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医师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最好用一个例子比如这个句子你会怎么写?查理德▪科尔森生前是我们镇上最有名望的人之一。相信一般大家会写出这样的句子:Richard Colson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people in our town before his death.【新概念】 Up to the time of his death, Richard Colson was one of the most notable figures in our town.【写作差异】 语序上的差异:1、《新概念》中将“在之前/(平)生”放在句子最前面。有个英语思维的原则叫做:有效性原则( 表现就是最重点的先说),分析句子意思,它是想强调“在生前”的那段时间里的事情,这段时间是重 点信息,应该放在最前面说。 遣词上的差异: 1、“有名望的”在《新概念》中用的是 notable,我们选择的是 famous,为什么呢? 从英语的精确性原则出发(英语中每个词汇都有精准的意思),中文词语“有名望的”意 思是:如果一个人在某个地区有名望,他一定是对当地居民有相对正面的帮助或影响。 famous 仅仅是指出名的,而 notable 是显著的,给他人带来影响的(人),应该选择 notable。 总结一下,我们在选择词汇的时候,没有将“有名望的”意思理解透彻,同时,英文单词也 没有精准记忆。2、表述“人”时,为什么和《新概念》不同? 根据英语的一致性原则(但凡句子内部有对应的部分,需要保持逻辑上的一致)句子中的“人”是被“有名望的”修饰的,是“人物”的意思,人物的英文表达是 figure,不是 people,所以应该用 figure 更贴切。3、表述“在之前”,为什么和《新概念》不同? 从英语的形象性原则出发(运用场景描述的方法将句子写的生动、活泼)。回想“生前” 的具体意思,是一个人去世(这个时间点)之前,也可以生动、形象的表述为“向前追溯/ 到/一个时间点(这个时间点是去世的时候)”,“向前追溯”在介词中,选择有动态过程且向 前(向上)发展的词 up,“到/一个时间点”很容易,是 to the time,再解释是哪个时间点 of his death。合起来是:Up to the time of his death。 总结一下,想写出地道的英语句子,需要深刻理解并灵活运用英语的四个基本原则。而其实这套方法,不是我编的,国际上有两位大师。一个是Otto Jespersen(是国际上公认英语的最高权威),一个是大家熟知的林语堂。这个学派被称为“意念表达派”。但是国内却鲜有传播,倒是有一个老师叫管卫东,他的整个英语教学体系就是现代版的“意念表达派”,而且经过了很多的提纯和简化,就是你上面看到的4个英语基本原则。你如果感兴趣也可以关注他的w (x)公(z)(管卫东私人名师)号。,他专门开了这么一门课,叫英语知识新解,而且价格挺便宜。多说句管卫东,其实这个老师在英语培训界,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人物。新东方的初代老师,而且是世界最难考试GMAT的开山老师,有套题还专门以他命名叫GWD题,他还研究中高考,亲自上考场好多次而且。
星耀夜阑
英语思维,说到底就是英语语言的规律,就是语法,就是语法中所蕴含的细腻的思维。所以没有英语思维其实就是语法没有学透,不懂得语法的原理,语法混乱没有体系,理解起来似是而非、模棱两可。
如果你理解了,并建立了英语思维,那么你可以细腻的理解英语这门语言,并且你也可以细腻精准的表达出你所想要的。
之前回答过类似的问题,现在摘录如下,供您参考:
英语思维不是培养或者练出来的,你就是天天在国外待着,天天和老外泡在一起也不一定能建立起你的英语思维,那种期待通过海量的听、读、背来建立英语思维是痴人说梦。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所谓的英语思维,通俗的说意思就是说的像老外一样地道。
那么我们为什不能说的像老外一样地道?
无他,单词一塌糊涂,语法一塌糊涂。
就单词而言,有几人敢说把初中的单词学透的?
知道人家美国人词汇量有多大?
下图为美国人的词汇量:
人家这些词汇是一个一个揉碎了,嚼碎了,天天用才有了这样的语言能力。
关于语法,我们传统所学的语法比较凌乱,没有体系,也没有真正触及到语法的原理本质,只是把语法当语法来学,机械生硬,没有把语法真正和现实世界联系起来(语言是用来描述和反映这个世界的),也没有和中文一一映照对比。所以语法成为我们英语学习中的空中楼阁,凌乱糊涂的语法反而成为我们英语学习道路上的障碍。
只要你学透了语法,精深的掌握了单词,你也就获得了真正的英语思维,除此之外还需要多看美剧学些地道特色的表达。
在花半天时间看完《英语思维课程 英语时态的原理》《英语思维课程 句法分析基础》《英语思维课程 动词的秘密》《英语时间的秘密》几个视频,就会明白何为英语思维了。
学透语法后就可以精看美剧了。
什么叫“精看”?
理解每一句台词,吃透每一句台词,不放过每一个生词为“精看”。
精看一遍胜于泛看10遍。
精看一集胜于泛看100集。
一集精看结合泛看,一集看5遍、10遍、20遍,看烂看透。
那么为什么要选择美剧呢?
因为美剧给我们提供了最原生态的美语环境,最地道的口语、最实用的单词、精彩的情节、想看几遍看几遍、想停就停、想回放就回放,同步听说,反复听说,其性价比远超外教,远超出国!
最后,重中之重,语法一定要通透,精深!
语法精通可以保证你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不会被语法所牵绊,不会因为语法和思维障碍阻挡了你。
所以一定要先花一个月理顺打通你的语法,系统化你的语法后,在全面开始美剧精学。
可以说语法学透了,你才算获得了进去英语学习高速公路的入场券。
更具体的解答请搜“高效的英语学习顺序和方法及相关语法概念问答”一文。
樱花龙女
其实英语思维这种事情真的不是很容易养成的。即便是生活在英语环境比如出国留学,也需要至少三年的时间才能差不多开始有点英语思维。
而要做到真正的和英语母语国家的人一样完全性的英语思维这会是一个更漫长的过程。
但也不是说因为难度大,就不去努力。个人认为可以从下面两个方向去改善:
1.用英语去解释单词。我们习惯上会看到英文单词之后第一反应的是他的中文的意思,然后一句话会用每一个单词的意思拼接起来,翻译成它的中文意思。然后读这句中文,再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但是真正英语思维他需要你看到英文之后反应的是英文,而不是中文。看到一句英文,你可以直观的就反应出它的意思,而不用先跳到中文,再跳回他所表达的意思。同样,表达也是,当你想要表达一个意思的时候,你不用先去想它的中文怎么说,然后再在脑袋里换成英文,再去用嘴巴说出来。而是形成自然,就像自己的母语那样自然。自然到都不用经过大脑脱口而出。
2.多追一些当下流行的事件保持自己词汇的最新。
就像中国有很多时髦的词汇,会根据热点事件而爆出来,那英文也时不时会有一些新的词汇出来。适当的了解一下这样的词,并且能够熟练的运用它们。如果可以去了解一下这些词发展产生出来的原因,从源头上去更理解它,也有助于了解发生地的文化。
不想在你身后
如何培养我们的英语思维,我觉得首先需要培养我们的英语思考逻辑。
我相信,大家都遇到过这样的一种情况,比如说在一个同学会里来了很多你的旧同学,当你在遇到很多人的时候,就是有那么几个你怎么也想不起来名字的,遇到他们,你只能说,“hey…你是…”“那个…”“hey…man”“bro…person”等。就连我们的母语也这样,你不常使用不常接触的词语都要花很大的力气去回想,更何况是我们不怎么常用的英语呢。
能够很快速的抓住到你需要的语言和大脑的联想力相关。很好的比喻就是你常用的东西就会在抽屉的外侧,不常用的只会越塞越里面,不够大多数的我们本身并不在一个英语语言环境当中,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怎么去训练英语的联想呢?这里提供给大家一种方法,就是利用英语去命名你周遭的事物,比如说我们的房间里就有computer,table,bed,book,pen。不过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建议不要这样做会比较好,old ugly woman ,bald sad guy,oh hot chick!你可能会被打或者是被关到精神病院。你也可以跟进一步的命名你的状态,sad,mad,glad或是叙述你的环境sunny,tidy,cozy。
这样练习会有几种结果
1.你可以直接联想出它的英语表述。
2.你想不出来但是你要用英文去翻译英语
3.你压根不知道他的英语是什么
如果你是后面两者的话呢,可以去查下字典,并且进行反复练习,你就可以第一眼就能直接反应出它的英语表述。这个联系会让你对实际物品或是抽象概念转换成英文这样的过程更加得顺畅。渐渐的就会变成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反应。
可爱多O
我觉得就是在大脑中有一张英语的思维网,用英语进行脑补的能力。来到美国我发现一个现象,如果听别人大声讲字正腔圆的英语,我基本可以听懂,如果美国人能听懂100%的话,我大概是90%。但是如果是听到的英语有口音,或者很小声,或者有点失真(比如电台或手机信号不好),或者有几个生词,我可能只能听懂10%,而美国人还有85%。这个问题很要命,因为生活中大多数时间听到的英语都是有部分缺失信息的。我想原因就是当输入的信息有缺失的时候,美国人可以很快脑补缺失的那一部分,而我没有这个能力。没这个能力的原因是我没有英语思维,脑中没有一张英语的思维网。再深挖原因可能是我国的英语教育重书面阅读,输入的信息基本都是100%完整的,平时听到的要不就是老师同学说的简单(中式)英语,要不就是听力考试中字正腔圆的听力题,要不就是课文的朗诵。我们的英语教育培养不了英语脑补的能力。
一纯佛雨
第二十二讲
拥有“英语思维”,是广大英语学习者的梦想!
即使是“骨灰级”的英语大咖,也无不憧憬着有那么一天,幸运之神能够降临,让自己拥有传说中的“英语思维”。
“英语思维”拥有如此明亮的光环,让无数学子们朝思暮想,心驰神往。
一、那么到底什么是“英语思维”呢?
所谓的“英语思维”,广义上讲就是英语母语者的语言思维和表达方式。
一旦真正拥有了这种“英语思维”能力,意味着你的英语已经彻底脱离了所谓的“中式”英语,你的英语思维和表达能力已经接近了英语母语者的水平。
那么英语母语者的语言思维和表达方式是如何获得的呢?
正如我们在第五讲中所介绍的,是通过“传承”的方式从父辈那里继承了母语的语言思维。
而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所以我们无法通过“传承”的方式来获得“英语思维”。
虽然很多人试图通过“海量”的语言输入输出,梦想着“量变到质变”的奇迹发生,可惜的是这种练习方式缺少了“传承”中的重要的环节,“校正和反刍”,以至于这种“海量”的输入输出练习成为一种极度耗时、质劣效低的学习方式。
无法通过“传承”获得英语思维,我们只有退而求其次,通过学习英语的语法,来获得“英语思维”。
二、那么英语思维和英语语法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英语语法是英语语言的规律,而英语思维本质上就是英语语言规律的外在表现。
所谓的“英语思维”,狭义上讲就是英语语言的规律。
这告诉我们,通过深入透彻的学习英语的语法,我们也一样可以获得“英语思维”。只不过这种方式获得的“英语思维”和通过“母语传承”获得“英语思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因为前者是“刻意为之”,后者是“浑然天成”。
虽然相较“母语传承”的方式依旧还有一段距离,我们已经相当接近真正的“英语思维”了,毕竟中文是我们的母语,毕竟我们是中国人。
那么如何建立英语思维,也就变成了如何学习语法。
正如第五讲中所讲,“宏观上建立起完整系统的语法框架体系”,“微观上透彻理解英语语法背后的原理”。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做到“融会贯通,以不变应万变”,你的英语思维就慢慢清晰了。
好了,我们现在已经理解了何为“英语思维”,以及如何建立“英语思维”,那么所谓的“英语语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那么多人会追求“语感”呢?
三、什么是“英语语感”?
所谓的“英语语感”就是对英语语言的模糊感觉!
“感觉”很多时候是不靠谱的!
所谓的“英语语感”是指对英语语言规律的“模糊感知”,是通过一定语言练习积累后,建立起来的语言的“感性”经验。
“英语语感”带着对语言感知的“思维惯性”对我们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但因其并不是完全意义上“语言规律”,所以很多时候是靠不住的。
英语语感不等同英语语法,自然也不等同英语思维。
所以,我们不用神话“英语语感”,我们应该带着更理性的目光,在深入理解英语语法本质的的前提下,在正确的“思维惯性”帮助下,通过大量的练习,以获得真正正确的“英语语感”。
下一讲,我们将进入以“时态”为核心的“英语语法”的学习。
本文作者谢瑞,著有《英语思维:解密英语语法的原理》一书和《英语思维:十课建立完美语法体系》系列视频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