或gainsay(否认)都无法传达出“抬杠”的特殊意味。与此相联系的一点是:“逻辑”一词也是晚清时才从西方借入的音译词,对中国社会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晚近的概念。这倒不是说美国人就不抬杠,或古代中国人就不讲逻辑,而是说,不同社会的文化,在看待一件事时的着眼点往往相当不同。

很多人都看过电影《闻香识女人》,其中阿尔·帕西诺饰演的中校在贝尔德学校礼堂里的一番演讲可谓掷地有声,既有说服力也有逻辑性,赢得了几乎所有人的赞同。但试想一下,如果这一场景发生在中国,人们会怎么看待这番表现?恐怕很多人都会窃窃私语:“这人到底是什么来头?竟敢这样对校长说话?这学生家里看来有靠山啊。”也就是说,中国人在语言交流时,不仅仅只是看字面含义及其逻辑表达,还会本能地越过这一层来揣摩说话者这么讲背后的用意、权力和情感。

《闻香识女人》剧照 中校演讲时对校长火力全开:“如果是在五年前,我会带喷火枪来这儿!过份?你以为你在跟谁说话?我是见过世面的,明白吗?”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在其名著《无声的语言》中提出,西方人在与比较传统的社会交流中出现的许多曲解,都可归结为:未能意识到交流形式往往“一半采用语言,一半不采用语言来表达”。他随后在《超越文化》中进一步提出了“低语境文化”和“高语境文化”的概念,现代西方社会属于前者,特点是偏重正式表达,尤其是语言的逻辑理性;而中国则是典型的“高语境文化”,其特点是传统时代小范围的熟人群体密切互动,因此许多话不需要明说,说出来的话也并不仅仅只是字面上的意思,往往别有弦外之音。他再三指出,当西方人遇到中国人、日本人时,之所以常常困惑不解,就在于他们的文化习惯无法让他们领会到那些话语表面之下的微妙含义——就像我们现在一个微笑的表情符号都往往不一定真的只是“微笑”的意思。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能稍稍理解“杠精”的说话方式了。简言之,对这些人来说,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种激烈的方式,表达了自己“谁都不服”的气势和一种独特的自我认同。说话并不只是交流,对话也并不只是讨论,在他们看来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权力博弈,自己如果在这样的论战中认输了,那就是人格上的失败,因此他们不管A逻辑B逻辑,能帮他获得心理上胜利感就是好逻辑。龚鹏程在《汉代思潮》中提到东汉思想家王充便是如此:此人“愤世嫉俗,立论务在胜人,有时便忽略了前后逻辑的一贯性”,他“不必、也无兴趣建构一套完整的理论来说明自己的世界观。他可以依他的需要,来选择各种言论,或用某甲之说破某乙,又用某乙之说破某丙,忽儒、忽墨、忽道。表现出一种‘言说的趣味’。”对他来说,重点不在说什么、是否正确,而在于能说得巧妙,皆能头头是道,横说竖说都是他的理。

111 评论(10)

幸福顺延

杠精”一词在中国社会已流行了一段时间,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词在英语中很难确切地对译。英语的dissent(异议)、contradict(反驳)或gainsay(否认)都无法传达出“抬杠”的特殊意味。与此相联系的一点是:“逻辑”一词也是晚清时才从西方借入的音译词,对中国社会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晚近的概念。这倒不是说美国人就不抬杠,或古代中国人就不讲逻辑,而是说,不同社会的文化,在看待一件事时的着眼点往往相当不同。

119 评论(10)

李出于蓝

“杠精”这个词好像是最近一两年才出现的一个网络词语,指网上那些专门喜欢批评别人、抬杠的人。今天我们来聊聊英语怎么表达这个意思。 我看了一下国内的几个英语学习网站,没有看到有把“杠精”这个词翻译得特别好的。下面是佛老的独家翻译,请读者不吝指教。 有一个经典的“杠精”的例子,说一个人在网上说“九寨沟好漂亮啊”,一个杠精回复道:“那你是没去过黄石国家公园”。或者,一个人说“我老板真差劲”。一个杠精回复说“那你怎么不去当老板?”等等,类似这样的说法方式,容易被人贴上杠精的标签。谁知道呢,如今国人的心灵极脆弱敏感,我也没兴趣理会这些网络口水。很多英语学习网站在讨论怎样用英语解释“杠精”这种人,提供了好多生僻的词。其实不必那么费劲,一个简单的词足以:argumentative. 简单解释argumentative就是:quick to disagree and argue;often arguing or wanting to argue 说一个人是“杠精”,完全可以说 He is argumentative. 或 He is an argumentative person. 就这么简单。So easy有没有? 写到这里,佛老忽然想起2017年一个热门事件——美联航因为机票超额预售造成与乘客冲突,后保安殴打乘客。为什么想起这件事来了呢?因为那期事件中美联航的CEO说的一句话红遍了网络,成为危机进一步恶化的一个导火索。这位CEO不仅没有道歉,反而说那个被打的乘客是 disruptive and belligerent. Belligerent这个词很不错,意思是“好斗、好找事儿、挑衅的”。从某种意义而言,argumentative跟belligerent有点相似。或许“杠精"还可以说是 verbally belligerent吧。 随便聊聊,不是太严谨的学术研究。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

322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