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24

紫枫2007
首页 > 英语培训 > 北外官网英语介绍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成都蜀道装饰

已采纳

北京外国语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院校之一,是我国外语院校中历史最悠久、层次齐全、语种最多的高等院校。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前身是1941年在抗大三分校俄文大队基础上创办的延安外国语学校。她是中国共产党为了适应抗日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而成立的,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和具体指导。新中国成立以来,她一直是我国培养外语人才,特别是培养外交、外贸、对外文化交流及外事翻译人才的主要基地。1980年前学校归外交部领导,1980年后直属国家教育部领导,1994年,学校由北京外国语学院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目前,北京外国语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多语种外语教学为主,多学科、多层次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现任党委书记杨学义教授,校长郝平教授。

北京外国语大学现法语系、德语系、日语系、西葡语系、阿拉伯语系、欧语系以及社科部等7个系部;英语学院、俄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亚非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国际商学院、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日本学研究中心、成人教育学院、网络学院等13个学院、中心。外国语言文化研究院(包括外国语言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重点文科研究基地)、日本学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出版《外国文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国际论坛》等核心刊物,另有图书馆、教育技术中心等教学辅助单位。开设英语、俄语、德语、对外汉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外交学、法律、金融、新闻等44个本科专业,具有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位授予权。讲授英、俄、法、德、日、西班牙、阿拉伯、意大利、瑞典、葡萄牙、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印尼、马来、僧伽罗、土耳其、朝鲜、斯瓦希里、豪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芬兰、乌克兰、荷兰共43种外国语,其中18种语言是全国唯一学科点。

北京外国语大学是我国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现设有外国语言文学1个博士后流动站,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外国语言文学和应用语言学等9个博士点,包括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日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欧洲语言、亚非语言、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外交学等15个硕士点,涵盖了学校讲授的全部30多种外国语言以及中文和外交学专业,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翻译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在职人员学位授权点6个。英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点,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言文学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点。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是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重点文科研究基地。

作为国内开设外语语种最多、学科专业较全的外语类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拥有一批在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翻译等领域具有较强实力,在社会上有较高学术声望的教授、学者,师资力量相当雄厚。全校拥有专任教师576人,包括博士生导师 70人、硕士生导师221人,教授、研究员119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35人,讲师268人,其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2名,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3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28名。几十年来,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取得了许多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成果,为培养高质量的外语人才,为北外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同类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在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另外,学校有来自全世界24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教师122人,已与世界50个国家和地区的172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学术合作和交流关系。

北京外国语大学是一个学习气氛浓厚、环境优美的"花园式校园"。学校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图书馆占地约9,997平方米,藏书80万册,中外文报刊1763余种,其中外文现刊390余种,中文电子期刊3000余种。

学校的目标是:到2010年,将学校建成一所多语种、多学科、多层次、培养复语型、复合型高质量外语专门人才和外语运用能力强的经济、管理、外交、新闻、法律等涉外专业人才,国内一流、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教学--科研型的社会主义大学。

办学特色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北京外国语大学已成为全国外语院校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语种最多的学校,在人才培养、教学质量、教材建设、学术水平、科学研究以及整体实力上,均有比较明显的优势。特别是1996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之后,学校自筹资金启动了"211工程"的各个建设项目。

学科建设是衡量一所高校教学科研实力和发展前景的重要标准。多年来,北外一直遵循"多学科、多语种、多层次"的办学方针,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目前,已形成了以文学和语言学为主导、辅以经贸和外交的学科格局,现有国家重点学科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点9个,硕士点15个,专业学位点2个,在职人员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本科专业42个,可以培养从学士、硕士、博士直至博士后、联合国译员的各类高级外语人才。

文学和语言学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具有传统优势的两大特色学科,北外拥有一大批在国内外语教育界享有很高学术地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在通用语种学科领域内,北外有多种语言学科居全国领先地位,如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和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等学科,都有国内首屈一指的师资力量。

在我国现有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中,北外不仅有许多学科名列前茅,而且学科涵盖面很广,其中不少非通用语种学科,是国内在该学科领域的唯一学科点。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化和学科自身的发展,北外按照李岚清副总理1994年提出的关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指示,在保持传统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学科的同时,又新建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外交学、金融学、法律、新闻、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等8个新专业,并且积极寻求外语与经贸、外交、法律及新闻等专业相复合的新途径,早已建立的高级翻译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国际商学院等,就是这种努力的尝试。

北外的亚非语系和欧洲语言系,集中了22个非通用语种专业,大都是全国唯一的专业点。在非通用语种的建设方面、在为国家培养不可缺少的非通用语种人才方面,我校的非通用语种专业功不可没。

学校简介

北京外国语大学(简称北外)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其前身是创建于1941年的抗大三分校,距今已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是我国办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开设语种最多的外国语大学。经过几十年的创业与奋斗、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北外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多语种、多学科、多层次、以培养复合型、复语型的高质量外语人才为目标的国际知名外国语大学。

北外在认真办好本科教育的同时,历来重观研究生教育。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北外就开始招收研究生,至1965年共招收培养研究生65名。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到2007年6月,北外已授予博士学位192人,硕士学位2602人。目前在校研究生人数125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96人,硕士研究生1054人,)。在北外培养出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拔尖人才,其中不少人已经成为国家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的科研、教学骨干,有的还担任了部级领导职务(如外交部长李肇星、原财政部副部长,现任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金立群等),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北外目前共教授33种外国语语言,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涵盖了世界上所有主要语种群的文学、语言和文化,研究领域极为宽广。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现已具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涵盖34种外国语言),有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34种外国语和中文、外交学、法学),6个专业(英、俄、法、德、日、阿拉伯语)有权接收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1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国家重点学科点(英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点(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1个全国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北外一贯坚持"以一流的师资,办一流的大学"的办学理念,汇集了一大批学贯中西、蜚声海内外的知名学者和学科带头人。已故的王佐良、许国璋、周珏良等教授作为我国外国语言文学界的泰斗而成为北外的骄傲。梅仁毅、胡文仲、钱青、吴冰、张中载、何其莘、刘润清、陈国华、王克非(英语);王福祥、白春仁、张建华(俄语);纳忠、余章荣、周烈(阿拉伯语);祝彦、谢莹莹、殷桐生、韩瑞祥(德语);严安生、徐一平(日语);董燕生(西班牙语);冯志臣(罗马尼亚语);易丽君(波兰语)等数十位专家是国内外语界享有很高学术地位的学科带头人。更为可喜的是,北外已涌现出一批学有所长、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学校现有专任教师五百余人,其中教授112人(博士生导师45人)、副教授173人、讲师198人,还聘请外国籍专家和教师70余位。北外现设法语系、德语系、日语系、西葡语系、阿拉伯语系、欧语系以及社科部等7个系部;英语学院、俄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亚非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国际商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研究院、网络学院、日本学研究中心、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等13个学院、中心。另有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等教辅单位。教育技术中心有50多个语言实验室和视听教室,配备各种录像、摄像、演播、卫星接收等现代化电教设备。我校图书馆藏书70余万册,外文报刊400多种,中文报刊800多种,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科研条件。

北外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到目前为止,已和46个国家和地区的166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每年都选派教师和学生出国进修、学习,并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

北外官网英语介绍

269 评论(10)

qingkong88888

英语系是北外学生和教师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系。现有教师80余人,本科生400人,研究生290余人。 英语系是我校最早设立的学科之一,创建于1944年6月。半个多世纪以来,它为我国的英语教学与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代表着该领域的最高水平。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它为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点,1988年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英语语言文学的两个重点学科点之一。李岚清副总理在1994年10月视察我校时说:“北外英语系是全国最强的英语系。” 英语系的第一任系主任是浦化人,当时在我系任教的有黄华、陈家康、柯百年、马海德等。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我国英语界的著名学者王佐良、许国璋、周珏良、刘世沐、危东亚、胡文仲,陈琳等都先后在英语系任教任职。经过多年的努力,英语系逐步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的师资队伍。 现在英语系的教学、科研队伍是由一批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和一批年富力强、学有所成的中青年教师组成的。现在全系有博士生导师12人、教授23人、副教授27多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近20人。 我们英语学院仍在工作的胡文仲、钱青、张中载、梅仁毅、吴冰、吴一安等都是国内知名教授,是我们英语界的明星。 英语系多年来一直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把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的英语人才作为自己的最高使命。建系60多年来,英语系已为国家培养了近万名合格的英语人才,有很多人已成为外交、外贸、新闻、科研、教学等战线上的骨干力量。原驻美大使、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原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原中国银行副行长凌志、原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驻WTO首席代表孙振宇、原外交部副部长王英凡、原外交部发言人、中国驻阿富汗大使孙玉玺、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杨澜等,以及仍然活跃在教学科研战线上的胡文仲、钱青、张中载、梅仁毅等诸多学者就是我们英语系的毕业生。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遍布英语世界。随着中国加入WTO和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我国对于高水平英语人才的需求将急剧增加。不仅如此,英语学院每年都有一批毕业生出国继续深造。可以肯定地说,北外英语学院的毕业生前途似锦。就在今年就业市场不那么景气的情况下,北外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仍然达到98.6%。 作为全国英语语言文学重点学科点,英语系还承担了多项重点科研项目,仅最近十年来出版的专著、译著、教材、工具书和各种读物就达150余种,获得部委以上各类图书奖的有20种。其中一套《许国璋英语》红遍大江南北,一本《汉英词典》享誉海内外,而英语系主编的《英语学习》是我国第一本英语辅导期刊,其发行量曾达到50万册以上,深受广大英语爱好者的欢迎。 英语系的教学分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层次。本科学制四年,重点培养既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又有一定专业知识的英语人才,一、二年级为基础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语言基本功训练,课程设置以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为主,同时,还开设用英语讲授的一些入门专业课程。三、四年级的教学任务是: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同时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技术水平和交际能力。课程设置除阅读、写作、口译、笔译、视听说、高级听力、论文写作等语言技能课程外,还有文学导论和语言导论两门必修课。同时还设有英美文学、国别研究、翻译三个专业倾向,要求学生选择一种专业倾向,并在高年级阶段至少修满四门专业倾向课程。 英语系研究生教学分硕士生和博士生两个层次,学制分别为两年半和三年,分为英美文学、语言学、美国社会与文化研究、英国社会与文化研究、澳大利亚社会与翻译理论与实践6个专业领域。培养目标是能够从事高级翻译、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级英语人才。英语系的硕士点在过去几年中不断扩大招生,发展很快,现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每年招生数字已经持平。 北外英语系的奋斗目标是把本系办成一个既与英美综合性大学中英语系接轨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以英语教学和研究为中心的多层次、全方位、高水平的英语系。

334 评论(10)

happysky4496

北外青少英语依托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外研社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在青少年、幼儿等基础教育领域,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教学资源、精英师资和一线的成功教学经验。

179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