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12

菩缇紫mariposa
首页 > 英语培训 > 英语教学设计研讨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angwei8689

已采纳

英盛观察众所周知,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几乎都是在课堂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目前,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究其本身而言,对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是起着巨大作用的。但,如果没有经过精心的策划,其效果可能就会与教师的设计初衷大相径庭,达不到预设的教学效果。综观许多英语课的教学,有些教师对于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并如何有效实施还存着诸多的迷惑,以至于课堂气氛着实热闹,然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整堂课变成了活动的堆积,形式大于结果,教学效益低下。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追求全人的发展,所以,英语课堂上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除了要达成显性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目标之外,还应该注重隐性目标的达成,比如: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掌握学习英语的策略方法等。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语言实践活动,不仅要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培养和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还要拓展学生的视野,汲取各方面的知识,发展良好个性,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之分。广义的教学活动指在以任务为驱动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所谓活动就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要做的具体事情,也可称为步骤。本文中提出的教学活动指狭义概念上的教学活动,即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达成某个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具有一定活动内容的教学步骤。参考多种教育文献,结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际,本人以为要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关注以下几点:一、活动设计要有明确的指向目标按照一般教育理论书籍较一致的提法,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这说明教师在设计任何一个教学活动时,必定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作指引,教师要明确通过这个教学活动,期望学生有什么语言或行为上的变化,这也是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然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不可能穷尽一堂课所有的教学目标,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因为其特殊性,有着其特殊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有明确的指向目标,比如,有的活动可以用来调节课堂气氛,有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对单词的理解,有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表达时更加顺畅,而有的活动则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相关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等。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能比较明确地预见到活动前和活动后,学生的区别会有哪些等等,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活动目标指向明确,操作性强,教学效益也高。活动案例1教学内容:Oxford English 1BU3 Colour教学活动:故事讲述活动时间:15分钟左右活动目的:通过故事给学生创设和谐有趣的学习环境, 有效落实语言知识目标:学习单词brown, purple, white, black;复习句型What is it?/What colour is it? 学会听或说新句型Please make me red/strong. 同时,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激发并保持他们强烈持久的学习愿望。活动描述:教师自编了一个故事‘The Greedy Fish’,讲述了一条贪婪的小鱼和一条大鱼外出游玩,游玩途中看见各种颜色的东西而想要变色的故事。两条鱼之间的主要对话内容如下:The greedy fish: What is it?The old fish: It is a banana/an orange….The greedy fish: What colour is it?The old fish: It is yellow/orange….The greedy fish: I like yellow/orange…. Please make me yellow/orange….在此故事中,教师将学生已学过的颜色词和将要学习的颜色词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让孩子们完全沉浸在故事情境中,通过这条贪婪小鱼的不停想要变换颜色的情节发展非常自然地学习了新单词,并能听懂或模仿学说Please make me red/blue.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不断重复What is it?和 What colour is it?这两个问句,这是学生曾经学过的句型,也是教师在后面的第三个活动(post-task procedure)中将要用到的主要句型,在教师有意识的极富感情的不断述说中,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在故事的后半部分,不知不觉地随着教师重复着这两句问句,这就为后面的活动三Match the pictures with the colors. “What is it?” “What color is it? ”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活动分析:教师通过本故事的讲述,既完成了对red, yellow, blue, green, pink, orange 这六个单词的复习,又在学生喜爱的故事中慢慢地引出、落实教学四个新授单词brown, purple, white, black。教师把复习和新授溶于一个故事中,不仅完成了语言知识目标,而且该活动也是后两个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证。教师在设计本教学活动时,她的目的极为清晰,既要较好地达成语言知识目标,更要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并且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激发并保持学生强烈持久的学习愿望。在观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整个班级的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新词时兴趣盎然,踊跃参与,效果良好;尤其是随着故事情节的渐渐发展,孩子们随着贪婪小鱼的神奇经历,不时发出“噢!”“噢!”的惊讶声。而在故事的后半部分,部分学生轻声和着老师一起讲述故事,其投入程度可见一斑。老师的另一个活动目标“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激发并保持他们强烈持久的学习愿望”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达成,体现了教育的无痕化。活动案例2教学主题:Oxford English 1B U2 Small Animals Let’s talk教学活动:涂色说说活动目的:结合学生喜欢的涂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激发说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用英语说段的能力活动时间:9分钟左右活动描述:1、 教师先出示问句,并口头提问:What animals do you see in our classroom?并示意学生(6人一小组)把桌上老师准备好的小动物图片拿出来。2、 学生翻看图片。每张图片上,有一个未涂色的小动物,旁边有一段英语:I see a /an ______.It is ______.It is ______.I like the ______.3、教师说: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 Choose the animal you like.4、学生选一个喜欢的小动物图片。5、教师出示PPT:黄色小鸟的图片 I see a bird .It is yellow .It is lovely .I like the bird .6、T: Colour the animal and talk about it in groups.7、学生开始活动。整个活动过程中,部分学生因为没有颜色笔,到处向同学借,至少三分之一的学生在老师宣布停止时,还没有完成涂色;完成涂色的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model,开始在横线上填写单词,但是因为不会拼写,有的不停地在向同伴提问:“这个单词怎么拼呀?”有的则不停地翻书查找,没有一个学生在进行语言活动。活动时间:9分钟活动分析: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语言训练活动,教师期望能够让学生通过挑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涂色填空之后,进行口头表述:I see a/an_____. It is ____. (颜色)It is ____. (形容词)I like the ____.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让学生实施该活动时,目标指向不明。她期望引导学生把新旧语言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对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简单地描述,在活动体验中激发学习英语兴趣,从而进行有序表达。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涂色所占据,并没有达到教师期望的通过涂色体验激发说话兴趣;而且,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没有明确告知横线上的单词是否要填写,导致学生对该活动的目的指向不明确,以为是要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单词,以至于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翻书查阅单词上。教师期望通过该活动,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培养说英语的能力的目的没有达到。二、活动设计要和教材的提供的文本内容紧密相关《课标》指出:英语学习是知识积累和能力实践的过程,需要有合适的课程内容。而教材是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 所以,对教师而言,要自觉地去学习和钻研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根据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和教材提供的文本内容,规划设计每一个教学活动,使活动设计不仅能和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吻合,而且还应该和整个单元或整个模块的教学主题相吻合,真正做到通过教材来教英语,使学生接触和学习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语言知识,为日后真实交际作准备。活动案例2教学内容:Oxford English 2B Unit 2 In the circus教学活动:描述动物活动目的:引导学生用can的句型对新学动物monkey进行描述,这是一个语言输入的准备活动,为后面post-task中设计的学生语段的输出做准备:Look at the….It’s… and….It can….活动描述:1、T: (呈现在舞台上的一只猴子)What colour is the monkey?P1: It is brown.T:What can the monkey do? Discuss with your deskmate.2、 学生进行两两讨论。3、教师请部分学生展示讨论结果。Pn: It can eat. It can sleep. /It can drink. /It can run.活动时间:3分钟左右活动分析:学生对can句型的使用比较熟练,参与该描述性活动的学生没有一个在语法上有错误的表述,教师对此活动结果比较满意,接着进行下一步骤的教学。但教师却忽略了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In the circus,学生对猴子所具有的一般能力的描述并没有错误,可在此活动前,教师提示过学生今天带大家去马戏团看动物,所呈现给学生的场景也是在马戏团里,那么大家都知道,马戏团里的动物是经过特殊训练而具有一些特殊能力的动物,而学生所描述的是此类动物的本能和一般能力,在表述上,语法上虽然没有错误,但没有和教学主题紧密结合起来。如果教师在设计此活动时能考虑周全一点,给与学生一点提示,引导学生对马戏团中猴子的特殊能力进行挖掘,那么学生在进行对子活动时,就可能有意识对马戏团动物的特殊才能进行描述。比如:It can ride a bicycle.等。这样,此活动就不仅能让学生较好地操练It can…的句型,对整个单元的主题也能把握地比较到位,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周密性。三、 活动的设计要和学生的生活背景或生活经验相联系我们常说,备课不光是备教材,更重要地是备学生。因为不同的地区,即使是同一地区的学生,其成长的背景、生活的环境都是不尽相同的,那么,他们所具有的生活经验也存在着差异。但教材提供给教师和学生的是统一的学习内容。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一定要关注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等是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特别要注重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把教材上的语言知识内容通过不同的活动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掌握,从而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以真正做到当前英语课堂教学提倡的“学中用,用中学,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让英语成为学生真正用来交际的工具,而非仅仅是停留在脑袋中的语言知识。活动案例3:教学内容:Oxford English 1A Unit 2 Numbers教学活动:写写说说活动目的:通过写自家电话号码的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情境中使用数字1到10。活动描述:1) 教师板书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并带领学生用英语大声朗读。2) 学生在纸上写下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并用英语朗读给同伴听。3) 学生把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用英语朗读给全班同学听,教师在黑板上记录下该学生的电话号码。活动时间:5分钟左右活动分析:这是post-task环节中的一个活动,教师期望引导学生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使用数字1到10,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设想很好。但这个学校地处城郊结合部,该班学生大多来自进城务工家庭,他们大多是租房而住,没有固定的电话号码,所以,在对子活动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不停地用中文对同伴或老师说:我们家没有电话号码,怎么办呀?整个活动嘈杂无序,处于比较失控的状态。教师在活动设计前如果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实际状况,把该活动改为教师出示学校电话号码的前四个数字:**** _ _ _ _ ,后四个数字给学生,让学生猜猜写写,随后大声朗读给同桌听,同样是一个在真实的活动中运用数字,而且可以避免课上学生不知道家里的电话号码而产生的混乱状况。同时,作为后续巩固,教师倒是可以布置一个记录爸爸或妈妈手机号码并用英语大声朗读的家作(绝大多数家长都有手机的)。四、活动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与递进性语言学习是有规律的,因为没有自然的语言环境,通常第二外语的获得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定的方法,花费一定的时间,循序渐进地学得。所以,作为一个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一定要考虑活动的层次性和递进性,比如:活动一和活动二的内容是什么?这两个活动在对学生语言训练上面是否有递进的要求。通过连续的几个活动,对学生的语言训练或增大语言输出仍旧是停留在同一个层面上还是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提高?如果忽略了这些的话,表面上学生参与活动的面或许很广,课堂气氛或许也很活跃,但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却停留在一个层面上,这对于扩充学生的语言知识,增加学生的语言量输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帮助不大。活动案例4教学内容:Oxford English 2B Unit 2 In the circus教学活动1:师生问答活动目的:通过问答的活动方式,帮助孩子复习Unit1中农场动物的单词。活动描述:1、T: On the farm, what animals can you see?Pn: I can see a pig / duck….(教师把学生说到的动物的单词卡贴在黑板上)3、 教师手指单词卡片,学生齐读单词。活动时间:3分钟左右教学活动2: 游戏 Simon Says活动目的: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复习Unit1中农场动物的单词。活动描述:T asks six students come to the front, each one hold on the animal picture with corresponding wordT: Simon says: Duck!The student who holds the corresponding picture&word card come one step out and say : Duck, duck!The student who is wrong loses the game.活动时间:6分钟左右活动分析:这是一堂课中的Pre-task部分,经过2个星期的学习和巩固,学生对于这6个农场动物的单词已经十分的熟悉,并且能很快地认读出来,这从活动一中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单词的表现可以看出。再看活动二,教师设计的这个教学活动对语言训练还是停留在单词的听说和认读上,只是活动的形式有所改变,相比活动一而言,用游戏的形式,从整体的认读单词转换到个体的认读单词,增加了趣味性,但两个活动的目的是在同一个层次上,即:认读已学的单词,缺乏递进性,而且整个单词复习时间花费了近四分之一的课堂教学时间。在活动二中,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句型选择一样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简单的描述,比如:Look at the chick.. It is small / yellow/ lovely. It can run fast. I like it very much 则不仅能促进学生进行较大的语言输出,同时也为这堂课的新授内容:对马戏团动物进行简单的外表描述作了一个铺垫和准备。五、 活动的设计要兼顾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时代的发展为教育提出许多新的发展目标,如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等等。重视学生的全人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培养个性完满发展的人是落实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追求。所以,在这种现代教育观念的背景下,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仅要关注显性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比如语言知识的落实,语言技能的培养,语用能力的发展,也要关注隐性的教育目标的大成,比如:学生在参与和实施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所得到的积极愉悦的体验,而这些体验对于学生的美好情感的形成,良好的个性、学习习惯和学习意志的培养,各种智能的发展要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因为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这些隐性的教育目标的达成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学习和其人生发展有着更重要的影响。活动案例5教学内容:Oxford English 2B Unit7 Hot summer教学活动:演演说说活动目的:把新授单词blanket整合在已学过的句型I like to do sth中., 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I like to sleep on the blanket like this的过程中,回忆或想象在海滩边玩耍的美好,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小组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教学时间:3分钟左右活动描述:1、 教师出示一条毯子:I have got a blanket. (演示躺在毯子上的动作)I like to sleep on the blanket like this.2、 各小组拿出老师为他们准备好的毯子,进行演演说说。3、 小组活动时,教师巡视并给与弱势学生一定的帮助,鼓励学生结合句子进行有创意的表演。4、 教师请一部分具有新颖创意的孩子上台表演,引导全班给与表演者掌声。活动分析:教师这个教学活动设计得非常地聪明,她不仅巧妙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新词(blanket)和曾经学过的句型(I like to do something)有机合理地整合在一起,达到了本课时的语言知识目标。而且,这是一个6人的小组合作活动,学生在演演说说的过程中,教师来回巡视,给与弱势学生一定的指导,并不时地指导学生要一个一个有秩序地进行活动,而不能争抢,整个课堂秩序活而不乱,这就是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而在她所创设的活动情境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如何表现躺在大毛毯上表现出了极大的想象力,学生在用语言表述I sleep on the blanket like this.的时候,用生动的姿体语言表现出了或仰面而躺,或侧身而卧等各种可爱的睡姿,通过回忆或想象体验了在海滩边躺在大毛毯上的愉快心情,这就是对学生丰富想象力的培养;当老师引导全班给与表演者以掌声时,学生在学习如何懂得欣赏他人,而这就是对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的培养。六、活动设计的难易度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前苏联心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Vygotsky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他认为,学习者在任何一个学习阶段都有两个发展水平: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实际发展水平指学习者独立完成任务、解决问题而表现出来的知识和技能;潜在发展水平指学习者在他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能力。Vygotsky把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叫做最近发展区域,这个区域是动态的。Vygotsky认为,学习者的进步主要是在最近发展区域完成的,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特别要考虑到活动的难易度,而这个活动难易度的考虑应该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语言水平。如果教师设计的活动是在实际发展水平之间的,对于培养学生进一步的能力则没有多大帮助,而如果是超越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的,学生没有能力去解决问题,那同样也失去了活动的意义。因而,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一定要使其难度属于这个区域内,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思考和借助他人的帮助运用以有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现在的问题,发展语用能力。活动案例6教学内容:Oxford English 4B An ugly duckling教学活动:故事阅读(多媒体呈现)活动目的:在学习了课文故事之后,通过网上搜索到的原版故事,让学生了解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进行文化渗透;通过一些半开放或开放式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活动时间:10分钟左右活动描述:1、 观看故事(有声多媒体新式呈现):Long long ago, a mother duck laid five eggs. Four eggs are small, but one is big.One day, the eggs opened. Came out five ducklings! Mother duck was so happy! But she found there was one very strange duckling, it was big and the colour was different. She didn’t like the ugly duckling, neither did the other ducklings.The ugly duckling felt so lonely, so he decided went out or looked for his friend.He went and went. He met some children who were playing outside the house. The children saw the duckling and shouted: ‘How ugly the duckling is!’ they threw the duckling with stones.The duckling was so afraid that he ran away as quickly as possible.2、 老师在让学生观看了故事2次之后,逐一提出了如下问题,请学生思考回答:Question1:1、 Why don’t the children like the ugly duckling?2、 How does the ugly duckling feel?3、 If you are the boy or the girl ,what will you do with the ugly duckling? Why?4、 What does the story tell us?……活动分析:教师给学生提供原汁原味的故事,在文化的深度渗透方面无疑是有着其良好的意愿;教师所提的问题多数是半开放性或开放性的问题,其目的是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是,教师忽视了故事中所含有的生词量偏多偏难,超越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借助多媒体演示,学生能看懂整个故事的发展,但原版故事中偏多偏难的生词阻碍了学生精确理解文章的意思。对于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学生能够用中文表达自己的意思,但要用英文来表述,则缺乏一定的词汇量和句型结构。所以,问题的提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呼应是意料之中的。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提供的阅读材料不仅远远偏离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提的问题也是如此,没有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便不令人惊讶了。活动案例7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活动目的:活动描述:七、活动设计要考虑到有充足的时间保证其进行有效实施要想高质有效地完成任何一件事,充足的时间是有力的保证。同样,要质高有效的完成一个教学任务或实施一个教学活动,必须在活动前要预计和考虑到完成这个活动所需要的时间。比如,同样是一个小组合作活动,因为其活动的内容不一样,活动的难度不一样,活动的形式不一样,参与活动的对象的年龄和语言水平不一样,所需的时间也会不一样。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切忌不要为了形式而活动,否则极易出现这样的场面:学生还未进入角色,老师已宣布活动结束,然后马上进入下一个教学活动。这样导致的结果是,班中极个别的强势学生或许会有语言表达的机会,但绝大多数的学生可能还处于茫然状态,或处于观望状态,根本没有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而小组活动很大的一个作用是能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语言活动中来,但事实上却流于形式了。活动案例教学内容:Oxford English 2B Unit 2 In the circus教学活动:演演说说活动目的:请学生寻找朋友,彼此扮演一种马戏团的动物,用句型Look at the…. He/She is…. He/She has…. He/She can….He/She is my good friend.描述对方所扮演的动物。活动描述:1、教师布置任务: Now , children, you can go out and look for your good animal friend, then introduces him or her.2、学生进入活动环节。但有的学生开始离开座位寻找朋友,有的学生在张望和思考,部分学生坐在位子上没动。3、教师请一对学生上台作presentation.活动时间:1分钟左右活动分析:和成人一样,学生想要找到一个愿意与自己合作并且在能力上与之相配的合作者,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去筛选,比如:询问、协商、定夺等几个环节,更何况这些是二年级的学生。部分学生比较内向,不善于主动出击,短短的一分钟在他们的犹豫中稍纵即逝;即使学生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到原意彼此合作的朋友,想要完成教师规定的语言任务,也是非常不易。因为他们之间还要进行角色分配,在交流中如碰到困难或障碍,还要进行沟通和相互协商,这都要花费一定的时间。1分钟时间实在太短。所以,当老师宣布活动结束,马上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presentation时,大部分学生根本还未找到搭档。这样导致的结果是,班中极个别的强势学生会有语言输出和表演的机会,绝大多数的学生却只是在走动,寻找朋友,或是在观望。真正在活动中能迅速找到朋友,立即进行语言活动的学生屈指可数。整个活动学生跑来跑去很热闹,却低效无疑。综上所述,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而一堂课内活动的选择和排列显然要经过仔细考虑的。但是,千万要注意的是,并不是一堂课结束了,关于教学的思考也结束了,因为,课后的总结或反思有时可能比上课前的备课更重要,教师如果在每一堂课结束之后,对整个教学过程作一梳理,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多提问几个为什么,比如:我达到活动预设的目标了吗?如果没有,为什么?如果超越了,下次课上如何做更合理的调整?等等,这样,对于提升教师把握整个教学课程,设计出有效教学活动的能力是有很大提高的。

英语教学设计研讨

325 评论(14)

rainbaobao1116

引言 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改变,英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优化英语教学结构已然成为了基础教育的重点任务。尤其是面对高中阶段即将要应对人生中最后一场关键性考试、同时马上要与社会密切接轨并运用英文语言参与社会生活的学生,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培育其学科核心素养是势在必行的。因此,从高中英语的学科特征和知识结构出发,立足于单元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优势,探索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方法是迫在眉睫的。 一、深入研读教材,明确单元主题与语篇话题的联系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参照、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托,想要真正实现单元整体教学,就必须加强对教材的分析,从中寻找单元主题和不同语篇话题之间的关系,进而深入分析不同内容之间的思维、情感联系,确定整体教学目标,再以不同语篇内容、情感价值态度为划分依据设计相对独立的基础教学活动,分别培养学生的不同英文素养,如语言能力、文化品格等[1]。这样一来,由单元主题到单一语篇来设计、由单一话题向单元主题来落实,由简入繁地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单一目标的实现逐步完成综合性人才培养任务,学生不仅能够很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还能学会学习的方法,即:单元(整体)学习方法,形成严谨的学习思维。毫无疑问,这不仅对他们在现阶段英文领域的发展大有裨益,还能为其后续在其他学科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以Teenagelife为例(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材Unit1内容),教师为更好地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工作,就需要先对单元主题“Teenagelife”展开分析,再对ListeningandSpeaking、ReadingandThinking、DiscoveringUsefulStructures、ListeningandTalking、ReadingforWriting等不同语篇的内容展开分析,寻找其与总话题“Teenagelife”之间的深层联系,再对应不同语篇的教学任务设计与总目标紧密相连的语篇教学目标,循序渐进、目标明确地开展教学活动。 二、听力引领教学,由主题到话题培养学生英语思维 英语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包括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其中听力是最基础的一部分,也是在传统教学环境中最容易被忽视的。我国学生本就长时间处于中文语言环境当中,已经形成了比较难以改变的中式语言思维,若听力教学始终缺少,学生无法“浸润”在英文语言环境当中,他们势必不会很好地形成英文思维,也就谈不上发展语言能力、文化品格等素质素养了。因此,落实单元整体教学、加强对高中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必要给予听力教学足够的重视,从听力开始重新设计教学活动[2]。同样以Teenagelife为例(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材Unit1内容),以ListeningandSpeaking为第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听力材料将学生带到话题讨论的情境当中,同时借助听力过程中标准的英文语言发音熏陶以及快节奏的思维变化培养其语言敏感度和英文思维。简单来说,教师可以将教材配套光盘中的音频文件在课堂上播放,鼓励学生一边听音频一边对照教材“做听力习题”。在这样的过程中,通过“听”和“做”的结合,沉浸在英文语言环境当中,大脑不断跟随音频中的语言表达和习题对“听到了什么(单元主题)”、“听到的内容与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语篇话题)”展开思考,学生的思维品质必然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后续教学活动也能更“自然”地展开。 三、话题引领阅读,结合语篇深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接前文所言,阅读一直以来都是英语教学与学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高中生的英语学习重心,教师想要将单元整体教学的价值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出来,就必须加强对阅读教学活动的优化设计。简单来说,秉承“让阅读不脱离单元主题”的原则,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阅读文本、结合单元主题思想设计“阅读引导题目”,鼓励学生从“引导题目”出发独立阅读文章,让他们在“读文本”的过程中思考题目并在阅读结束后回答[3]。这样一来,以“引导题目”为支持,学生的整个“阅读”都是自主并充斥着思考的,其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英文思维自然可以得到进一步发展。以Travelingaround为例(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材Unit2内容),将ReadingandThinking(阅读活动)设计为第二课时,教师就可以围绕单元主题“环球旅行”以及“旅行者在旅行中的心理变化”,依托语篇“AmazonRainforestTour”、“LakeTiticacaTour”等设计“Doeseverytripinvolveaboatride?”、“WhatwasthecapitalofIncaEmpireinthe13thto16thcenturies?”、“Howdifferentlandscapescanmakepeoplefeel?”等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文本,鼓励他们自主读并分析作者对不同旅行风景的介绍及其背后蕴藏的情感,同时寻找问题答案。如此,本就在问题的影响下对语篇内容产生了一定好奇的学生,自然会更主动地阅读文本并思考问题,学会在文章中寻找问题答案的有效方法,不仅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实现很好的发展,日后在考试中的解答阅读题目也会更游刃有余。 四、拓展引领学习,丰富内容促进学生文化品格发展 再者,就是关于教学内容的拓展。受篇幅限制,高中英语教材能够呈现给学生的知识是存在一定限度的,这在无形中阻碍了他们对于英文知识的深入探索,以及英语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因此,设计单元整体英语教学活动,教师有必要围绕单元主题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加丰富的英文知识,同时利用丰富的内容影响其文化意识,促进其文化品格的正向发展[4]。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学生在丰富素材的支持下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品格,他们就会对英文语言越来越感兴趣,进而更主动地探究相关内容、交流相关问题,最终在不断的探究、思考、讨论中持续加深语言和思维素养、优化学习能力。以Naturaldisasters为例(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材Unit4内容),将DiscoveringUsefulStructures与ListeningandTalking结合起来设计为第三课时,围绕主题思想“让学生对自然灾害形成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应对自然灾害的信心和能力,使学生产生保护自然的责任感”,教师就可以在网络中搜集更多与自然灾害相关的图片、视频,如“汶川地震和灾后重建”、“洪水和抢险救援”等,提出“Whydoyouthinkthesenaturaldisastershappen?”、“Whatwouldyoudoifyouwereaskedtogoonarescuemission?”、“Whatdoyouthinkwecandonowtoavoiddisaster?”等问题,要求学生自行查询其他科学资料并运用英文语言阐述自己观点。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以在话题讨论中加强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意识到“保护自然生态”的重要意义,提升自然文化意识,又能发展语言能力、资料搜集能力,其文化品格与语言素养、学习能力均能发展到新的高度之上,尤其是文化品格,可以轻松达成质的飞跃。五、阅读写作结合,深入培养学生英语学科综合素养最后,就是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在基础教育的英语课程中,阅读与写作始终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只有在重视阅读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实“学以致用”教育任务,让学生在理解“英语”、学会“说英语”的基础上,获得“将思想通过英文文字表达出来”的能力,在根本上提升语言能力、深化思维品质。因此,教师在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活动中,应适当布置写作任务[5]。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单元所学知识运用在写作当中、以单元主题思想丰富自身作文情感,在阅读结束后、写作开始前带领他们系统总结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以Languagesaroundtheworld为例(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材Unit5内容),单元主题就是“世界各地的语言”,是应用性比较强的,与学生学英文知识的“运用”目标不谋而合,教师就可以在第四课时ReadingforWriting中围绕阅读文本“TheChineseWritingSystem:ConnectingThePastAndThePresent”,结合“EnglishWritingSystem”设计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学习所了解到的中英文文字表达方式差异运用英文进行写作。并在其正式开始写作之前,将思维导图工具利用起来,带领他们总结可能在作文中应用到的单元词汇、句型等,一方面为作文做准备,一方面夯实单元学习、将“语篇教学”向“主题任务”做最后的整合,培养学生总结性学习思维,深入发展其总结素养。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单元视为最小的教学单位,系统地将单元内各个语篇衔接起来围绕听、说、读、写设计形式多样、内涵相关的教学活动,尤其是在讲授后部分内容时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回忆前部分所学知识,能够在无形中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全面培养其阅读理解、语言表达、英文思维、文化品质、学习能力等综合素养,对高中生在英文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大有助益。教师应对此形成科学认识,积极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探寻更科学的高中英语单元教学设计方案,以便更好地发挥单元教学优质促进学生成长。

190 评论(11)

sy2009Jason

教学设计在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论文

摘要: 从学生、教师、环境等方面几个方面分析了中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即主题差异、环境差异、学习方法欠缺、教学方法不当等。重点阐述了教学设计在中学生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为中学生英语的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 中学生;英语;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现在是一个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全球化进程的深入突显出国际化交流的重要性,英语已成为国际科学技术合作的通用语。当今的社会,英语的学习越来越重要,只有学好英语这门语言,才能适应现代化生活,才能与时俱进,才能立足于当今社会。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在其学习过程中,英语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学好英语有利于其今后的学习、研究,也有利于我国国际化交流。因此,如何教好中学生英语,是每位中学英语老师需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通过探讨教学设计在中学生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希望引起教师的注意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一、存在问题

(一)学生主体差异

在我国,人们英语学习的时间越来越提前,有些地区的孩子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了英语的学习,有些地区从小学阶段开始学习,而有些地区在初中阶段才开始学习,这就造成初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普通中学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特别是在农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这一阶段的英语学习,英语学习能力薄弱,外语成绩较差,一上英语课就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慢慢丧失学习兴趣,继而放弃英语学习。

(二)环境条件差异

由于地域和环境等因素限制,学生知识面较窄,开始学习时,有一定的新鲜感,但因为课本中的知识只是简单的重复,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意义不了解,加之我们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家,体验不到英语的语境,即英语表达的环境氛围,学生会逐渐从教室内外都可以听到大声朗读,逐渐变成小声朗读甚至不念。

(三)学习方法欠缺

相当多学生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音标不会拼读,单词记不住,文章前读后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一曝十寒,或浅尝辄止,英语学习效率非常低。由“不会学”而变为“不爱学和不愿学”,成绩始终不理想,学习没有成功感,造成了英语学习难以提高的局面。(四)教学方法不当在中学生英语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不能根据教学单元的需要选择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要么只会采用“讲授英语法”,满堂灌;要么一律采用“问题式教学”,学生学习起来压力比较大;要么采用“讨论式”或者“分组式探究式”学习,课堂气氛虽然比较热烈,但很多时候不适合多数我国国情,偶尔为之,能从另外一个角度调节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长期采用这种形式组织中学生英语的课堂学习,则会使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在组织考试的过程中比较难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单一的课堂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缺乏系统性,有时候会费时费力,甚至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设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设计就是一节课“预”的过程,没有教学设计的教学是盲目的,精彩课堂应该由教学设计开始。中学生英语教学设计是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确定目标、面对中考以及高考开展的设计,是个长期的工程,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抓手。第一,依据课标,明确目标。一堂课的灵魂就是教学目标的实现。一堂好课犹如一段美好的旅程,老师是向导,学生是旅伴,教材是载体,学习目标即是要到达的驿站。因此,教学目标支配着课堂教学,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其中,课标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是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全面理解课标的内涵,准确把握课标,才能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第二,分析教材,找到抓手。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是考验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课程目标渗透在每一册、每一章节之中。因此,设计一节课,除了熟悉课标要求之外,还要依据课标,研读教材,吃透教材,走进文本,超越教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第三,学情分析,立足课堂。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所以,要“心中有爱,眼中有人”,首先针对整体水平开展教学,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对学生的学情分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同时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如,排练和英语有关的情景剧等,以进一步提升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实施步骤

一是综合考虑,有的放矢。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对于中学英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关键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如何教要和学生如何学结合在一起,立足课堂,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知道学生对知识认识的盲点、难点等在哪里,同时,还要考虑知识以外,学生本身的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等的养成,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二是设计教法,整合资源。“教之有法,学之得法”。在实际教学时,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只要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就是有效的教法。随着媒体技术资源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教学设计多了丰富性和生动性,媒体可以是作为教学环境设计的一个部分,也是教学活动中教学呈现的一种载体。作为教师,应该整合资源,不仅要选择教学媒体,还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媒体,更好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三是评价课堂,目标反馈。在中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从侧重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全面评价教学活动,从教师角度进行考虑,更要从学生入手,和学生开展交流。同时,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特别关注知识的落实,也关注师生、生生间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等状态,精心设计的一节课的效果,最主要是通过教学目标得到反馈,然后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四是总结反思,升华提高。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坚持在每堂课后进行反思,有助于加速自身的专业化成长,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中学生英语的教学设计离不开教材和各种资料的补充和应用,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资料叠加,是在实践中摸索不断整合的过程。教学目标是前提,教学设计贯穿于整个课前,课中和课后是核心。只有合理的教学设计才能帮助学生身陷英语的情景中,增强情感体验,掌握相关知识并进行应用,同时,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孟冬梅.英语课堂动机激励教学设计[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2]姚娟.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4.

[3]陈明静.中学英语教师教学设计中的问题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4.

[4]赵亮.教学设计与大学英语教学过程模式构建[J].外语学刊,2003(1).

[5]廖兆慧.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设计[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6]张琳.中学英语反思性教学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7]周艳.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路径研究[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2(11).

[8]李珊珊.英语教学设计[J].改革与开放,2009(6).

119 评论(8)

栤菊粅雨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几乎都是在课堂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目前,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究其本身而言,对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是起着巨大作用的。但,如果没有经过精心的策划,其效果可能就会与教师的设计初衷大相径庭,达不到预设的教学效果。综观许多英语课的教学,有些教师对于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并如何有效实施还存着诸多的迷惑,以至于课堂气氛着实热闹,然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整堂课变成了活动的堆积,形式大于结果,教学效益低下。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追求全人的发展,所以,英语课堂上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除了要达成显性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目标之外,还应该注重隐性目标的达成,比如: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掌握学习英语的策略方法等。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语言实践活动,不仅要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培养和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还要拓展学生的视野,汲取各方面的知识,发展良好个性,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之分。广义的教学活动指在以任务为驱动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所谓活动就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要做的具体事情,也可称为步骤。本文中提出的教学活动指狭义概念上的教学活动,即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达成某个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具有一定活动内容的教学步骤。参考多种教育文献,结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际,本人以为要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关注以下几点:一、活动设计要有明确的指向目标按照一般教育理论书籍较一致的提法,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这说明教师在设计任何一个教学活动时,必定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作指引,教师要明确通过这个教学活动,期望学生有什么语言或行为上的变化,这也是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然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不可能穷尽一堂课所有的教学目标,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因为其特殊性,有着其特殊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有明确的指向目标,比如,有的活动可以用来调节课堂气氛,有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对单词的理解,有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表达时更加顺畅,而有的活动则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相关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等。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能比较明确地预见到活动前和活动后,学生的区别会有哪些等等,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活动目标指向明确,操作性强,教学效益也高。活动案例1教学内容:Oxford English 1BU3 Colour教学活动:故事讲述活动时间:15分钟左右活动目的:通过故事给学生创设和谐有趣的学习环境, 有效落实语言知识目标:学习单词brown, purple, white, black;复习句型What is it?/What colour is it? 学会听或说新句型Please make me red/strong. 同时,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激发并保持他们强烈持久的学习愿望。活动描述:教师自编了一个故事‘The Greedy Fish’,讲述了一条贪婪的小鱼和一条大鱼外出游玩,游玩途中看见各种颜色的东西而想要变色的故事。两条鱼之间的主要对话内容如下:The greedy fish: What is it?The old fish: It is a banana/an orange….The greedy fish: What colour is it?The old fish: It is yellow/orange….The greedy fish: I like yellow/orange…. Please make me yellow/orange….在此故事中,教师将学生已学过的颜色词和将要学习的颜色词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让孩子们完全沉浸在故事情境中,通过这条贪婪小鱼的不停想要变换颜色的情节发展非常自然地学习了新单词,并能听懂或模仿学说Please make me red/blue.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不断重复What is it?和 What colour is it?这两个问句,这是学生曾经学过的句型,也是教师在后面的第三个活动(post-task procedure)中将要用到的主要句型,在教师有意识的极富感情的不断述说中,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在故事的后半部分,不知不觉地随着教师重复着这两句问句,这就为后面的活动三Match the pictures with the colors. “What is it?” “What color is it? ”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活动分析:教师通过本故事的讲述,既完成了对red, yellow, blue, green, pink, orange 这六个单词的复习,又在学生喜爱的故事中慢慢地引出、落实教学四个新授单词brown, purple, white, black。教师把复习和新授溶于一个故事中,不仅完成了语言知识目标,而且该活动也是后两个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证。教师在设计本教学活动时,她的目的极为清晰,既要较好地达成语言知识目标,更要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并且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激发并保持学生强烈持久的学习愿望。在观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整个班级的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新词时兴趣盎然,踊跃参与,效果良好;尤其是随着故事情节的渐渐发展,孩子们随着贪婪小鱼的神奇经历,不时发出“噢!”“噢!”的惊讶声。而在故事的后半部分,部分学生轻声和着老师一起讲述故事,其投入程度可见一斑。老师的另一个活动目标“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激发并保持他们强烈持久的学习愿望”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达成,体现了教育的无痕化。

95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