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51

|烟、易戒
首页 > 英语培训 > 内禀增长率英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dungmickey

已采纳

R.E.MacArthur(1962)总结了前人对生物生活史的研究,认为在热带雨林的气候条件稳定,自然灾害较为罕见,动物的繁衍有可能接近环境容纳量,即近似于逻辑斯谛方程中的饱和密度(K)。故在稳定的环境中,谁能更好地利用环境承载力,达到更高的K,对谁就有利。相反,在环境不稳定的地方和自然灾害经常发生,只有较高的繁殖能力才能补偿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故在不稳定的环境中,谁具有较高的繁殖能力将对谁更有利。通常用来表达繁殖力的测度之一是内禀增长率rm,所以居住不稳定环境中的物种,具有较大的rm是有利的。有利于增大内禀增长率的选择称为r-选择,有利于竞争能力增加的选择称为K-选择。R.E.MacArthur和E.O.Wilson(1967)又从物种适应性出发,进一步把r-选择的物种称为r-策略者,K-选择的物种称为K-策略者。他们认为,物种总是面临两个相互对立的进化途径,各自只能择其一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 r-K策略是新生境的开拓者,但存活要靠机会,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它们是机会主义者,很容易出现“突然的爆发和猛烈的破产”。而K-策略者是稳定环境的维护者,在一定意义上,它们又是保守主义者,当生存环境发生灾变时很难迅速恢复,如果再有竞争者抑制,就可能趋向灭绝。 自r-K选择理论和概念提出来,有关学者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在实际应用中,这一理论既用于较大类群之间的比较,也用于近似物种之间的比较,甚至于同一物种之内不同型或不同环境个体之间的比较,尽管物种内在r-选择和K-选择的特征差异不会那么明显,但它们对环境的反应体现在个体生态学特征上的差异总还存在着向r-选择或K-选择演化的趋势。因为昆虫的快速进化时在二叠纪和三叠纪,当时的气候条件被证明是非常多变的,而脊椎动物主要盛发期是侏罗纪、白垩纪,早第三纪,正是温暖潮湿气候稳定的低质时期。在分类单位之内比较,如鸟类中的鹫、鹰、信天翁等都是典型的r-选择,它们体型小,生育力高,对幼鸟的抚育时间较短。许多蚜虫的成虫具有无翅型和有翅型两种,雌的无翅型繁殖很快,且一般取孤雌胎生的繁殖方式,属于r-选择;而有翅型要迁飞变换寄生,且取两性繁殖,寿命相对较长,繁殖速度也相对较慢,可视为K-选择。在植物中,一年生植物如农田杂草,原生和次生芜原的先锋草种属于r-选择,大多数森林树种属于K-选择。 应该说,r-K选择只是有机体自然选择的两个基本类型。实际上,在同一地区,同一生态条件下都能找到许多不同的类型,大多数物种则是以一个、几个或大部分特征居于这两个类型之间。因此,将这两个类型看作是连续变化的两个极端更为恰当。正如英国生态学家T.Southwood(1976)、P.M.Gadgil和O.Solbrig(1972)所理解的,生物界的种类存在着“r-K策略连续统”,这种思想也得到了大量认证。经过更大范围生物类群的分析,发现从细菌到鲸,个体大小与世代时间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在世代时间与繁殖关系上表现为世代时间减半,r值就加倍,若采取双对数直线回归分析,其以斜率为-1的规律性变化;同时,在r值与体重大小的关系上也有明显的规律性。另外,同一物种分布在不同生态梯度上也可以形成一种r-K连续统特征。例如,云杉在低海拔属于偏r-选择,中海拔为K-选择,中高海拔为偏K-选择,高海拔为r-选择。 r-K选择统是生物多维进化的产物,地球历史环境的变迁,生物曾经在长期安定的古生态环境中进化,也曾经在高度不稳定的环境中进化,并且为适应新的环境而一直在进化着,所以,我们不仅可以在整个生物界,在各大小类群内、物种内也可以找到r-K连续统。在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中,上述各策略者都有大量取得成功而在当今生物界中得以繁荣的代表。

内禀增长率英文

115 评论(11)

卷卷小白菜

内禀增长率指在给定的物理和生物的条件下,具有稳定的年龄组配的种群的最大瞬时增长率。是在实验状态下,种群最大的增长能力,在无限环境中且年龄结构稳定下获得的一个抽象的值。 一般来说r对策物种内禀增长率较高,但寿命短。

重要性

(1)可以敏感地反应出环境的细微变化,是特定种群对于环境质量反应的一个优良指标。

(2)内禀增长率是自然现象的抽象,它能作为一个模型,可以与自然界观察到的实际增长率进行比较。

(3)内禀增长率是动物生态学等学科教学和科研中常用参数。

311 评论(11)

妳是在誇我咩

按Andrewartha和Brich的定义(1954),内禀增长率是指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在食物与空间不受限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密度维持在最适水平、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一特定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食物性质的环境条件组配下,种群的最大瞬时增长率。反应了种群在理想状态下,生物种群的扩繁能力。

278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