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饭泡粥
最爱尛草莓
4路 → 鄂城-大垅 → 909路 → 地铁2号线 → 地铁8号线 → 地铁2号线 5小时14分钟 | 119.9公里 | 步行1.7公里鄂州市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步行 380米 供电大楼站 上车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4路 3站明堂市场站 下车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步行 280米 就业培训中心站 上车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鄂城-大垅 06:30 09:00 15:00 41站梧桐湖社区(大垅)站 下车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步行 120米 梧桐湖新区凤凰苑站 上车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909路 39站高新六路佛祖岭站 下车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步行 290米 佛祖岭站 上车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地铁2号线 (天河机场方向) 14站街道口站 下车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站内换乘 步行 190米 街道口站 上车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地铁8号线 (金潭路方向) 16站宏图大道站 下车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站内换乘 步行 430米 宏图大道站 上车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地铁2号线 (天河机场方向) 5站天河机场站 下车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步行 10米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tinahe0101
这座英雄的城市是由一个个勇敢的普通人,一家家有担当的企业,共同组成的武汉封城的第八天(1月30日),盖瑞特收到了江铃汽车发来的订单,要求为其紧急提供增压器。为支持前线抗疫,江铃汽车近来一直在加班加点赶制负压救护车。而盖瑞特的涡轮增压器是其车上一个不可或缺的部件。盖瑞特,车用涡轮增压技术的发明者,拥有世界上涵盖范围最广的涡轮增压产品矩阵,其前身是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交通系统业务部。2018年10月,盖瑞特从霍尼韦尔分拆,成为一家独立上市企业。1994年,盖瑞特进入中国,目前在中国有两家制造工厂,一家在上海,一家就在此次疫情的暴风眼——武汉。接到任务之后,盖瑞特内部开了两天会,紧急研究复工的安排。最初的方案是打算把涉及这个项目的工装从武汉工厂运到上海工厂,由上海工厂来生产。但经过评估,他们很快发现此方案行不通。因为封城封路,工装根本没有办法运出来。而且,如果去上海生产,除了两边的工装设备不一致,可能还会出现产品与国家工信部公告不一致的问题。经过慎重考虑,2月1日,盖瑞特启动第二方案:组织武汉工厂的员工来生产。彼时,新冠病毒仍在四处肆虐,确诊病例数据逐日走高,要在武汉工厂启动生产不但有很大风险,而且面临各种实际困难。盖瑞特在武汉员工中发起志愿招募,在做好一切安全措施和防疫准备之后,一条生产线启动了。从2月6日到9日,7名员工在车间争分夺秒,40多人在后方远程辅助,多方通力合作,终于圆满完成生产任务。2月16日,汽车商业评论采访盖瑞特武汉工厂厂长柯艳华,了解了他们复工生产增压器的整个过程。我们看到了非常时期一家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的担当,也看到了一群普通武汉人的担当。准备盖瑞特武汉工厂成立于2013年,生产乘用车和小型商用车用涡轮增压器,位于武汉市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佛祖岭三路3号。“因为封城了,在第一轮我们跟员工沟通的时候,员工还是有些怕的。”柯艳华告诉汽车商业评论。而要打消员工的顾虑,就必须把复工的防护方案做到极致。武汉工厂跟上海同事、各种渠道的疾控专家、各方医院代表进行反复沟通,防护方案前后至少做了5个版本,才最终成型。防护方案以时间为轴,按照人物理位置的移动把每一个风险暴露点都考虑在内,从员工出家门,怎么坐班车,班车怎么消毒,到上班了以后怎么消毒、测体温,以及在生产线上怎么接触产品,间隔多少米,怎么吃饭,上洗手间要注意什么,以及下班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最后到了家以后报平安,等等,都有一系列的细则。一切都把员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方案确定下来,盖瑞特开始对员工进行培训和宣导。在这之后,有两个班的员工志愿报名。管理层经过认真斟酌,选了其中一个班的员工来上班,另外一个班的员工在家里备着,万一出现什么异常情况,也可以立刻顶上。盖瑞特在1月中旬就开始关注疫情,结合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提前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不但果断取消公司年会,而且以呼吸道疾病的信息来提醒员工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不去人多的地方。腊月二十九,武汉封城,事态变得更加严重了。盖瑞特当天紧急启动健康小程序,开始追踪员工的每日健康状况。正因为有员工连续的健康状况记录,后面做复工准备时,也就比较容易甄别出合适的员工。“从腊月二十九到2月6号刚好是14天,1个隔离期,所以我们就以6号为节点去查,他报名了,过去14天是健康的,我们才会让他来。”柯艳华表示。就这样,17名符合健康条件、没有疫情接触史、满足居家隔离条件的员工,承担了这次任务。员工的难题解决了,接下来武汉工厂还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个别原材料缺乏,盖瑞特上海团队发动供应商伙伴,帮助调查库存,然后把东西先发到上海,再通过顺丰的绿色通道,运到武汉;缺防护物资,上海团队和海外总部帮助调配,买到了一些口罩和防护服给到武汉员工;开工之前,工厂要做全场消杀,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府提供了一些消杀的设备。终于,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到位了。开工复工之前,盖瑞特武汉工厂就已经向当地政府部门做了报备。2月6日早上8点,天气很冷,经过对防护方案及防护用品的再度检查,确认完全没有问题之后,工厂正式开工。本着最少人到现场的原则,最终,一个7人小组承担了工厂生产任务,厂长柯艳华也亲自上阵,顶了一些辅助工位。“设备已经停了十几天了,第一天生产属于冷启动,员工们看到产量不多,就主动来跟我说,能不能加个班。他们跟我讲,之所以愿意来做,因为他们觉得做出来的东西是帮助武汉的。”柯艳华告诉汽车商业评论。为了健康,也为了效率,整个生产过程中,大家很少讲话,吃饭就是连续吃泡面。车间里机器轰鸣,每个人都争分夺秒地赶工。几名员工都住在公司附近。每天早上,员工们戴着口罩和手套走出家门,或者自驾,或者坐专门安排的班车,到公司上班。武汉主城区封闭的时候,因为盖瑞特的工厂不在中心城区,所以那个时候他们还可以出门。“每天给员工三个口罩,下班回家,我们让他把上班时用的口罩换掉不要带进家里,就是要做到让他觉得足够安全。”柯厂长补充道,“要不然他会害怕的,我觉得。”完工在现场工作的几名员工并不是做这个产品和这条生产线的,而是临时组的线。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盖瑞特安排了40多位工程师,质量、维修、物流等团队,远程提供微信线上指导。从早上8:30到晚上5:30,每天8个小时,几名年轻员工手上不停,从2月6日至9日,连续4天,终于完成了900台增压器的生产。接下来,就是协同物流、仓储包材、环保各个岗位交付产品。江铃汽车特别申请了从南昌到武汉的专列,运送救护车来武汉,顺便就把盖瑞特的增压器带回南昌。几天后,搭载着这些增压器的江铃负压救护车驰往前线,参与到新冠肺炎病患的转运中来。加上春节前交付的1000台,这次盖瑞特累计交付江铃汽车1900台增压器用于救护车的生产。生产任务完成,员工们也返回家中居家隔离。2月11日,武汉宣布所有小区全部封闭管理,庆幸的是,那时盖瑞特的生产任务已经全部完工。柯艳华表示,在整个过程中,最让她感动的就是这些员工,“我们员工自发地报名,他们说,我们90后能为武汉出一把力,很自豪”,“江铃救护车做完了以后,我们把救护车的图片发到群里面给他们看,他们很开心”。她还特别强调,这些增压器真的不是就是几个人在做,而是很多人一起努力完成的,就像火神山医院被很多人盯着建成一样。在这个过程中,盖瑞特中国区一直和海外总部保持密切沟通,从正月初一开始基本每天都有针对项目的通话,报备每天疫情的发展状况,总部对中国这边的情况也非常了解。工厂的工作安排,防护物资的调配,总部都给予了很大支持。远在瑞士的盖瑞特全球总裁兼CEO芮博廉(Olivier Rabiller)(上图左二)也携高层管理团队为中国加油,为武汉加油,为参与复工的员工第一时间送上祝福和慰问,对他们的勇气表达嘉许。钟南山院士说:武汉本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我想,这座英雄的城市是由一个个勇敢的普通人,一家家有担当的企业,共同组成的。而盖瑞特武汉工厂赶制增压器的故事,正是其中一个缩影。图片来源:企业提供?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