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dongth
广州只有一个蹦极的地方,叫白云山蹦极。
白云山蹦极在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区内。
蹦极,英文名:Bungee Jumping,也叫机索跳,白话叫笨猪跳,是近些年来新兴的一项非常刺激的户外休闲活动。跳跃者站在约40米以上高度的桥梁、塔顶、高楼、上,把一端固定的一根长长的橡皮条绑在踝关节处然后朝下跳下去。
蹦极时,绑在跳跃者踝部的橡皮条很长,足以使跳跃者在空中享受几秒钟的“自由落体”。当人体落到离地面一定距离时,橡皮绳被拉开、绷紧、阻止人体继续下落,当到达最低点时橡皮再次弹起人被拉起,随后又落下,这样反复多次直到橡皮绳的弹性消失为止,这就是蹦极的全过程。
蹦极的跳法有绑腰后跃式、绑腰前扑式、绑脚高空跳水式等。
百度钱包丶
蹦极的英文:
bungeebungiebungee jumpingbungie jumping
参考例句:
He made his first ever bungee jump in australia in 1994.1994年,他在澳大利亚第一次体验了蹦极。
Bungee has brought him joy and excitement.蹦极使他乐在其中,也使他热血沸腾。
He described jumping as the most relaxed and free way to meet nature.他把蹦极看成一种最放松的接近自然的方式。
Recently he became the first person in China to bungee from a helicopter.他现已成为中国第一位从直升机上蹦极的人。
"Bungee jumping, for example, covers several academic fields including sports psychology and meteorology."比如,蹦极就涉及了运动心理学和气象学等诸多学术领域。
Zhang wanted people to throw away the idea that bungee jumping was something that only impulsive people liked to do.他试着用自己的行动使人们明白,并非只有爱冲动的人才会选择蹦极运动。
"In many sports including bungee, your biggest rival is yourself. ""在蹦极和很多其他运动中,你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
易买易得
蹦极(Bungee Jumping),是近几年来新兴的一项非常刺激的户外休闲活动。跳跃者站在约40米以上(相当于10层楼)高度的桥梁、塔顶、高楼、吊车甚至热气球上,把一端固定的一根长长的橡皮条绑在踝关节处然后两臂伸开,双腿并拢,头朝下跳下去。绑在跳跃者踝部的橡皮条很长,足以使跳跃者在空中享受几秒钟的“自由落体”。当人体落到离地面一定距离时,橡皮绳被拉开、绷紧、阻止人体继续下落,当到达最低点时橡皮再次弹起,人被拉起,随后,又落下,这样反复多次直到橡皮绳的弹性消失为止,这就是蹦极的全过程。 蹦极(bungy/bungee)一词应该是一个极好的音译词,在香港、台湾地区,人们音译为“笨猪跳”,作这种译法的人大概是认为,如果一个人不笨的话,是断然不会去进行这种“惨烈”的活动的吧。然而,当这项运动从它的起源地发展到世界各地,就受到人们普遍的欢迎,甚至一些极限运动爱好者还要将自己的婚礼仪式放在蹦极塔上进行,一旦“礼成”,就纵身一跳,以示爱情的热诚与忠贞。而去蹦极的人非但不会被称作“笨猪”,反而能够拿到“勇敢者证书”。 世界最高的蹦极点位于南非东开普省齐齐卡马山中一座名为布劳克朗斯的大桥上,高度为216米,1997年12月开始正式接待游人,至今共计100人次,最小的只有9岁,最长者则是84岁的老人;第二高的蹦极点在瑞士的一个风景点的缆车上,高度为160米;第三高的蹦极点位于新西兰,蹦极高度为134米。名称由来 蹦极源于英文“bungy”或者“bungee”,为什么会有两个名字呢? 可能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种说法:目前所知,bungee 最早出现于牛津极限运动俱乐部,他们管这项运动叫做 bungee 。这项运动在新西兰叫 bungy ,极有可能是由于拼写错误,但是由于在新西兰推广的很成功,人们普遍接受了bungy ,所以就有了这个词。 第二种说法:bungy 和 bungee 是有差别的bungee 所用的绳索是用多种材料复合而成,在北美通常用5/8英寸军事规格的绳索,伸缩率能达到210%,现在也有使用 TR2 和 Ripcord,伸缩率分别达到240%和280%,它的特点是有更高的自由落体,反弹时间更长,感觉更刺激。 bungy 发源于新西兰,使用的绳索是橡皮绳(具有无限的伸缩),有可变的掣动系统,能控制最大伸缩距离。它的特点是比较低的速度,比较高的反弹,感觉平稳,特别适合绑踝跳。起源和发展 公元500年前后,在西太平洋瓦努阿图群岛的BUNLAP部落。一位土著妇女为逃避丈夫的虐待,爬上了高高的可可树,用一 种当地具有弹性的蔓藤牢牢绑住脚踝。她威胁其丈夫要从树上跳下来,没想到笨丈夫随后也爬上了树,跟着跳了下去,结果自然是柔嫩的蔓藤救了女人的命,暴虐的丈夫却命丧黄泉。此后,将蔓藤绑住脚踝从高处跳下成了当地一种独特的风俗习惯。他们依山建起一座座由树 桩和蔓藤捆扎而成、20—30米的高塔,年轻的男子从上面俯冲而下,象征他们步入成熟,向他们信奉的图腾,祈愿部落的平安和丰收。 这种形式后来传到英国,被作为皇宫贵族的一种表演,表演者须穿燕尾服,头戴礼帽。首次使用橡皮绳蹦极,是在美国。1954年,有两位地理学家来到蓬特科斯特岛进行科学考察,意外地发现了岛上居民的这个奇怪风俗。他们在科学考察报告中对“俯冲跳”作了这样的描述:题为《南太平洋上不可思议的跳跃》,“在蓬特科斯特岛上,当地人在感恩节爬到山间的塔顶上,身上系一根绳子,头朝下地跳下来。”从此,蹦极运动的雏形被传播开了。 1970年,地理学家们再次到这个小岛,摄影家兼作家卡尔·穆勒成为第一个尝试这种令人心颤活动的外来人,他形容自己从25米高处跃下时,奇怪地感觉自己似乎停止了思维,极度兴奋后,身体稍有些不适应。1979年4月1日,英国牛津大学冒险俱乐部成员从当地245英尺高的克里夫顿桥上利用一根弹性绳索飞身跳下,拉开了现代蹦极运动的帷幕。 但蹦极跳的真正发扬光大是在新西兰。早在1988年,A · J ·贺克特和克里斯·奥拉姆在新西兰成立了第一家商业性蹦极组织反弹跳跃协会。贺克特更是从埃菲尔铁塔上跳下,因而更加引起了世人对蹦极跳的兴趣。同年,约翰·考夫曼和他的弟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也成立了一个商业性的蹦极机构。约翰本人就是被电视上的蹦极表演吸引到这个行业中来的,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他们就吸引了1万6千人,每人化费99美元来参加蹦极跳,并把蹦极发展到大桥式蹦极、飞机式蹦极等多种形式。1990年,又开创了热气球蹦极跳。从此大力推广这一运动。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已建立了蹦极跳运动基地,例如新加坡、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一些欧洲国家。1997年5月1日,蹦极跳首次传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