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小白爱吐槽
纵观世界高中选修课设置的状况,其基本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所有课程均具有选修的性质。如美国高中一般只规定必修的学科,如英语、数学、社会、科学等,而在每一门必修的学科中都开设有多种不同水平、不同名目的课程。比如英语这一学科,有基本水平、一般水平和高级水平等几种不同水平的英语课,同时还有多种文学和写作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志趣进行选择。这样,必修课也具有选修的性质。上述课程模式各有利弊,它们适合一定的情况和条件。选课模式较灵活,能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各种学生的情况和要求,但对于一些新课程,需要培训教师;如果缺乏指导,学生的选课容易导致盲目性和随意性。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实行,条件较差,则困难较多。选科模式大体上适应了学生明显分化的客观情况,在教学组织上简便易行,“一个班、一个教室、一张课表”,便于管理。但它从产生以来,就遭到人们的批评与指责,如它只把学生分为文、理科或几科,有些机械和简单化,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上的“偏科”现象,反而抑制了学生的发展。定向选修模式既保持了分科的特点,又克服了单纯分科的缺点,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同一科目下学生不同的发展要求。教学组织与教学管理上也易于操作。全选修模式可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人情况、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使他们的特长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同时,学生自选课程可大大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该模式可能忽视学生发展需要的一些基础知识,使学生的知识面过窄,因此较适合高年级学生。

如颖随心
新高考后,“高考选科”是学生们一项人生大事,而在选课后紧接着就要开始走班学习。通常,大多数学校的选课走班都分为“固定班”和“走班”两种班级教学。那么,选课分到固定班好还是走班好?选课走班的弊端都有哪些呢?
一、选课分到固定班好还是走班好?
从各大中学的选课走班情况来看,目前一般有以下四种走班模式。
1、全走班: 全部学科、全部学生的走班。
(包括学生语文、数学、英语等必修科目、选考科目及艺体学科均全部走班。)
2、大走班: 必修科目不走班,选考科目全部走班。
(语、数、外三科保持原高一行政班不动,其他三门选科的教学全通过走班实现。)
3、小走班: 必修科目仍统一班级,选考科目部分走班,部分固定班级。
(将三门或两门选科相同的学生优先组成班级,其他科目通过走班教学。 )
4、零走班: 不走班。
(学校向学生提供固定的选科组合,然后将同一组合的学生组成一个班,学生在固定的教室上课。)
据目前各新高考省份中学的整体情况来看:
各大学校采用“小走班”模式是最普遍的,而“全走班”的情况则相对最少。
而在上述4种选课走班的方式中,
学生只有在学校实施“小走班”的情况下,才会面临选考科目“固定班学习“和“走班学习”的二选一局面。
然后我们再来分析“小走班”教学模式下“固定班”和“走班”的区别。
1)固定班: 个别选科组合的选择人数十分多,学校可以集中教学资源,针对这类考生进行系统教学。
特点:选科组合或选考科目常常较为热门,但竞争较大。
2)走班: 学校部分科目组合选考人数较少、较分散,学生可通过走班进行学习。
特点:选课组合或选考科目颇为冷门,竞争相对较小,但可报专业可能受限。
综合来说,固定班的学习资源一般更为集中,管理更为方便,选考科目组合更为人热门;但学习竞争更为激烈,压力也更大一些。而走班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选学优势,学科间竞争相对较小,但在学校资源分配以及学生学习压力方面具有一定劣势。因此,广大考生选科时应“三思而后行”。
二、选课走班的弊端
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学校资源分配、教学开展压力较大
之所以现在“小走班”在各大学较为流行,主要就是因为较多的走班会给大部分学校开展相关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学校在管理和排课上都会更难,而且一些学校的师资和教室资源等也满足不了相应标准。因此,目前只有少数的实力强校或名校可以开展“大走班”和“全走班”的走班教学。
2、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
对于学生来讲,虽然选课走班很大程度上地满足了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但其实相比于以往的文理分科时的固定班级教学,频繁的走班也变相加大了学生们的学习负担,对于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要求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