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起司wasabi
第一次美元危机1960年10月,全世界出现大规模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经1958年的战后第2次经济危机之后,工业生产下14%。黄金储备由战后的400多亿美元降至178亿美元,而短期外债却高达210亿美元。黄金储备已不足偿还债务,市场对美元信誉发生动摇。第二次美元危机1968年3月,美国的黄金储备降至121亿美元,而短期外债达331亿美元,市场上再次掀起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金价迅速上涨,黄金总库大量抛售黄金,从1967年10月—1968年3月共损失黄金34.6亿元。于是,各国转向美国兑换黄金以弥补损失。第三次美元危机1971年5月,欧洲市场再次爆发大规模抛售美元风潮。8月15日美国政府宣布,停止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按黄金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8月18日宣布美元对黄金贬值7.89%。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支柱之一的美元与黄金挂钩实际上已倒塌。第四次美元危机1973年1月,大量美元在欧洲被抛售。在欧洲和亚洲的大量“无主美元”大规模的冲击金融市场。2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美元对黄金贬值,幅度为10%。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取消本国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实行浮动汇率。至此,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彻底崩溃。
米米狗狗
特殊关系对两国来说从来就不是对称的,即英国比美国更需要通过特殊关系来实现自己的外交和战略目标。特别是对英国来说,由于面临着在欧洲与大西洋之间的艰难选择,在英美特殊关系的前景问题上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预测英国“可能会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欧洲”。 1941年,丘吉尔与罗斯福签署《大西洋宪章》,确定了美英之间的“特殊关系”。从此之后,“特殊关系”便成为战后几十年来英国历届政府的圭臬。丘吉尔的初衷,是要依附在美国身上,借助美国的力量,来阻止大英帝国的分崩离析,或者至少保住英国作为世界强国的地位。但现在看来,前者的希望早已彻底破灭;至于后者,英国已落居世界列强的末席,现在还在拼命挣扎。不可否认,英国从它与美国的“特殊关系”中获得了不少利益,但它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极其沉重。美国的实力越强,“特殊关系”的内涵就越容易变质,英国的地位就越是下降。过去几十年,英国在双边关系中的角色,已经从丘吉尔所希望的“平等伙伴”,变成了不平等的“盟友”,甚至变成了经常摇尾乞怜的“走狗”。自二战以来直到今天,与美国建立同盟关系的国家,都为拥有这样强大和富裕的朋友感到自豪。但是,所谓“盟友”,其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因为盟友之上还有盟主。尽管双方都要承担一些义务,要有所付出,但在关键时刻,唯盟主利益为大。英国作为盟友,为美国作出的最大和最早的牺牲之一,就是在二战结束前夕,在没有自主和不太情愿的情况下,与美国签署“布雷顿森林协议”。这份协议结束了伦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历史,结束了英镑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强势地位,而大英帝国也随之加速消失。当时,英格兰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把这份协议的签署称为美国的“欺诈”。而直到今天,还有一些英国人感到刻骨铭心,将此称为仅次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打击。环顾美国的所有盟友,没有一个国家感到与美国有真正的平等。相反,凡是与美国关系最密切,在任何事务上都是意言听计从的国家,结果都会感到伤害最大。英国是如此,澳洲是如此,日本、韩国以及一些新老欧洲国家都有这种感觉。当然,人们必须承认一个现实,那就是,由于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强国,足以影响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多数国家与之交往时,从大局着想,在委曲中求全,这是现实的无奈,也是自我生存与发展的必须。但是,委曲求全是有底线的,那就是不损害外交政策的独立性、主体性和民族尊严。假若守不住这一点,那就只能永远受制于人。美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盟友关系,是冷战时期的产物,但现在早已落后于世界格局的变迁。相较于“盟友”,国际交往中比较健康的模式,应该是平等基础上的合作伙伴。虽然要做到完全平等是不可能的,但伙伴之间毕竟可以做到依违两可,张弛有度,若即若离,不将自身的安全和利益维系于人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