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21

仿佛那一天
首页 > 英语培训 > 末端电磁搅拌英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essie小鱼

已采纳

铝盐有硫酸铝、铝酸钠和聚合铝等,其中硫酸铝较常用来除磷。铁盐有三氯化铁、氯化亚铁、硫酸铁和硫酸亚铁等,其中三氯化铁最常用。采用铝盐或铁盐除磷时,主要生成难溶性的磷酸铝或磷酸铁,其投加量与污水中总磷量成正比。可用于生物反应池的前置、后置和同步投加。采用亚铁盐需先氧化成铁盐后才能取得最大除磷效果,因此其一般不作为后置投加的混凝剂,在前置投加时,一般投加在曝气沉砂池中,以使亚铁盐迅速氧化成铁盐。常规普通采用石灰除磷,生成Ca5(PO4)3OH沉淀,其溶解度与pH有关,因而所需石灰量取决于污水的碱度,而不是含磷量,即需要片碱调整PH值。

末端电磁搅拌英文

178 评论(11)

南瓜囡囡

我想弄更多的资料上面,但字数限制,就发了这个你先看看吧GB/T5267-2002 [紧固件表面处理]标准介绍紧固件一般都需要经过表面处理,紧固件表面处理的种类很多,一般常用的有电镀、氧化、磷化、非电解锌片涂层处理等。但是,电镀紧固件在紧固件的实际使用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尤其在汽车、拖拉机、家电、仪器仪表、航天航空、通讯等行业和领域中使用更为广泛。然而,对于螺纹紧固件来说,使用中不仅要求具有一定的防腐能力,而且,还必须保证螺纹的互换性,在这里也可称之为旋合性,。为了同时满足螺纹紧固件在使用中要求的“防腐”和“互换”双重使用性能,制定专门的电镀层标准是非常必要的。GB/T5267.1-2002[螺纹紧固件 电镀层]标准是国家标准“紧固件表面处理”系列标准之一,该标准包括:GB/T5267.1-2002 [紧固件 电镀层];GB/T5267.2-2002 [紧固件 非电解锌片涂层] 两标准。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4042;1999 [螺纹紧固件电镀层]。本标准代替GB/T5267-1985 [螺纹紧固件电镀层]标准。一、GB/T5267.1-2002 [紧固件 电镀层]标准介绍本标准规定了钢和钢合金电镀紧固件的尺寸要求、镀层厚度,并给出了高抗拉强度或硬化或表面淬硬紧固件消除氢脆的建议。本标准适用于螺纹紧固件或其他紧固件电镀层,对于自攻螺钉、木螺钉、自钻自攻螺钉和自挤螺钉等可切削或碾压出与其相配的内螺纹的紧固件也是基本适用的。本标准的规定也适用于非螺纹紧固件,如:垫圈和销等。本标准与GB/T5267-198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调整了术语和定义内容;-取消了电镀层的使用条件;-增加了螺距P=0.2~0.3mm的镀层厚度上偏差值的规定,并调整部分其他螺距的镀层上偏差值的规定;-取消了旧标准有关镀层厚度验收检查的规定,采用GB/T90.1的规定;-调整并补充有关去除氢脆的资料;-取消局部厚度的测量方法;-增加螺纹零件电镀层的代码标记制度;-调整对“可容纳的金属镀层厚度的指导程序;-增加镀层标记示例。本标准的附录D“批平均镀层厚度的测量方法”和附录E“螺纹零件电镀层A类代号标记方法”两附录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去除氢脆措施”、附录B“金属镀层盐雾腐蚀的防护性能”、附录C“可容纳的金属镀层厚度的指导程序”、附录F“镀层标记示例”、及附录G“螺钉和螺母的表面积”为资料性附录。(一) 、螺纹紧固件电镀层的特征及描述1、螺纹紧固件的电镀层厚度螺纹紧固件在电镀加工中不论采用滚镀,还是挂镀工艺,在一批产品中每个紧固件获得的镀层厚度是有差异的,就是同一个紧固件上的镀层分布也是不均匀的。如螺纹牙顶的镀层厚度比中径、牙底厚,螺钉、螺栓两端的镀层厚度比中间厚,并且随着长度直径比增加而更加显著。对于螺母也是同样,由于螺母电镀加工时的屏蔽效应作用,使内螺纹上的电镀层厚度很薄,只有两端第一扣牙上比中间部分的镀层要厚,相当于六角扳拧面上的厚度。2、如何描述一批螺纹紧固件的电镀层厚度鉴于螺纹紧固件电镀层厚度分布的不均匀性,标准中引用了四个关于镀层厚度的定义,即“公称镀层厚度”、“批平均厚度”、“局部厚度”和“有效镀层厚度”。“公称镀层厚度”是指螺纹紧固件的名义镀层厚度,不能代表实际的镀层厚度。螺纹紧固件的实际镀层厚度是用“有效镀层厚度”来描述。“有效镀层厚度”包含了“批平均厚度”和“局部厚度”两方面的内容。在标准正文第3章中对“批平均厚度”作了定义。螺纹紧固件的电镀层厚度不能以一个零件的镀层厚度来代表,不论采用挂镀或滚镀工艺加工的螺纹紧固件,同批零件中每个零件不能达到同样的镀层厚度,但是厚度的变化是服从正态分布的,我们假定镀层厚度是均匀分布在该批零件的表面,来计算镀层的平均厚度,这就引出了“批平均厚度”的概念,可以用批平均厚度值来描述整批螺纹紧固件的镀层厚度情况。标准表1中“批平均厚度”是一个范围来表示。最小批平均厚度是确保螺纹紧固件防腐蚀的要求,而最大批平均厚度是保证螺纹紧固件镀后螺纹的旋合性。“局部厚度”在标准中实际指的是最小局部厚度,最小局部厚度描述的是螺纹紧固件在规定的局部测试表面上应达到的镀层厚度的最小规定值。试验验证的数据表明,在螺钉、螺栓头部和螺钉、螺栓、螺母的扳拧表面,这些规定的局部测试表面上测得的局部镀层厚度值,都大于其批平均厚度值,通常批平均厚度值符合要求,最小局部厚度也能满足要求。测试结果也证实了“公称镀层厚度”、“批平均厚度”和“局部厚度”的数值关系是正确的,这就构成了螺纹紧固件电镀层厚度检测、验收的理论依据。标准中规定的“公称镀层厚度”、“批平均厚度”和“局部厚度”值见表1.表1-镀层厚度 公称镀层厚度 有效镀层厚度局部厚度min 批平均厚度值min max3 3 3 55 5 4 68 8 7 1010 10 9 1212 12 11 1515 15 14 1820 20 18 2325 25 23 2830 30 27 35(二) 、普通螺纹电镀层厚度的技术要求1、普通螺纹可容纳的镀层厚度本标准的电镀层厚度适用于GB/T192、GB/T2516和GB/T9145规定的普通螺纹,除非为了满足防腐蚀功能的需要,对螺纹紧固件螺纹或其他部位允许尽可能地制出比标准螺纹更厚的镀层。螺纹紧固件可容纳的镀层厚度取决于螺纹基本偏差的可利用性,通俗地说就是取决于螺纹的螺距和螺纹公差带的位置。优先用于电镀层的螺纹公差带位置为:――外螺纹:g、f、e;――内螺纹:G;或有要求时:H。为了降低螺纹紧固件因电镀层厚度造成的螺纹装配中产生干涉的风险,电镀层厚度不能超过1/4螺纹基本偏差。标准表2给出了规定测量局部厚度和批平均厚度值的最大数值。当有些螺纹紧固件要求较高的抗腐蚀性能时,镀层厚度大于表2数值,或零件螺距小于表2数值时,需要将电镀前螺纹尺寸制出特殊的极限和公差。当对特殊螺纹的公差限制在外螺纹接近最小实体条件或内螺纹接近最大实体条件的范围内时,表2给出最小螺距极限尺表2略(按标准正文表2)寸是适用的。当对要求提供较大的基本偏差或在螺纹公差带H的位置时,这是其他方法不能实现的,为了能提供较大的基本偏差,只有移动整个螺纹公差带。但是这可能明显地削弱螺纹的啮合强度。2、镀前尺寸的检查镀前尺寸的检查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镀后尺寸是否能满足要求的关键,所以应该应用相应等级的螺纹通、止量规和大(小)径检验规来检查镀前螺纹尺寸,镀前尺寸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电镀工序生产。3、镀后尺寸及其他要求的检查电镀后螺纹紧固件除螺纹尺寸外,在没有特殊要求时,其他产品尺寸要求适用于镀前检查,镀后不进行检查。为了保证镀后螺纹的旋合性,镀后螺纹的检查用符合GB/T3934规定的,公差带位置为h或H螺纹通规来检查外螺纹或内螺纹。也就是说,外螺纹在电镀后螺纹尺寸不应超出零线,内螺纹也不应低于零线。镀后电镀层的外观、耐腐蚀性、粘着性及韧性等要求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的规定。4、镀层厚度的测量(1)、局部厚度螺纹紧固件局部厚度测量的部位按标准正文图1所示的头部顶面或扳拧面为测量表面进行,测量方法可用破坏性或非破坏性镀层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破坏性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定法、点滴法、计时液流法、阴极溶解库仑法和显微镜法等;非破坏性测量方法包括电磁感应法和涡流法等。(2)、批平均厚度批平均厚度的测量应按标准中规范性附录D规定的方法进行。附录D中给出了镉和锌单层电镀及镍和镍+铬电镀层两种批平均厚度的测量方法。这实际上还是称重法。称重法的主要设备是分度值为0.1mg的分析天平。 这种测试方法虽然步骤较多,不能适应生产现场快速检测的需求,但是测量技术容易掌握,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测试方法。在测量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将被测试的电镀螺纹紧固件样品放入到退镀液中,一定要让螺纹紧固件样品表面全部被溶液浸没,同时翻滚样件,沸腾终止就表明退镀完成,应立即取出样件,如不能及时取出,退镀液会继续溶解基体,给测量造成误差。测量螺纹紧固件批平均厚度必须需要零件的表面积的参数,测量每个零件的表面积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因为,处在上限尺寸的的螺纹紧固件的表面积,虽然大于处在下限尺寸的表面积,但通过计算由于这种表面积之差造成批平均厚度的差别数值上是很小的,也可以说,可忽略不计。标准中附录G(资料性附录)给出了螺栓、螺钉和螺母的表面积计算的指导性意见及部分常用产品表面积的数据。其中把螺栓和螺钉的表面积分解成头部(包括末端表面积)、无螺纹杆部和螺纹杆部三部分。螺栓、螺钉头部形状较多,是形成螺栓、螺钉多品种的主要因素,其形状也较复杂,计算时可以简化,简化时可以遵循以下原则;a、 简化后的几何形体尽量简单,以便于计算;b、 简化后不应出现较大的误差;c、 可以不考虑倒角、倒圆、开槽及十字槽槽形对表面积的影响;d、 内六角、内六角花形和内花键产品的槽形表面积应予计入。螺纹杆部的表面积实际上是螺旋表面,在计算这部分表面积时,只按其基本牙形计算,忽略偏差、倒圆、不完整螺纹和牙底形状对表面积的影响,其计算公式为:略式中:A—厘米长度的表面积cm ;d---螺纹大径mm ; d1—螺纹小径mm ; p---螺距mm。电镀螺母的有效表面积,通常小于实际几何面积。因为在螺母端面第一扣牙上的镀层最厚,因此,内螺纹上获得均匀分布的镀层是困难的。所以,计算螺母表面积时,把螺母看作既不钻孔,又不攻丝的实体形状。通俗的说,就是用螺孔端面面积代替内螺纹的表面积来计算。(三) 、关于氢脆问题1、螺纹紧固件氢脆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螺纹紧固件在制造的过程(如:调质(淬火+高温回火)、氰化、渗炭、化学清洗、磷化、电镀、滚压碾制和机加工(不适当的润滑而烧焦)等工序)和服役环境中,由于阴极保护的反作用或腐蚀的反作用,氢原子有可能进入钢或其他金属的基体,并滞留在基体内,在低于屈服强度(合金的公称强度)的应力状态下,它将可能导致延伸性或承载能力的降低或丧失、裂纹(通常是亚微观的),直致在服役过程或储存过程中发生突然断裂,造成严重的脆性失效。螺纹紧固件,尤其是高强度紧固件经冷拔、冷成形、碾制螺纹、机加工、磨削后,再进行淬硬热处理、电镀处理,极易受氢脆的破坏。导致紧固件氢脆的原因很多,但是电镀处理工序是关键的因素之一。 紧固件由于氢脆产生的脆性断裂,一般发生的很突然,是无法预料的,故这种失效的形式造成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尤其是在有安全性能要求时,减少氢脆的产生是很有必要的,因此,电镀紧固件去除氢脆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工作。2、紧固件易产生氢脆失效危险的情况及特征A、高抗拉强度或硬化或表面淬硬;B、吸附氢原子;C、在拉伸应力状态下。随着零件硬度的提高、含碳量的增加、冷作硬化程度的强化,在酸洗和电镀过程中。氢的溶解度和因此产生吸收氢的总量也将增加,也就是说零件的氢脆敏感性就越强。直径较小的零件比直径较大的零件氢脆敏感性就强。3、减少电镀紧固件氢脆的措施A、加工硬度大于或等于320HV的电镀紧固件,在清洗过程前,应增加应力释放过程;在清洗过程中,应使用防腐蚀酸、碱性或机械方法进行。浸入到防腐酸的时间尽可能的设计为最小持续时间。B、硬度超过320HV的紧固件在进行冷拔、冷成形、机械加工、磨削后进行热处理工序时,则应符合ISO9587D的规定;C、应尽可能避免有意引入残余应力办法。如:螺栓、螺钉在热处理后碾制螺纹;D、经热处理或冷作硬化的硬度超过385HV或性能等级12.9级及其以上的紧固件不适宜采用酸洗处理,应使用无酸的特殊方法,如:碱性清洗、喷砂等方法。E、热处理或冷作硬化的硬度超过365HV的紧固件,应采用大阴极功率电镀溶液电镀工艺。F、钢制紧固件为了进行电镀,表面应经特殊处理,即经最小浸入时间清洗后再进行电镀。G、选择合适的镀层厚度,因为,镀层厚度的增加,增加了氢释放的难度;H、以下紧固件产品电镀后必须进行去处氢脆处理:①、 性能等级大于或等于10.9级的螺栓、螺钉和螺柱;②、 硬度大于或等于372HV的弹性垫圈或弹性垫圈组合件;③、 性能等级大于或等于12级的螺母;④、 自攻螺钉、自攻自钻螺钉、自攻锁紧螺钉等表面淬硬类紧固件;⑤、 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1000Mpa或硬度大于或等于365HV金属弹性夹等紧固件。4、去除氢脆的措施去除氢脆的措施实际上就是烘干过程,可以说是为了使氢脆减少到最小,在给定的温度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将零件加热的过程。电镀后烘干过程就是将钢中的氢蒸发和不可逆收集而释放氢原子的过程,在标准附录A中给出了烘干过程的详细资料。根据零件的产品品种、几何形状、材料、性能等级或硬度、清洗工艺、镀层种类及电镀工艺的不同,制定的烘干工艺也不同。去除氢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A、不应采用超过零件回火的温度进行烘干;B、烘干过程应最好在电镀后(最好在一小时内),铬酸盐钝化处理前立即进行;C、烘干温度在200℃---230℃是合理的,一般采用较低的烘干温度和较长的烘干时间;D、烘干持续时间在2h—24h内选取,一般8h.是烘干持续时间的典型示例。(四) 金属镀层盐雾腐蚀的防护性能在GB/T10125规定的盐雾试验条件下,标准附录B的表B.1和表B.2给出了锌和镉镀层经铬酸盐转化膜的盐雾腐蚀防护性能,表B.3给出了镍和镍/铬镀层的盐雾腐蚀防护性能。(四) 、螺纹紧固件电镀层的标记标准附录E(规范性附录)给出了螺纹零件电镀层A类代号标记方法,这实际上是采用了国际流行的紧固件电镀层的三位代码标记方法,第一位表示金属/合金镀层种类代码,第二位表示最小覆盖层厚度代码,第三位表示光饰和铬酸盐处理种类代码。这里应该注意的是,如未明确要求最小镀层厚度,则按表E.2该镀层厚度的标记代号为“0”;如要求标准中未注明的其他处理方法,如:涂抹油脂或油,则需供需双方协商。B类代号标记方法按GB/T9797、GB/T13346和GB/T9800规定的分级和类型代号,镀层标记示例见标准附录F(资料性附录)。(五) 螺纹紧固件电镀层的验收检查由于电镀层厚度的测量方法大部分属于破坏性的,紧固件的数量又较大,不可能对每件产品进行检验,所有螺纹紧固件电镀层厚度的验收检查按统计方法进行抽样检验,标准的第11章规定了镀层厚度的抽样检查按GB/T90.1D 规定。这里应该强调的有以下几点:A、当批平均厚度的测量值超过批平均厚度规定的最大值时,如果镀后螺纹能用适当的螺纹通规(h或H)验收通过,则不应拒收;B、除非另有规定,局部镀层厚度应进行测量;C、木螺钉、自攻螺钉、自钻自攻螺钉和自挤螺钉等可切削或辗压出与其相配的内螺纹的螺钉,除有其他规定外,标准表1给出的批平均厚度的最大值可忽略不计。二、GB/T5267.2-2002〔紧固件 非电解锌片涂层〕标准介绍本标准规定了钢制普通螺纹紧固件的非电解锌片涂层的厚度、防腐蚀、机械和物理性能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经铬酸盐钝化或不经铬酸盐钝化的锌片涂层。本标准规定的锌片涂层也可以用于木螺钉、自攻螺钉、自钻自攻螺钉、自挤螺钉等能制出与其相配内螺纹的螺钉;也适用于垫圈和销等无螺纹紧固件,对于类似的其他切制螺纹和辗制螺纹钢制零件也可使用。本标准规定的锌片涂层还能提供自润滑和(或)后添加润滑的作用。本标准是国家标准“紧固件表面处理”系列标准之一,本标准为第一次发布的新标准,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10683:2000〔紧固件 非电解锌片涂层〕(英文版)。本标准的附录A“根据防腐性能要求选取非电解锌片涂层厚度的示例”为资料性附录。(一)、非电解锌片涂层的主要成份非电解锌片涂层的涂料为水份散系涂料,一般主要由细小的页片状的锌片和铝片、铬酸(Cr6)、聚四氟乙烯(塑料王)、乙二醇和纤维素材料组成。锌片与铝片的比例一般为85:15。零件涂覆涂料后,将零件烘烤到300℃,这种烘烤可以去除有机物资(乙二醇和纤维素材料)并发生特定的氧化-还原反应Cr6/Cr3。这些决定了它的防腐性能。涂层的成份是无机化合物,呈现的颜色是“浅金属灰色”。(二)、非电解锌片涂层的特性非电解锌片涂层的最大特点是,由于锌片涂层对氢有高的渗透性,从而可使在涂覆锌片工艺之前已吸收的氢,在加热过程中通过锌层逸出。也就是说被涂覆的紧固件不会带来氢脆的倾向。第二个特点是虽然非电解锌片涂层的涂层很薄,但是,它的盐雾腐蚀的防护性能与电解镀锌处理相比有大幅度的增强。第三个特点是电解锌片涂层的涂层薄,一般可以不要求涂覆前有较大的螺纹的基本偏差,这样,就不会削弱螺纹的啮合强度。一般来说外螺纹和内螺纹的基本偏差为6g/6H就可以了。第四个特点是环保方面,它与电解镀锌处理相比,污水处理可以简化的多,减少了投资。另外,还应该注意并考虑的是,由于涂层带有润滑作用,可能造成紧固件支撑面的松弛,而降低夹紧载荷。(三)、非电解锌片涂层的尺寸要求1、非电解锌片涂层涂覆前的螺纹尺寸要求螺纹紧固件可容纳的非电解锌片涂层的涂层厚度和电镀紧固件一样,也取决于螺纹基本偏差的可利用性,通俗地说就是取决于螺纹的螺距和螺纹公差带的位置。标准中表1给出了与下列涂覆前内、外螺纹的螺纹公差带位置有关的普通螺纹非电解锌片涂层厚度的理论上偏差值:――外螺纹:g、f、e;――内螺纹:G;或有要求时:H。涂覆层在外螺纹的情况下,不会超出零线(基本尺寸);在内螺纹的情况下,也不会低于零线。如果公差带没有达到零线(基本尺寸)时,对公差带位置为H的内螺纹,仅可能涂覆适当的涂层厚度。为了达到规定的防腐性能,如果规定了最小涂层厚度(tmin)时,对非电解锌片涂层的厚度范围的规定应该考虑到选择涂覆前螺纹的尺寸能容纳两倍的最小涂层厚度,因为估计的最大的涂层厚度是所要求的最小涂层厚度的两倍。表2给出了非电解锌片涂层厚度和要求的基本偏差。为了达到规定的防腐性能的要求,要求的最小的局部涂层厚度在表3中给出。如果按照螺距在表1中选取的基本偏差不能满足所要求的最小涂层厚度的要求时,可以有以下方法:――改变螺纹公差带的位置,如:g改为f;――将螺纹公差缩小,限制在给定的公差范围内,让涂覆前的内螺纹达到其公差的上偏差,外螺纹达到其公差的下偏差。根据防腐性能要求选取非电解锌片涂层厚度的示例,在资料性附录A 中可以看出。2、非电解锌片涂层螺纹尺寸及涂层厚度的检查非电解锌片涂层涂覆前的螺纹尺寸按规定的要求进行检查。非电解锌片涂层涂覆后的螺纹尺寸的检查按GB/T3934的规定,用公差带位置为h或H的通规检验外螺纹或内螺纹,环规检验时,允许最大扭距为0.001d3(N.m),其中d为螺纹公称直径(mm)。如果按表3规定了非电解锌片涂层最小局部厚度,可以使用磁性测厚仪和x射线测厚仪进行测量,若有争议时,应以ISO 1463规定的金相显微镜法作为仲裁方法。测量的部位按图1,在紧固件的头部顶面或扳拧面上测量。3、外观检查非电解锌片涂层的颜色应是浅金属灰色,涂层应光滑、无气泡,无颗粒状物,涂层厚度应均匀。4、防腐性能试验对处于交付状态的零件应从表3中选定中性盐雾试验时间,并按GB/T10125规定的进行评定涂层中性盐雾试验防腐性能的质量。即在金属基体上不应有肉眼可见的红色铁锈。5、机械和物理性能与试验非电解锌片涂层涂覆工艺不应对规定的紧固件的机械和物理性能产生有害的影响。(1)、耐温性能将经过非电解锌片涂层涂覆后的紧固件,在炉内加热到150℃,保温3h后,仍应能符合防腐性能的要求。(2)、韧性将经过非电解锌片涂层涂覆后的外紧固件按GB/T3098.1规定进行保证载荷试验后,除螺纹啮合的部位外,防腐性能仍应符合规定的要求。(3)、附着强度将一条25mm宽,附着强度为(7+1~7-1)N的试验用胶带,用手坚实的贴在经过非电解锌片涂层涂覆后的紧固件的表面,随后再垂直于试验表面急速拉开,根据下列标准来确定非电解锌片涂层涂覆的附着强度的质量:良好:正常脱落,胶带呈浅灰色;一般:有限制的脱落,胶带上出现少许涂层的斑点;差:异常脱落,胶带上出现较多的涂层黑色区域。(4)、阴极防护非电解锌片涂层的阴极防护能力试验方法是用最大划痕宽度为0.5mm的工具将非电解锌片涂层划伤至金属基体,再按规定进行72h盐雾试验,试验后划伤部位不应出现红色铁锈。(5)扭-拉关系的试验供需双方协议后,可按有关规定对带自润滑或后添加(外部的)润滑的非电解锌片涂层进行扭-拉关系的试验。(四)、试验的适用性1、每批产品的强制性项目(1)、涂覆后的螺纹通规检验;(2)、外观检查;(3)、附着强度的试验。2、工序控制管理的试验(1)、中性盐雾试验;(2)、耐温试验;(3)、韧性试验;(4)、阴极防护试验。3、当需方要求时才实施的试验(1)、非电解锌片涂层厚度检查;(2)、带自润滑或后添加(外部的)润滑的涂层扭-拉关系的试验。(五)、标记经非电解锌片涂层的紧固件的标记方法为在GB/T1237紧固件产品标记的基础上,增加非电解锌片涂层的标记,非电解锌片涂层用代号fIZn表示;若有中性盐雾试验时间要求时,用数字表示要求中性盐雾试验时间;带铬酸盐钝化膜用yc表示,不带铬酸盐钝化膜用nc表示。

150 评论(9)

c阿c的鲁鲁

AO污水处理工艺主要是用来处理高浓度COD废水的处理工艺,楼主估计是要问A方O污水处理工艺,它是脱氮除磷去除COD的工艺。缺氧池:去除大量COD;嗜磷菌释放磷进去水体,水体中磷增加厌氧池:去除COD;硝酸根经过反硝化作用最终转变成氮气,去除N好氧池:进一步去除COD;水中氨氮进过硝化作用转变成硝酸根,水进回流进入厌氧池;嗜磷菌大量吸收水体中的磷,起到除磷效果注:COD包含BOD,该方法可以去除高浓度COD和含氮磷废水。A1O和A2O只是A方O中的一部分,是缺少一个厌氧池或缺氧池而已。希望对你有用。

98 评论(12)

猫熊奶奶

各种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介绍目前城市生活污水的生化处理技术已是十分成熟,可供选择的工艺有普通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和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等以及一些演变工艺。这些工艺花样繁多,人们在不断探索和改进,力图使工艺更加高效和节能。普通活性污泥法具有运行稳定、管理方便的优点,前人在设计和运行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工程经验,但普通活性污泥法也存在着在运行不当时或进水水质异常时易发生污泥膨胀导致出水恶化的问题,同时由于污泥泥龄较短和没有缺氧工况;对氮、磷的去除率不理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水体的污染负荷已严重超过水体自然净化能力,特别是氮、磷在自然水体中积累,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所以城市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显得越来越重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氧化沟、SBR工艺近年来在处理城市污水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控制水体氮、磷积累起到了良好效果。 下面就若干主要生物除磷脱氮工艺叙述如下:1. 按空间分割的连续流活性污泥法1.A2/O法及UCT法A2/O工艺是Anaerobic-Anoxic-Oxic的英文缩写,它是厌氧—缺氧—好氧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简称,A2/O工艺于70年代由美国专家在厌氧—好氧除磷工艺(A/O工艺)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该工艺在厌氧—好氧除磷工艺(A/O工艺)中加一缺氧池,将好氧池流出的一部分混合液回流至缺氧池前端,以达到硝化脱氮的目的。A2/O工艺它可以完成有机物的去除、硝化脱氮、磷的过量摄取而被去除等功能,脱氮的前提是NH3-N应完全硝化,好氧池能完成这一功能,缺氧池则完成脱氮功能,厌氧池和好氧池联合完成除磷功能。其流程简图见图3-1进水 出水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 二沉池 混合液回流 活性污泥回流图1A2/O法流程简图首段厌氧池,流入原污水与同步进入的从二沉池回流的含磷污泥混合。本池主要功能为释放磷,使污水中P的浓度升高,溶解性有机物被微生物细胞吸收而使污水中BOD浓度下降;另外,NH3--N因细胞的合成而被去除一部分,使污水中NH-3-N浓度下降,但NO-3-N含量没有变化。在缺氧池中,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作碳源,将回流混合液中带入的大量NO-3-N和NH-2-N还原为N2释放至空气,因此BOD5浓度大幅度下降,而磷的变化很小。在好氧池中,有机物被微生物生化降解,而继续下降;有机氮首先被氨化继而被硝化,使NH-3-N浓度显著下降,但随着消化过程使NO-3-N的浓度增加,P随着聚磷菌的过量摄取,也以较快的速度下降。所以,A2/O工艺它可以同时完成有机物的去除、硝化脱氮、磷的过量摄取而被去除等功能,脱氮的前提是NH-3-N应完全硝化,好氧池能完成这一功能,缺氧池则完成脱氮功能。厌氧池和好氧池联合完成除磷功能。本工艺在系统上是最简单地同步除磷脱氮工艺,总水力停留时间小于同类工艺,在厌氧、缺氧、好氧 交替运行的条件下可处理抑制丝状繁殖,克服污泥膨胀、SVI值一般小于100,有利于处理后污水与污泥的分离,运行中在厌氧和缺氧段内只需轻缓搅拌,运行费用低。由于厌氧、缺氧和好氧三区严格分开,有利于不同微生物菌群的繁殖生长,因此脱氮除磷效果较好。目前,该法在国内外使用较为广泛。为解决回流污泥中硝酸盐对厌氧放磷的影响,工程上可将回流污泥分两点厌氧池回流,大部分污泥回流至缺氧池,少部分污泥回流至厌氧池。为了解决A2/O法回流污泥中过多的硝酸盐对厌氧放磷的影响,产生了UCT工艺,流程简图见图3-2。缺氧回流 混合液回流100%~200% 100%~300%进水 出水厌氧池 缺氧池 好氧池 二沉池 污泥回流 50%~100% 剩余污泥图2UCT除磷脱氮工艺与A2O法相比,UCT工艺为同之处在于污泥先回流至缺氧池,而不是厌氧池,再将缺氧池部分混合液回流厌氧池,从而减少回流污泥中硝酸盐对厌氧放磷的影响。但UCT工艺增加了一次回流,多一次提升,运行费用将有所增加。2.氧化沟法氧化沟又称“循环曝气池”,污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环状曝气渠道中循环流动。氧化沟是50年代由荷兰的巴斯维尔(Pasveer)开发,它属于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由于它运行成本低,构造简单,易维护管理,出水水质好、运行稳定、并可以进行脱氮除磷,因此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并逐步得到广泛应用。氧化沟处理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曝气池呈封闭式沟渠型,它使用一种方向控制的曝气和搅动装置。一方面向混合液中充氧,另一方面向反应池中的物质传递水平速度,使污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沟内作不停的循环流动。从反应器的观点看,氧化沟属于一种独具特色的连续环式反应器(CLR)。氧化沟除本身的沟体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曝气机。氧化沟的曝气设备起着向水中供氧,推动水循环流动,以及混合和保证沟中的活性污泥呈悬浮状态等作用。氧化沟的曝气设备不是沿池长均分布,而是分区定位排列,一般位于氧化沟的进水一端。由于氧化沟巧妙地结合了连续式反应器和曝气设备特定的定位布置,使氧化沟具有若干与众不同特性。1)氧化沟结合推动和完全混合的特点,有利于克服短流和提高缓冲击能力。一般氧化沟的入流设置在曝气区上游,而出流安排在入流口的上游。这样的安排,从短期内(循环一周)看,氧化沟具有推动系统的特点;若从长期内(循环多周)看,氧化沟又具有完全系统的特点。两者的结合,一方面是入流必须至少循环一周才能流出,这就是基本上杜绝了短流,另一方面,循环的混合液又可提供很大的稀释倍数对入流进行稀释,提高了对冲击负荷的缓冲动力。因而氧化沟是一个有效和可靠的处理系统。2)氧化沟具有明显的溶解氧浓度梯度,特别适用于硝化反硝生物处理工艺。氧化沟由于结合了完全混合的推流式反应器的特征,同时曝气器又是定位分区布置的,很明显,沿水流方向存在溶解氧的浓度梯度。在氧化沟中存在曝气区、需氧区的氧含量则很有限。因此,氧化沟特别适合于硝化和反硝化。这样,一方面可利用反硝化过程所释放的氧来满足10-20%的需氧量,另一方面可利用反硝化过程恢复部分碱度。3)氧化沟功率密度的不均匀分配,有利于氧的传递、液体混合和污泥絮凝。由于氧化沟上曝气设备的不均匀设置,使氧化沟内的功率密度呈不均匀分布。氧化沟内存在两个能量内,一个是设备曝气装置的高能量区,一个是环流的低能量区,这二者之间可以认为是能量由高到低的弥散过程。4)氧化沟的整体体积功率密度低,可节省能量。氧化沟遵守着动量守恒原则,一旦池内混合液被加速到所需流速时,维护循环所需要的水力动力只要克服摩阻和弯道损失即可。与弥散作用不同,循环或对流混合能够增强其自身的搅动作用。结果,为了保持使用固体悬浮的速度,所需要的单位容积动力就大大低于其它系统。氧化沟包括很多类型如卡鲁塞尔、三沟式、澳巴勒、D型氧化沟、组合式氧化沟等,氧化沟的水流特征介于推流式和完全混合之间,也可以认为是完全混合池,抗冲击负荷强,通过控制曝气转刷的开停和转速来控制氧化沟内某池段溶解氧的浓度,形成厌氧、缺氧和好氧区,因此也具有除磷脱氮的功能。D型氧化沟为双沟交替工作式氧化沟,由池容完全相同的两个氧化沟组成,两沟串联运行,交替地作为曝气池和沉淀池,不单设二沉池。D型氧化沟的缺点主要是曝气设备利用率低、池容积利用率低。为了达到脱氮目的,在D型氧化沟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半交替工作式的DE型氧化沟,该沟设独立的二沉池和回流污泥系统,两沟交替进行硝化和反硝化。T型三沟式氧化沟集缺氧、好氧和沉淀于一体,两条边沟交替进行反应和沉淀,无需单独的二沉池和污泥回流,流程简洁,具有生物脱氮功能。由于无专门的厌氧区,因此,生物除磷效果差,而且,由于交替运行,总的容积利用率低(约55%),设备总数量多,设备空置率高。为了达到除磷脱氮目的,提高设备利用率,结合T型、DE型氧化沟的特点,可以组合成半交替工作式的DT型氧化沟,该沟同样具有独立的二沉池和回流污泥系统,三条沟根据进水水质、水量的变化,交替进行硝化和反硝化。组合式氧化沟是随着各种氧化沟的广泛应用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组合式氧化沟就是不单独设二次沉淀及污泥回流设备的氧化沟。近几年在我国四川、山东等地均有组合式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的污水厂建成投用,运行效果较好。组合式氧化沟技术既有氧化沟处理工艺的基本特征,又由于曝气净化与固液分离的一体化而独具特色:A.工艺流程短,构筑物和设备少,不设初沉池、二沉池、污泥消化池,故投资省,占地少。B.污泥自动回流,不设污泥回流泵站,因此能耗低,管理简便容易。C.处理效果优于我国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工作稳定可靠。D.产生的剩余污泥量少,污泥不需消化,且达到稳定状态,易税水,不会带来二次污染。E.一体化氧化沟造价低、建造快、设备事故率低、运行管理方便。F.一体化氧化沟固液分离效果优于普通的二沉池,能承受较大的冲击负荷,使整个系统能够在较大的流量范围内稳定运行。G.污泥回流及时,减少了污泥膨胀及反消化浮泥的可能。3.AB法AB法处理工艺,系吸附生物降解工艺的简称,是把德国亚琛大学宾克(Bohnke)教授于70年代中期开创的。由于它在处理效率、运行稳定性、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等方面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均有明显优势,80年代开始为生产实践所采用。目前国内已有很多用于处理城市污水的实例,如青岛海泊河废水处理厂,泰安废水处理厂、深圳滨河污水处理厂,山东淄博污水处理厂、杭州大关污水处理厂以及广州猎德污水处理厂等。A段的效应1)A段中存活大量的细菌,而且还不断地进行繁殖、适应、淘汰、优选等过程,从而能够培育出适应性和活性都很强的微生物群体,本工艺不设初沉池,使原污水中的微生物全部进入系统,使A段成为一个开放式的生物动力学系统。2)A段负荷较高,有利于增殖速度快的微生物增长繁殖,而且在这里成活的只能是抗冲击能力强的原核细菌,其它微生物都不能存活。3)污水经A段处理后,BOD去除60~70%;可生化性大大提高,有利于B段工作。4)A段污泥产率较高,吸附能力强,重金属、难降解物质以及氮、磷等植物性营养物质等,都可以通过污泥的吸附作用,而得到部分的去除。5)A段对有机物的去除,主要是靠污泥絮体的吸附作用,生物降解只占三分之一左右,由于物理化学作用占主导作用,因此,A段对毒物、 pH值、负荷以及温度的变化都有一定的适应性。B段的效应1)B段所接受的污水来自A段,水质、水量都比较稳定,冲击负荷不再影响本段,净化功能得以充分发挥。2)B段承受的负荷率为总负荷率的40~50%,曝气池的容积较传统法减少。3)B段的污泥龄较长,氮在A段得到了部分去除,BOD/N比值有所降低,这样,B段具有进行硝化反应的工艺条件。AB法工艺是由超高负荷性污泥系统(A段)和中低负荷活性污泥系统(B段)串联组成,A段的主体为吸附池及中间沉淀池,B段的主体为曝气池及二次沉淀池,AB两段各自拥有独立污泥回流系统。两段完全分开,各自有独特的生物群体,有利于功能稳定。A段属高负荷低供氧,可去除BOD5约50%,曝气时间仅为0.5hr左右,污泥负荷在3kg/kg.d以上。B段为低负荷,要满足脱氮除磷要求,还必须在B段采用A2/O法或其他能脱氮除磷的工艺,如深圳滨河污水处理厂B级就是采用三槽式氧化沟工艺。因此本方法只适用于高浓度污水,一般认为BOD5在250~300mg/l以上才合理。从国内污水处理厂的调查情况来看,AB工艺的投资指标是居高位的。A-B法的工艺特点AB法工艺的特点:A段负荷高,曝气时间短,仅0.5h左右,污泥负荷高达2~6kgBOD5/(kgMLSS.d)。B段污泥负荷较低,为0.15~0.30kgBOD5/(kgMLSS.d)。该法对毒物、pH值、负荷以及温度的变化都有一定的适应性;运行稳定性较好;运行费用相对较低;工艺复杂,工程构筑物较多,设备较多;污泥量较大;该法对有机物、氮和磷都有一定的去除率,适用于处理浓度较高、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的污水,通常要求进水BOD5≥250mg/l,AB法才有明显的优势。本工程设计进水BOD5为100mg/l,采用AB法显然不太合适。3.2.1 按时间分割的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又称间歇式活性污泥法,近几年来,已发展成多种改良型,主要有:传统SBR法、CASS法、ICEAS法、Unitank法和MSBR法。1.传统SBR法间歇式活性污水法(Sequencing Batch Activated Sludge Reactor缩写为SBR活性污泥法),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其污水处理机理与普通活性污泥法完全相同。SBR法于70年代由美国开发,并很快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SBR运行操作的高度灵活性,在大多数场合都能代表连续活性污泥法,实现与之相同或相近的功能。改变SBR的操作模式,就可以模拟完全混合式和推流式的运行模式。在反应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应池的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废水浓度越来越低,非常类似稳态推流式,只不过这是一种时间意义上的推流。如果进水期很长,反应池中废水的有机物在这个时期累积程度非常小,那么这种情况就接近于完全混合式。与连续流相比,SBR有许多优点,具体如下:(1)运行管理简单 系统控制硬件如电动阀、气动阀、电磁阀、液位传感器、流量计、时间控制器及微电脑已产品化,能够为SBR系统提供可靠的自动化控制,大大缩短了管理人员的操作时间,甚至实现无人化管理。(2)降低造价,减少占地 由于SBR将曝气与沉淀两个过程全并在一个构筑物中进行,不需要二次沉淀池和污泥回流系统,甚至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不设初次沉淀池,所以占地面积可缩小1/3-1/2,基建投资节省20%-40%。(3)耐冲击负荷 SBR充水时可作为均化池,对水质、水量的变化具有调节作用。在采用长时间进水和每周期换水体积很小的运行模式时,SBR可以模拟完全混合式流态,对进水有稀释作用,这也是SBR耐冲击负荷的一个原因。(4)出水水质好 主要原因是:第一,SBR系统可随时调整运行周期和反应曝气时间等的长短,使处理水达标后排放;第二,沉淀是静止条件下进行的,没有进出水的干扰,泥水分离效果好,可避免短路、异重流的影响;第三,可根据泥水分离情况的好坏控制沉淀时间,使出水SS最少;第四,SBR不仅可以处理一般有机物,还可以去除氮、磷等营养物,某些难降解物也可得到降解。(5)可抑制活性污泥丝状菌膨胀:废水进入反应池后,浓度随反应时间而逐渐降低。因此,存在有机物的浓度梯度。这一浓度梯度的存在对于抑制丝状菌膨胀,保持良好污泥性状,具有重要作用。从另一方面看,缺氧、好氧状态并存,能够抑制专性好氧丝状菌的繁殖。研究和工程应用表明,SBR污泥的SVI值多在100左右,能有效地抑制丝状菌污泥膨胀。(6)脱氮除磷 适当控制运行条件,SBR系统可在不投加任何化学药剂的情况下,同时去除氮、磷等营养物,十分简便。与A2/O工艺、氧化沟工艺不同的是其脱氮除磷的厌氧、缺氧和好氧不是由空间来划分的,而是用时间来控制的。在同一池体中形成厌氧、缺氧和好氧,完成脱氮除磷过程,而后开始沉淀并通过撇水器出水,完成一个周期。该工艺不需要回流污泥和回流混合液,也不设置专门的二沉池,处理构筑物少,但总的容积利用率较低,一般小于50%,因此一般适用于较小规模的污水处理厂。SBR由于是变水位静置排水,沉淀效果虽好,但需专门的撇水设备,自控要求高,另外,由于是变水位排水和运行,一方面造成水头的浪费;另一方面如采用微孔曝气方式,水位变化易对曝气器构成损害。2.CASS法ICEAS法CASS、ICEAS工艺即连续进水、间歇操作运行转的活性污泥法。与传统SBR法不同之处在于设置了多座池子,尽管单座池子间歇操作运行,但使整过程达到连续进水、连续出水。其进水、反应、沉淀、出水和待机在一座池中完成,常用四座池子组成一组,轮流运转,一池一池的间歇处理。这种工艺,每座池子都需安装曝气设备、用于沉淀的滗水器及控制系统,间歇排水,水头损失大,设备的闲置率较高、利用率低,投资大,要求自动化程度相当高。目前,国内昆明第三污水处理厂采用了ICEAS工艺,设计规模为15万m3/d,已建成投入运行。CASS工艺是Goronszy教授在ICEAS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是SBR工艺的一种新的形式。通常CASS一般分为三个反应区:一区为生物选择器,二区为缺氧区,三区为好氧区。生物选择区是设置在CASS前端的小容积区,通常在厌氧或兼氧条件下运行。生物选择器的最基本功能是防止产生污泥膨胀。同时还具有促进磷的进一步释放和强化反硝化的作用。在这个区内难降解大分子物质易发生水解作用,对提高有机物的去除率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主反应区则是去除有机物的主场所。运行过程中,通常将主反应区的曝气强度加以控制,以使反应区内主体溶液中处于好氧状态,主要完成降解有机物过程。在池的末端设有潜水泵,污泥通过此潜水泵不断地从主曝气区抽送至生物选择器中。CASS生物选择器和缺氧芪的设置和污泥回流的措施,保证了活性污泥不断地在选择器中经历一个高絮体负荷(So/Xo)阶段,从而有利于系统中絮凝性细菌的生长,进一步有效地抑制丝状菌的生长和繁殖。CASS工艺沉淀阶段不进水,保证了污泥沉降无水力干扰,在静止环境中进行,可以进一步保证系统有良好的分离作用。◆CASS工艺运行工艺CASS反应池内分为选择区和反应区,CASS反应池的运行操作由进水、反应、沉淀、滗水和待机五个阶段组成。进水期:污水连续流入反应池内前部的选择区,与从反应池后部的凡庸区不断循环至此的污泥混合,使污泥吸收易溶性基质,并促使絮凝性微生物产生。污水在选择区厌氧状态下停留1小时后,从选择区与反应区隔墙下部的入口以低速流入反应区。连续进水可简化对进水的控制,这样的的分池系统也避免了水力短路。反应期:污水进入反应区池中发生生化反应,在此阶段可以只混合不曝气,或既混合有曝气,使污水处于是反复的好氧—缺氧状态,反应期的长短一般由进水水质及所要求的处理程度而定。沉降期:在此阶段反应器内混合液进行固液分离,因该阶段在完全静止情况下进行,表面水力和固体负荷低,沉淀效率高于一般沉淀池的沉淀效率。排水期:当池水位升到最高水位时,沉淀阶段结束,设置的反应池末端的滗水器开动,将上清液缓缓滗出池外,当池水位降到低水位时停止滗水。待机期:本处理系统为多池联合运行,在每池滗水后完成了一个运行周期,在实际操作中,滗手所需时间往往小于理论最大时间,故滗水完成后两周期闲置时间就是待机期,该阶段可视污水的水质、水量和处理要求决定其长短甚至取消。在此阶段可以从反应池排除剩余活性污泥。反池池排出的剩余污泥由于泥龄长,已基本稳定。◆CASS生化反应池 在进水期、反应期达到硝化阶段时,可减少或停止供氧,沉淀期或排水阶段都可以发生反硝化。CASS系统进水初期、高浓度的有机物首先消耗池内溶解氧,反硝化以刚进入的污水中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将池内NO3-N还原为N2逸出水面。在反应后期,达到硝化阶段,污水中含有有机物浓度已大为减少,这时可减少或停止曝气,可以利用内碳源进行反硝化。在沉降期和排水期所发生的反硝化也是利用内碳源作电子供体。在选择区活性污泥也会吸附污水中有机物并以多聚物形式贮存起来。当反应达到部分硝化后,减少或停止向混合液中供氧,则贮存碳源释放。反硝化菌可以利用释放的贮存碳源进行SBR系统所特有的利用贮存碳源进行反硝化。反应池曝气时聚磷菌利用有机物氧化放出的能量,大量吸收混合液中的磷,以聚磷酸盐的形式储存于体内,水中的磷转移到污泥里,沉淀时处于缺氧状态,部分聚磷菌尚未将吸收的磷大量释放,即以剩余污泥形式排出系统,从而达到去除水中磷的目的。至滗水是污泥层呈厌氧状,DO和NOx-N的接近零,聚磷菌将体内的聚磷酸盐水解,释放出正磷酸盐和能量,有利于下一阶段充分吸收磷。即微生物在反应池中不断地处于厌氧和好氧交替运行状态,从而实现生物除磷。CASS处理工艺的特点:不设二沉池,曝气池兼具二沉池功能所需的机械和工艺设备较少,自控运行管理简单;曝气池容积小于连续式,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都较低;SVI值较低,污泥易于沉淀,在一般情况下,不产生污泥膨胀现象;易于维护管理,工艺调整灵活,处理水水质优于连续式;对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性强,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BOD5去除效率高,除磷脱氮效果优于传统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和AB法,产泥量少;占地面积少,基建费用低;设备闲置率较高;要求自动控制程度较高。3.MSBR法MSBR是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技术,MSBR是连续进水、连续出水的反应器,其实质是AA/O系统后接SBR,因此具有AA/O生物除磷脱氮功能和SBR的一体化控制灵活等优点。污水进入厌氧池,回流活性污泥在这里进行充分放磷,然后污水进入缺氧池进行反硝化。反硝化后的污水进入好氧池,有机物在这里被好氧菌降解、活性污泥充分吸磷后再进入起沉淀作用的SBR池,澄清后的污水被排放,此时另一边的SBR在1.5Q回流量的条件下进行起反硝化、硝化,或起静置预沉的作用。回流污泥首先进入浓缩区进行浓缩,上清液直接进入好氧池,而浓缩污泥则进入缺氧池,一方面可以进行反硝化,另一方面可消耗掉回流浓缩污泥中的溶解氧和硝酸盐,为随后的厌氧放磷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在好氧池和缺氧池之间有1.5Q的回流量,以便进行充分的反硝化。4.UNITANK法UNITANK工艺又称单池活性污泥法,是比利时西格斯水处理工程公司于80年代末开发的专利(SEGHERS ENGINEERING WATER NV)技术。UNITANK生物处理池是由三个矩形池组成,三个池水力相连通,每个池中均设有供氧设备,可采用鼓风曝气或采用表面曝气,在外边两侧矩形池,设有固定出水堰及剩余污泥排放泵,该池既可作曝气池,又可作沉淀池,中间一只矩形池只作曝气池。进入系统的污水,通过进水闸门控制可分时序分别进入三只矩形池中任意一只池。当左池进水,此时左池与中间池曝气,右池为沉淀池,水从左向右流过,从右池上部的固定堰溢出,经过一定时间后,进水从右池进,左池出,则左池变为沉淀,右池与中间池曝气,这样形成一个周期,与SBR原理接近,它是在同一容器中通过搅拌、曝气完成厌氧、缺氧、好氧过程,因而同样具有除磷脱氮功能。UNITANK由于基本是定水位运行,连续进水、出水避免了SBR工艺中水位变化带来的不利因素。UNITANK工艺的特点如下:(1)结构紧凑,模块化设计;(2)运行模式灵活,可自控运行;(3)不需刮泥设备和污泥回流,工艺流程简便;(4)占地面积少;(5)投资节省。但由于UNITANK缺专门的厌氧区,实际操作中很难达到释磷所需求的绝氧状态(无分子态氧和无硝态氧),影响到厌氧段磷的释放,而只有厌氧段磷释放得彻底,好氧段磷的吸附量才越大,进入剩余污泥中的磷也越多,从而达到较高的除磷效果。日前,澳门凼仔污水厂采用了该工艺,设计规模为7万m3/d,处理效果良好,但该厂不要求脱氮除磷。5.往复式生化处理法本工艺借鉴了Unitank、MSBR的成果,兼有Unitank一体化工艺和A2/O工艺的优点,是一种取长补短的组合技术。该工艺具有如下优点:(1)池中设有专门的厌氧池,完善了除磷效果,具有A2/O的优点。(2)本工艺视BOD5负荷的大小,可以A2/O法运行,也可以A2/O法运行,比传统A2/O法更具灵活性。(3)每一组池中的每一格池体积较大,且为完全混合型,因而耐冲击负荷较强。(4)具有一体化工艺的优点,占地面积小。(5)由于占地面积小,相应的征地费、地基处理费用小,又由于矩形壁可以共用,土建费用小,因此投资相对较低。(6)本工艺流程简洁,不需单独设二沉池,曝气、沉淀合用一池,交替运行。

108 评论(8)

少女心-

Anaerobic-Anoxic-Oxic 同步脱氮除磷工艺 厌氧--厌氧--好氧 特征微生物:变形虫、边毛虫、钟虫、轮虫 1)Anaerobic反应器,原污水 回流污泥,本反应器主要功能是释放磷,同时部分有机物氨化。 2)Anoxic反应器,本反应器的首要功能是脱氮,硝态氮是通过内循环由Oxic反应器送来的,循环的混合液量较大,一般为2Q 3)Oxic反应器,这一反应器是多功能的,主要去除BOD、硝化和吸收磷,混合液中含有硝态氮,污泥中含有过剩的磷,而污水中的BOD(或COD)则得到去除。流量为2Q的混合液从这里回流缺氧反应池。

292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