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陌上阡
长安三太子
法律分析:不能,双减政策下,学科类培训受限,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法律依据:《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四、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14.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制定出台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材料管理办法。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依法依规坚决查处超范围培训、培训质量良莠不齐、内容低俗违法、盗版侵权等突出问题。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培训机构不得高薪挖抢学校教师;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并将教师资格信息在培训机构场所及网站显著位置公布;不得泄露家长和学生个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培训成本等因素确定培训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全面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进一步健全常态化排查机制,及时掌握校外培训机构情况及信息,完善“黑白名单”制度。
吃蛋糕的鱼
双减政策的实施下,现在国家不允许这些补课机构在国家法定节日的时候开展什么各类的科外培训等等的一些活动,这就意味着这些机构的生意基本到头了。这时候很多家长就站出来鼓掌,说好孩子可以解脱了,可以减负了,大家都不上,没人上也不用互相焦虑,互相内卷了。但是这个时候也有一部分家长表示他依然担忧,他们说你看辅导机构虽然暂停了,但是辅导机构都是上大课的,对吧?一个老师教一个班,甚至几个班,学费也便宜,但是呢,这个时候那些有钱的家长就开始在外面给孩子找一对一的培训课了,而且人家找的资源都非常好,课程也非常贵,好像孩子上了确实提高很大,但是很多家里没钱的,经济一般的普通孩子,他就上不了这样的一对一课程,这样差距不就越拉越大了。好像减负政策一出,有钱人的孩子该怎么优秀还是怎么优秀,人家照样上课,但是没钱的孩子只能在家里玩了,这样以后差距不就越拉越大了
水之云端
今年,教育行业一直处在热议之中,从以“中考五五分流”为代表的三大改革,再到教育K12的“双减政策”,线上线下的教育机构面临的影响和创伤是我们难以想象的。这时,我们不仅需要着手于教育机构的转型,更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整个教育大盘。教育行业大盘拥有亿万级市场,从出生开始的早幼教领域,到小初高的K12领域,再到学历提升和职业培训领域,另外还有语言类,兴趣类等等分支,其中职业培训、学历需重点关注。中国教育市场规模预计到2025年增长到5万亿,教育行业潜力巨大,整体市场增速稳定。而且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加和就业难度上升,这几年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的需求还在不断上涨。学历教育的高校主要分为中专、职业技校、私立高中、大专、本科院校,每年6-9月份中高考考试+出分,春招秋招两季。成人继续教育主要分为网络远程教育、自考、成人高考、电大,其中成考9月报名,10月考试,从5月开始陆续进入招生宣传旺季。考研主要分为学士硕士、专业硕士、MBA、EMBA,每年3-4月为考研复试&出分时期。职业教育主要分为资格证考试、技能类、招录类,职业技能类细分烹饪、美业、母婴、汽车服务等等,全年无明显淡旺季。职业资格考试类细分消防安全、健康管理、教师资格、八大员等,春节后3-5月份为各类资格考试,6-9月份主要以金融证券、注会、医师考试为主。招录类细分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公务员3月省考,9月国考。学历教育年龄集中在18-44岁,其中25-34、35-44占比67.2%,用户比较在意学习机构和学院口碑,自身学习条件是否满足,报名途径、时间、考试难度、学费,就业保障、工资、发展潜力、学成好时、当年政策等。职业教育年龄集中在18-44岁,其中18-24岁占比32%,其次是35-44岁占比29%,招录考试用户最关注考试时间、成绩、工资待遇和学习难度。技能求学者更关注口碑、学费、证书和社会认可度。职业资格用户更关注取到证书,对报名和考试服务需求高,对机构口碑和就业情况也有一定关注。“双减政策”下,教育行业虽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相信这只是暂时的,只要有市场就会有新的需求,因此,必须积极寻求改变,寻找新的目标用户,精细化细分人群,从不同侧重点进行引流营销,让市场营销动作越来越精细。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