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44

SSpapergirl
首页 > 英语培训 > 孩童之道英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勿忘归途

已采纳

2楼的应该没错吧,但是,泰戈尔是印度人,应该写印文,我想英文也是翻译来的吧!

孩童之道英文

310 评论(15)

微凉菇凉

《泰戈尔诗选》内容概述:《泰戈尔诗选》收集了诗人六部诗集中的作品及他晚年一些零散却重要的诗篇。这六部诗集分别是《诗选》、《故事诗》、《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这六部诗集的主要内容如下:(1)《诗选》:《诗选》是泰戈尔的一部相当重要的英文诗集,共收入诗歌131首(包括序诗),由国际大学出版社在诗人逝世翌年出版。内容分为三个类型:宗教抒情诗、写实诗和政治抒情诗。占显著地位的是政治抒情诗,表现了诗人维护正义和嫉恶如仇的凛然正气。在《泰戈尔诗选》中选入五首。

(2)《故事诗》:《故事诗》是泰戈尔在1900年出版的孟加拉文叙事诗集,共收入诗歌25首(包括序诗),《泰戈尔诗选》全部收录。内容取材于印度古代经典作品中的历史传说。有佛教故事、印度教故事,也有拉其普特人及马拉塔人的英雄传说,诗人热情歌颂了民族英雄在抵御异族入侵时英勇献身的精神。在佛教与印度教故事中,表现了诗人对民本主义的弘扬和对真善美的礼赞。

这部诗集曾极大地激励了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斗争意志,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3)《吉檀迦利》:《吉檀迦利》是泰戈尔的代表作,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吉檀迦利”是印度语“献诗”的意思。共收短诗103首(《诗选》全部收录),是一部宗教抒情诗集,又是一部哲理诗集。泰戈尔用诗歌的形式歌颂了自己祖国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艺术、美丽的山川以及勤劳勇敢的印度人民,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爱情、童心和母爱的赞美。

(4)《新月集》:《新月集》是一部以儿童的生活和情趣为主旨的散文诗集,共40首(《诗选》全部收录),1913年初版。诗人怀着对亡妻的追思和对一双早夭女儿的怀念以及对自己童年的回忆,以朴实纯净的情感、天真烂漫的童心、明快瑰丽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其中代表作品是《孩童之道》、《孩子的世界》、《孩子的天使》。

(5)《园丁集》:《园丁集》是一部“关于爱情和人生的”抒情诗集,共收85首散文诗(《诗选》全部收录)。诗歌中通过恋爱、幽会、相思、追求、期待、新婚以及离别的各种场景的描写,细腻地表达了男女之间爱情的欢乐、苦恼和忧伤,其中也表现了诗人的人生探索与追求。

(6)《飞鸟集》:《飞鸟集》是一部富有哲理性的格言诗集,共收诗325首(《诗选》全部收录)。这些诗是泰戈尔在反英政治运动中,与圣雄甘地有意见分歧,回归乡村半隐居生活时所写。这些小诗短的一二行,长的三四行,言简意赅、隽永新颖、蕴意无穷。泰戈尔把这些小诗比作飞鸟的足迹,这些飞鸟的足迹记录了诗人个人生活中一个个闪光的灵感。

晚年的重要诗歌主要选自1921~1941年中,其中《问》、《边沿集》第18首和《生辰集》第10首都是诗人晚年的名篇。《问》表达了对宗教泛爱说的强烈质疑。《边沿集》第18首写在法西斯主义猖獗的年代,年近八旬的诗人大义凛然地向人们呼吁:“准备战斗吧,反抗那披着人皮的野兽!”《生辰集》第10首是《泰戈尔诗选》的压卷之作。诗人在这首诗中回顾并反省了自己的一生。

324 评论(14)

食客小冬

孩纸,你难道看不出来这位仁兄是粘贴复制的么...

233 评论(9)

yellowmoon27

简介:虽然他用了可爱的脸儿上的微笑,引逗得他妈妈的热切的心向着他,然而他的因为细故而发的小小的哭声,却编成了怜与爱的双重约束的带子。原文:只要他们愿意,此刻便可飞上天去。 他们所以不离开我们,并不是没有缘故。 他们把他们的头倚在妈妈的胸间, 他即使是一刻不见她,也是不行的。 孩子知道各种各样的聪明话, 虽然世间的人很少懂得这些话的意义。 他所以永不想说,并不是没有缘故。 他说要做的一件事, 就是要学习从妈妈的嘴唇里说出来的话。 那就是他所以看来这样天真的缘故。 孩子有成堆的黄金与珠子, 但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却像一个乞丐。 他所以假装这样来了,并不是没有缘故。 这个可爱的小小的裸着身体的乞丐, 所以假装这完全无助的样子, 便是想要祈求妈妈的爱的财富。 孩子在纤小的新月的世界里,是一切束缚都没有的。 他所以放弃了自由,并不是没有缘故。 他知道有无穷的快乐藏在妈妈的心的小小一角, 被妈妈亲爱的手臂所拥抱,其甜美远胜过自由。 孩子永不知道如何哭泣。 他所住的是完全的乐土。 他所以要流泪,并不是没有缘故。 虽然他用了可爱的脸儿上的微笑,引逗得她妈妈的热切的心向着他,然而他的因为细故而发的小小哭声,却编成了怜与爱的双重约束的带子。作者: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曲家、画家、剧本家、文学家、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反现代民族主义者,生于加尔各答市一 个有深厚文化教养的家庭,属于婆罗门种姓。1913年他凭借宗教抒情诗《吉檀迦利》(英文版,Gitanjaei,即《牲之颂》,1911年出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人(也是首个亚洲人)。他与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个巨人’’。他曾说他的作品是写给神的。

103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