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落晓婷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简介法国著名雕塑家。他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是穷苦的平民妇女。罗丹从小喜爱美术,其它功课却很糟糕。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失望的父亲不得不同意把他送进巴黎美术工艺学校。姐姐玛丽靠自己挣得的工钱来供给他食宿费,因此罗丹从小就深深地敬爱他的姐姐。他14岁随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 Boisbaudran)学画,后又随巴耶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包含着186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他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生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艺术论》传世。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对于现代人来说,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最初一位雕刻家。他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代派的门坎儿。可以说,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大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当年轻的艺术家们蜂拥而入向前跑去时,他却已入衰迈之年,他走不动了。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罗丹的一生是被人攻击和嘲讽、同时亦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终以一种伟大的人格正确地面对这一切。罗丹一生攀登,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罗丹偏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凡高 十九世纪伟大的艺术巨匠文森特·凡·高 (本站简称凡高) 他是后期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兰南部尊得特一个牧师家庭。他父亲叫西奥多卢·凡·高是当地牧师。母亲叫安娜·科尼莉亚,4年后,凡高的弟弟提奥出生,他是凡高一生中最大的也是最坚定的支持者与崇拜者。 小时候的凡高不爱学习,但他很有语言天赋。他会说英语,德语,法语,还会用它们写信。再加上后来学习宗教时学的拉丁语和希腊语,还有母语荷兰语,他总共会六种语言。这说明凡高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不是个疯子!这一点必须澄清!请见《"疯子"是不可以用来形容他的》一文。 1861年凡高进入小学读书。1869年,16岁的凡高在画商文森特伯伯(与凡高同名,简称文森特伯伯的介绍下,进入巴黎古比尔公司(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廊)的海牙分店工作。这家店是文森特伯伯一手创建的。现在的经理是年轻的特斯蒂格先生。店里出售绘画作品和名画复制品。凡高在那儿当店员。后因工作出色被转到伦敦分店工作。凡高质朴,真诚,热情的性格,使别人都很喜欢他,他的前途似乎也是一片光明,因为他的伯伯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商之一,而他被认为是这位著名画商的理想继承人。 凡高在这段日子里通过工作,学习了大量的艺术知识,也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凡高一生都很爱读书,从他的信中就可以看出),这使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了很高的艺术鉴赏力,这也为他日后成为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打下了基础。他最喜欢的画家是米勒,伦勃朗,布雷顿等人。 1871年,父亲被调往海尔沃特。 1872年夏天,凡高回到海尔沃特看望双亲,与在外地上学的弟弟提奥见面。8月,提奥前往海牙,凡高与弟弟度过了一段愉快而难忘的日子。提奥走后,他们开始了长达一生的书信来往。这650多封凡高写给提奥的书信,是我们了解凡高的最重要的资料。(请见本站凡高书信集) 1873年,提奥开始在古比尔公司布鲁塞尔分店工作,与凡高成了同行。 1874年,凡高在伦敦向房东的女儿求婚失败,受到了第一次巨大打击。心灰意冷的他对工作失去了热情,顾客和同事都对他很有看法。终在1876年初,凡高被古比尔公司解雇。 凡高通过报纸上的招聘广告,求得了一份老师的工作。1876年4月,他来到英国的海边城镇拉姆斯盖特 ,在斯托克斯先生办的学校当没有薪水的见习教师。7月,学校迁往艾勒沃斯,但试用期过后凡高仍没有领到工资。他开始另谋出路。这时,他有幸结识了当地的琼斯牧师,并在牧师所办的学校任助理教师,后来做起了助理牧师,甚至凡高有了自己的第一次传教。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因为在伦敦失恋后,就已经投身了宗教,并成了一名“宗教狂热分子”。 12月,凡高回家过圣诞节。此后再没有返回英国。具体原因不详。 1877年,又是在文森特伯伯的帮助之下,凡高到多德雷赫特一家书店当店员。但因为他全身心地投入了宗教,怠慢了工作,4个月后再次失去了工作。 1877年5月,经父亲同意,他来到阿姆斯特丹,住在当时是荷兰海军司令的约翰伯伯家准备神学院的入学考试。凡高的舅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师,给他找来了最好的老师。但因为急于从事实际工作和痛恨晦涩的拉丁文和希腊文,他放弃了继续学习。 1878年7月,又进入布鲁塞尔传教士学校学习,但还是没有取得毕业任命书。 同年12月,他毅然前往比利时博里那日矿区从事牧师工作。那是一个如地狱一般的地方,矿工们过着非人的生活,经常有瓦斯爆炸事故。为了给矿工们最大帮助,凡高与矿工们吃住在一样的破房子里,并把自己全部的食物和物品送给他们,后因工作过于“热情”,形象过于“丑陋”,教会认为他损坏了牧师的形象,把他解雇了。但凡高的行为得到了矿工们的尊重,有些人把他看作一位圣人。 再一次被解雇后的凡高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继续义务从事传教和救助工作。这时,他打算从事艺术了! 1880年10月,在朋友的推荐下,前往布鲁塞尔边学习边创作。 1881年4月,凡高返回父母居住的埃顿。他开始了绘画的学习和创作,而他的家人和亲戚已开始对他失望(其实一直都很失望)。可是此时,凡高深埋心底的对艺术的热情才刚刚开始燃烧。 在埃顿期间,他爱上了刚刚丧夫的表姐凯(就是曾帮助过凡高的牧师舅舅的女儿 ),他和凯很谈得来,但当他提出要和她结婚时,又一次被拒绝了!凯逃回了阿姆斯特丹。痴情的凡高到凯双亲的住处找她,但凯的父亲拒绝了凡高的请求,凡高将一只手放到点燃的蜡烛上,故意让火烧自己,凯的父亲最后不得不吹灭了蜡烛......凡高还是离开了。 又一次遭到打击的凡高来到海牙,他得到了已经很有名气的画家亲戚安东·莫夫(又译成毛威)的帮助,凡高在莫夫的指点下,绘画技法进步很快。他还得到了海牙古比尔分店经理特斯蒂格的支持。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比如凡高曾拒绝莫夫的建议:画石膏像。不过比较合理的说法是,因为凡高与*女西恩交往,才最终与莫夫和特斯蒂格绝交。他的生活又陷入了困境。他只能*弟弟提奥每月寄来的钱维持生活,而这种*弟弟养活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凡高自杀。 1882年2月,凡高结识了*女西恩并同她同居。出于对其悲惨生活的同情,凡高决定和西恩一起过平静的生活。所有人都反对他们的结合,甚至是提奥。他们最终还是分手了。 9月中旬,与西恩分手后的凡高,离开海牙前往荷兰北部的德伦特,开始了几个月的流浪与创作。 1883年底已30岁的凡高来到父母在纽南的新家。 1885年3月26日,凡高的父亲去世。当年凡高完成了他的一幅著名作品(所谓著名是后来人的评价,当时的凡高根本无人知晓)《吃土豆的人》。这个时期的凡高受到荷兰画派,伦勃朗等画家的影响,画面深沉,厚实,有极强的乡土气息。而喜欢画农民一方面是出于对劳动者的尊敬和崇尚,也是受了他的精神导师----米勒的影响。 1885年11月,凡高到安特卫普一边创作一边学习。他开始推崇卢本斯,还接触了日本浮世绘。 1886年2月,凡高突然前往巴黎与弟弟提奥同住。提奥在当时已是小有名气的画商了,他十分推崇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在弟弟的介绍下,凡高结识了保罗·高更、埃米尔·贝尔纳、图卢兹-劳特累克、卡米尔·毕沙罗、修拉等画家。还结识了经营绘画用品的唐基。这一时期的凡高深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画面变得明亮、清新,并运用了如点彩法等的一些印象派技法。同时,他也开始了著名的自画像的创作。 1888年初,35岁的凡高厌倦了巴黎的城市生活,来到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寻找它向往的灿烂的阳光和无垠的农田。他租下了"黄房子",准备建立“画家之家”(又称“南方画室”)。他的创作真正进入了高潮。《向日葵》《夜间咖啡座-室外》《夜间咖啡座-室内》《收获景象》《海滨渔船》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但他依然只能*提奥的资助生活。 在阿尔期间,凡高认识了邮递员鲁林,善良的鲁林可能是凡高在阿尔唯一的朋友。凡高还为他们一家画了很多肖像画。 10月,高更来到阿尔与凡高同住,这是凡高梦寐以求的。他为了装饰高更的屋子,打算画一打(12幅)的向日葵,可惜没有完成。他对高更的感情很复杂。他很尊重高更,但他们因性格上的差异和艺术上的分歧经常争吵。后来凡高因过度劳累,而变得时常精神失常。在一次与高更争吵后,他失去理智,企图“刺杀”高更,高更跑开后,凡高回到“黄房子”,割下了右耳的一部分献给了一个当地*女...这就是著名的“割耳事件”。高更走了,凡高想建立“画家之家”的宏伟计划就此终结。他也陷入了精神疾病的泥潭。 1889年4月,提奥结婚了。 5月,凡高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圣雷米的修道院接受精神病治疗(凡高得的应该是癫痫病,有人研究得到的结论认为:凡高得这种病有遗传因素,因为他们家族有这种病史)。 他每隔一段时间就发一次病,但平时他极为清醒(癫痫病人在不发病时就像常人一样),还创作了大量作品。这时的凡高已完全超越了印象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用心灵作画的大师! 凡高认为:绘画不能仅仅满足于模仿事物的外部形象...而应当在凭感觉与真实地描绘自然的同时,表达艺术家的主观见解和情感,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可以说,用绘画表达艺术家的主观感受是此后一些画派,甚至整个现代艺术的主题。可在当时,凡高和高更等人根本不被理解,所以凡高一生只卖出过一幅油画,他近十年的艺术创作都是在提奥的资助下进行的。《星月夜》是圣雷米时期最著名的作品,也可以说是他所有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 1890年5月,凡高前往巴黎,与弟弟提奥和他的妻子,及他们刚出生一年多的儿子见面(凡高的侄子也叫文森特·凡·高,后来成为出色的工程师,荷兰阿姆斯特丹凡高美术馆就是在他的奔走下建立的。) 5月21日,凡高搬到巴黎附近的奥维尔接受加歇医生的治疗。一切都很顺利。但《麦田与乌鸦》这一著名作品被认为预示了凡高的死亡。 7月27日,星期天。在外出写生时,凡高开枪自杀!但没有打中要害,被人抬回家,他拒绝接受治疗。(也有说是子弹太深了,已无法医治。) 7月28日一早,提奥赶到奥维尔。他坐在凡高床边和他一起回忆童年的时光...... 凡高说:“痛苦将永存” 7月29日黎明,凡高逝世。 7月30日,举行了葬礼。参加葬礼的只有提奥,加歇,贝尔纳,鲁西安·毕沙罗(著名画家毕沙罗之子),唐基。 自杀后,在凡高身上发现的一封信中,凡高说:“说到我的事业,我为它豁出了我的生命,因为它,我的理智已近乎崩溃。” 提奥因过于悲痛也卧床不起,在凡高去世六个月后,也去世了。 后来,他与凡高一同葬在奥维尔墓园。他们兄弟的故事将感动全世界。 此后,在提奥妻子乔安娜的努力下(她把凡高的画借出展览。其实,在凡高临死前,已经有评论家赞美凡高了),凡高的名望越来越大。 1907年凡高的母亲去世。他活到了他儿子成名的那一天-------,她还为曾扔过凡高的画而感到后悔。 提奥的妻子乔安娜整理了凡高堆积如山的油画和素描,及写给提奥的几百封信。 1914年,凡高书信集出版。凡高的一生渐渐被全世界的人所知。 1927年,乔安娜去世。 1934年,《渴望生活----凡高传》出版。到了今天,此书已销售几千万册,许多人是通过这本书才喜欢上凡高的。 1962年,在凡高侄子的努力下,荷兰政府修建了阿姆斯特丹 国立凡高美术馆,永久珍藏凡高的作品和书信。这也是现在收藏凡高作品最多的艺术馆。 1978年凡高的侄子去世。他生前看到了凡高美术馆的建成。 到了今天,凡高已成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大师...... 他的《加歇医生像》仍保持着世界艺术品拍卖的最高纪录------8250万美元。 凡高37岁就死了,他的主要作品都是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完成的。现存有油画800余幅,素描1000余幅,还有水彩,版画等作品。本站只选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作品向大家展示。 凡高是用心灵作画的大师。他说:“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 凡高,高更,塞尚,都是后印象派的杰出画家,他们都超越了印象派绘画,是现代艺术的导师和照亮人类艺术史的永恒的明星! 毕加索(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画 20000 幅,平版画 6121幅。 跟一生穷困潦倒的文森特•凡高不同,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达芬奇简介 1452年4月15日 意大利佛罗伦斯共和国的文西村近郊,赛尔·皮耶洛·达芬奇与卡特莉娜所生 1465年 进入韦罗基奥的工作室成为入门弟子(13~14岁) 1473年 创作《圣告图》 1476年 被告密与韦罗基奥的其他弟子犯了同性恋之罪,由于他矢口否认,最后被释放(24岁) 1482年 绘《三贤王的膜拜》,返往米兰(30岁) 1483年 接受圣佛郎西斯克,格兰德教会订作《岩石上的圣母》(31岁) 1495年 开始绘制《最后的晚餐》(43岁) 1502~03年 回到佛罗伦斯,开始绘制《蒙娜丽莎》(50岁) 1516年 应法王之邀,赴法国安伯瓦兹(64岁) 1519年5月2日 去世于安伯瓦兹(67岁)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莫扎特三岁起显露音乐才能,四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五岁作曲,六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八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十一岁写了第一首歌剧。他仅仅活了三十六岁。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 1762年,六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尝试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获得成功。这些旅行演出对莫扎特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他有机会接触到欧洲当时最先进的音乐艺术--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的器乐,这使他以后能成为他那个时代在创作上风格最广泛的一位作曲家。 自1774年起,他的创作开始进入成熟时期。1777年在他又一次旅行演出时,在和社会各阶层广泛的接触中,特别是与曼亥姆市民艺术家们平等而融洽的交往中,莫扎特得到了远非传统观念所能给予他的启示和激励。这不仅是艺术鉴赏力的提高,而首先是对不合理的封建制度的深切体会。他愈加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由出身而是由才能与道德所决定。这时已经成人的莫扎特,对自己的奴仆地位感到不满。为了争取人身与创作自由,1781年,他彻底地同雇佣他的大主教决裂,毅然辞职。成为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反抗宫廷和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自由作曲家。同年,他到了维也纳,并写出了著名的歌剧《后宫诱逃》。 1782年7月首演,获得成功。1782年,在没有征得父亲同意的情况下他同一位曼亥姆音乐家的女儿康坦丝•韦伯结了婚。此间,莫扎特和当时正在维也纳的海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向海顿学习四重奏和交响曲的创作经验。自从他走上自由作曲家道路到他逝世的十年间,是莫扎特一生最重要的创作时期。这期间的作品,无论是歌剧还是交响曲,都展现出新的风貌。这些作品反映了处于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所具有的坚定、乐观的阶级意识,表现了维也纳进步知识分子典型的思想感情。然而,作为第一个力图挣脱束缚、维护自己尊严的艺术家,他在享受“自由”乐趣的同时,也对“自由”的艰辛有了更实际的体验。莫扎特在音乐里开始体现他的悲伤、愤懑、甚至抗议,同时仍然对美好的未来抱着天真、诚挚的向往,一打开美丽的外壳,就迸射出如火的激情。 莫扎特一生中最后的两年是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他曾说道:“我的舌头已经尝到了死的滋味,我的创作还是乐观的。”1791年12月5日这位伟大而优雅的天才在维也纳的贫民窟里离开了这个让他多灾多难的世界。 当时妻子正患重病,家里没有一个零用钱,三十五岁的莫扎特就被埋葬在穷人的无名公墓里,没有一个亲属给他送葬,荒草隐蔽,雨露冲洗,让今天无数对他崇敬的后人欲祭无处。他为未能完成《安魂曲》而抱憾终生,但如今全世界都在赞美他的天才,他的灵魂真正可以安息了。 音乐史书上称莫扎特为稀世之才,他英年早逝,却留下了那么丰富的作品。他的创作几乎涉及了音乐的所有领域,但他最重要的成就当推歌剧。他继承格鲁克歌剧改革的理想,而且更进了一步。与格鲁克不同的是,莫扎特主张“诗必服从音乐”。他的歌剧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旋律非常优美、流畅自然而深情,宣叙调也富于歌唱性。不同类型的音乐,将各种人物形象、性格塑造得鲜明而生动。重唱形式,被莫扎特作为安排戏剧性冲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序曲简练、个性化,在音乐的性质上与全剧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这些重要的探索,使莫扎特在德国歌剧艺术的开拓史上立下了不朽业绩。其中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最为杰出。 交响乐也是莫扎特创作中的重要部分。他最有代表性的交响曲是他最后的三部,即降E大调、g小调和C大调交响曲。其中《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明朗愉快、充满诗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富有戏剧性,有海顿式的乐观主义情绪,但在技法上又完全不同于海顿,被称为莫扎特的“英雄”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通常被称为《朱彼特》)宏伟豪迈、东观向上,预示了贝多芬的英雄性的交响曲的出现。莫扎特的交响曲(尤其是最后三首),是贝多芬之前的全部交响曲创作的最高成就。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各乐章之间的主题之间的对比性。 总的来说,莫扎特的创作成就遍及各个领域。它们反映了十八世纪末,处在被压迫地位的德奥知识分子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羁绊,对美好社会和光明、正义、人的尊严的追求。他的音乐风格具有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的特征,大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反映了上升时期的德奥资产阶级向上的精神状态,在维也纳后期的创作中,也出现了悲剧性、戏剧性的风格,对社会矛盾的反映更趋深刻。
bigbig米米
1. Josef Albers (1888–1976) 生于德国的美国艺术家、教育家,对20世纪艺术教育产生过深远影响2. Karel Appel (1921–2006) 1948年欧洲“眼镜蛇”先锋派运动的发起人之一3. Francis Bacon (1909–1992) 英国著名的同性恋画家,作品以粗犷、犀利,极具暴力和梦魇色彩著称 4. Georg Baselitz (1938– ) 5. Jean-Michel Basquiat (1960–1988) 美国纽约70年代极具传奇色彩的街头涂鸦艺术家6. Alexander Calder (1898–1976) 美国著名雕塑家、艺术家,动态雕塑(mobile)的发明者7. Richard Diebenkorn (1922–1993) 8. Peter Doig (1959– ) 英国当代抽象风景画家9. Jean Dubuffet (1901–1985)10. Marlene Dumas (1953– )11. Lucio Fontana (1899–1968) 美术史上重要的意大利观念艺术家,空间主义运动发起人12. Sam Francis (1923–1994)13. Helen Frankenthaler (1928– ) 抽象表现主义女画家,美国战后绘画的主要贡献者14. Lucian Freud (1922– ) 英国人物肖像画与裸体画画家,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之孙15. Philip Guston (1913–1980) 美国学院派艺术的导师,巴洛克和德库宁的老师,被誉为抽象表现主义之父 16. Keith Haring (1958–1990) 美国著名的街头绘画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7. Damien Hirst (1965– ) 英国目前国际知名度最高的艺术家,英国新一代艺术家的主要代表人物18. David Hockney (1937– ) 英国60年代重要的波普画家19. Hans Hofmann (1880–1966) 从德国来到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先驱20. Jasper Johns (1930– ) 美国新达达主义画家21. Ellsworth Kelly (1923– ) 美国抽象色域绘画家、雕塑家、版画家22. Anselm Kiefer (1923– ) 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博伊斯的学生,作品掺杂了稻草、黏土等混合媒材23. Yves Klein (1928–1962) 法国新达达主义艺术家,战后欧洲艺术的重要人物24. Franz Kline (1910–1962) 抽象表现主义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25. Willem de Kooning (1904–1997) 荷兰裔美国著名抽象表现主义大师26. Jeff Koons (1955– ) 美国目前国际知名度最高的当代波普艺术家27. Lee Krasner (1908–1984) 第二代抽象表现主义代表画家,波洛克的妻子28. Roy Lichtenstein (1923–1997) 美国最重要的波普艺术家,新艺术运动的领军人物29. Piero Manzoni (1933–1963) 意大利著名贫穷艺术家,最出名的作品是用自己的粪便制作的罐头30. Agnes Martin (1912–2004) 加拿大裔美国极简主义女艺术家31. Joan Mitchell (1925–1992) 第二代抽象表现主义女画家32. Robert Motherwell (1915–1991) 美国抽象表现主义最年轻的干将33. Takashi Murakami (1963– ) 日本目前在国际上名气最大的艺术家村上隆34. Michelangelo Pistoletto (1933– ) 意大利概念派艺术代表人物35. Sigmar Polke (1941–2010) 36. Jackson Pollock (1912–1956) 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大师37. Richard Prince (1949– ) 善于“剽窃艺术”的美国传奇艺术家,对他人照片和绘画进行拼贴和再加工38. Robert Rauschenberg (1925–2008) 伟大的美国波普艺术家,8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过展览39. Gerhard Richter (1932– ) 德国最著名的当代视觉艺术家40. Bridget Riley (1931– ) 英国画家,Op视觉艺术的重要人物41. James Rosenquist (1933– ) 42. Mark Rothko (1903–1970) 最真实的艺术家马克·罗思科,美国著名的抽象主义大师43. Ed Ruscha (1937– ) 44. Robert Ryman (1930– ) 45. Richard Serra (1939– ) 美国极简雕塑家,影像艺术家46. Frank Stella (1936– ) 美国极简抽象主义画家47. Cy Twombly (1928– ) 美国著名抽象画大师,2012年去世(后补)48. Andy Warhol (1928–1987) 无所不玩的视觉波普艺术家,伟大的地下丝绒首张专辑的制作人49. Christopher Wool (1955– )50. Zhang Xiaogang (1958– ) 中国当代象征主义画家张晓刚以上,很多都是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同时也有些陌生名字,他们因为相同的市场属性被并置到一起。艺术品价格或拍卖成交率固然说明不了什么,但在艺术市场中一个永恒不变的公式,即“艺术价值 = 市场价值”,由此而言,这份名单应该还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玥玥285966231
画家是指专精绘画(如图画、图案)的人,是专门从事绘画创作与研究的绘画艺术工作者。那么你知道画家用英语怎么说吗?下面跟我一起来学习一下画家的英语知识吧。
painter
artist
宫廷画家 court painter
女画家 paintress ; a lady painter
著名画家 Famous painter
幻想画家 Fantasia Painter
车辆画家 Vehicle Painter
兔子画家 Bunny Painter
1. The painting had been executed with meticulous attention to detail.
画这幅画的时候,画家非常注意细节。
2. He was soon one of the most celebrated young painters in England.
不久他就成了英格兰最负盛名的年轻画家之一。
3. She's indexed the book by author, by age, and by illustrator.
她根据作者、年龄和插图画家分别为该书编了索引。
4. Miro is the most inventive and entertaining of surrealist painters.
米罗是最具创造力和娱乐性的超现实主义画家。
5. Many aspiring young artists are advised to learn by copying the masters.
许多胸怀抱负的年轻画家被建议通过临摹大师的作品来学习绘画。
6. Eight drawings by French artist Jean Cocteau will be auctioned next week.
下周法 国画 家让·科克托的8幅作品将被拍卖。
7. A painter may exaggerate or distort shapes and forms.
画家可能会对线条和形状进行夸大或扭曲。
8. Much of the film shows the painter simply going about his task.
这部电影大部分都在描述那位画家如何完全沉溺于自己的工作。
9. The gallery has mounted an exhibition of art by Irish women painters.
画廊已举办了一场爱尔兰女画家的作品展。
10. No one could imagine a great woman painter. None had existed yet.
没有谁能想象出一位伟大的女画家是什么样子。这样的画家还没有出现过。
11. For once, the artist'sfertile imagination failed him.
这位画家丰富的 想象力 曾一度枯竭。
12. an exhibition of work by contemporary British artists
当代英国画家作品展
13. a sale of the artist's early canvases
那位画家早期油画的拍卖
14. The figure in the foreground is the artist's mother.
图画前景中的人是画家的母亲。
15. Her style of painting has been imitated by other artists.
她的绘画风格为其他画家所模仿。
A librarian who admitted to a court this week that he substituted his own paintings for works by Chinese masters, and then sold the originals at auction, insisted he was not the only one to carry out such fraud. He was simply the best at it.
一名图书馆馆长本周向法院承认,他用自己的画作替换中国大师的作品,然后将原画拿去拍卖。他坚称自己不是唯一采取这种欺诈手段的人,只不过是其中做得最好的一个。
Xiao Yuan, the author of several books on Chinese art and a former librarian at the Guangzhou Academy of Fine Arts, said he came up with the scheme when he began a project to digitize the school's collection in 2003 and noticed that many originals had been replaced with fakes.
曾出版了几本有关中国艺术的书籍的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原馆长萧元表示,在2003年开展对学校藏品进行数字化处理的项目时,他发现很多真迹被假画掉包,因此想到了这个瞒天过海的办法。
That was what gave him the inspiration to do it himself, he told the court on Tuesday, according to a video of the proceedings.
一段庭审视频显示,萧元周二在法院表示,这一发现让他产生了自己也去掉包的念头。
"At that time, when I first looked, I realized there were already many fakes that had already been substituted before me, but I didn't say anything," he said. "I was very greedy and tempted. How was it that in the past there were so many people who did this? Now I had the keys, and I could do it, too."
"我有机会第一次看到这些画作。远远地看着,感觉很多是赝品,被人‘掉包'过。我当时没做声,却起了贪念,心想之前有人掉包过,我现在手里就有钥匙,也可以这样做,"他说。
A year later he began visiting the library on weekends, taking home works by famous painters such as Qi Baishi and Zhang Daqian, then copying them himself. He avoided the best-known works, including the more impressionistic paintings of the Lingnan School, which scholars at the institution knew well and were likely to be lent out for exhibitions.
一年之后,他开始在周末来到图书馆,将齐白石、张大千等著名画家的作品带回家,然后自己临摹。他会避开名画,比如岭南画派的印象派风格画作,因为这些作品为广州美术学院的学者们所熟知,而且还很可能会借出去展览。
Mr. Xiao purchased centuries-old blank paper and ink to render his forgeries and boasted that no one at the school's library could tell the difference. "From then up to the present, no one else understood except me," he said. "They just understood how to keep track of the numbers."
萧元买来几百年前的宣纸和砚墨,临摹出赝品。他夸耀说学校图书馆里没人能看出差别。"从那时到现在,在图书馆我是唯一懂美术的人,"他说,"其他人只会点数。"
Prosecutors said that Mr. Xiao sold 125 paintings valued at 34 million renminbi, about $5.5 million, through auction houses. He also still had in his possession 18 works from the library with a total estimated worth of 77 million renminbi. He told the court that auction houses had thought those works were fake and had refused to sell them.
检方称,萧元通过拍卖行出售了125幅画作,总共价值3400万元人民币。他手里还有18幅从图书馆盗走的画,总价值为7700万元人民币。他在庭审中表示,拍卖行认为后面这些画是假的,拒绝出售。
He was discovered after a Guangzhou Academy of Fine Arts graduate noticed a work at auction in Hong Kong had the school's seal.
广州美术学院的一名 毕业 生注意到在香港拍卖的一幅画作上有学校的印章,萧元的行为因此才被发现。
Mr. Xiao told the court he stopped swapping his fakes for the school's real works in 2006, after the collection was moved to the school's new campus, restricting his access. Upon seeing some of the collection later, he noted that some of his forgeries had been replaced with even cruder fakes.
萧元在法庭上表示,馆藏字画在2006年转移到了学校的新校区,他的出入受限,因此停止了掉包行为。后来看到一些画作时,他注意到,自己的一些临摹作品又被更粗糙的赝品掉包了。
"I realized that paintings I had substituted 10 years ago had been substituted again," he said. "I could tell right away they weren't mine. The quality was too low. I pointed this out to people, but they didn't pay any attention."
"我发现自己10年前已经临摹掉包的画作被再次掉包,"他说。"因为画技拙劣,我一眼就看出来,我曾向办案人员指出,但没有得到重视。"
猜你喜欢:
1. 画家的英语单词
2. 画家达利英文简介
3. 画家的相关英文是什么
4. 画家的英文是什么
5. 爱好画画的英文是什么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