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04

众有情殇
首页 > 英语培训 > 小学英语视听说课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蜡笔1982

已采纳

小学英语教学是一门科学,作为一个入门阶段,要想掌握好英语,除了需学习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外,还得练就扎实地听说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主要任务是通过看、听、说、玩、演唱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基础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并且通过学习一定量的词汇,接触一定量的日常交际用语,培养以听说能力为主的初步交际能力,为进一步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那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能力呢?在这里,我提出了我的几点建议。一、视听模仿培养良好的听的习惯小学三年级是英语学习视听说的入门阶段。在第一册课本里没有出现文字,只有五彩缤纷的图片,使学生初学英语时,能集中全部注意力听录音。小学生的听力训练首先要避免枯燥,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段进行训练。一些听的练习,可以尽量结合游戏进行,听力训练设计要灵活多变,可以多用图文并茂,学生喜欢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保持良好的状态。例如:在教学单词时,教师不急于叫学生一听就模仿读,而是教师先示范发音,学生边听边看教师嘴形,注意力观察其大小扁,圆及变化情况,做到看明、听清。当教师做手势一、二读了两次后,到了手势三时,全班齐声模仿,这样,发音易到位,模仿效果好。又如在句型,日常交际用语教学时,可以用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来训练听的能力。教师发出:a .stand up! b. sit down! C.Turn right/left d. Touch your nose/eye/face/leg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这个练习培养了学生的听力,提高其反应速度。二、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的习惯用英语组织教学可以烘托英语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在每次课前教师可跟学生进行free talk , 从简单的日常用语开始。如:每天可问候:Hello! Everyone ,How are you today ?学生都可以回答:Fine thank you ;How are you ,Miss Chen ?。在每节课前由值日生作英语报告。开始练习时,可用简单的知识内容运用到值日汇报的内容中去。值日生可谈论天气,谈论家庭,或学校,自己的好朋友等等,这些都是训练听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好素材。三、利用一切教学媒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听说环境实物、图片、简笔画、灯片、投影、录象、录音、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具,为学生创造一种逼真播的运用英语进行教学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从而产生运用英语的真实需要和激情,并得到一些促进真实交流的帮助,从而使学生更自觉、更有兴趣地参加课堂的交际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说英语的主劝性和积极性。而且,利用电化教具,可以多让学生听地道的英语录音,培养学生听懂地道的英语的能力。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能够模仿人家的语音,语调,以防学生出现吞音,丢音的现象。四、扮演角色。进行会话表演,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把表演带进课堂或经常在课堂上把句型、对话课文编成短剧,让学生表演,把讲台变成舞台,尽量让学生把所学内容,按设定的情景结构演出来,做到尽情结合,使学生得到大量的听说机会。如:三个同学分别叫Sue ,Kate和 Mary ,Sue和Kate是同学,Mary是Kate的朋友,她们在街上相遇,Kate向 Sue介绍她的朋友Mary (叫三个同学上来表演)Kate:Hello ! Mary !Mary :Hello ! Kate !Kate:Sue , This is Mary, she is my friend。This is Sue ,she’s my class mate.Mary:Glad to meet you !Sue:Glad to meet you ,too !在做表演对话时,教师应注意,要求学生根据情景用英语恰当地进行表达,听者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反应,说英语的时候语音,语调,轻重音,要基本正确,要带有感情色彩。五、加强语言实践,开展课外兴趣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师要从课内到课外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机会。如:组织语言游戏,竞赛,开辟英语角,举办英语兴趣小组。排演英语文娱节目。强调师生间同学间用英语问候,另外,还要求不管是在见面,课内外,回家路上等环境中,都尽可能要求学生把所学英语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这些活动不仅能激发学和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克服怕开口说英语的紧张心理,开创敢讲英语,争讲英语,爱讲英语的局面。六、收集一些西方国家风土人情的内容,增长学生的见识。除了教材的听说内容训练外,在选教标材时,教师尽量选一些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生活习惯有关的内容,这样既能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人民生活情况及风俗习惯,又能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为将来的英语正常交际打好基础。总之,小学生学习英语阶段,主要是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小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

小学英语视听说课

252 评论(9)

天津小吃好

They just need to do the rea

348 评论(13)

dp72893325

近年来,随着各地对小学英语阅读课研究力度的加大,“听说课”这个本该是语言教学灵魂的课堂研究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对于我来说,更像是:我还没真正学会如何上听说课就措手不及地被卷入了阅读教学的大潮。沈峰老师的一席话,醍醐灌顶。她让我深刻地省悟到:我从来就不懂小学英语教学。多么令人忧伤啊!但事实如此!在此将收获于沈峰老师报告的点滴与各位分享,希望不要有更多的同仁与我发出同样的感叹。 首先,一堂听说课的灵魂和先行应在于“听”。听是人们言语交际的首要能力和基础能力,在英语语言技能中排在首位。听是课堂中“输入”信息的过程,是学生直接接触真实英语的最好机会。我们应该给学生创造足够多的“听”的机会,听原汁原味英语的机会。就这点,我深深浅浅地反思了下自己的课堂,深觉惭愧。一直以来总是自大地认为自己的发音足够好,就偷懒不用录音机。孰不知,我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孩子接触最真实英语的机会。 虽然都是“听”,但我们却要在课堂中明确我们想要通过“听”让孩子达到什么目的,如:Reading for information/ understanding/ speaking...如果只是要get information 那么就只需孩子从语篇中抓住关键词获取关键信息;如果是要understand ,那么也只需孩子从整体上理解语篇的意思,获取语篇大意。以上两种“听”都只对理解大意和截取信息有要求,就不用强调孩子对语篇的跟读和模仿。但如果是为了speaking,我们就更应该从语音、语调、语速方面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 对于初学英语者,教会他们如何跟读和模仿显得尤为重要。当沈峰老师还是一线的老师时,她是这么做的: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我们不要一味地要求他们“说”,而更应强调“说得像不像”。1.当听第一遍时,教师一句一句地播放录音,孩子静静地听,边听边自主地标上记号,如:重音、语调、停顿等。2.第二遍时,跟着录音读。边校对自己做的记号合不合理,并对记号进行微调。3.第三遍时,孩子先读一句,再放一句录音。这时候孩子就会主动地关注录音和自己的是不是一样的。如不一样,孩子则会主动要求再来一遍。4.当全部学完后,全班齐读。但不是放声朗读。不是快的等慢的。而是:轻轻地读,和磁带保持一致的速度读。通过这四步曲,我们在孩子听的过程中能很好地实现语音、语调、语速的教学。让孩子在科学的模仿中形成最地道标准的英语口音。 其次,这堂课的目的在于“说”。作为听说课,“说”是这堂课的终极目标,是信息“输出”的过程。“说”是孩子用所学语言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是实现英语课程“工具性”的一种途径。 那么如何很好地引导孩子说出来呢?通常我们课本中所学到的对话都是完整的语篇,语句与 语句之间是连贯且有上下文关系的,语篇中会包含几个需要新授的单词和句式。对于具有以上特点的对话,我们在“听”或“阅读”之后要让孩子们收获到哪些呢?1.What?也就是这篇对话说了什么?让孩子在听或读之后理解别人说的话。可以是从整体理解入手再到分步理解,并且在理解过程中实现新知的习得。2.How?对话是怎么说的?孩子需要去揣摩、模仿别人说话,从句子、单词的排列到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以及语句的表达方式如情感、语气等。3.Why?为什么他们要说这段话?这样一段话在生活中解决了什么交际目的?我该在怎样的情况下运用到这么一段话? 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我们在对话教学中更应步步为营,精妙设计,以求达到教学的有效性。一、对话前:我们可以创设情境、引入话题、适当铺垫。如在Warming up环节中可通过Brainstorm对今天将学对话中涉及的新单词相关的旧知识进行复习归纳再引入今天的新词汇;也可通过Daily talk环节中与孩子的日常闲聊中引入今天的话题和新句型。热身环节可达到抓住孩子注意力的目的,但更高级的热身应是既能活跃课堂又能引出新知并能为新知的学习打好铺垫。二、对话中:可先让孩子预测对话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再第一次听整篇对话并检测看是否预测正确;再听一遍对话,以求了解更多细节,并要求在听的过程中尝试做笔记:1.记录关键词;2.画出关键词之间的关联。教师再出示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笔记本回答问题。(而并非老师先出示问题学生再听。)在对整体内容理解的前提下再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也就是朗读的指导与训练。(方法请参照上述中对“听”的指导。)三、对话后:在对整体理解及朗读指导训练完成之后便要求学生“产出”了。对于对话教学,产出的最高级产品仍然应该是“对话”。只有保证学生说出的是完整的对话,才具有交流的真实意义。我们可以通过整篇模仿;自己读、分组读、分角色读;总结提炼;尝试表演;拓展运用等方式来实现语言的“输出”。而这个“输出”的产品应该是一篇完整的对话。对于输出的“说”,有以下几点建议:1.模仿说,即让孩子对对话只纯粹模仿语音、语调地说。2.替换说,即记住关键语句的运用,其他内容可用实际情况替换对话中的内容。3.自由说,即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情景自由组合语句,把书本中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以达到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我们应该在平时的对话教学中真正培养和训练孩子的“听说能力”。另一方面,在我们国家,大多数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孩子)日常生活中都没有听、说英语的环境,课堂是他们接触英语的唯一途径。所以,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也应在课堂中给孩子创造听英语、说英语的氛围。自己坚持在课堂中用英语教学,包括问候、课堂用语、评价、布置作业,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说英语。对于刚接触英语课的学生,老师可借助表情、姿势、动作帮助学生理解。长期以往,教师本身可以不断提高自己口语的熟练程度,也可逐渐培养孩子听英语并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只有教师在平时多注重英语的“听说”训练才有可能避免更多的“聋哑英语”。 与广大小学英语教师共勉!           ——2015年11月反思于沈峰老师《在语篇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专题报告

213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