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sica8918
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1902-2001)以学者、教育家、编辑人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了写作《如何阅读一本书》外,以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并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而闻名于世。 查尔斯·范多伦(1926-)先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后因《益智游戏》事件离任,被艾德勒收留后一起工作,一方面协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将本书1940年初版内容大幅度增补改写。因此,本书1970年新版由两人共同署名。 这本书第一版是在1940年出版的。立刻成为畅销书,高踞全美畅销书排行榜首一年多时间。从1940年开始,这本来书继续广泛印刷发行,有精装和平装两个版本,并且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多个国家畅销。后来作者在查尔斯的协作下又大力度的对此书进行了重新修订编排,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版本。 译者郝明义说道,自己是在1999年春节才读到此书,一气读完之后有两种强烈感受。一种是羞耻,自己在出版社工作,成日与书为伍却是在自己四十四岁这年才读到,几乎有些无地自容。他懊恼,如果自己早些年读这本书要在阅读上走多少弯路。但是另一方面作者也称何其有幸,正因为自己在这个年纪遇上,经历了太多读这本书才会有更深的见解。 那么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让作者感慨相见恨晚、又何其有幸的到底是怎样一本书吧。文章分为五个篇幅,我将会每个篇幅一一进行讲解。这篇主要讲第一篇的带给我们的精华内容。 读书的目的无非两个:消遣、学习,你必须要弄明白自己的目的。我想大多数人是奔着后者而来,因为现在可以消遣的东西太多了,不过也不排除有小部分人会拿书消遣的。明确目的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了。 作者提出了独有的阅读4个层次概念。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式阅读、主题阅读。 第一篇主要讲了前面两个层次,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第一个阶段称为"阅读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从新生儿到六至七岁为止。它包括了身体方面的准备,要具备良好的视力和听力。智力方面的准备,包括起码的认知能力。个人准备,包括能与其他孩童一起学习的能力,保持注意力和服从等。 第二阶段,孩子会读一些简单的读物;这个时期会介绍一些基本的技巧。这个阶段要结束时,小学生就能自己阅读而且喜欢阅读了。 第三个阶段的特征是快速建立字汇的能力。他们除了学习之外,阅读还是一项可以自己来做的事,他们可以因为好玩、满足好奇心或者"扩大视野"来阅读。第四个阶段的特征是精练与增进前面所学的技巧,这时时候学生能消化他的阅读体验了。 这个阅读层次是最基础的却是最不可逾越的,它建立在所有阅读之上。下面我们来看看第二个层次: 作者说进入检视阅读,才算是进入了真正阅读的层次,它又被分为了两种: 有系统的粗读和略读。 读这些的目的,是通过这些信息来判断这本书是不是一本值得的让人读的书。该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去读。是只需粗读还是需要精读,细细品味。 面对一本难懂的书,从头至尾读一遍。不要因为有一小节不懂或一个字不认识就停下来。这样读过之后就算只有50%的理解,至少它能帮助在后来第一次略过的部分时,增进了解。 如果你一碰到困难的地方就停住,最后就可能对那本书一无所知了️。那么可能就要错过一本好书,错过又一个可以学习的时机了。 我想到之前我读《思考快与慢》时就是这样。当时读了一半,就因为难读就停了下来。尽管也知道那是一本非常好而且大家都评价比较高的书。把这本书读完之后我一定要再重拾起来读。 作者说我们总是被传统的教导说,碰到生字就去查字典;读到不明白的隐喻和论说就去查百科全书和相关资科;我们被教导说,要去查注脚、学者的注释或其他的二手帮助以获得二手资料。作者说这样只会妨碍我们的阅读,而非帮助。 文中还举了高中生读莎士比亚的剧的例子,学生被逼着一幕一幕地念,一个生字一个生字的查,一个学者注脚接一个注脚地读。这种快乐就被破坏了,等他们读到最后的时候,已经什么都忘了,也无法洞察全剧。不如让学生自己先从头至尾读一遍,让他们说说感想,然后等他们做好准备再来从重读。 作者讲道所有论读性的作品都适用那种读法。每一本好书背后必然会有一些让我们难懂却很有益的东西。如果我们不先采用这种读法,就会错过很多好的东西。 清楚了这两个层次,我们来了解一下如何才能更好的阅读,怎样才能称得上是一名真正合格的阅读者。 作者讲到要想得到最大化学习,我们要主动去阅读,主动收获更大。看来到哪里都要主动,主动才有故事!这里的主动指的是首先主观想去读书,然后是自主的带上手和脑子一起全身心的投入。 作者说真正的阅读是不借助任何外力。只凭自己的认知去读。我就是要读这本书!你什么都没有,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文字,慢慢地提升自己。从模糊的概念到清楚的理解为止。这样的一种提升,是在阅读时做一种脑力活动,也是更高的阅读技巧。那是一种技术的提升。 生活中也有很多人读了很多书,但是你一问起好像只记得书名。我也是这样一种人,曾为此苦恼不已!反思一下自己,以前读书虽然内心里是想学东西,但是却作了消遣物来读。从来没有像书中所说的主动。其实我们在用手的过程就是用脑的过程,我们写下的东西全是大脑的输送。在这个过程中大脑不仅要思考还必须用上他的感觉和想像力!这样手脑并用的主动过程才称的上是真正的阅读。
理想气体911
全球最大的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明朝永乐年间修纂的一部大型图书,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分装11095册,约3亿7千万多字。辑录的图书包括经、史、子、集、释藏、道经、北剧、南戏、评话、工技、农艺、医学等七八千种。上起先秦,下达明初,是我国文化遗产的珍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编辑《永乐大典》前后足足花了6年时间。起事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命翰林学士谢瑾等纂修一部大型类书。于是谢瑾召集了147人,第二年便纂集成书,题名为《文献大成》。
刘阳780210
《美国百科全书》名为Encyclopedia Americana,简称EA,共30卷,是标准型的综合百科全书,为ABC三大百科全书之A。全书条目按字顺编排,主要读者是普通成年人至高级知识分子。《美国百科全书》在选收内容上的特点是:虽称“国际版”,但内容仍不免偏重美国和加拿大的历史、人物和地理资料;人物条目和科技内容条目篇幅较大;历史分世纪设条,给读者以全世界政治、社会和文化的世纪总览,提供完整的历史背景情况。
cindydaniel
《美国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Americana),美国Scholastic出版的百科全书,是英语世界著名的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之一,与《大英百科全书》(Encyclopædia Britannica)、《科里尔百科全书》(Collier's Encyclopedia)合称“ABC百科全书”(the ABCs)。第1版《大美百科全书》于1829年至1833年在美国出版,共13卷,以第7版《布罗克豪斯社交辞典》为本。1846年追加第14卷出版。一个重要的新版本出现在1918至1920年,共30卷,由George Edwin Rines 主编。1991年中文版《大美百科全书》由光复书局出版。