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通宝
山西 shanxi 陕西 shaanxi================以下文字节选自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语言文字工作专家张日培先生的《不必为“‘Shanxi’还是‘Shaanxi’”争论》: 目前关于“陕西”的汉语拼音拼法,“Shanxi”和“Shaanxi”都有使用。中国地名委、教育部和国家出版局出版的《中华地名大词典》(1998年)以及民政部颁发《中国政区大典》(1999年)则都采用“Shanxi”;国家测绘局编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录》目录索引中则使用了“Shaanxi”。 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汉语拼音专家、《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起草人之一尹斌庸先生所著《新华拼写词典》对“陕西”的汉语拼音拼写即采用“Shaanxi”,并同时指出仅用于区分省级行政区划,不可类推。 “Shaanxi”作为一种技术处理方法始终未能以任何法定的形式上升为关于“陕西”的罗马字母拼法的国际标准和国家规范。1977年,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通过了关于“采用汉语拼音作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法的国际标准”的决议。汉语拼音拼写必须按照我国法定的罗马字母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方案》,但“Shaanxi”的拼法显然违背《汉语拼音方案》的基本法则。而在这种技术处理方法已经成为客观现实的情况下,国家有关部门先后颁发的关于中国地名汉语拼音拼写法的规范标准,都未能就“‘陕西’可以拼为‘shaanxi’以示与‘山西’的区别”作出专门的或明确的表述和规定。这不得不说明,国家有关部门以及学术界对这个问题存在着不同看法。1984年由中国地名委员会、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测绘局联合发布的《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语音的依据”部分已经规定到“地名拼写按普通话语音标调。特殊情况可不标调”,却未对“Shaanxi”的拼法作出特别规定。1988年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第10部分“标调”附则指出:除了《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的符号标调法以外,在技术处理上,也可根据需要采用数字或字母作为临时变通标调法。遗憾的是,《基本规则》既未提出明确的较为成熟的字母标调法体系,也未能直接以“Shaanxi”作为示例,加以认可。应该说,上述两份文件是目前中国地名汉语拼音拼写法的最高法则,这就不难看出“Shaanxi”的拼法尽管已经具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但在理据上尚显欠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87年中国地名委员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地名标志不得采用“威妥玛式”等旧拼法和外文的通知》,明确指出:地名标志上的地名,其专名和通名一律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不得使用“威妥玛式”等旧拼法。所谓“旧拼法”指的是《汉语拼音方案》以前的汉语注音方案,既包括“威妥玛式”,也包括注音字母、国语罗马字等。参照了国语罗马字标调法的“Shaanxi”也未能在这份文件中作为特例排除在上述规定以外。 就“Shaanxi”的拼法唯一作出明确表述的国家标准是《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GB3259-89),其第5.9条规定“某些地名可用中国地名委员会认可的特殊拼法。陕西日报 Shaanxi Ribao”。但其规范的范围仅限于中文书刊名称的汉语拼音拼写,对地名标志等其他领域的拼写不具规范效力,恐怕也是对报刊名称中使用“Shaanxi Ribao”既成事实的追认。 最后,想要指出的是“Shanxi”和“Shaanxi”不是“英译”的问题,而是汉语拼音拼写法的问题,是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问题,即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的中国地名,适用于罗马字母书写的各种语文,如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
小小桐桐
因为中国山西省和陕西省,这两个省的汉语拼音是一样的。所以用shaanxi(陕西)与shanxi(山西)以示区别。拓展资料:如果依据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是以拉丁字母书写中国地名的标准),「山西」和「陕西」都会变成「Shanxi」,这样基本的地名都无法区分是不行的。所以,借用别的拼音系统,从国语罗马字 [1] 方案中借来「陕 shaan」这个拼式,替换汉语拼音「Shanxi」中有歧义的「shan」,构成「Shaanxi(陕西)」,使其与「Shanxi(山西)」区分。国语罗马字是少有的不依赖数字或特殊符号便可标记声调的拉丁化/拼音方案。至于国语罗马字为什么会选择这样标注上声(三声),大概和上声往往较长、较转折确实有关,但 @余和平 的「这个转折从音乐节拍来说比‘山’多一拍,刚好容下另一个a」这个说法有点夸张……期待了解国语罗马字历史的朋友解答。另外,邮政式拼音也区分「山西」和「陕西」,它分别使用「Shansi」和「Shensi」。不过,邮政式拼音不是一个规则明确的完整的拼音体系,而且「shen」与汉语拼音冲突。
睡神熊猫
如果依据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是以拉丁字母书写中国地名的标准),「山西」和「陕西」都会变成「Shanxi」,这样基本的地名都无法区分是不行的。
所以,借用别的拼音系统,从国语罗马字方案中借来「陕 shaan」这个拼式,替换汉语拼音「Shanxi」中有歧义的「shan」,构成「Shaanxi(陕西)」,使其与「Shanxi(山西)」区分。
拓展资料:
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现代标准汉语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撰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janelin1002
“Shaanxi”的拼法是一种在特定场合下国家认可的使用习惯,原因与区分“陕西”和“山西”拼法有关。据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教育科学院高教研究所副所长张日培的介绍,上世纪70年代,为使中国地名进入国际社会,国家测绘局地名研究所在绘制汉语拼音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集》时,为区分‘山西’和‘陕西’,参考‘国语罗马字’的标调法,将‘陕西’拼写为‘Shaanxi’,尔后就使用开来。”
对于为何“陕西”的拼法中加“a”而非“山西”加“a”?这是由于参考了国语罗马字的标调法。由于该声调拼写方法十分复杂,大致可以解释为:一声不标调,二声元音字母后面加r,三声重复主要的元音字母,四声元音字母后面加h。 因此,读作第三声的“陕”采用复写元音的方法作“Shaan”,故而“陕西”拼作“Shaanxi”。
“这是特定情况下汉语拼音使用的一种变通手段。”张日培强调,“这种区分方案目前仅用于省级行政区划名称,不应类推。” 比如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在其区政府官网上,就将“陕州”一词拼作“Shanzhou”。
陕西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也认可为了区分“陕西”、“山西”而采用特殊拼法的解释。而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官方英译也为Shaanxi History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