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49

rememeber24
首页 > 英语培训 > 冰心代表作英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逸轩设计

已采纳

Bingxin (October 5, 1900 - February 28, 1999) was one of the most prolific and esteemed Chinese writers of the 20th Century. Many of her works were written for young readers. She was the chairperson of the China Federation of Literary and Art Circles. Bingxin was known and respected for her philosophy of love, perseverance, integrity, and optimism.She was full of rich and beautiful emotions with love, as summarized in her life motto and quotation "Love makes everything possible" 冰心冰心,这位当代文学巨匠,这位世纪老人走了。她一生都在享受着自己对别人的爱。这种爱,已融入了这个世界,永远不会离开我们;冰心奶奶一生给我们讲了无数个平凡而美丽的故事,那么也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冰心奶奶小时候那些平凡而美丽的故事吧! 1900年10月5日的夜晚,月光如水,万籁俱寂。子夜时分,福州隆普营谢家宅里突然传出婴儿的呱呱哭声,那就是冰心来到人世间的第一声啼哭。 冰心自幼聪慧好学,特别喜欢听故事。为了鼓励她用心学习,当时担任她家塾督师的舅舅杨子敬常对她说:"你好好做功课吧,等你做完了功课,晚上我给你讲故事。"舅舅给她讲的第一部书是《三国演义》。那曲折的情节,鲜活的人物深深吸引了小冰心。等讲完一段,舅舅总是再讲一回。为了每天晚上都能听"三国"的故事,她学习更认真了,功课总是做得又快又好。可是,舅舅晚上常常有事, 不能给她讲"三国",有时竟停了好几天,这可把小冰心急坏了。不得已,她只好拿起舅舅的《三国演义》来看,这时她才7岁。最初,她大半看不懂,就囫囵吞枣,硬着头皮看下去,不懂的地方,就连猜带蒙,有时,居然被她蒙对了。这样,她慢慢地理解一些书的内容了,她越看越入迷,看完《三国演义》,又找来《水浒》、《聊斋志异》…… 母亲见她手不释卷,怕她年纪过小,这样用功会伤了脑子,便竭力劝她出去玩,她不肯。母亲只好把书给藏起来,可不知怎么搞的,那些书总是神不知鬼不觉地又被找了出来。 有一次,母亲让她洗澡,她就在澡房里偷看书,直到洗澡水都凉了……,母亲生气地夺她手中的《聊斋》,撕成两半,扔到墙边,小冰心望望母亲,又看看那本心爱的书,胆怯地挪到墙角,捡起那本书,又接着读了下去。这一来,倒把生气的母亲逗乐了。冰心不但把读过的书都用心记住,还时常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假日时父亲带她到军舰上去玩,水兵们听说这个七岁的孩子会讲"三国"的故事,就纷纷围住她,当小冰心神气而又一本正经地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时,众人被她那稚气的神情逗得捧腹大笑。听完故事,水兵们拉着她的手,称赞她聪明伶俐,并把他们在航行中用来消磨时光的小说包了一包,送给冰心作为"讲书"的奖品。回到家里,小冰心迫不及待地打开那包书,那都是些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早期翻译的欧美名家小说,这些书令小冰心爱不释手。当时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大都在书后印有书目,她从书目中看到了林纾翻译的其它欧美名家小说,就按书目去寻找别的小说来读,于是,她开始接触外国文学作品。十岁时,冰心又学了《论语》、《左传》、《唐诗》。她对唐诗抱有兴趣,很快就能背诵许多有名的诗篇,并开始学做对联。有一回,老师刚说:"鸡唱晓"。她就脱口而出:"鸟鸣春"。老师一愣又说:"榴花照眼红"。她略思片刻,便从容应道:"柳絮笼衣白"。这可把老师乐坏了,连连称赞说:"对得好,对得好。'榴花照眼红'只是描写了石榴花开的景象,只是静物,而'柳絮笼衣白'除了柳絮飘扬的景象外,还出现人物"。祖父谢銮思见冰心很有出息,从心里感到欣慰,但从不当面夸她。一天晚上,祖父对她讲起了贫寒的家世。原来谢家先辈世居福建 长乐横岭,清朝末年,冰心的曾祖父为灾患所迫,来到福州学裁缝谋生。一年春节,曾祖父去收工钱,因不识字被人赖了帐,两手空空地回家来。正等米下锅的曾祖母闻讯,一声不吭,含泪走了出去。等到曾祖父去找她时,她正要在墙角的树上自缢,曾祖父救下了她,俩人抱头痛哭。他们在寒风中跪下对天立誓,将来如蒙天赐一个儿子,拼死拼活也要让他读书识字,好替父亲记帐、要帐。他们一连生 了五胎,才得了个儿子,夫妻俩克勤克俭,终于让谢銮思成为谢家第一个读书人,而四个女儿却因家里贫穷不能读书。 说到这里,祖父抚摸着小冰心的头说:"你是我们谢家第一个正式上学读书的女孩,你一定要好好地读啊!" 小冰心张大眼睛,久久地望着祖父。那个夜晚,祖父那期盼的眼神,那语重心长的话语深深地烙进了她的心里。冰心主要著作: 《繁星》(诗集)1923,商务 《春水》(诗集)1923,新潮社 《超人》(小说、散文集)1923、商务 《寄小读者》(散文集)1926,北新 《往事》(小说、散文集)193O,开明 《南归》(散文集)1931,北新 《姑姑》(小说集)1932,北新 《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33,北新 《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诗集》1932, 北新 《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1932,北新 《闲情》(诗、散文集)1922,北新 《去国》(小说集)1933,北新 《平绥沿线旅行记》(散文集)1935,平绥铁路管理局 《冬儿姑娘》(小说集)1935,北新 《冰心著作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43,开明 《冰心著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1943,开明 《冰心著作集之三——冰心诗集》1943,开明 《关于女人》(散文集)1943,天地 《冰心小说散文选集》1954,人文 《陶奇的暑期日记》(小说)1956,上海少儿 《还乡杂记》(散文集)1957,上海少儿 《归来以后》(散文集)1958,作家 《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散文集)1960,百花 《小桔灯》(儿童文学集)1960,作家 《樱花赞》(散文集)1962,百花 《拾穗小札》(散文集)1964.作家 《晚晴集》(散文、小说合集)1980,百花 《三寄小读者》(散文集)1981,少儿 《记事珠》(创作谈)1982,人文 《冰心论创作》 1982.上海文艺 《冰心作品选》 1982,少儿 《冰心散文选》 1983,人文 《冰心选集(1—2)1983,四川人民(未出齐) 《冰心文集(1一3)1983,上海文艺(未出齐) 《冰心全集》(1-8)1994年,海峡文艺 主要译作: (散文诗集)凯罗·纪伯伦《先知》(叙利亚) (1931 新月,1957 人民文学出版社) 穆拉·安纳德《印度童话集》(印度)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1955年) 泰戈尔《吉檀迦利》 (1955年中青初版 198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 《印度民间故事》 (印度)穆.拉.安纳德著 1955,上海少儿 《泰戈尔剧作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年) 《园丁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1年) 《泰戈尔选集.诗集》 与石真合译 1958,人民文学出版社 《诗选》 (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 《泰戈尔抒情诗选》 (香港万里书店 1959年) 《泰戈尔剧作集》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59年) 《泰戈尔小说选》 (合译,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1年) 《泰戈尔诗选》(《吉檀迦利》 《园丁集》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2年) 马亨德拉《马亨德拉诗抄》(尼泊尔) (与孙用合译 作家出版社 1966年) (诗集)安东·布蒂吉格《燃灯者》(马耳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 朱自清代表作 《雪朝》(诗集) 《踪迹》(诗与散文) 《背影》(散文集) 《欧游杂记》(散文集) 《你我》《伦敦杂记》(散文集) 《国文教学》(论文集) 《经典常谈》(论文集) 《诗言志辨》(诗论) 《新诗杂话》(诗论) 《标准与尺度》(杂文集) 《语文拾零》(论文集) 《论雅俗共赏》(杂文集) 《朱自清文集》(1—4卷)

冰心代表作英文

270 评论(15)

丘比特來來

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

286 评论(12)

寻找梦想之旅

1、繁星

这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收入了她1919年冬至1921年秋所写小诗164首。这部作品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作者冰心的话说,就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该诗集语言上,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2、两个家庭

这是她的第一篇小说,也是从这部作品开始她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小说通过“我”的视角,展示了两个家庭截然不同的生活图景:一个家庭杂乱无章,儿啼女哭,生活矛盾尖锐,导致学成归国的丈夫顶不住环境的压迫,而抑郁致死;另一个家庭,处处洁净规则,温馨和谐,孩子天真活泼。

两个家庭差异的直接原因是家庭主妇的文化教养不同,在当时普遍重男轻女的社会背景下,超前地提出了女子受教育的重要问题。

3、春水

《春水》是《繁星》的姐妹篇,这是一本高度赞颂了母爱,自然等事物的诗集,诗作从特殊的侧面传播了“五四”思想开放的自由空间。“爱的哲学”是诗集的核心,对于母爱,童真,和自然的赞美是诗集的主题曲,用短小轻便的文字形式,书写突发的感触和瞬间的喟叹,是冰心写小诗的艺术特色。

4、斯人独憔悴

小说通过青年学生颖铭、颖石兄弟与父亲化卿的矛盾,揭露了封建专制的野蛮丑恶,表现了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心声。小说写于1919年10月,所反映的也正是前此不久爆发的震撼人心的“五四”运动,主人公颖铭兄弟的遭遇很快引起了当时众多青年学生的共鸣,因而小说发表三个月以后,就上演了根据它改编的话剧,这不仅仅是一个初登文坛的女学生的殊荣,更说明了小说反映问题的社会性。

5、寄小读者

书中主要记叙了作者离开家乡,远渡重洋,在异国他乡的生活。抒发了作者心中的眷恋、思念和感伤之情,其中浸润着浓厚的母爱,手足之情,友情和乡愁。作品真挚诚恳的文字涵盖了关于人生、亲情、友情、感恩、审美、励志、成长、成功等多个方面,影响了近一个世纪的青少年的成长。

84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