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8

朵朵陌上花
首页 > 英语培训 > 李阳学英语的目的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e元素789

已采纳

1.“疯狂”激励 对于一个刚一接触疯狂英语的人来说,最为迷惑的就是为何取了这样一个名字。对此,李阳本人的解释是:“疯狂是百分之百地投入!忘我、忘物、忘时!排除一切杂念,克服胆怯、树立信心!打破传统、脱破极限、淋漓尽致地挑战自己的潜能。”“将一个句子抄在小纸片上,随生携带,疯狂地操练、字正腔圆地操练、从早到晚操练,一个句子一天之内重复几百遍,直至在睡梦中都能脱口而出,这就是疯狂的境界。”显然,疯狂应是每一个英语学习者对学习英语的态度。 2.强调“说” 李阳有一句名言:“游泳是游出来的,钢琴是弹出来的,汽车是开出来的,语言是说出来的!”只有脱口而出,只有“锻炼嘴巴”才算是真正学习语言。攻克英语的敌人就是“嘴巴”和“句子”。为了达到脱口而出的目的,李阳不断地完善疯狂英语,从最初的大喊英语,到现在的“一口气法、三嘬口腔肌肉训练法、五大发音秘诀、句子中心论、手势突破发音法”,这一切,简便易学,目的明确,就是要从根本上提高英语口语水平,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3.重视输入材料的“原版”性与丰富性 为了能让疯狂英语的读者更多地接触地道的美国口语和它纯正的发音,疯狂英语的音像制品中收录了大量的英文原版电影、歌曲、新闻、戏剧和演讲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不仅为读者学习英语提供了地道的模仿对象,更为人们了解和学习美国文化打开了一扇窗口。 二、从二语习得角度看疯狂英语的正面影响 1.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语言输入材料 在疯狂英语出现之前,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状况和效果是十分令人伤心的。从小学到大学,学习英语的时间长达十几年。可是,有多少人真正能讲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呢?其实,不要说流利地道,很多人根本就开不了口!原因何在? 根据克拉申的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语言习得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习得者通过听和读的输入,理解比他们目前的语言能力稍微多一点点的语言材料,即著名的i+1公式。假设习得者现有的水平为i,那么他所理解的输入应为i+1。“可理解的”是指意义上的理解,是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如果有足够量的输入,就会有足够量的i+1使习得者获得成功。因此,该理论认为,人们毋须直接教讲话。在习得者通过输入建立起足够的语言表达能力时,讲话就自然水到渠成。输入至关重要,因为听先于说,读先于写。语言的最佳输入是听和读,听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据此,我们可以认为,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中国人都只学会了一些哑巴英语,是因为没有足够多的地道的语言输入来帮助他们建立起足够的语言表达能力。疯狂英语系列丛书中大量地道、活生生的听力材料,丰富多彩、各式各样的阅读文字,为读者提供了足够多的语言输入材料和模仿对象,难怪一经出现,应用学习者就争相购买,甚至有不少人为之“疯狂”。 2.激发了国人学习英语口语的自信和热情 越来越多的二语习得研究表明,情感因素对语言习得的成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中,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以及Gardner和Lambert的动机或态度研究比较突出。 克拉申认为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会影响二语习得。其中与之相关的情感因素为:(1)动机。总体而言,动机强的学习者往往学得较好。Gardner和Lambert则把动机定义为“学习者为了实现语言学习的目标和形成对学习有利的态度而付出的努力和愿望。”他们认为,动机可分为结合性(Integrative)动机和工具性(Instrumental)动机。结合性动机指喜欢学习目标语并对目标语所在国的文化感兴趣,想了解该国的人文、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状况等。在一定情景下,结合性动机更有助于二语学习。工具性动机又称为浅层动机,其动力主要来自外部,如学好目标语可以找一份好工作、考上研究生、出国深造等。(2)自信。对自己充满自信并有着良好自我形象的学习者更易成功。(3)焦虑。焦虑在学习者方面常常表现为过于在意自己的学习表现,担心可能的失败,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最后造成精神无法集中,最终干扰具体任务的学习。克拉申认为自尊较低的人容易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不自觉地把取悦他人作为衡量学习表现的标准,并由此产生焦虑感。研究还发现口语表达最容易引起学习者的焦虑。个人焦虑程度低的学习者更容易在二语习得上取得成功。 对照这些理论,反观中国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就会发现,最大的一个问题是缺乏深层动机或结合性动机。他们学习英语的驱动力往往来自某项考试。考试一结束,他们的英语学习也就结束了。另一个问题是不自信,不敢开口说,更不敢在公开场合说。缄口不言怎么能学好英语口语呢?第三个问题则是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口语的看法,或对自身口语目标定得过高,从而引起焦虑,不利于英语学习。 李阳曾经在大学英语考试中一次次地失败,最终却通过自己的“狂吼乱叫”征服了英语,成为著名的英语播音员、英语口语教育专家。这种经历本身就已经够激起任何一个英语学习者的信心了。更何况几乎每一本疯狂英语读物都有这样充满激情的句子:I must act at once, I must open mouth to practice, I must surprise people with my perfect English, I must realize my dream, I must succeed.” (我要立刻行动,张嘴操练。我必须让人们惊叹我的英语,我必须实现理想,我必须成功。)这很能激发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的深层动机,即要为梦想而学,为个人成功而学! 针对中国人怕出错、怕丢面子的特点,李阳说:“我特别喜欢犯错误丢人,因为你犯的错误越多,你的进步越大,如果你想一辈子不犯错误,那么结果只有一个,当你八十岁的时候,你仍然只会讲‘My English is very poor’……请暂时把脸皮放进口袋里,只管大声地说吧,重要的不是现在丢脸,而是将来不丢脸!”于是,“I enjoy losing my face”(我热爱丢脸)成了李阳和广大英语学习者的口号。 正是这种激励,激发了国人对学习英语口语空前的信心与热情,出现了“万人齐吼”英语的壮观景象。疯狂英语对中国人英语口语学习的推动,是谁也无法否认的。 3.为英语学习者了解英美文化提供了一扇窗口 文化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语言形式所负荷的内容,又是语言形式特色的产生根源,反过来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通过文化习俗的学习,能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减少“文化差异”,提高语言的使用能力。正如胡文仲先生所言:“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 在疯狂英语的各类书籍和音像制品中,内容丰富多彩,热播影视剧节选、名人演讲、时事新闻、体育比赛、时尚信息……为英语学习者学习了解英美文化,更深入地学习英语提供了活泼生动、引人入胜的材料。 三、疯狂英语的不足 1.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李阳十分重视对句子的掌握,认为英语学习应以句子为中心,并出版了《疯狂英语之句子速成》之类的读物。稍懂英语教学理论的人一听到这个名字就会立即联想到曾经风行一时的《英语900句》,后者正是以操练句型为主要特征的听说法的代表。众所周知,早在六十年代,乔姆斯基就以其认知理论重创了听说法。认知理论认为,语言不是一个习惯结构,而是生产转换结构;人脑中有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学习者通过内化规则可以创造出许多新语言,语言能力决定语言行为。由于乔姆斯基的批判,再加上学习过程枯燥无味,所学句子也无法在实际交流中灵活运用,听说法在多年以前就已衰落。李阳重拾句子中心论,显然是因为他对二语习得理论和英语教学理论缺乏了解。 2.普及效果尚待验证 为了突出疯狂英语的神奇效果,李阳曾经宣称疯狂英语“能让你三个月内讲一口地道的美国英语”,甚至“十天内掌握纯正的美国英语发音”。众所周知,虽然通过勤学苦练,短期内语言学习可以有很好的突破,但不至于如此神奇。况且二语习得与个性、情感、认知方式等因素息息相关,而这些因素又都是因人而异的。李阳个人的成功经验能否移植到千千万万人身上,并取得成功,至少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无法做出一个肯定的回答。 综上所述,李阳根据自身的成功经验所推出的疯狂英语,因暗合部分二语习得理论而确 实对我国的英语口语教学有推动和借鉴作用。但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对二语习得和英语教学理论的了解,唯经验论,也使得疯狂英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将英语的学习过程过于简单化、教学方法枯燥陈旧等。因此我们应当正确地看待疯狂英语,取其长,避其短,推动我国的英语口语教学。

李阳学英语的目的

167 评论(11)

virgoleegoon

我觉得李阳疯狂英语对于中国英语教育来说,是一个突破,对学习英语的人来说是最大最大的好事,请原谅我那么说,因为我确实感受到了奇迹。楼上的朋友不知道是不是李阳的反对者,或者也和李阳是同行,再或者是学习李阳疯狂英语的失败者,还是什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看待一件事,应该自己首先去体验,自从我接触了李阳疯狂英语,我感受到了李阳疯狂英语的精神,呵呵,我不太会写,写一些我自己的感受好了。 1、很爱国,真的,李阳疯狂英语唤起很多人的爱国心,也许没有出过国的人感受不到爱国,但是出了国就一定能够感受到祖国的亲切; 2、李阳疯狂英语分析中国英语教育分析的很到位,其中有说到我姥姥来到这个世界那么多年,从来没有上过学,却学了一口流利的中文。从这点来看,英语就是脱口而出,中国的英语教育比较复杂化,从口语、慢速阅读、快速阅读、听力、等等等等,太多太多了,但其实英语就是要脱口而出。 3、唤起了一种精神,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现在很多大学生上学期间同居、恋爱、打游戏等等,可能是随着周围人都这样而就这样,但是到了社会,就真的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了,可那个时候就已经太晚了,出了社会在想学习的人已经没有了那份单纯学习的心,已经有了很多牵绊的东西,天道酬勤,做个快乐的学生族其实是最快乐的事情,像我现在上班,成年人,有家庭,学习不再是我最重要的一部分,我需要把精力分给工作、父母、公婆家、还有朋友,太多牵绊了。 4、成功例子很多,李阳疯狂英语其实是唤起一种精神,给你一种学习英语最好的方法让你去锻造,别的英语我也学过,说实话没有一种英语教材能够唤起我疯狂英语的感觉,太多英语教材我觉得都其实是作者英语可能都不怎么样,就出了教材出来骗人了,像是李阳疯狂英语、新东方,我觉得都是好学校,好的方法,但其实有了好的方法,也需要你自己去锻造自己,自己疯狂学习,不是说有了某种英语教材,不用付出辛苦就可以得到的。 给你我的博客,你看看好了,很多成功的事例,我觉得,如果你要写对学生的影响,看过我的小博客,应该再看看李阳新浪博客,我只能说,现在高中生大学生接触李阳疯狂英语太好了,真的,我上学那时候要是接触了李阳疯狂英语,我的前景非常可观,真的。 我博客地址: 另外不可不看李阳的新浪博客,在百度搜索——李阳新浪,就能找到。 我觉得你写报告,其实学校就是为了找出李阳疯狂英语的优缺点,帮助学生学习,楼上的朋友确实不才,因为我觉得他写得: 1、宣传——所有的公司都要靠宣传,没有宣传就没有发展,没有宣传也就没有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所有的品牌如果没有宣传就不会让很多人知道。 2、学习方法不科学——文盲都是说了一口流利的中文,虽然写不出来,但是说得出来,你能不说口语突破吗? 不实际——的确,如果你不坚信一个方向,不实际的去体会,就不可能得到,尤其像是学习。 行不通——当然行不通,你不去感受就拿来说话,当然行不通,从哪里出来行不通的? 自陷矛盾,错误多多——矛盾在哪?错误在哪?很多东西不是说说就是硬道理的,矛盾和错误需要从正确途径得来的事实来说明,如果一个人成功了,也许是错了,是假的,但是很多很多的人坚持下来了,成功了,就应该被关注; 3、李阳的教材昂贵——请问最好的学习方法,有价格吗? 自夸自美——这个我要说说,其实我写那么多,并不是要得分什么的,我是想说给很多人看,很多人听。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就可以分优点和缺点,自夸自美可以说是成功自信的代名词。 吹嘘只要买他的教材就会变成精通英语,给人幻想,迷惑人心去买——一件好的物品,尤其是学习方法,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只要是可以花钱买来的学问,都是你一辈子的财富,你只觉得贵,吹嘘,但你坚持学过吗?坚持下来了吗?为什么李阳能有那么大的名气,受中国承认,你可以百度搜索李阳的成功事迹,我知道没有一个人站在顶尖全体人都同意,肯定都有反方,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最重要的是学习,一种学习方法,你有没有知道你说得也许会耽误他们的学习?耽搁了他们接受最好的一种学习方法?请你听了教材再来发言。 4、培训营——贵,是因为被人承认,李阳曾经说过,英语没有速成班,也不是说参加了培训营就可以成为大师,要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李阳不会那么辛苦的想让三亿中国人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了,大家参加个几天就都会了,三亿人也好完成这个梦想了。培训营最大的成就,就我看来是一种学习体验,帮助学生能够形成一种模式,不再像我一样,休息日在家很晚起床,松松散散的一天度过,他要求你能够适应军事化的学习,至于怎么学习,可以关注李阳官网,很多介绍。 说了那么多,我并不是李阳疯狂英语的什么人,我只是一个李阳疯狂英语的学习者,感受者,甚至还不到一年,我明年的夏令营要参加,因为凭借我自己,不强制我的话,恐怕我会对学习松散,为什么军人能够起的很早,每天都如此,为什么被子叠得那么整齐?我觉得如果我花了6000,就学习到最好的学习方法和坚持,形成一种模式,每天自我锻造,我会说得一口流利的英文。可以那么说,李阳老师的精神锻造了我,锻造了我向上的决心,再没有听过李阳老师的演讲之前,我也不信,觉得很荒谬,但是很简单的分析中国英语教育现状,我觉得对,你可以去听一听。 最后还是要说一句,如果用钱买来的学问,扎扎实实的变成你的知识,那是一辈子的财富,当然不是花了钱,把书往家一丢,就OK成大师了,那是不行的,你拿来书,拿来方法,是需要坚持下去听的。为什么很多很有钱的人,还要花很多钱去学习新东西?为什么很多有钱人是越有钱就越有钱?为什么穷人普通人是越没钱就越没钱? 谢谢!发了一些牢骚,如果感兴趣,看看我的博客和李阳老师的博客。 最后的最后,祝你成功完成这次的报告,也希望能把李阳疯狂英语带到你们学校。 大家在辱骂我拍俞敏洪马屁之前,请你们研究我对新东方和俞敏洪一贯的态度再下结论。 我曾经无数次批评过俞敏洪和新东方,也提出过无数的改良和改革的建议,对新东方我曾经失望绝望过,但是每次我都认真分析是不是我性格的缺陷和知识的不完善导致了我偏激的态度或者行为——而每当反思一段时间之后,我总是可以从绝望中寻找到希望。而在新东方工作,奋斗,快乐,绝望的那些日日夜夜构成了我生命中的一段情,一首歌,一个个故事,一道道风景线。新东方的人,新东方的事,新东方的岁月则演绎成我对新东方最真实的理解,感悟,感知,和感情。新东方并不完美,但是新东方至少允许我说我想说的话。当我在陈述对新东方的理解的同时,请允许我声明对李阳先生的尊重和敬重! 但是疯狂英语的致命硬伤在于其发展仅仅停留在数量和规模上,我感觉到疯狂英文的形式和内容在这十年内没有什么本质的飞跃。鼓励大家去喊叫也许没有什么错误,夸张地说成“疯狂”也许是矫枉过正之举,但是请问喊叫什么呢?难道就是喊叫那几个英文句子?几个单词?语言的承载是文化,是哲学、艺术、宗教、诗歌、文学、建筑、司法、风土、人情、种族冲突、政治矛盾、经济的盛衰沉浮、阀阅巨族的变迁演绎、是女权和种族平等的呼喊、是劳工和资方的冲突。。。。。。甚至可以是托福和GRE或者雅思和考研。但是请问疯狂英文的焦点在哪里呢?重点又在哪里呢? 前不久看到李阳先生写到要超越新东方的疯狂呐喊!精神可嘉,但是神经不可驾。作为一个企业的领袖,超越自我就是最紧迫的事情。俞敏洪的优秀在于俞敏洪不和别人相比,他总是在超越自我,追求卓越。李阳先生喊叫要超越新东方——一个伟大的梦想!很有疯狂的风格。但是如果疯狂英语没有一个真正的载体,那李阳的这个梦想终究是一场难圆的梦——而失望带来的必然是噩梦。简而言之,疯狂长达十几年的李阳需要一种冷静!我想如果又一个机构真正能和新东方抗衡,俞敏洪是高兴的。他至少不再像现在那样感到孤独。优秀本是就是孤独,所以他曾经写过一个小册子,名字叫“挺立在孤独的废墟上”! 李阳的博客明显地反应出来内容的残缺,如果残缺是一种美!从审美的角度——恭喜李阳先生。您那篇标题为“我要超越新东方”的大作写到:“在中国的英语教育界,人们总喜欢把我和新东方比。”从这个句子可以看出李阳先生笔头概念的模糊(中文功夫比较软)其实“新东方”和“疯狂英语”都不是“英语教育界”的范畴,是英语培训界的机构。接着他写到:“虽然规模没有新东方大,但我和我的团队有着更伟大的使命感和成就感,更疯狂的工作精神,更感人的牺牲精神,因为我认为我们在“真正”教中国人“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而不只是考试技巧! 至于什么是李阳先生的使命感和成就感呢?他没有说。也许就是一种疯狂的幻觉。但是幻觉毕竟是幻觉!我们从他的博客中可以看出他比新东方更疯狂,这是他自己正确的论断,因为新东方从来都没有疯狂过,将来也不会。但是李阳则表现得不够冷静。他自己都说自己在“真正”教中国人“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在这个句子中,李阳非常坦诚地把“真正”这两个字用双引号圈了起来,表明李阳先生对双引号的正确把握和应用,这说明李阳具备中文书面语言的基本常识。如果李阳的团队是“教”,看来是用口来教!那么被口教的人也只能是讲出“一口”流利的英文,至于第二口是否还流利或者是否还是英文就另当别论了!感谢李阳先生的坦诚坦白和坦荡! 但是李阳先生在这里似乎有着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就是在给自己做广告的时候,出于商业伦理不能片面攻击竞争对手。如果攻击的是自己的“老大哥”,那么就不仅是有悖伦理而且是不孝了。这是儒家思想。李阳在最后一句“而不只是考试技巧”的旁敲侧击,指桑骂槐的手法,实在不够高明,反倒落得自己不忠不孝的名声。何苦来着?再说,新东方也不是仅仅教“考试技巧”,因为新东方还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至少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是这样的,比如王强,周成刚老师的课堂充满了人生的幽默和睿智,要是不信,建议李阳先生来听课,估计凭着您的疯狂品牌,新东方可以冷静地给您一个优惠折扣。再说,教考试技巧也没有什么错误,因为考试技巧必须在实力地位的基础上才能有效。所以新东方不仅有考试的班级,还有基础班。 到了另外一段,李阳先生则借用一个红色的短信暗示自己会比俞敏洪“活得更长”这中手法实在是“疯狂”。 他写到:“ 昨天,我收到一个神秘的“超长短信”,这条短信又激发了我超越新东方的梦想: 辛苦了!刚看到本月《家庭》中俞敏洪老师在形容自己的爱情和事业像骆驼的文中提到:“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比对手活的更长,这样你就有更多时间去做他没机会做的事情。”不由联想起这么多年“疯狂英语”和“新东方”。 这里我们完全可以推测李阳先生的弦外之音。但是李阳忘记了比较是双向的,而人生无常,生命短暂,你我皆是过客。有时候生命的长短不在于人们良好的祝愿。比如俞敏洪被别人砍杀几次都奇迹般地再度演绎生命的辉煌。而且,我说李阳先生的致命硬伤就在这里。感觉这里的进攻既没有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也没有柏拉图的浪漫,更不具备老子的冷淡沉静和洒脱。而李阳博客的语言方式简陋到了露骨的地步。我们汉语的美丽和魅力在于婉约。

94 评论(8)

xiaoxiao765

李阳的经验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练习英语是从口语入手,认为说英语就是“操练肌肉”,并提出“三最法”:最大声,最快速,最清晰。他能充分利分现有的语言材料,从每句话中都能学到知识,举一反三,活学活用。不足嘛,可能就是对语法的忽略,他对语法是比较头疼的。

252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