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9

莫奈小兔
首页 > 英语培训 > 英语专业课程建设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innie222626

已采纳

分为基础英语和高阶英语◆ 课程属性 一、基础英语:基础英语为必修课,将分为听说、读译、写作三种课型进行课堂分级教学,除此之外, 每周还将安排适当在线辅导(具体安排参见课表)。 二、高阶英语:高阶英语为必修选修课,即: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兴趣所在及英语水平从提供的7门选修课中任选一门◆ 评价与免修机制 一、基础英语考试将采取分类、分次通过的方式,考核学生的英语水平。即:考试将分为听说(满分40分,24分通过,听力部分通过后需加试口试)、读译(满分80分,48分通过)和写作(满分30分,18分通过)三部分。入学时的分班考试即为首次基础英语考试。考生如果达到合格分数则被视为提前通过。提前通过者将免修该基础课程部分,然后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一门合适的高阶英语必修选修课(限选一门/人)。 二、高阶英语评价方法由各门课程的授课教师自定(请参阅必修选修课课程描述)。◆ 基础英语课程描述 听说课程描述 一、课程描述:本课程是为全校非英语专业硕士生开设的英语必修课,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使其能有效地运用英语进行日常对话及日后与国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将为他们的专业发展提供可能。课程将兼顾学生听说两种能力的培养。本课程将采取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教材:以《博学英语听说教程》为主(第五、六册,杨凤珍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以《朗文英语听说教程》等教材为辅。 三、评价方法: 听力总成绩=笔试 + 平时成绩 笔试(40分): 题型为:A. 多项选择(对话)9分;B. 多项选择(短文)6分;C. 听写填空15分(业绩考试);D. 实景英语15分。 口试(10分): 随堂或单独组织。 读译课程描述 一、课程描述:本课程为英语必修课,以帮助学生提高学术英语阅读能力为目的。着重提高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和在语境中认知词汇的能力与翻译能力。此外,本课程将是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现代思潮的窗口。课程将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二、教材:《英语新思维:研究生英语读译教程》,毛大威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三、评价方法:读译总成绩=笔试 + 平时成绩笔试(80分),题型为:A. 阅读理解(5-6篇文章,多项选择题)30分;B. 完型填空10分;C. 英译汉20分;D. 汉译英20分。 写作课程描述一、课程描述:本课程是为全校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所开设的必修课程,旨在全面系统地了解并掌握英语文章写作谋篇布局的规律,为日后的深造(攻读博士学位、出国留学期间写papers),在专业方面与外国同行进行交流(向国际会议投稿)或就业(工作需要)等做准备。与此同时,还有助于提高“托福”考试中综合写作(Integrated Writing)、独立写作(Independent Writing)以及“雅思”考试写作Task Two中议论文的成绩。本课特色:杜绝模板,鼓励创新;讲练结合,以练为主。注:课程时间为一个学年,实行单、双周上课制。二、教材:自编教材。三、评价方法:总成绩 = 期末考试成绩 + 平时成绩笔试(30分,命题作文)。◆ 高阶英语课程描述 国际会议与学术交流英语(必修选修课)授课教师:毛大威 教授一、课程建设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熟悉国际会议与学术交流的相关知识、语言环境与交际技能。学生将运用所学英语练习包括会议往来书信、论文讲稿撰写、宣读等相应的交际技能。二、课程描述:本课程为一学期的实践课。学习期间,学生了解熟悉有关国际会议与学术交流的一般知识、会议流程、论文宣读等环节;熟悉和实践这些环节中英语的特点和运用。知识点:1. 国际会议的基础知识2. 会前准备工作3. 会议的组织4. 会议论文的准备5. 论文宣讲稿的准备6. 论文宣讲7. 会议问答8. 会后相关工作三、教学方式: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学生将通过撰写模拟小型国际会议论文宣讲稿,完成课堂作业并通过自己组织一次小型模拟会议来熟悉实践国际会议与学术交流活动的相关流程与技能。四、教材名称:国际会议交流英语 胡庚申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五、评价方法:总成绩=模拟论文宣讲稿40% + 小型模拟会议相关组织工作30%。(以团队为单位)+随堂作业30%修读条件:已通过听力考试的同学方可选择此课程(限选30人)。英语交际口语一、课程描述: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为日后的升学、求职、工作、晋升以及对外交流等做准备。此外,对准备参加“托福”口语考试及“雅思”口语考试的考生也有帮助。为了给每位学生创造开口说英语的机会,课堂口语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有两人对练、多人合练、游戏、角色扮演、即兴对话等。所提供的口语话题数量可观且覆盖面广。二、教材:《大学英语交际口语教程》(A Course-book of College English for Oral Communication),李争鸣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校园内宏途书店有售。三、评价方法:口试。总成绩 = 平时成绩占50%(含出勤和课堂参与)+ 期末口试成绩占50%。 修读条件:能进行一般的口语交流,思想活跃,乐于交谈,但对自己的发音、用词或流利程度等方面不够满意,渴望继续提高者。每班限选30人。 西方文化英语影视视听说(必修选修课)授课教师:杨凤珍 副教授一、课程建设目标:本课程将融语言和文化为一体,以西方文化专题片、英语电影为载体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多彩的学习、运用英语语言的平台;开启“暸望”西方文化的多视角窗口。其终极目标是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开阔文化视野,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为今后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程内容:根据硕士生的实际英语认知水平,课程将把西方文化欣赏与英语听说能力的提升相结合,达到一举两得、事半功倍之效果。具体课程内容如下:1、文化专题赏析。该模块由两部分组成:1)国际著名广播公司制作的视听节目;2)相关背景文化知识的文字介绍及根据视听内容设计的各种练习。初步安排如下:英国文化(3次);法国文化(2次);希腊罗马文化(2次);德国和奥地利文化(2次);美国文化(3次);加拿大文化(1次);南美文化(1 次);澳大利亚文化(2次)。实际教学中的时间视情况略作调整。文化专题部分为课程的主打内容。2、英语电影欣赏。该部分由两个任务构成1)电影欣赏;2)读后感的撰写。三、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自主学习为辅。教师将引领学生对碟片内容学习、理解、内化。教学采用互动式,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此外,自主学习也是学好本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将体会真实生活场景中的英语,加深对英语和西方文化的感性认识。四、教材: 《英语西方文化影视教程》。该教材由北师大外文学院的徐汝舟教授主编,即将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五、评价方法:总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笔试(闭卷)。 修读条件:选修本课程的学生需提前通过听力单项考试。每班限选30人。 英语国家文化概况(必修选修课)授课教师:马磊 副教授一、课程建设目标:本课程主要介绍英语国家文化概况,鼓励学生阅读英语原著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力、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此外,还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概况的基础上还向学生介绍如何利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进行相关领域的文献检索。还将邀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人士与学生交流。二、课程内容:根据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把文化欣赏和异域生活实践介绍相结合,课程不但包含中外文化差异比较,同时也包括口语技能的训练,强调知识的实用性。课程将介绍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文化概况。三、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通过在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为非英语专业语言学习者提供用英语表达自己思想的平台。四、教材:自选教材五、评价方法:总成绩=出席10%+课堂参与讨论20%+小组口头报告30%+期末纸介报告50%。 修读条件:已通过读译考试的同学方可选择此课程(限选30人)。 英语实用口语交流(必修选修课)授课教师:苏健 讲师一、课程描述:本课程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为目的,以期经过系统有效的训练,提高学习者使用英语交流的能力。本课程采用多种形式的口语练习方式,为学习者进行交流提供一个有效平台。二、教材:自选教材三、评价方法:总成绩 = 平时成绩50%(含出勤和课堂参与)+ 期末口试50% 修读条件:凡有一定的口语表达基础、善于交谈并希望进一步提高英语口语表达水平者均可选修本课程。 三一口语(必修选修课)授课教师:江素侠 副教授一、课程建设目标:本课程以基础口语训练为起点,按照北京教育考试院引进的英国伦敦三一学院英语口语等级(GESE)考试的模式进行课程设计,使学习的内容、考试的要求及评价标准都达到与国际接轨。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从而在真实的交际中能够进行较长时间的、逻辑性较强的、流利的发言,以满足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的需求。二、课程内容:1. 口语技能训练;2. 等级口语训练;3. 影视角色模仿秀。三、教学方式:以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学生-教师互动的方式给学习者提供一个使用流利的英语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及展现个人魅力的平台。四、教材:自选教材五、评价方式:总成绩=50%(课堂参与)+ 50%(期末口试) 修读条件:限选30人。 英语文学经典作品赏析(必修选修课)授课教师:郭乙瑶 副教授一、课程建设目标:从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赏析两个方面入手,达到提高学生理解力和语言水平以及人文素养的目的。课程使用材料将选择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为他们提供感受经典、瞻仰大家风范的机会,以期激发学生对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在学习语言的同时重温历史、触摸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二、课程内容:根据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把文学欣赏和语言教学充分结合,课程不但包含文学类赏析内容,同时也包括语言技能的训练,同时还包括必要的文学史的介绍,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课程将包括以下内容:1. 小说阅读与赏析2. 电影文学赏析3. 诗歌阅读与赏析4. 文学理论篇章阅读三、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通过在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为非英语专业语言学习者提供用英语表达自己思想的平台。四、教材:自选教材五、评价方法:笔试(开卷)。总成绩=课堂参与50%+期末50%。 修读条件:已通过读译考试的同学方可选择此课程(限选30人)。 ◆ 网络辅助学习一、课程描述:由研究生教研室建设的《北师大研究生课后学习网》是课堂教学的延续,网上丰富的栏目将为研究生提供以学术英语为主的多种辅助学习资料,对学生进行读译、听说、写作等相关技能的辅导。学生还可通过论坛栏目与教师交流。学生课后可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利用网上教师为他们精选的材料继续进行自主学习。部分网上栏目:精品教材 英美经典文选 高级阅读指导 文献阅读 翻译技巧指南 听力技巧指导 学术讲座 新闻报道 影视精选 口语训练 写作指南 论文写作 写作错误分析 国际交往礼仪 国际会议知识 国外大学申请 中外文化差异

英语专业课程建设

285 评论(11)

我是飞儿

课程介绍课程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课程建设是关系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最基本的教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教学工作大系统中重要的核心系统。外语学院根据学校加强校级重点课程建设工作的要求和学院教学发展的实际,紧紧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条生命线,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以重点课程为抓手,以培养满足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结合英语和日语学科特点,统筹规划专业基础课程与主干课程的建设,加强教学研究,从而推进外语学院教学基本建设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推选条件好的课程向学校申报校级和市级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的建设 。通过6年的重点课程和精神品课程建设,外语学院目前有校级重点课程14门、市级重点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市级精品课程1门。重点课程建设是外语学院教学建设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重点课程建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教学”,加快课程建设步伐,目前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等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外语学院重点课程一览: 序号 课程名称 所在部门 负责人 级别 立项年度 重点课程 1 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教学部 姜荷梅 校级 2006 2 基础英语 英语系 张丁周/傅敬民 校级 2006 3 高级英语 英语系 王元媛 校级 2007 4 日语精读 日语系 李维彬 校级 2007 5 翻译理论与实践 英语系 傅敬民 校级 2008 6 英语写作 英语系 黄亚军 校级 2008 7 翻译理论与技巧 日语系 张达 校级 2008 8 英语口语 英语系 戴莹 校级 2009 9 日语听力 日语系 江虹 校级 2009 10 英语听力 英语系 陈伟 校级 2010 11 英美文学选读 英语系 肖慧 校级 2011 12 日语口语 日语系 张园园 校级 2011 13 语言学概论 英语系 李璐 校级 2012 14 高级日语 日语系 张燕 校级 2012 重点课程 1 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教学部 姜荷梅 市级 2006 2 翻译理论与实践 英语系 傅敬民 市级 2008 3 高级英语 英语系 李明明 市级 2010 4 英语口语 英语系 戴莹 市级 2011 精品课程 1 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教学部 姜荷梅 校级 2010 2 翻译理论与实践 英语系 傅敬民 校级 2011 3 高级英语 英语系 李明明 校级 2012 精品课程 1 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教学部 姜荷梅 市级 2011 校重点课语言学概论(李璐)翻译理论与实践(傅敬民教授)大学英语(姜荷梅副教授)高级英语(李明明)英语口语(戴莹)英语听力(陈伟)汉日翻译理论与技巧(张达)高级日语听力(江虹)英语写作(黄亚军)日语精读(李维彬)高级英语(王元媛)市重点课翻译理论与实践(傅敬民教授)大学英语(姜荷梅副教授)高级英语(李明明)英语口语(戴莹)

120 评论(10)

hsx1314520

英语新课程标准2021是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新课标是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指导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组织研制的标准,由教育部办公厅于2021年3月23日印发。

英语课程目标:

1、职场涉外沟通目标:掌握必要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具备必要的英语听、说、读、看、写、译技能,能够识别、运用恰当的体态语言和多媒体手段。

2、多元文化交流目标:能够通过英语学习获得多元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汲取文化精华,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语言思维提升目标:通过分析英语口头和书面话语,能够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了解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等思维方法,辨别中英两种语言思维方式的异同,具有一定的逻辑、思辨和创新思维水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

199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